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12N的物体G挂在杠杆A点,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杠杆每小格距离相等(不计杠杆的自重),要使杠杆在
(1)如图,设杠杆每小格距离为L,则OA=6L,OB=2L,
∵杠杆平衡,
∴F×OB=G×OA,
∴F=
G×OA |
OB |
12N×6L |
2L |
㈡ (2004镇江)如图所示,AOB是一杠杆(自重不计)O为支点,OA<0B OD=OA,在A端悬挂一重物G,那么(
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最省力的应是垂直于OB用力,此时力臂最长,所以A,C错误;
在C点向上用力可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所以B错误;
OD=OA,作出力臂可知力臂相等所以在D点悬挂一个与G完全相同的物体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所以D正确
故选D.
㈢ 如图所示,B端悬挂一重为G的重物,不计杠杆自重,在A点施加动力F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的力臂完全有可能小于OB,F有可能大于G,故本选项错误. B、F的力臂完全有可能小于OB,F有可能大于G,故本选项正确. C、杠杆平衡时两个力应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方向相反,F的方向应在A点方向向下,故本选项错误. D、F的方向不定,对应的力臂不一定等于OA,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
㈣ 如图所示,杠杆AC(刻度均匀,不计杠杆重)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在B点挂一重为G的物体.使杠杆平衡,应在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由图可知当力的方向跟杠杆OA垂直向上时动力臂最长,动力最小.
则F1×L1=F2×L2,又知:L1=4L2,F2=G;
所以,
F1 |
G |
L2 |
L1 |
L2 |
4L2 |
1 |
4 |
㈤ 如图所示,AOB为一轻质杠杆(杠杆自重忽略不计)O为支点,OA=OB,在杠杆的B端挂一重20N的重物,要使杠杆
20,40
㈥ 如图所示,不计摩擦及杠杆自重.悬挂物G=4.5N,作用在杠杆右端的力F与杠杆成30°角,当杠杆平衡时F的大小
2 | 3 | |
㈦ 如图所示,AOB为一杠杆(自重不计),O为支点(OA<OB,OD=OA)……
分析: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力臂.是否省力要根据动力力臂和阻力力臂的大小关系分析.是否能平衡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
解答:解: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最省力的应是垂直于OB用力,此时力臂最长,所以A,C错误;
在C点向上用力可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所以B错误;
OD=OA,作出力臂可知力臂相等所以在D点悬挂一个与G完全相同的物体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㈧ 如图,B端悬挂一重为G的物体,不计杠杆自重,在A点施加动力F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平衡时两个力应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方向相反,F的方向应在OA方向向下,故A错误;
BC、F的力臂完全有可能小于OB,F有可能大于G,故B错误,C正确;
D、F的方向不定,对应的力臂不一定等于OA,故D错误.
故选C.
㈨ 如图所示,B端悬挂一重为G的重物,杠杆自重不计,在A点施加动力F
B
因为右边施加的力F方向不一定,所以力臂不一定就是OA,所以大小就更不一定了
而且不管力F具体的方向,但是大体方向是向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