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小明利用实验用的杠杆

小明利用实验用的杠杆

发布时间:2021-06-05 22:36:22

Ⅰ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均为

(1)杠杆右端下沉,为了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避免杠杆重力对杠杆转动的影响;二是便于测量力臂的长度;
(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
图甲中,由杠杆平衡条件得,4G×3L=nG×2L,
所以n=6(个),所以应在杠杆左边B处挂6个相同的钩码;
(3)四个钩码的总质量m=4×50g=200g=0.2kg,总重力G=mg=0.2kg×10N/kg=2N,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2N×3L=F1×4L,
所以F1=1.5N;
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OC,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左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4)图丙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
故答案为:(1)左;水平;力臂;(2)6个;(3)1.5;变大;拉力的力臂变小了;(4)杠杆自重的影响.

Ⅱ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将总重为G的钩码挂在杠杆A处,竖直向上匀速拉

(1)杠杆的机械效率:η=

W有
W总
=
Gh
FS

(2)根据图示可知,将钩码移动到B点时,阻力和阻力臂都不变,动力臂减小,由F1L1=F2L2可知,动力将增大,即F′>F;
由于有用功和额外功均不变,则总功也不变,故机械效率不变,即η′=η.
故答案为:
Gh
FS
;>;=.

Ⅲ 小明利用杠杆做了两个小实验: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当杆杠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杆杠处


A、(1)如图(甲)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但是杠杆右端上翘,没有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出力臂大小.
(2)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的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3)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的方向与杠杆不垂直,力臂不等于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的,因此测出的拉力大小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从杠杆上直接读取不是拉力的力臂.
B、(1)有用功为W=Gh2=2mgh2,总功W=F1h1,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η=

W有
W总
×100%=
2mgh2
F1h1
×100%.
(2)钩码的悬挂点在B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F1?OA=G?OB;悬挂点移至C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F2?OA=G?OC;从图中可以看出,由OB到OC力臂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有用功不变,但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额外功减小,又因为总功等于额外功与有用功之和,因此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小于第一次做的功.
(3)因为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有用功相等,并且第二次的额外功小,因为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因此第一次的机械效率小于第二次的机械效率;
将3只钩码悬挂在C点时,物体升高的高度不变,物重增加,由W=Gh2可得,有用功变大,但杠杆提升的高度与第二次相同,额外功与第二次相同,又因为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因此第三次的机械效率大于第二次的机械效率.
综上所述,第三次的机械效率最大.
故答案为:
A、(1)平衡;左;(2)便于测出力臂大小;(3)从杠杆上直接读取不是拉力的力臂.
B、(1)
2mgh2
F1h1
×100%;(2)大于;小于;(3)最大.

Ⅳ 如图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每个钩码重0.5N) (1)实验前,

(1)左;(2)3;0.75;变大

Ⅳ 小明在探究利用杠杆做功的实验中,所用杠杆是一根重为5N、质量均匀的硬、棒

小明做的功有两个效果,一是提升了重物,这是有用功,二是提升了杠杆,这是
无用功。
对重物做功
W1=G1h=15*0.1=1.5J
小明使用杠杆所做的有用功为 W1=1.5J
对杠杆做功(找出杠杆的质心,由于杠杆是均匀的,所以质心在几何中心,即在杠杆的中心点)
W2=G2h=5*0.1=0.5J
效率为η=W1/(W1+W2)=1.5/2 *100%=75%

Ⅵ 1.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

(1)杠杆静止,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由图知,杠杆的右端偏高,所以需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设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可得:
3G×4L=nG×3L,
解得:n=4;
当杠杆平衡后,将B、D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1个格,
则杠杆左端:F 1 L 1 =3G×3L=9GL,
杠杆右端:F 2 L 2 =4G×2L=8GL,
则F 1 L 1 ≠F 2 L 2 ,即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右端将上翘.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由图可知:在杠杆的A点或C点的力臂长端,还取决于拉力的方向,故作用在A点时的动力臂可能比作用在C点时的动力臂小,所以在A点弹簧测力计示数一定比在C点小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1)平衡;右;(2)4;右;(3)不正确;作用在A点时的动力臂可能比作用在C点时的动力臂小.

Ⅶ 小明所在的小组利用杠杆做了两个小实验: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他们把杠杆中点置于支点上,发现

A、(1)杠杆的左端低右端高,他应该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静止,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出力臂大小.
(2)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是不合理的,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多进行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3)由图2可知,弹簧的拉力与杠杆不垂直,不能直接从杠杆上读取力臂,由图3所示可知,弹簧拉力与杠杆垂直,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取力臂,方便实验操作,因此实验时采用图3所示实验方案.
(4)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由于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所测量的拉力变大,因此测出的拉力大小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B、(1)有用功为W=Gh2=2mgh2,总功W=F1h1,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η=

W有用
W总
×100%=
2mgh2
F1h1
×100%.
(2)钩码的悬挂点在B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F1?OA=G?OB;悬挂点移至C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F2?OA=G?OC;从图中可以看出,由OB到OC力臂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有用功不变,但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额外功减小,又因为总功等于额外功与有用功之和,因此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小于第一次做的功.
(3)因为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有用功相等,并且第二次的额外功小,因为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因此第一次的机械效率小于第二次的机械效率;
将3只钩码悬挂在C点时,物体升高的高度不变,物重增加,由W=Gh2可得,有用功变大,但杠杆提升的高度与第二次相同,额外功与第二次相同,又因为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因此第三次的机械效率大于第二次的机械效率.综上所述,第三次的机械效率最大.
故答案为:A、(1)右;便于测量力臂;(2)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3)3;便于从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4)自重;
B、(1)
2mgh2
F1h1
×100%;(2)大于;小于;(3)最大.

Ⅷ (2014巴中)如图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每个钩码重0.5N)(1


(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致)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可忽略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一个钩码的重是0.5N,设杠杆一个小格是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1N×3L=FB×2L,∴FB=0.5N,即在B处挂3个钩码.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1N×3L=FC×4L,∴FC=0.75N.
如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动力要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才能使杠杆仍然水平平衡.
故答案为:(1)左;(2)3;0.75;变大.

Ⅸ 小明利用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表1是小明的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

(1)由表中实验序号为2的数据可知,F1L1≠F2L2,所以实验2中数据有错误.
动力臂错误,由杠杆平衡条件知:1N×L1=2N×0.02m,L1=0.04m.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杠杆平衡时,:F1×L1=F2×L2,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故答案为:2;0.04;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Ⅹ 如图1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

(1)调节杠杆平衡时,杠杆右端下沉,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且可以排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仅根据一次实验测出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片面性和偶然性,并不可靠;为得出普遍结论,应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然后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3)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拉力力臂变小,阻力与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平衡时,动力要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要变大,则Fa小于Fb
(4)硬币放在杠杆上,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硬币作用在杠杆上的力通过硬币平面圆心,力臂是从最下面平面圆心到支点的距离,力臂测量错误.
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的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右端的硬币先到达杠杆支点,左端的硬币仍然在杠杆支点的左边,杠杆会向左倾斜.
故答案为:(1)左;水平;力臂;
(2)F1l1=F2l2;不合理;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
(3)错误;向左倾斜.

与小明利用实验用的杠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nio股票价格 浏览:570
以下属于外币理财投资路径 浏览:631
百分之30是几倍杠杆 浏览:19
公司金融综合化服务 浏览:992
亿阳信通股票走势 浏览:961
福佳集团主要领导一览 浏览:916
国债期货的主要投资模式包括 浏览:504
货币及理财基金 浏览:170
融资方式租出固定资产折旧 浏览:582
新塞股份 浏览:393
股份公司股份回购情况 浏览:246
日元2017年1月份汇率 浏览:446
4月8日银行汇率查询 浏览:412
题材股票一览 浏览:673
周生生比黄金价格贵 浏览:346
在西安怎么交易期货公司有哪些 浏览:69
国内信用证融资方式 浏览:777
天弘爱理财里有一个没买过的基金 浏览:564
华斯股份股票吧 浏览:252
岱美股份公开发行 浏览:555
© Arrange www.beichengdai.net 2017-2021
京ICP备15053920号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