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如何看待西方货币平价购买力水平与货币汇率之间的关系
书上有,平价购买力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无论哪种理论所预测的汇率和实际汇率有较大的差异。 首先该理论抓住了物价对汇率的决定和影响力,这在纸币制度下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该理论及时了汇率变动的长期原因,持续的通货膨胀会引起持续的本币贬值,为各国制定汇率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然,该理论有不足的地方,第一,该理论的成立首先要满足一个条件,两国的商品具有完全的可贸易的替代性,不存在外汇管制。第二,绝对购买里要求两国的平价指数编制方法相同,这在世界上是行不通的。(当然,可以本国进行对他过的平价指数进行编制。)。第三,相对购买力要求均衡汇率,但是基期汇率和长期汇率的确定困难,第四,该理论确定通过货币数量来影响汇率水平,这是不理性的。该理论或略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水平的影响。
2.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汇率的区别
购买力平价汇率是指按国内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同等数量的产品,实际汇率也叫有效汇率就是长期相对稳定的汇率中间价,名义汇率就是处于波动的汇率价格,因为各国之间贸易一直波动的,所以对各国货币的需求是波动的,所以各国之间的汇率也是波动的,购买力平价本质上没有太大意义,越是落后的国家购买力平价一般越高,所以去落后的国家购买原材料劳动力比较划算,因为名义汇率很低,名义汇率低是因为该国没有科技工业产出,反之科技工业发达国家的名义汇率很高普遍和购买力平价一致,因为落后的国家需要低价卖原料给发达国家才要,不然发达国家买自己国家的原材料
3. 国外货币购买力(不是按汇率算!!!!!)
我明白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样:正常来讲,1美元兑换6.4元人民币,但是同样一件奢侈品,我记得一个节目中说过某个型号的宝马,居然美国的价格是中国的1/4耶,中国本来就落后,结果价格还要比美国贵4倍,所以中国的1元,只相当于美元的1/6.4/4=0.04元。当然这只是说奢侈品,如果你要是假设买的东西是石油,那1元就可以按照汇率来算,就是0.15美元。
另外日本、韩国的电子产品便宜,食品要比中国贵,所以这个问题,估计没人能回答的很贴切,这个本身要看参照的商品,还要有很多的数据做支撑。
总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什么东西都是贵的,简单低级的劳动也是贵的,所以中国人愿意到美国去刷盘子,赚的很多,但是要生活的很节省,比如一个面包10元以上,他们为的就是赚钱,省着,然后回国来花。
他们那儿唯一比咱们这便宜的,就是咱们收的关税特别高的,比如奢侈品,名包,香水一类的。还有就是想对咱们进行技术封锁的产品,比如高端的机器设备,军工产品等等。
4. 货币汇率与国际购买力,出口力的关系,谢谢
人民币:美元
当人民币的汇率上升
用人民币购买美国货物就会加强,而用人民币表示的中国货物相对上升(对于拿美元购买中国货的美国人来说)
所以货币汇率上升, 国际购买力上升, 出口力下降。
5. 货币购买力和汇率有关系吗
有一定关系,因为有一种汇率决定理论就称之为购买力平价理论。但是并货币购买力并不完全决定汇率高低,还有很多因素在其中。
6.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评价的关系
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
7. 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各国之间货币的汇率
购买力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中的一种,它是主张汇率代表两个国家货币在商品实际购买力相同的情况下货币之间的比值。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是理想化的状态,在实际情况下很难满足。
因为购买力平价,针对的是货币与商品的购买力,这样,如果两个国家的汇率有该因素来决定,需要满足的条件就是两个国家的商品可以自由流通,两个国家的货币可以完全自由兑换和流通。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情况下,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情况非常少。因此,购买力平价基本能确定汇率的大致范围,但真实的市场汇率,还是会由其他很多因素共同决定。
8. 汇率中购买力平价和浮动汇率有什么关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利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9. 汇率与购买力的问题
对于汇率和物价的关系,汇率是通过货币的含金量来转换的,当然还有政治 、投机等因素等在里面操纵。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欧元在发行和人民币等面值的货币的时候,因为欧洲的黄金储备量是我国的十倍,所以简单的汇率关系就是一欧元兑换十园人民币。
关于物价又和当地的购买能力有关了,根据人民一般的收入水平来计算,对于生活日常开支的支付额度商家是经过巧妙的计算的,他们会在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尽量牟取最大收益。
通俗的说,比如我国现在城镇居民平均收入为20万每人每月,也就是说我们的薪水是现在的一百倍左右,那么同样,物价也会提升相应的倍数。假设此时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不变,就会出现在我国消费会相对比在欧洲消费支出更多的钱。这样的话我们在国内挣钱去欧洲或者国外消费就会感觉很爽,但是这种情况会导致国内的消费低迷,购买欲望减弱,相反对国外的消费情绪高涨,进口也大大增加。最终导致国内行业不景气,失业率提高,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迫使人民币贬值,国际购买力减弱。
汇率可以是市场定的,也可以是政府制定。我国以前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就是为了在经济活动中提升人民币的竞争力,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在出口大增的情况下,虽然国家储备大增,人民币受到升值的压力,但是汇率不变就不会导致这种情况的转变。在这过程中,我国人民劳动生产的产品由外国人来享受消费,同种商品我们却消费不起。如此下去国家的储备必然大增,在这种情况下必然的结果就是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10. 关于汇率和购买力平价的问题
这个感觉不难理解啊。汇率是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购买力平价是用来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的。西方国家生活水平高,彼此也比较接近,因此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差距不大。而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民生活质量也和西方国家有差距。因此在人民币升值,汇率上升之后,购买力平价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差距依然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差距讲有待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