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罗斯是什么汇率制度
俄罗斯的汇率制度:俄罗斯目前采取的是自由浮动式的汇率。俄罗斯政府选择让卢布完全自由浮动,同时保留为防范危机出手干预的权利。
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汇率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是1992-1994年,卢布实行国家内部可兑换制度,卢布汇率自由浮动阶段;
2、第二是1995-1998年8月,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即“外汇走廊”时期;
3、第三是1998年金融危机后至今,实行抑制外币需求基础上的浮动汇率制阶段。
【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对汇率上下浮动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完全听任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自由涨落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❷ 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进行干预,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什么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好处是:(1)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浮动的汇率可以帮助减缓外部的冲击;(3)干预减少,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更具有透明性;(4)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为什么可以减缓外部的冲击?这是因为汇率浮动制度是自由变动的,而是根据世界金融市场的变动规律而及时指定自己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本国货币不受一些突发事件类似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本国货币的坚挺使本国经济免受损失,以下是这方面的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用固定汇率制度是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围之内。这种制度下的汇率是在货币当局调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内进行波动,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浮动汇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相对于固定汇率制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汇率的上下波动幅度,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自由浮动。在这一制度下,外汇完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种特殊商品,汇率成为买卖这种商品的价格。不同的汇率制度在面对国际资本流动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的时候表现不同。一般而言,选择浮动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来控制资本的跨国流动;而选择固定汇率,则需要政府来控制资本的跨国流动。“三元悖论”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只能同时达到两个。事实上各国也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目前,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尚无定论。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好处是:(1)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浮动的汇率可以帮助减缓外部的冲击;(3)干预减少,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更具有透明性;(4)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但是人们对浮动汇率也有一些顾虑:(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往往会出现大幅过度波动,可能不利于贸易和投资;(2)由于汇率自由浮动,人们就可能进行投机活动;(3)浮动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满足这些要求。固定汇率制度的好处是:(1)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将降低;(2)汇率可以看作一个名义锚(nominalanchor),促进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但固定汇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1)容易导致本币币值高估,削弱本地出口商品竞争力,引起难以维系的长期经常项目收支失衡;(2)同时,僵化的汇率安排可能被认为是暗含的汇率担保,从而鼓励短期资本流入和没有套期保值的对外借债,损害本地金融体系的健康。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必须要么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要么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否则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如1992~1993年的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卢布危机。这些发生危机的国家都是采用了固定汇率制度,同时又不同程度地放宽了对资本项目的管制。要在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managedfloating)。实行这种汇率制度可以依靠三种工具,一是货币政策工具;二是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对冲性干预;三是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这种制度既可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能使汇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内、外部的冲击,同时还可有选择地部分放开资本账户,使资本流动处于可控的状态。目前我国实行的就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❸ 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国家贬值它的货币 大概能归纳为几点。 国际贸易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还是在可变动汇率
货币贬值可能是为了保护本国的出口企业 应对金融危机 各国货币升值了会扩大购买力 就是你手里的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 但是出口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贬值了会造成本国经济动荡 但是对出口来说是有利的(咱们的东西卖给外国人 他们是拿外币来付账的 你想啊 价值一百美元的东西 人民币贬值之前 一百美元可以换600元人民币 等到人民币贬值之后 就能换800元人民币了!
货币贬值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体现,通胀按成因分包括需求拉动型,成本推进型,结构型,财政赤字型,信用扩张型,国际传播型等等。顾名思义,楼主可知引起货币贬值的各种原因。如果是短时间内出现大幅贬值,个人认为是受到国际冲击所致,比如原油价格猛涨,使得许多原油进口国不得不提价,产生通货膨胀;另一种可能是竞争性贬值,即一国货币贬值,其贸易国为避免国际收支受到冲击,也报复性的贬值。
然后我们再说汇率制度问题
固定汇率制度是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围之内。这种制度下的汇率是在货币当局调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内进行波动,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
浮动汇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相对于固定汇率制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汇率的上下波动幅度,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自由浮动。在这一制度下,外汇完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种特殊商品,汇率成为买卖这种商品的价格。
不同的汇率制度在面对国际资本流动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的时候表现不同。一般而言,选择浮动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来控制资本的跨国流动;而选择固定汇率,则需要政府来控制资本的跨国流动。
“三元悖论”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只能同时达到两个。事实上各国也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同时对资本流动实行管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大多数发达国家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开放资本账户;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采用固定汇率制,实行资本管制。但80年代中期以后实行后一种制度的国家越来越少。在70年代中期,大约有85%的发展中国家实行固定汇率,而目前,这个比例下降至35%。
目前,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好处是:(1)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浮动的汇率可以帮助减缓外部的冲击;(3)干预减少,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更具有透明性;(4)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但是人们对浮动汇率也有一些顾虑:(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往往会出现大幅过度波动,可能不利于贸易和投资;(2)由于汇率自由浮动,人们就可能进行投机活动;(3)浮动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满足这些要求。
固定汇率制度的好处是:(1)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将降低;(2)汇率可以看作一个名义锚(nominal
anchor),促进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但固定汇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1)容易导致本币币值高估,削弱本地出口商品竞争力,引起难以维系的长期经常项目收支失衡;(2)同时,僵化的汇率安排可能被认为是暗含的汇率担保,从而鼓励短期资本流入和没有套期保值的对外借债,损害本地金融体系的健康。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必须要么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要么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否则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如1992~1993年的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卢布危机。这些发生危机的国家都是采用了固定汇率制度,同时又不同程度地放宽了对资本项目的管制。
要在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managed
floating)。实行这种汇率制度可以依靠三种工具,一是货币政策工具;二是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对冲性干预;三是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这种制度既可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能使汇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内、外部的冲击,同时还可有选择地部分放开资本账户,使资本流动处于可控的状态。目前我国实行的就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❹ 亚洲金融危机各国(除中国外)为何货币贬值
要解答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来的。
当时东南亚各国大多都是采用“固定汇率制”,即一国不论国际收支如何变动,汇率都保持固定不变。而西方国家一般都是“浮动汇率制”,净出口变动、外商直接投资变动、国际热钱进出等国际收支变动都会相应使一国汇率发生上下浮动。
两种汇率制度各有利弊,但一般来说浮动汇率制是比较好的,因为汇率的浮动能反映出各国货币的供求,乃至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我们可以想象,如果A国的商品物美价廉,并且人们需求旺盛,而B国的商品价高质次,没有人买,那么A国向B国的出口就会大幅增加,现在问题出来了,如果A国采用固定汇率制,那么B国进口一定量的A国商品就永远是一个价钱,这就使国际贸易的经济效率降低,因为供不应求时理应价格上涨,这是价格规律,是市场机制,而现在A国商品大量出口,对B国却始终不涨价,这样就违背了市场原则。而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因为索罗斯看到亚洲多是采用固定汇率制,才决定对其金融体系进行冲击。
一国要维持固定汇率,需要政府的市场操作。当本币升值时,货币当局一般会采取两个方法使本币相应贬值以稳定汇率:一.买进外汇。(央行在市场上买进外币,卖出本币,会平衡货币供求,平抑升值趋势)二.降低利率。(原因有二——1.由于利差交易,本国降低利率会使世界市场上以本币投资的利息变低,这样就加速了本币流出,使本币出现贬值;2.降低利率会使境外持有本币的收益减少,促使外资流出,使本币贬值)而当本币贬值时政府就会采取相反的操作。
索罗斯第一个下手的是泰国,而他是怎么打破固定汇率制的呢?
首先,索罗斯将手中大量的美元逐步兑换成泰铢,这时泰铢就产生了升值压力,泰国政府将市场上的外汇吃进,以平抑外汇波动。然后,他开始大规模疯狂地抛售手中的泰铢,使泰铢短时间内面临大幅贬值的压力,这时泰国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大量抛售其外汇储备,承接索罗斯抛售的泰铢,但由于其外汇储备不够多,很快就没有外汇抛售了,于是泰铢就出现了贬值,索罗斯抛售泰铢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美元。接着索罗斯又以更多的美元逐步买入泰铢,再像刚才一样疯狂抛售泰铢,又换得更多美元,循环往复。就这样,泰铢在国际金融大鳄的攻击下大幅贬值,国内产生了恶性的恐慌情绪,所有的民众都争先恐后地将手中的泰铢兑换成外币,更加速了泰铢的贬值。最终泰国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
如法炮制,索罗斯还攻击了亚洲多个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纷纷得逞,使亚洲出现了普遍的货币贬值。
而索罗斯在香港碰了钉子。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即汇率在人为操纵下“相对固定”。当索罗斯按照上面的方法攻击港币时,中国政府出手了,由于中国政府拥有非常多的外汇储备,当索罗斯抛售港币时,中国政府大幅抛售手中的外汇,承接港币,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相当大,有足够的外汇用于抛售,因此最终没有让港币贬值,成功地维护了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而中国本身由于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账户还没有充分放开,外资流入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监管,因此也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❺ 请列举20世纪90年代一些重大国际金融事件,并说明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
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5)俄罗斯金融危机固定汇率扩展阅读
影响
(一)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一国货币的对外贬值有利于该国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反之,如果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如同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二)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一是对贸易品价格的影响;二是对非贸易品价格的影响。
(三)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本币对外贬值后,单位外币能折合更多的本币,
这样就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二是如果出现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的情况,则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进而引起本国资本外逃。
(四)汇率变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货币贬值对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汇率的频繁波动将影响储备货币的地位。
❻ 固定汇率制度和国际资本流动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所产生的影响
可以根据三元悖论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就不能独立势必会受影响
❼ 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爆发过几次各是什么时间
影响全球的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有六次,分别是:
1、1929年至1939年:大萧条;
6、2007年至2011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
拓展资料:
1、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系统性金融危机指的是那些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发西方经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
2、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本质就是贪婪。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经济学上称之为“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经常会由于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预期或者神话的破灭,而导致资产价值迅速下跌,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泡沫破裂。
3、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全球“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