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汇率超调模型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 Price Monetary Approach)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又称为“超调模型”( Overshooting Model),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鲁迪格·多恩布什 ( Rudig er·Dornbusch)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
Ⅱ 汇率超调理论的汇率超调理论核心思想
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多恩布什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较慢,过程较长,呈粘性状态,称之为粘性价格。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较快,因此,汇率对冲击的反应较快,几乎是即刻完成的。汇率对外部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即汇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由此导致购买力平价短期不能成立。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到位后,汇率则从初始均衡水平变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
Ⅲ over-shooting什么意思啊金融词汇!!
汇率超调(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Overshooting)
Ⅳ 以“一价定律”为基础阐述汇率决定问题的理论是什么
建议看一下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购买力平价学说:该学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假定,A国的物价水平为PA,B国的物价水平为PB,e为A国货币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则依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e=PA/PB。假定t0时期A国的物价水平为PA0,B国的物价水平为PB0,A国货币的汇率为e0,t1时期A国的物价水平为购买力平价PA1,B国的物价水平为PB1,A国货币的汇率为e1。PA为A国在t1时期以t0时期为基期的物价指数,PB为B国在t1时期以t0为基期的物价指数,则依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升降是由两国的通胀率决定的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率有密切的联系。该理论的主要出发点,就是投资者投资于国内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该与按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按远期汇率买回本国货币所得到的短期投资收益相等。一旦出现由于两国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其结果是使远期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同即期汇率相比,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的远期汇率会下跌,而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的远期汇率会上升。远期汇率同即期汇率的差价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利率平价学说可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UncoveredInterestRateParity)。套补的利率平价。假定iA是A国货币的利率,iB是B国货币的利率,p是即期远期汇率的升跌水平。假定投资者采取持有远期合约的套补方式交易时,市场最终会使利率与汇率间形成下列关系:p=iA?iB。其经济含利率平价学说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平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套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A国利率高于B国利率,则A国远期汇率必将升水,A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将贬值。反之亦然。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假定投资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假定,Ep表示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则Ep=iA?iB。其经济含义是:远期的汇率预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非套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A国利率高于B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A国货币在远期将贬值。国际收支学说通过说明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通过国际收支作用到汇率上。假定Y、Y'分别是本国及外国的国民收入,P、P'分别表示本国及外国的一般物价水平,i、i'分别是本国及外国的利率,e是本国的汇率,Eef是预期汇率。假定国际收支仅包括经常帐户(CA)和资本与金融帐户(K),所以有BP=CA+K=0。CA由本国的进出口决定,主要由Y、Y'、P、P'、e决定。因此,CA=f1(Y,Y',P,P',e)。K主要由i,i',e,Eef决定。因此K=f2(i,i',e,Eef)。所以BP=CA+K=f1(Y、Y、P、P'、e)+f2(i、i'、e、Eef)=f(Y、Y'、P、P'、i、i'、e、Eef)=0如果将除汇率以外的其他变量均视为已经给定的外生变量,则汇率将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变化到某一水平,从而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即:e=g(Y,Y',P,P',i,i',Eef)国际收支说指出了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全面分析短期内汇率的变动和决定。国际收支说并没有对影响国际收支的众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具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结论。国际收支学说是关于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资产市场说:依据对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可替代性的不同假定,资产市场说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两者可完全替代。而资产组合分析法假定两者不可完全替代。在货币分析法资产市场说内部,依对价格弹性的假定不同,又可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与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1976年,Dornbuseh提出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也即所谓超调模型(overshootingmode1)。他认为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的特点,这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过渡过程。在超调模型中,由于商品市场价格粘性的存在,当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以后,本币的瞬时贬值程度大于其长期贬值程度,这一现象被称为汇率的超调。资产组合分析方法1977年,Branson提出了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方法。与货币分析方法相比,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是不完全的替代物,风险等因素使非套补的利率平价不成立,从而需要对本币资产与外汇资产的供求平衡在两个独立的市场上进行考察。二是将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引入了模型。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制约着对各种资产的持有量,而经常帐户的变动会对这一资产总量造成影响。这样,这一模型将流量因素与存量因素结合了起来。假定本国居民持有三种资产,本国货币M,本国政府发行的以本币为面值的债券B,外国发行的以外币为面值的债券F,一国资产总量为W=M+B+e'F。一国资产总量是分布在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外国债券之中的。从货币市场来看,货币供给是由政府控制的,货币需求是本国利率、外国利率的减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从本国债券市场来看,本国债券供给同样是由政府控制的,本国债券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增函数,外国利率的减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从外国债券市场来看,外国债券的供给是通过经常帐户的盈余获得的,在短期内也是固定的。对外国债券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减函数,外国利率的增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在以上三个市场中,不同资产供求的不平衡都会带来相应的变量(主要是本国利率与汇率)的调整。只有当三个市场都处于平衡状态时,该国的资产市场整体上才处于平衡状态。这样,在短期内,由于各种资产的供给量是既定的,资产市场的平衡会确定本国的利率与汇率水平。在长期内,对于既定的货币供给与本国债券供给,经常帐户的失衡会带来本国持有的外国债券总量变动,这一变动又会引起资产市场的调整。因此,在长期内,本国资产市场的平衡还要求经常帐户处于平衡状态。
Ⅳ overshooting是什么意思
overshooting
[英]['əʊvə'ʃu:tɪŋ][美]['oʊvə'ʃu:tɪŋ]
n.过幅射;
v.超过( overshoot的现在分词 ); 言过其实,夸张;
以上结果来自金山词霸
例句:
1.
What are the risks of overshooting?
行为过度的风险何在?
2.
Could this explain the imf's overshooting?
那么这是imf预测过头的原因吗?
Ⅵ 关于汇率超调现象的疑问,问第二遍了,来个人行不啊!!!
你好。
首先,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当国内短期利率下跌时,国外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需要降低才可以保持汇率市场的均衡状态。既然用到汇率超调理论了,我们就需要知道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价格粘性问题,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也许会更容易些,而不要过多关注原文的字面意思。
好了,目的是为了保持汇率市场均衡,现在的前提假设是即期汇率降低到长期价值以下,而即期汇率的下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短期利率的下跌,而要实现汇率市场的均衡,也就是要保持汇率稳定在即期汇率水平,就需要中期利率向短期利率靠拢,那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预期回报率都会下降,也就意味着无论是国内投资还是国外投资都面临投资回报率下降的预期。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因缺乏上下文信息,若有误,随时更正。希望能有所帮助。
Ⅶ 什么是多恩布什的超调模型拜托各位了 3Q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 Price Monetary Approach),又称多恩布什模型、 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Dornbusch Overshooting Model)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又称为“超调模型”( Overshooting Model),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鲁迪格·多恩布什 ( Rudig er·Dornbusch)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
麻烦采纳,谢谢!
Ⅷ 什么是金融中的超调模型它是怎么调的调的是什么对于它的评价是什么呢
1、 黏性价格货币货币分析法:简称“超调模型”,与货币模型相比,最大特点是:它认为商品市场与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价格的特点,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过渡过程。
2、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自身的特点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较慢,过程较长,呈粘性状态,称之为粘性价格。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较快,因此,汇率对冲击的反应较快,几乎是即刻完成的。汇率对外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机会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由此导致购买力平价短期不能成立。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到位后,汇率则会从初始均衡水平变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
Ⅸ 货币模型和汇率超调模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货币模型和汇率超调模型有什么联系区别这个你在网上查找一下发展找相关的东西来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Ⅹ 汇率超调理论的汇率超调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县一级的基层单位构成了我国的经济基础。因此,我国商品市场仍然是一个分割程度相当高的市场,分割走向统一需要较长的历程。在分割的市场中,信息的流动不是充分的,且是有成本的,一价定律不成立。这样商品价格的调整速度就具有更大的滞后性和迟缓性。而我国的金融市场,其生成和发育是一个全新的过程,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引进先进技术设施的基础上更易于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目前,中国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竞价的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虽然整个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发展,还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但信息的流动相对充分,且成本较小,一价定律基本满足,价格的调整也就相当迅速。所以,在统一市场中资产价格的调整速度要大于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可能产生汇率超调。
当前我国与美国还存在一定的利差,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供给持续增加,市场预期人民币将保持小幅升值 。国内金融市场为套利资本流入所提供的风险报酬是本、外币利差扣除汇率预期变动的那部分,导致了“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随着热钱的内流,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进一步增加,人民币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我国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利率尚未市场化,而人民币升值会给国内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中央银行采取措施进行抑制,致使人民币汇率对外汇供需的变化缺乏弹性。因此,人民币汇率不可能在瞬间实现充分的升值以令市场形成对人民币汇率将要贬值的预期,来抵消国内利率水平上升所形成的风险报酬。
汇率超调模型说明,均衡汇率的形成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和升值幅度的讨论同样可以认为升值幅度可以由购买力平价理论来决定。从长期看,均衡汇率的决定取决于相对经济实力。而我国GDP 虽然稳步增长,但国情决定我国的经济实力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因此,由人民币随预期浮动升值为时尚早。可见,多恩布什的标准汇率超调理论并不能解释人民币汇率目前的情况。但其揭示的汇率超调并不是源于市场中的群体效应,而是由于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粘性在当今社会的存在。因此在我们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动时,多恩布什关于汇率超调和商品市场价格粘性,资本市场价格弹性的思想仍然在起作用,并且对我国如何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中短期应对策略: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既非完全意义上的固定汇率制,也非真正意义上的浮动汇率制,而是政府根据市场变动状况相机抉择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机制虽考虑了市场因素,但最终决定汇率的过程非常复杂。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更为市场化的形成机制。
1、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2、逐步过渡到自由结售汇制
3、慎重处理好各种关系
4、稳定市场环境
5、健全金融体系
长期规划:一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二是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