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地产高额投资利润如何产生
一般都是运用经济杠杆原理。
假设开发商手里的自有资金有3亿投入项目公司,然后向银行贷款,按比例推算,大致自有资金3亿,可以获得银行6亿左右的贷款,然后2年的开发期,进入项目销售,如果假设地产开发的利润率为50%,则总共9亿的投资就有4.5亿元的利润产出,而2年期的银行贷款大致需要还1亿元左右的利息,相减之后,还剩余3.5亿元的利润。
以上可以看到,开发商投入3亿,最后获取的利润则是3.5亿元,自有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已经超过100%了,即使分摊进2年,每年也有超过50%的投资回报率。
这只是情况好的时候,如果市场反应不好,假设上例中项目销售的利润里只有开发成本的5%,即9亿的5%,4500万,则开发商需要归还银行1亿元的利息之后,就要亏损5500万。
以上当然仅仅是理论计算,实际上可能会有各种因素对全局发生影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市场环境好的情况下,借助银行贷款或者社会低息融资,开发商的自有资金回报率润都是不低的;但是如果市场萎靡,则开发商都会死得很惨。
2. 房地产杠杆影响是什么,国家如何宏观调控这一影响
通过三种渠道降低杠杆:
一是加税,通过增加政府收入提高偿债能力,以削减负债规模、降低杠杆率。然而,在经济上升阶段可行,而在经济下行阶段,则很难操作。
二是通胀,通过增加杠杆率的分母GDP 数值以降低杠杆率,实际操作举措可能是货币政策的宽松。
三是贬值,政府释放汇率贬值压力,既能通过汇率走贬保障出口、维稳实体;然而,国家信誉怎么办,人民币国际化怎么办,一带一路怎么办?
3. 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杠杆原理
杠杆,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杠杆率,资产与银行资本的比率;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合理运用杠杆原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金营运效率。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三种形式,即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
杠杆比率
认证股的吸引之处,在于能以小博大。投资者只须投入少量资金,便有机会争取到与投资正股相若,甚或更高的回报率。但挑选认股证之时,投资者往往把认股证的杠杆比率及实际杠杆比率混淆,两者究竟有什么分别?投资时应看什么?
想知道是否把这两个名词混淆,可问一个问题:假设同一股份有两只认股证选择,认股证A的杠杆是6.42倍,而认股证B的杠杆是16.22倍。当正股价格上升时,哪一只的升幅较大?可能不少人会选择答案B。事实上,要看认股证的潜在升幅,我们应比较认股证的实际杠杆而非杠杆比率。由于问题缺乏足够资料,所以我们不能从中得到答案。
杠杆比率=正股现货价÷(认股证价格x换股比率)
4. 房地产为什么会出现泡沫
基本原因就是根植在人们内心的一种观点,房产价格不会下跌,几乎每一个人都屈从于这一观点。当多数人都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购买了住房,泡沫就产生了;
一段时间来,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飙升,特别是深圳的房价涨幅引起全国的关注。而最近深圳楼市出现了一丝降温的信号,关于房价泡沫的讨论甚嚣尘上。那么,房价与所谓的泡沫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不妨看看巴菲特怎么说。
对于房地产“泡沫”的本质,巴菲特这样解释:“房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高,因为我们手中的美元越来越不值钱,但这样的想法完全是一种前提假设。房价的上涨不是因为建筑成本上升,也不是因为房子的设计,而是因为美元不值钱了,一套40年前买的房子会比当时卖更多钱。既然多数人都希望有自己的房子,你想买又能借钱去买,如果真心认为房价只会往上涨,你还会尽快去买。一旦来自四面八方的钱汇合起来,会加强价格的走势,价格反过来又会激励这种行为。所以一般的民众——他们也许不懂股票,也不懂郁金香泡沫,但它们懂房产。买房融资简单,你可以把杠杆放到天上去,这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泡沫。”;
“原来你觉得是不可能发生的事,结果随着时间发生扭曲,人们忘记了买房的初衷,只盯着价格波动。所以投资者、银行家、美国一般民众、我、我的邻居、评级机构、国会....。.绝大多数的人开始相信房价不会大幅下跌。因为房产是美国最大的一类资产也是最容易作为抵押物的资产,所以它可能创造了我们史上最大泡沫。”;
当然,还有房地产开发商们的投机宣传,蛊惑购买,以及人们对房子所带来归属感安全感的需要;
这也是经济发展,市场推动的一个趋势。
5. 房地产杠杆率的介绍
《2010胡润财富报告》指出,中国内地有87.5万个千万富豪和5.5万个亿万元富豪。其中,十亿元富豪1900人、百亿元富豪有140人。而中国内地富豪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三个方面的因素,即股指上涨、房价上涨和GDP的快速增长。
不仅如此,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这两年新晋的富豪无一例外地都是房企老板。他们大多通过在香港H股上市一夜暴富,碧桂园、龙湖、恒大这些房企的老板轮番地成了中国首富。不过,观察他们的财富成长路径会发现,其财富的增长并不是依靠自己公司的价值创造,而是在上轮和这轮房地产泡沫中“吸血”。
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最暴利的行业之一。有关数据表明,2005年至今,有近40家上市公司由原来的主业转行房地产,占到目前地产类上市公司总数的35%。而以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表现来看,房地产行业表现最为突出,自2005年以来毛利率连续五年超过30%。
另据统计,在国外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中,建筑安装成本占比在70%,利润率大约在5%至8%之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国内房地产市场建筑安装成本占比35%,利润率在15%左右。
国内房地产市场15%的利润率看似不高,但开发商的真实利润水平却远高于此,其中的奥妙在于前期房地产开发的“高杠杆率”。“高杠杆率”使中国的房地产偏离了其民生属性,放大了房地产金融投资属性的一面,加速了财富向地产商集中,并且增强了地产市场的投机性。
业内人士透露,调控前,开发商购置土地或明或暗可以贷款,拿到土地证后又可以名正言顺地向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开工后建筑承包商垫资建设也是行业管理,而且,虽然预售制度有很大变化,但开发商花样翻新地创造出各种变相的“卖楼花”方式,例如向意向购房者十几万元高价出售会籍,获得会籍后就可在开盘时折价购房。通过利用制度上的不完善,许多开发商可以用5倍、10倍的杠杆率来操盘,这样一来100%的利润率也不是神话。
6. 房地产杠杆的概念是什么
杠杆,具有放大的作用,用在房地产市场是一样的意思。
假设现在你有30万,一般情况下专你只能买30万的东西属,但是买房子的时候,你可以首付30万,贷款70万,买下100万的房子。相当于你用30万买到了100万的东西,这就是杠杆效应,提供杠杆的是银行。虽然70万要还,但在你买下的时候,你用30万的代价获得了100万的房子。
加杠杆是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和投资机会。假如这个房子上涨了30%,卖出就是130万,还掉70万,剩60万,赚了30万,收益率30/30*100%=100%。假如没有银行提供杠杆,第一,你没100万买这个房子,就无从谈及获利。第二,如果你有100万,全款买入,同样的假设下收益率30/100*100%=30%,差很多。
7. 为什么房地产行业的财务杠杆一般较高
周期长,投入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