⑴ 海航集团并购的成功因素有哪些
海航集团在并购时,是筛选过的,使被选购企业要有提升核心的竞争力。
⑵ 海航集团并购新加坡物流企业CWT案例为何广受称赞
因为海航集团并购新加坡物流供应商CWT是实体产业的有效延伸, 大大加强了海航集团的规模效益。
⑶ 各位是如何解读海航集团并购的
海航集团并购始终主要是布局全世界的网络,构建国际化体系。
⑷ 如何看待海航集团并购之路
海航集团并购之路一直很顺畅,因为是针对全球化布局的逻辑及并购整合的问题展开的。
⑸ 海航集团并购业务整合中最主要的难题是什么
其实,企业文化融合是不少中企国际化的一道坎,也是海航集团并购业务整合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⑹ !!求一个海南航空负债经营案例,采纳了,给500分!!
中原证券研究员高世梁指出,伴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负债水平也不断提高,公司借款规模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并持续增长。近年来,海南航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金额逐年上升,给公司造成了沉重的财务负担。
截至2009年3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达82.80%(母公司口径),其中短期借款为100.46亿元,长期借款为198.26亿元,公司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占公司总负债达67%。
“虽然公司借款对于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大量公司借款造成了公司每年的财务费用支出居高不下,降低了公司的经营效益。”高世梁表示。
以海南航空过去近三年的财务数据为例,2008年末、2007年末及2006年末,公司长短期借款分别为272.71亿元,210.07亿元和172.25亿元,占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65.49%、66.67%和61.59%,借款所占比例较高。
此外,公司2008年末、2007年末及2006年末财务费用分别为6.48亿元、8.11亿元和8.64亿元,财务费用负担较重。
银河证券分析师毛昂指出,海南航空获得海南政府和集团的注资,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
根据公司安排,注资资金主要应用于偿还国内银行的贷款资金,其中,20.47亿注资用于归还贷款,将减少相应负债20.47亿元,按照国内长期贷款5%利率计算,每年仅财务费用就减少1.02亿元,还有9.47亿注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按照国内短期贷款平均3%利率计算,每年财务费用将减少0.28亿元,合计减少财务费用1.30亿元。
“按照增发后总股本41.2亿股和25%所得税比例计算,每年增加净利润为0.024元/股。”毛昂称。核心提示:广发证券研究院黄永琳认为,虽然从以外获得注资的能力上,海南航空要弱于国内三大航空,但是,国家出台的海南岛建设意见给予了明确的财政支持态度,未来公司将继续获得来自海南省政府、海航集团的注资支持。
本次发行完成后,海南航空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均有所增加。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资产增加到580.66亿元,增长5.42%;净资产增加到101.03亿元,增长41.95%,合并资产负债率由87.08%下降到82.60%。
经营现转机
毛昂认为,除了注入资金进一步缓解公司融资压力,对2009年和2010年经营具有一定支持以外,受到航空业需求增速上升和海南旅游岛建设的支持,海南航空2010年经营也将出现比较大的转机。
他预计,海南总体旅游和购物的航空需求增长将从目前的18%上升到25%以上,对于公司经营将是巨大的支持,同时公司加快了飞机购买计划,保证了运输能力的有效供给。
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树荣表示,“对资金的渴求是各个航空公司的共同特征,注资的增加也会相应倒逼更多行业支持政策的出台。这在年初民航总局会议提出的"建设民航强国的五个方向"中已经见到端倪”。
李树荣指出,作为中国第四大航空运输集团的海南航空,2008年旅客运输量1502万人次,占全行业的7.82%。2002-2008年,其旅客运输量的复合增长率为26%,明显快于行业,主要是其通过收购合并等实现迅速扩张。
从季度毛利率水平看,海南航空大都高于其他航空公司。2009年前三季度,毛利率迅速恢复至20%左右的水平,只有国航与之接近。
2008年,海航的飞机日利用率为10.1小时,比其他航空公司高5%-10%;2009年前三季度,这一指标仍保持在10小时左右。
“考虑到海南航空95%以上运营国内航线,国际长航线数量很少,每天10小时以上的飞机利用率已经属于非常高的水平。”李树荣指出。
“通过对各分子公司飞机的统一管理,海航的飞机可以在各个分、子公司之间实现任意调配,极大的提高了飞机利用率;以每年四季度为例,当主流市场处于淡季时,海航的飞机主要集中在海南和东北市场,最大程度的迎合了市场需求。”
⑺ 为什么海航集团并购的案例得到众人的赞扬
因为海航集团并购产生的效果已经超越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而是以造福人类幸福和世界和平为终极使命。
⑻ 杠杆收购的经典案例
美国RJR Nabisco公司争夺战
说到杠杆收购,就不能不提及20世纪80年代的一桩杠杆收购案——美国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公司收购案。这笔被称为“世纪大收购”的交易以250亿美元的收购价震动世界,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杠杆收购,而使后来的各桩收购交易望尘莫及。
这场收购战争主要在RJR纳贝斯克公司的高级治理人员和闻名的收购公司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Co.)公司之间展开,但由于它的规模巨大,其中不乏有像摩根士丹利、第一波士顿等这样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直接或间接参与。“战争”的发起方是以罗斯·约翰逊为首的RJR纳贝斯克公司高层治理者,他们认为公司当时的股价被严重低估。1988年10月,治理层向董事局提出治理层收购公司股权建议,收购价为每股75美元,总计170亿美元。虽然约翰逊的出价高于当时公司股票53美元/股的市值,但公司股东对此却并不满足。不久,华尔街的“收购之王”KKR公司加入这次争夺,经过6个星期的激战,最后KKR胜出,收购价是每股109美元,总金额250亿美元。KKR本身动用的资金仅1500万美元,而其余99.94%的资金都是靠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发行垃圾债券筹得。
⑼ 中国有哪些经典的杠杆收购,管理层收购的案例
杠杆的少,就一个好孩子的,还是被国外收购的
管理层收购,研究不多,你可以找一下论文,我国管理层收购有很大问题,研究的人还是蛮多的
⑽ 海航并购案例有哪些值得中国企业的借鉴之处
仔细研究海航并购案例可以发现海航并购是有逻辑可循的。海航并购在三大主攻方向的同时,始终致力于布局全世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