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帮我找一个手表擒纵结构的简单介绍
自从钟表发明以来,工匠们为了追求能更精密的计时而在擒纵器上下了相当大的功夫从事改良,历经了几个世纪的演进,到了18世纪中叶,出现了一种分离式擒纵结构设计。当时,一位名叫 Thomes Mudge 的制表师为了改良早期擒纵结构中擒纵轮的轮齿与摆轮的零件之间过多摩擦的问题,而将摆轮与整个擒纵结构脱离出来,这样的基本设计再经过改良就成了今天最广泛被使用的「杠杆式擒纵」(lever escapement),也就是俗称的「马式擒纵」。在机械腕表的机芯中,擒纵系统主要是负责制造正确的频率使腕表能够正确走时;同时,擒纵结构的精密与否也牵涉到计时精准度,就好比电脑中负责分配管制所有资源与资料的运算的中央处理器CPU般精密而重要。在象徵顶级制表工艺的「日内瓦十二法则」中就有七项法则是规范擒纵器的制造,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以下我们将就擒纵系统的组成构造及运作原理作一概括性的分析。
杠杆式擒纵结构主要是由擒纵轮、擒纵叉、摆轮和游丝等部分组成。在整个机械运作的顺序上,发条释放的能量在经过中心轮、第三、四轮的减速之后,传动到擒纵轮与擒纵叉产生推力驱动摆轮,再由摆轮上游丝的反作用弹力造成摆轮规律的往返运动,并控制擒纵轮及其之前轮系的运转以达到调速的目地。因此在整个运作的机制中,擒纵结构所扮演的正是最重要「频率提供」的功能,对於计时精准度的影响当然也最大。
㈡ 同轴擒纵的简介
擒纵机构是机械表的心脏,擒纵轮带动擒纵叉一擒一纵,完成锁接、传冲、释放的动作,将动力传输给摆轮,由摆轮完成时间的分配,达到调速的作用。可以说机械表的准确与否与擒纵机构有最大的关联。
历史上早期的擒纵机构都是英国人发明的,有丁字轮、工字轮等好几种。后来宝玑发明了杠杆擒纵(即马式擒纵),经过一些年的推广和使用,渐渐取代了其他各种擒纵机构,成为所有表厂都使用的一种标准擒纵机构。
同轴擒纵是乔治.丹尼尔斯博士经过十五年的研制发明的一种新型擒纵机构,他的出发点是将擒纵轮与擒纵叉之间垂直方向的摩擦变为平行方向的,摩擦的改变使机械表传统的3-5年一次的保养洗油延长至十年。同时因为同轴擒纵实现的基本条件是螺丝调校摆轮和无卡度游丝,这样令同轴擒纵机芯可以轻松获得天文台认证,得以走时精准。同轴擒纵刚一推出表坛既轰动,因为这是钟表界100多年以来第一次有新的擒纵方式出现,结构几乎是完美的,比起杠杆擒纵他是很先进的。
1974年,英国制表师乔治.丹尼尔(George Daniels)从早期怀表中的冲击式天文台擒纵机构中找到灵感,发明了同轴擒纵系统。乔治·丹尼尔认为,“这套系统确实非常激进和革新。它解决了五百年来一直困扰着制表师们的润滑问题。”这种擒纵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方式与杠杆擒纵完全不同,它通过一个有上下两层的同轴轮,将杠杆擒纵机构中的一个擒纵轮扩展为两个同轴的擒纵轮,因此被称为“同轴擒纵系统”。它能有效地降低传递动力的擒纵系零件之间的摩擦,减少润滑的需要。乔治·丹尼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制表业在本质上非常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比较缓慢”,因此,他的发明也遭受到“业内排山倒海的批评和质疑”。然而斯沃琪集团创始人、当时的主席尼古拉斯·G·海耶克慧眼识珠,果断地为欧米茄引人了这项创新技术。在此之后,欧米茄的工程师与技术人员与乔治·丹尼尔一起,又进行了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密切合作,终于在1999年发布了第一款装配同轴擒纵系统的手表,将同轴擒纵的不同部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同轴擒纵系统由此也成为自杠杆擒纵机构发明以来第一款实用的新型擒纵系统。
㈢ 1978年百达翡丽怀表 机芯:杠杆式擒纵结构 携刻:怀戴安和战士们 18K金 这块怀表值多少钱
您的问题,这样的品种,1978年百达翡丽怀表 机芯:杠杆式擒纵结构 携刻:怀戴安和战士们 18K金,真品行情要超过30000元;不过也有特殊品种版式;具体的价值取决于是否真品!
㈣ 首先,来科普下什么是欧米茄腕表经常提到的同轴擒纵技术
在制表业的前期,可以说是“瑞士杠杆擒纵系统”统治的时代,那时的手表普遍都会依赖杠杆擒纵装置,持续了250多年的历史。但是这种擒纵装置存在诸多的弊端,其中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它的磨损问题。由于这种系统设计的不足,导致机芯在运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摩擦与耗损,拖累手表内部其他组件使之受到不同程度的额外消耗,时间长了对腕表的功能与保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然而经过数个世纪的无限探索,同轴擒纵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时间来到了1999年,这一年,对于欧米茄乃至整个钟表业来说都是具有历史纪念性的。在1999年欧米茄将同轴擒纵系统推向市场之前,它的发明者、英国传奇制表师乔治•丹尼尔先生与来自欧米茄和斯沃琪集团技术部门的钟表专家们精诚合作,使得同轴技术最终满足了腕表工业量化生产的需要。这也标志着,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瑞士杠杆擒纵系统宣告破裂,欧米茄从此进入了同轴机芯的历史新篇章。
欧米茄同轴擒纵三大核心组件:擒纵叉;擒纵轮;无卡度游丝摆轮
擒纵轮:
三层式的同轴擒纵轮每年转动超过5几次,这种擒纵轮进一步优化了擒纵系统的精妙运转,使自身与擒纵叉叉瓦之间的传冲和锁接过程得以分开进行,由此改进了动力的传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腕表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擒纵叉:
带有三个红宝石叉瓦的擒纵叉仅四千万分之一克,轻若无物。欧米茄同轴擒纵系统的擒纵叉采用了全新设计,三个叉瓦的独特几何结构使动力可通过水平方向的推动传递。与瑞士杠杆擒纵系统的擒纵叉相比,这一革新的优势显而易见:杠杆擒纵系统的擒纵轮与擒纵叉叉瓦垂直接触,且面积较大,在擒纵的滑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摩擦,因此必须经常补充润滑油,使其保持最佳的润滑状态。然而同轴擒纵装置可以极大的运作是的摩擦。
无卡度游丝摆轮:
设计避免了游丝同快慢夹之间的碰触所产生的干扰,极大地增强了腕表的抗震性。
欧米茄同轴擒纵机芯的优势:
1.极大的延长的腕表的维护保养周期
欧米茄同轴擒纵系统是透过水平的冲力来传输能量的。较小的接触面及同轴擒纵推动动作大大减少了擒纵系统各个零件之间的磨擦,继而减少了润滑油的耗损,使得大大的延长了腕表的耐用性。
2.持久稳定的精准性
欧米茄同轴擒纵系统的顺时针冲力,则透过擒纵轮齿直接传输到摆轮滚轴上的叉瓦。因此,同轴擒纵系统具有更高的机械效率,确保了特久稳定的精准度,从而提供长久的卓越走时表现。
3.出色的抗震能力
将欧米茄同轴擒纵系统与无卡度游丝摆轮配合使用,腕表速率便可借由更改摆轮的转动惯量以作调整,而非不断地更改游丝的有效长度。由嵌入于圆形摆轮上的微型螺钉来实现这项调校。该设计不但改善了抗震性,更避免因碰触游丝所导致的干扰。
㈤ 陀飞轮与同轴擒纵区别
一、发明时间不同
1、陀飞轮: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
2、同轴擒纵:于1974年发明的擒纵装置。
二、发明人不同
1、陀飞轮: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
2、同轴擒纵:是一种由英国钟表大师乔治·丹尼尔斯发明的擒纵装置。
三、特点不同
1、陀飞轮:陀飞轮的创意在于,将钟表核心的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Carriage)之内,使框架围绕轴心——也就是摆轮的轴心规律性地做360度旋转。这样,原本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因而当表搁置位置变化的时候,擒纵机构不变,造成了擒纵零件受力不同而产生了误差;当擒纵机构360度不停地旋转起来的时候,会将零件的方位误差综合起来,互相抵消,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误差。
2、同轴擒纵:同轴擒纵建基于杠杆擒纵并加以改良,大大降低了能量流失的情况。这项发明被公认为杠杆擒纵之后,钟表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同轴擒纵内含三层式同轴擒纵轮,能够将锁定功能与脉冲分开,从而免除了杠杆擒纵的滑动阻力,棘爪与棘爪之间亦无需添加润滑油。
㈥ 擒纵机构的擒纵机构的种类与特点
在我国,钟表制造工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因此,我国钟表上所采用的擒纵机构种类很少,如国产手表都有采用“叉瓦式擒纵机构也称为“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擒纵机构,它的性能和工艺性较好。国内钟表文献中,极少涉及到其他种类的擒纵机构,“叉瓦式擒纵机构成为我国手表的传统擒纵机构。
㈦ 钟表里的“Tourbillon”旋转式擒纵机构,翻译过来的“陀飞轮”三个字是谁起的
提问者采纳
陀飞轮是个很有趣的东东,其发明本意是克服地球引力,更为精确。但是实际效果并非如此,但却体现了制表工艺的高超,因此成为表厂竞相竞争的考题。成为一流表厂,必需有过硬的陀飞轮制表工艺。宝玑也依靠陀飞轮成为一流制表商。
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法文Tourbillon(故又称特比龙),有“漩涡”之意,是指装有“旋转擒纵调速机构”的机械表,陀飞轮机构,是为了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陀飞轮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整个擒纵调速机构组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转动,以一定的速度不断的旋转,使其把地心引力对机械表中“擒纵系统”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时精度。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已经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历来被誉为“表中之王”。
宝玑发明陀飞轮机构,是为了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普通的机械表,由于受到发条松紧度、金属疲劳以及地心引力的影响,误差较大;陀飞轮调速器,是目前惟一可以不受这些影响,年误差低于1秒,也是惟一可以达到天文台级的机械表结构。今天,几乎所有的表芯原材料和关键零件都只能在瑞士生产,完全原产的瑞士陀飞轮表芯,动辄百万元以上,装载陀飞轮机芯的机械表也一直是收藏界的宠儿,几成货币的代名词。陀飞轮的创意在于,将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Carriage)之内,使框架围绕轴心也就是摆轮的轴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转。这样,原本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因而当表搁置位置变化的时候,擒纵机构不变,造成了擒纵零件受力不同而产生了误差;当擒纵机构360度不停的旋转起来的时候,会将零件的方位误差综合起来,互相抵消,从而消灭误差。目前陀飞轮一般是1分钟转360度,也是最理想的旋转速度。
㈧ 机轴擒纵机构的详细介绍
在我国,钟表制造工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因此,我国钟表上所采用的擒纵机构种类很少,如国产手表都有采用“叉瓦式擒纵机构?也称为“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擒纵机构,它的性能和工艺性较好。国内钟表文献中,极少涉及到其他种类的擒纵机构,“叉瓦式擒纵机构成为我国手表的传统擒纵机构。
擒纵机构的工作原理一般都类似,它们都是从同一原始的擒纵机构进化而来。但这些进化的原因值得一提:都是为了减小擒纵机构对时间基准的影响。
现代机械钟表上,计时其准主要有两种:常用于时钟的单摆以及常用于手表的摆轮游丝系统;这两种时间基准在自由震荡的条件下,周期稳定。由于控制擒纵机构工作需要消耗能量,而且自身的摩擦、空气阻力等也导致能量的损耗,震荡系统需要通过擒纵机构不断地补充损耗的能量,使摆轮(或单摆)达到能量输入输出的动态
㈨ NOMOS有自己的擒纵装置吗
有的,NOMOS 研发了自己的擒纵装置
㈩ RM 031中的特殊擒纵结构是什么
RM 031所采用的特色擒纵结构是棘爪擒纵和瑞士杠杆式擒纵的精巧结合,便于调节,并使发条盒拥有显著的功率。它由Renaud & Papi为爱彼设计,被选用为RM 031“高性能”机芯输送动力。 因擒纵轮对摆轮的直接作用,这种擒纵结构的传送效率更高。为防止组件移位,这种擒纵结构特别配有细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