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当年1990年日本楼市崩盘从哪些城市开始,后来日本又是怎么恢复经济的
8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投资主导型”转向了“出口主导型”,具体表现在:
出口快速增长。石油危机后的1974~1980年期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0%。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1974~1985年,出口对整个GNP增长的拉动上升至34.5%。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1985年上升至14.6%,贸易盈余不断扩大。同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价也逐渐低估,日元汇率处于“抵抗升值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等5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署以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在“放任升值”阶段,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1986年9月,将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具体化。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所带来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调低利率,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5%下调至3%,1987年2月进一步调低至2.5%的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1987~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从而造成国内过剩资金急剧增加。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过剩的资金纷纷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在1987~1990年期间,低利率和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了泡沫经济投机活动。在炒作之下,日本的地价迅速上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商业银行一直都在以土地作为贷款抵押担保。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的股价也在一路上涨。
另一方面,在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表面美丽”现象。而此时,日本的物价水平(CPI)则始终保持在1%以下,直到1989年才上升至2.8%,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中央银行迟迟没有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原因之一。在危机发生的数年之后,日本前中央银行行长应中国金融学会邀请来华演讲时,曾经多次以日本的这一教训为例,提出“中央银行不仅要关注一般商品价格,同时也要关注资产价格”。
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因而被称之为“失去的十年”。
⑵ 当年日本楼市崩盘是怎么回事什么原因导致的日本又是如何度过难关的
当年日本楼市崩盘是与日元升值和银行盲目放贷有关。
资本进入日本市场后迅速撤退。这样,日本房地产被拉上去的价格高到没人继续买单了, 所以要降价,降价就恐慌,更没人买单,所以要大降,以求尽快出手,把进一步亏损转嫁给接手的人。但是还是没人买,整个交易停滞,瞬间价格可能就降一大半。这样其中的泡沫就破了。市场也崩盘了。
随着日本政府使日元升值,大量热钱流入日本,日本股市楼市大幅被炒高。产生严重的泡沫。日本政府为了减缓增长过块的投机市场,采取一些列措施。但是泡沫已经形成,一旦日元停止升值和汇率上升,热钱快速流出,导致日本股市和楼市遭受沉重打击,给日本的房地产,股票市场以及靠这两个市场生存的银行系统遭受沉重打击。
大量房地产公司倒闭,股票暴跌,投资者资产缩水,银行倒闭,很多储户的存款化为泡影。所后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企业资金联断裂,很多企业倒闭或外迁,失业率上升,经济出现负增长。
日本度过难关:
日本面临十年停滞,一方面消化经济危机带来得呆坏账,国家加强调控注资。另外大力开发本国市场,加大产品研发,想着高精尖发展。
还有不得不提的中国因素的影响,日本的复苏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日本大量企业在华投资,赚取大量利润,贴补国内市场,而且中国大量的需求,使得日本企业找到了新的市场,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国,而中国有位日本提供大量廉价的产品,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进口国。日本经济慢慢的复苏。
(2)日本房地产崩盘汇率扩展阅读:
楼市崩盘,指房产市场价格,突然出现急剧下跌。崩盘最初是股市里的用语,现今被楼市广泛引用。楼市的崩盘,主要表现就是地区房价出现30%、甚至50%以上的下跌,房地产开发和销售陷入两难的地步,购房行为大大减少,房地产业进入阶段性的萧条。
而一旦楼市崩盘,则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让该地区的房地产业甚至国民经济出现停滞。
当房地产市场出现楼市崩盘的时候,会有以下情况出现:
1、大量烂尾楼的出现;
2、银行大量的坏帐无法收回;
3、大量规划好的待开发土地闲置;
4、土地价格爆跌;
5、二次置业的人购买的房屋变成负资产。
⑶ 日本当年房价为什么崩盘
8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日本从“投资主导型”转向了“出口主导型”,具体表现在:
出口快速增长。石油危机后的1974~1980年期间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0%。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1974~1985年,出口对整个GNP增长的拉动上升至34.5%。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1985年上升至14.6%,贸易盈余不断扩大。同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比价也逐渐低估,日元汇率处于“抵抗升值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等5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这便是著名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署以后,各国开始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在“放任升值”阶段,为了应对日元大幅升值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1986年9月,将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具体化。为应对因日元升值导致出口受阻所带来的“高日元萧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中央银行则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调低利率,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5%下调至3%,1987年2月进一步调低至2.5%的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1987~1989年,日本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从而造成国内过剩资金急剧增加。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下,过剩的资金纷纷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等领域,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在1987~1990年期间,低利率和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了泡沫经济投机活动。在炒作之下,日本的地价迅速上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商业银行一直都在以土地作为贷款抵押担保。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的股价也在一路上涨。
另一方面,在泡沫经济形成时期,日本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表面美丽”现象。而此时,日本的物价水平(CPI)则始终保持在1%以下,直到1989年才上升至2.8%,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中央银行迟迟没有采取货币紧缩政策的原因之一。在危机发生的数年之后,日本前中央银行行长应中国金融学会邀请来华演讲时,曾经多次以日本的这一教训为例,提出“中央银行不仅要关注一般商品价格,同时也要关注资产价格”。
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停滞,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因而被称之为“失去的十年”。
采纳哦谢谢
⑷ 当年日本房价崩盘了,日本货币也崩盘了吗
没有,货币汇率这种东西是国家命脉,当年宁可房产崩盘这个死也不能让其崩盘的
⑸ 曾经日本房价“崩盘”,那些贷款“买房”的人,后来结局咋样了
《过旧宅二首》:“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在日本在这次危机之中,很明显他们一开始降低利率的决策就是在逃避现实问题,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萌芽的房地产事业最终毁于一旦,是早应在预料之中的事情。而最终面临股市跌停的危险时才发现自欺欺人不可取,对他们而言也不外乎是一件好事。所以万事积极应对,不妄图小道便利,才是成功之本。
⑹ 日本房地产崩溃时候手中有日元的人们都通过什么方式保值
贵金属,有价证券,保值可不止房地产这一项,且在日本房地产保值基本就是一个笑话。
⑺ 日本当年楼市崩盘后
呵呵,楼主很有眼光!这个问题很类似于中国经济!
那么,话说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汇率(对美元)不断创新高,因为资本的虚增,导致了日本由原来的生产大国变成消费大国,因为民众都有钱了!而大部分的热钱涌入国内的楼市,股市...以至于当年日本的证券化率高达265%
好景不长,91年,泡沫破灭时代来临,股市大跌,市值缩水近68%,东京等一线城市平均房价下跌23%。经济增长自此一蹶不振,再也没出现类似神武景气...时至今日也没迎来第三次经济高速增长期!崩盘后,日元汇率已经较为稳定了,当时投资黄金是一种明智选择,因为,美元疲软就注定了黄金的硬挺。
⑻ 你好!日本崩盘以后你说汇率较为稳定是一直保持崩盘之前的高汇率还是降低了以后稳定了
160円
・1985年~1988年末
・1985年秋のプラザ合意によるドル安诱导政策で急激に円高が进行
・プラザ合意発表直后に円ドル相场は20円ほど急腾
・1986年末には一时160円を突破
120円
・ルーブル合意(1987年2月)でもドル安歯止めかからず。
・円高の影响で输出产业が打撃
160円
・1989年~1990年初め
・円安倾向で、120円台~160円付近まで下落
・バブル経済
・冷戦时代
・ベルリンの壁崩壊
80円
・1990年~1995年4月
・円高で推移
・1990年初から东京市场の株価が暴落
・1994年にはじめて1ドル=100円の大台を突破
・1995年春には瞬间1ドル=80円割れの史上最高値を记录
140円
・1995年~1998年夏
・円高から円安へ
・1998年秋には一时1ドル=140円台まで下落
・大手证券や银行の破绽
・1997年夏のアジア通货危机
・1998年夏のロシア财政危机
120円
・2000年~2003年
・安定した推移
・100円ショップから高级店まで
102円
・2004年11月
121円
・2005年12月
・2年10ヶ月ぶりの円安
109円
・2006年5月
116円
・2006年11月
123円
・2007年6月
・円安倾向
113円
・2007年夏
・サブプライム问题
117円20銭
・2007年10月9日
简单的说,日本经济崩盘时1990年的事,当时兑美元160,跌倒80,又升到140,整整稳定到120左右时2000年开始的
⑼ 日本房地产崩盘时房贷利率是多少
日本经济泡沫的起源离不开“广场协议”。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治理通货膨胀,美联储三次提高联邦基准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这一政策使美国利率上升到20%左右,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造成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加。
为了改善贸易逆差状况,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提高出口竞争力。1985年9月,由美国牵头,美、日、德、法、英五国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促使美元有序贬值,史称“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之后,五国开始在外汇市场抛售美元,美元贬值,其他四国货币相应升值,其中,日元兑美元汇率三年间升值了一倍,从240:1飙升至120:1。
日元大幅升值打击了日本的出口企业,日本政府为了支持企业维持高出口额,减轻企业债务,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连续5次下调利率,从1985年的5%降至1987年的2.5%,货币供应量连续四年超过两位数增长,造成国内市场流动性大量过剩。
迄今,业界对广场协议是否直接导致了日本的衰退仍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广场协议”后引发的一系列反应与政府的应对,让日本走上一条不归路。
降低利率保住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企业挣得的外汇源源不断地涌入日本的银行。为了扩大营业利润,日本银行想尽各种办法,利用超低利率拼命发放贷款。
相对于一般公司贷款,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风险较低,于是日本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投放到这一领域。
来自银行的大量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开始推高房价。1987年,东京的房价涨了53%。那些埋头上班的公司职员们生怕房价不断涨上去,忙着向银行贷款买房子。而房地产开发商更是组织一帮无业人员扮成购房者深夜排队,由此煽起了浩浩荡荡的全民购房之势。
1987年,东京某团地商品房摇号抽签式,55平方米总价6200万日元,摇号率1/3700。NHK记者采访这位没中签的年轻妈妈,她无奈说运气真背,我们家都两个小孩了,真想要这套房。记者鼓励安慰她明年继续努力。但实际上1988年摇号率到了1/6200,这位妈妈的中签希望估计还不如去赌赛马来得高。
同一时期,国际热钱的涌入加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签订“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每年保持5%的升值水平,敏锐的国际资本迅速涌入日本,在日本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上呼风唤雨。
热钱涌入导致股价和房价快速上涨,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日本投机,日元继续升值,股市房价继续上涨,泡沫越吹越大。
银行贷款和热钱同时涌入房地产行业,日本的地价开始疯狂飙升。1989年日本地价攀升至2137兆日元,而1998年末最低时候是1388兆日元,749兆日元的泡沫值相当于1989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2倍。当时有个笑话是仅东京23区的地价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1989年东京银座5丁目鸠居堂前,当时国土交通厅公布的土地公示价格1平米1亿1千万日元,折合97万美元,这也是当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球最高地价,现今价格4000万日元,跌了差不多有2/3。shhuang44ss
然而,房地产价格飙涨给日本经济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首先是严重影响到了实体工业的发展。由于建筑用地价格过高,许多工厂企业难以扩大规模,而像丰田汽车、富士重工、日立电机等等这些日本实体经济的领头羊也按耐不住,开始大举进入不动产业。同一时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
其次,过高的地价也给政府的公共投资建设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当时正在建设的第二东名高速因地价高涨,计划难于推进,日本道路公团的经营状况极度恶化。
再次,农业用地被大量挤占,国内农业产量受到威胁。
高昂的房价更是使普通日本人买不起属于自己的住房。1990年在东京买一户60平米小户都要5千万日元以上,基本上按当时4百万日元工资标准,要不吃不喝干15年,这让很多怀抱上京梦的日本年轻人忘而却步,甚至很多日本国民认为东京人不劳而获,批评政府哄抬地价。
1990年,日本生产性行业的贷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产行业的贷款比重却上升为37%。日本看似繁荣的经济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危机一触即发。
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经济泡沫,非理性的楼市正在动摇日本的“基本农田制度”和“科技兴国”两项基本国策。于是,日本政府突然收缩货币政策。
一是短期内上调利率。央行在1989年5 月将维持了 2 年多的超低利率从 2.5%上调到 3.25%,之后连续 4 次上调,到 90 年8月达到 6%。
二是政府突然强制收紧信贷,控制对房地产信贷总量。1991 年商行停止了对房地产的贷款,M2 增速从 90 年平均 11.68%的水平大幅降到 91 年平均 3.66%的低位,也远远低于当年名义 GDP 增长率 6%的水平。
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过猛,泡沫迅速破灭。
首先刺破的是股票市场泡沫。1990年1月12日,是日本股市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当天,日经指数顿挫,日本股市暴跌70%,自此,日本股市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之中。
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信贷规模下降,使几乎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公司破产导致其拥有的大量不动产涌入市场,顿时房地产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房价出现下跌的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日元套利空间日益缩小,国际资本开始撤逃。
1991年,日本不动产市场开始垮塌,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
1992年,日本政府出台雪上加霜的“地价税”政策,规定凡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立刻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
几种因素叠加,加速了日本房地产经济的全面崩溃。而在泡沫时期房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大都市圈(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在泡沫破裂后的价格也跌得最惨,跌幅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