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斯大林时期苏联逐年GDP数据
网上的电子资料很少,请楼主考虑实体书:
1917-1977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资料手册
此外,苏联直到解体都没有使用GDP统计,通常只有工农业总产值、以及工农业各类产品产量等方面的数据。
苏联第1一n个五年计划经济实际增长情况 (%)
第一个五年计XlJ(1928~1932) 13.2
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一1937) 16.1
第三个五年计划l(1938~1942) 12.5
第四个五年计划(1945一1950) 11.9
第五个五年计划(1951~1955) 11.3
第六个五年计划(1956~1960) 9.1
第七个五年计划(1961~1965) 6.5
第八个五年计划(1966~1970) 7.7
第九个五年计划(1971一1975) 5.6
第十个五年计划(指标)(1976~1980) 4.7 (实际) 4.3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指标)(1981~1985) 3.5
摘自《苏联经济数据》沈国华
http://www.lsjxsj.com/kczy/ShowArticle.asp?ArticleID=3532
http://www.lsjxsj.com/kczy/ShowArticle.asp?ArticleID=3533
http://apps.hi..com/share/detail/17167468
资料下载:苏联经济史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470420.html?from=like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 斯大林与赫鲁晓夫两人关系是怎样的呢
赫鲁晓夫在斯大林生前,吹捧斯大林是自己的“生身父亲”,一直受到斯大林的信任,培养为接班人,可在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却大反斯大林,甚至下令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迁出。
赫鲁晓夫为什么如此仇恨斯大林?
斯大林得知后,下命令:不惜任何代价把列昂尼德从德国人手里“偷”回来,送到莫斯科。派到德国执行任务的“锄奸队”完成了这一任务,将列昂尼德“偷”了回来,送到莫斯科。根据活跃在敌人后方“锄奸队”收集到的列昂尼德的犯罪事实,莫斯科军区军事法庭判处列昂尼德死刑。可以想象赫鲁晓夫当时的心情,他两次请求斯大林对他儿子从宽处理。于是,斯大林提出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此事。
3. 斯大林主义的政治经济
为了把斯大林时期苏联政府的政策与他们所信仰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反对当时政权的托洛茨基派最早使用了“斯大林主义”这个名词。 托派者称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而是一个官僚化的次等工人政权:一个由掌权派控制剥削的非资本主义政权。 这个不能称的上社会阶级的掌权派,虽自己不控制生产,却由剥削工人阶级得到了利益和财富。 没有颠覆资本主义的十月革命, 斯大林主义也无法存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斯大林他自己在十月革命的时候却并不活跃:与其夺权,斯大林曾主张与临时政府合作。
基于列宁的遗产并加以变动,斯大林扩展了上世纪20-30年代苏联的中央集权体系。连续的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极大得增强了苏联的经济。大飞越在很多领域都有所体现,特别是在煤和铁的矿产量上。原本与西方有着数十年差距的苏联在短短三十年时间的追赶后,在经济与科学方面与西方近乎平起平坐。而一些历史经济学者根据上述统计测量得出结论:就现有的资料而言,这是最快的经济增长时期。
由于受到俄国革命成功所影响,在二十世纪,不少国家,包括一些革命政权,以及刚独立的殖民地,寻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外的制度时,都会模仿苏联的政治经济模式。在斯大林于一九五三年死後,他的继承人赫鲁晓夫,在一九五六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会议中,以一篇秘密演辞,强烈批评和攻击斯大林的政策,并指责斯大林搞的个人崇拜背叛了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搞政治秘密警察为支撑点的恐怖集权统治,并且放弃了不少斯大林的政策,决定放开集体农庄成员的自主买卖农作物的权力范围,对工厂工人实行物质奖励制度。1961年苏共22大会议上,他把斯大林的墓迁出莫斯科红场,并将以斯大林为名的著名城市斯大林格勒改名为伏尔加格勒。在这之後,不少采纳斯大林主义的国家,或多或少都跟随苏联和赫鲁晓夫放弃斯大林主义,采纳赫鲁晓夫的新式共产主义政策。而毛泽东治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显著的例外。毛泽东指责苏共新领导层搞修正主义,变成了修正主义国家。中国和苏联在1960年--1962年进行了多次不公开论战,在1963年进行了近一年的公开论战。这使得赫鲁晓夫为了证明自己是纯正的共产主义者而放慢了改革的步伐,不再想要彻底的改变斯大林的一整套经济体制。这亦令中共和苏共,在一九六三年变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在此之后,中国自行发展出不少地方类似斯大林主义的毛泽东主义的意识形态,而阿尔巴尼亚在中苏分歧中,支持中国的立场,并坚守斯大林体制下的社会主义。
勃列日涅夫在赫鲁晓夫出差时和苏斯洛夫、柯西金、波德戈尔内一起罢免了他,之后赫鲁晓夫被软禁,靠苏联官方的老干部养老金生活。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面对斯大林主义者和非斯大林化者在苏联引起的政治波动,他用了几年的时间,通过居中调节,做磨棱两可的含糊性表态等方法,最终在1970年左右使两者都服从于以他为首的苏共中央,结束了苏联国内意识形态问题的纷争,也确定了他最高领袖的身份。他对斯大林的形像有了一定的修复,允许斯大林的故乡格鲁及亚修建他的塑像,并在莫斯科红场列宁墓背后,1969年也修建了一个小型斯大林像,同时允许反映二战的电影中出现斯大林指挥卫国战争的身影,并将强烈反斯大林的杂志社基本都查禁。但是,勃列日涅夫反对批评和撤消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会议和1961年的苏共22大会议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问题所做出的一切书面决定,拒绝将伏尔加格勒恢复名字为斯大林格勒,拒绝在苏共任何一次会议决议和纪念活动上把斯大林重新和马克思、列宁并列为同样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拒绝在除了格鲁吉亚和莫斯科以外的城市再以官方资金兴建斯大林像。勃列日涅夫沿用了赫鲁晓夫那套对斯大林式经济制度进行了一定规模修补的新式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勃列日涅夫把所有热情放在扩充军备和与美国在全球争霸上,对意识形态问题很少提及。苏共官方如非二战纪念日,平常则一般拒绝谈及斯大林的名字和经历以及他的时代。对于赫鲁晓夫,整个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共官方则一直是绝口不提及他的一切,仿佛苏联在列宁时代结束后,就越过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时代,直接进入了勃列日涅夫时代一样。所以,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仍然认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还是一个修正主义的国家。并且因为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和“社会主义大家庭论”等有利于苏联扩张领土权力的理论,所以,又叫当时的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国家。
4. 斯大林模式利弊
1、(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创立是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消极影响)但是这种高度集权不仅以自由市场的不发达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而且为了保全自身,而通过经济资源的绝对垄断,限制市场因素的发展来巩固自身。斯大林模式要求国家对经济运行的绝对控制,也就要求空前的国家专政机关作为后盾。
于是必然出现出现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盛行的现象,因为这些不过是巩固国家统治的方式而已。斯大林模式和民主、现代法制是完全不相容的。
苏式社会主义的国有化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有化的区别在于,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作为后盾的方法来壮大资本,同时资本必须由国家实行绝对控制;
社会主义国有化旨在限制和消灭资本,以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来代替资本关系,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将逐渐由社会接管,并且这一切建立在资本关系发达并走向衰落的历史条件下。
随着过度集中的体制和日益发展的市场因素的对抗性矛盾走向顶点,斯大林体制最终走向崩溃。
5. 毛泽东和斯大林谁最厉害
1950年2月14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陪同毛泽东的叶子龙发现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细节。毛泽东和斯大林以及中苏双方其他高级领导人合影时,斯大林稍稍向前挪了一小步。
回到下榻处,叶子龙向毛泽东提到这一点,毛泽东微微一笑:“这样就一般高了嘛”!
斯大林的身高不及毛泽东,《在历史巨人身边》也曾记载,记者给二人拍照时,斯大林总是要往前移动一两步,这样从照片上看,两人就差不多高了。
俄罗斯音乐巨人季米特里在回忆录里说:“我见过斯大林,他是个貌不惊人的普通人,又矮又胖,头发略带红色,满脸的麻子,右手明显比左手瘦小,他总是藏着右手。他的相貌与无数画像上的样子一点也不像。”
每逢节日或庆祝活动上列宁陵墓检阅时,克里姆林宫卫队队长保克尔都要预先在斯大林要站的位置上放一块垫脚的小方木块。
为了保持这种错觉,保克尔为斯大林定制了一件下摆直到鞋后跟的特长军大衣,这样鞋跟和脚下的木块,就被遮住了。斯大林不允许任何人站在他身边。在集体场合,也是他一个人站着,其他所有高级官员都挤在后面。这些把戏就能使得只能从远处或报纸的照片上看见斯大林的人产生一种错觉。
从这一点看,斯大林的胸怀比不上邓小平同志,高就是高,矮就是矮,欲盖弥彰,反而不美。与毛主席相比,更是差了一大截。
6. 列宁与斯大林的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列宁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斯大林模式则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者最大区别是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不同,列宁利用市场,而斯大林排斥市场
7. 斯大林格勒和斯大林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要称苏联为老大哥
斯大林格勒是一座城市,而斯大林是一个历史人物,我国建国初期苏联对我国帮助了许多,所以称其为苏联老大哥
8. 元首和斯大林是什么关系
都是疯子,基本上属于同一路货色,纳*粹的本质就是国家社会主义,某种意义上讲希疯狗还比斯大*林好些。
9. 斯大林和赫鲁晓夫谁更有权威,或者说谁更厉害
斯大林在任期间,他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饥荒。他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实施大规模工业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和盟军共同击败了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战后他扶植了东方集团,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在冷战中与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峙。赫鲁晓夫于1956年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中发表了“秘密报告”,对斯大林展开全面批评,震动了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任期内,他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文艺领域获得解冻。同时他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得到改善。赫鲁晓夫的新政策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以此看来斯大林更权威一些
10. 斯大林时期苏联外交政策
1 敌视英 美 德 法……国……这些西方国家 ,自己搞“贡坦注意”输出 自成一体 企图使 “贡坦注意”能在更多国家实现
特别是到了斯大林工业化成功之时 物资夹着“贡坦注意” 更有效的输出……在大部分国家 有建立小小的组织
3到了二战 欧洲大陆的德国对法国闪电战成功 使欧亚大陆没有像样的抵抗德国的敌人 远隔重洋的美英只能通过和节节败退的苏联结同盟国 用巨大支持物资支持苏俄抵抗德国 不至于德国立刻控制欧亚大陆 当然斯大林也乐意接受这种支持!
3后来苏联胜利了 在战争中加大的生产力 和军事力量 使用苏联重新现实性“贡坦注意”输出 在自己的占领区建立大量“贡坦注意国家”
4丘吉尔著名“铁幕”让全世界选择A或者B 阵营…苏联自知经济实力不如美国 战争未期加大对欧洲 亚洲和其他边远地区 的实际干涉力…… 打比方 像菜捏 斯大林考虑到-蒋明显倾向富饶的西方阵营 同时已经在靠拢,所以命令300万苏军进入蒙古 东三省向这些地区准备投降的关东军 “宣战” …… 以 帮助菜涅“贡坦注意者”-矛煮喜(音)-打基础
后来 戏剧性的 东三省苏占区实现平分土地口号 在中国大江南北 发生连锁反应 ……让数千年没拥有过土地的农民菜涅彻底沸腾 一下子蒋就崩溃了(他的一切抵抗 已经是徒劳的 到了47年 蒋自己也明白 几亿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对他)……造成了新中国! 这种政策就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 翻开历史书 大部分国家(除老牌工业国)成立的时间都在1945-1953 其中一部分就是强大的斯大林同志一手办理的……
5斯大林带领苏联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的时代!半个世界都差不多以莫斯科为中心 一切的重大纠纷都需要经过这里裁决(像我们国家 大部分前领头羊都会俄文的原因就是这样 50年代 会这种语言方便一点)
当然这个是个人的非正式私人评论 虽然比较贴近事实 但是不能在国内一切考试上应用!只供楼主参考一下 一些不同的看法! 保持娱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