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9年人民币换美元汇率是多少
以2019上半年为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6850元,最低为6.8994元。
2019年8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201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有贬有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6850元,最低为6.8994元,118个交易日中53个交易日升值、64个交易日贬值、1个交易日持平,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70%(469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0.61%(414点)。
2019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
同时,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服务业和消费对GDP的贡献超过60%;增长质量在增强,高科技的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增速较高;市场主体信心不断增强,微观主体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工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76.4%,达到历史较高水平;稳外贸初见成效,贸易结构在优化。
国家外汇管理局总经济师王春英则表示,境外机构对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表现了相当大的兴趣。2014年底,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债券和股票价值为2000多亿美元,2019年6月底达到了5500多亿美元。“我们对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很有信心的。”王春英说。
⑵ 为什么说人民币成最佳避险币种
人民币是2018年最佳避险币种,优于全球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在内的主要货币。而去年,这一调查结果是美元。
2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3045,较前一日上调294个基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中间价已经创下2015年8月11日汇改以来新高。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不断走强,市场的预期也正在不断修正。1月29日,中金公司年内第二次上调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值。
高盛私人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组亚洲区联席主管王胜祖近日在北京表示,人民币过去一段时间的升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元的弱势。他认为,年初至今,不到一个月美元指数下跌3%,人民币对美元大约升值2.7%,基本符合美元的跌势。2017年美元指数下滑约10%,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6%,很大程度也是由于美元的疲弱。
‘’过去两年中,企业的美元债务也逐渐提升。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2017年全年来看,中资企业以美元债券融资总额就超过了3000亿美元。
中金公司认为,目前可能只是人民币进入中长期升值通道的初期阶段。人民币的“空头平仓”交易有较大的外汇流入,在宏观层面为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带来新挑战,在企业层面也可能出现财务费用损益的明显波动。
据中金公司估计,2014~2017年累积的未结汇外汇头寸高达3万亿~5万亿元,占GDP的46%。中金公司认为,在进出口企业层面,融资及不结汇行为带来的外汇损益甚至可能会超过主业相关的汇率损益。
人民币国际化、汇改有望推进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丁爽预计,2018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也将更为市场化,“随着市场逐渐习惯于人民币外汇的双向波动,汇改的窗口已经打开。”
对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具体方向,刘健判断,第一,近期人民币报价行已经停止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模型中逆周期因子的操作,汇率市场化的方向渐明;第二,未来外汇交易主体有可能会进一步丰富完善;第三,外汇衍生品交易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和开放;第四,在汇率水平和资本流动基本稳定情况下,对于资本流动的监管可能会更注重资本流动的双向平衡,比如说直接投资的审核可能会有所加快。
中金公司认为,人民币持续走强,为金融业扩大开放以及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近日表示,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供需更加平衡,内生增长动力增强,这都会继续支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
王春英指出,世界经济复苏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还是有一定不确定性,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我国会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日,德国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体现出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和投资货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在不断提升。进一步而言,2018年人民币在国际化方面还有诸多可以期待,包括被纳入全球主要债券和股票指数以及取得在国际投资组合配置中更大的比重。
汇丰外汇分析主管梅克(Paul Mackel)近日表示,2018年人民币相对来说将体现出有更高的灵活性,汇率改革会继续推进。另外一点,海外的投资者也非常期待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不管是股权还是债券。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将会继续推进下去。
⑶ 2018年第一季度结汇多少
4月19日消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2018年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第四,结汇率同比保持稳定,近期市场主体持汇意愿有所下降。2018年一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62%,较2017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说明市场主体结汇意愿基本平稳。2018年2、3月份,我国银行的境内外汇存款余额分别下降49亿和65亿美元,改变了1月份的上升局面。
第五,银行远期签约结售汇逆差逐步收窄。2018年一季度,银行对客户远期结汇签约同比增长71%,远期售汇签约增长103%,远期结售汇签约逆差178亿美元,呈逐月收窄态势,1至3月份远期结售汇逆差分别为113亿、44亿和20亿美元,说明人民币汇率预期更趋稳定。
第六,外汇储备余额总体回升。截至2018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1428亿美元,较2017年末增加29亿美元。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⑷ 汇率的变化对于外贸的影响有哪些
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下降,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上升,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物价: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汇率的下降要引起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至于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之,其他条件不变,进口品的价格有可能降低,至于它对物价总指数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进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常常受到汇率的较大影响。当存在本币对外贬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不愿意持有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会将其转兑成外汇,发生资本外流现象。同时,由于纷纷转兑外汇,加剧外汇供不应求,会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下跌。反之,当存在本币对外升值的趋势下,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币计值的各种金融资产,并引发资本内流。同时,由于外汇纷纷转兑本币,外汇供过于求,会促使本币汇率进一步上升。
应答时间:2021-01-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⑸ 为什么说人民币汇率不会疯涨
从2017年年底至昨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上涨了近2个百分点。这让部分机构乐观的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将在今年年底达到6.33元左右,更有甚者认为在上半年就会冲高至6.2元左右。笔者没有这么乐观。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不会疯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今年已经确定的目标。如果人民币汇率走势明显脱离了经济基本面,市场将会作出修复。
1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112,较上个交易日升值57个基点,创出自2015年12月8日以来的阶段新高。
对于本轮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日前表示,近期人民币升值与内部向好和美元走弱有关。王春英的解释与市场的判断一致。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放大,国内资金面偏紧鼓励企业增加海外负债和放缓购买海外资产,再加上美元的弱势,人民币汇率再次面临升值压力。
去年的两次重要会议均提到了汇率问题。2017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个目标要管五年。2017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调子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是2018年的目标。
无论从短期目标还是从中长期目标来看,都不支持人民币汇率疯涨。这是笔者判断人民币汇率不会疯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贸易和国内资金面变动引发的人民币升值需求,除了顺势稳健升值之外,也可以考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消解。比如逆周期因子。
谈到人民币汇率问题,逆周期因子是绕不开的一个因素。2017年5月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组织各报价行研究讨论,并决定在中间价报价模型的框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还原市场供求关系,使中间价报价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实地体现外汇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这一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1月19日表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银行目前均已对报价模型中的“逆周期系数”进行了调整,使其报价模型中“逆周期因子”恢复中性。
笔者作出“人民币汇率不会疯涨”的判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旦人民币汇率上涨脱离了经济基本面,各报价行就将根据形势变化对“逆周期系数”进行动态调整,令其更加真实的反映市场供求。这个市场化的手段已经在纠正2017年的人民币汇率“失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⑹ 我国上半年银行结售汇已由逆转顺吗
2018年7月1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总体来看,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境内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有所放缓但总体稳健,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我国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转型升级成效突出,质量效益持续改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汇率预期基本稳定。
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从银行代客涉外外汇收支数据看,一季度和二季度顺差分别为158亿和46亿美元,除2、3月逆差外,其余月份均为顺差;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逆差183亿美元,二季度转为顺差320亿美元。
售汇率下降,企业外汇融资总体平稳。上半年,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率较2017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一、二季度分别为64%和63%,企业购汇意愿总体下降,外汇融资情况更趋平稳。6月末,企业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进口外币跨境贸易融资余额较上年末上升126亿美元,银行境内外汇贷款余额与上年末相比保持基本稳定。
结汇率有所上升,市场主体持汇意愿总体下降。上半年,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较2017年同期上升3个百分点,一、二季度分别为62%和70%,说明市场主体结汇意愿有所回升。6月末,银行境内外汇存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193亿美元。
“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比较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波动性以及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王春英说,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半年国内经济运行依然平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外汇市场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格局,总体表现还是很突出的。对于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可从纵横两个方面比较分析:
从纵向对比看,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比前几年更加稳定和平衡。一方面,银行结售汇和跨境外汇收支呈现顺差,之前同期都是比较大的逆差。上半年数据显示,银行结售汇顺差是138亿美元,2015年到2017年的上半年分别是逆差1054亿美元、1738亿美元和938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外汇收支顺差204亿美元,2015年到2017年的上半年分别是逆差228亿美元、259亿美元和143亿美元。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市场预期合理分化,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更加多元化。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了先升后贬的双向波动,各月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小幅顺逆差交替,而不是此前的单方向变化,反映了市场主体更多的是根据实际需求来决定和安排自己的跨境收支和结售汇。
从横向对比看,我国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在全球范围内仍是相对稳定的。上半年,美元指数总体上涨2.7%,说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对美元下跌2.7%;新兴市场货币指数EMCI下跌7.3%,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小幅下跌1.2%,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CFETS)小幅上涨0.9%。在新兴市场动荡期间,我国由于经济基本面稳健、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良好、对外负债水平都在安全线以内、外汇储备相对充裕,有效应对了外部冲击,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⑺ 为何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新局面形成
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上涨,汇率双向波动新局面已经形成,那么居民、企业购汇用汇该怎么办呢?新华社记者专访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
“特别要对企业说的一点就是,不要把衍生品当做一个赚钱的工具。”王春英说,衍生品就像保险一样,在双向波动的情况下,支付一定的“保费”能够把自己经营成本锁定下来,对企业的经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企业都应该有这种意识”。
多渠道支持百姓用汇需求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居民使用外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现在都有哪些便利措施或渠道方便居民购汇用汇呢?
王春英表示,目前,对个人来说,有很多方便的购汇渠道,在每年5万美元额度以内,只要持有个人身份证件就可以到银行柜台或通过电子银行渠道购汇。
“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99.7%的居民每年的购汇金额都是在5万美元以内。”王春英表示,如果超过5万美元,也可以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能够证明真实交易的带金额的交易证明文件去银行购汇。
此外,个人还可以持银行卡在境外消费及提现。外汇管理局也支持通过第三方支付的方式更加便利地满足居民的购汇需求。
境外大额提现政策调整并不影响居民境外用汇
2017年1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政策,调整了境外提现额度的管理方式,从原来按每张银行卡每年境外提现额度10万元人民币,改为每张居民身份证项下的所有银行卡每年境外提现额度总计10万元人民币。这是否会影响居民境外用汇呢?
“根据统计,绝大多数的居民个人持卡到境外提现,完全达不到10万元人民币额度。”王春英表示,这个政策的出台主要是出于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避税逃税,即“三反”方面的考虑。
王春英说,银行卡在境外消费,外汇局很早就出台了便利政策,2003年外汇局就支持持银行卡在境外消费、境内事后购汇还款,同时也可以在境外提现。从已经查获的一些案例证明,持银行卡在境外非常大额的提现行为往往涉及到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