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房贷成为中国家庭债务大头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认为,现在中国家庭债务风险被忽视了,监管部门应该将它跟企业债和地方债风险放到同等重视的程度上来。
不同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都在敲响家庭债务风险的警钟。2017年11月,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的《三季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指出,居民部门杠杆率依然延续上升趋势,从2017年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
显然,这种变相“短贷长用”的行为,涉嫌违规操作。在冲击业务的压力下,商业银行普遍通过给个人直接授信等方式,来扩大城市居民贷款空间。相比住房抵押贷款,披着“新马甲”流入房地产的短期消费贷,存在更大的潜在金融风险。
『贰』 中国负债率世界第一
全球负债国家排名,日本是排在第一位的,之后就是希腊、意大利、新加坡、美国、法国、西班牙、加拿大、英国和巴西,而中国并没有上榜。从全球负债率数据显示,全球人均负债达到3.32万美元,相当于23万人民币左右。我国今年的GDP总量在97万亿人民币左右,大概为14.1万亿美元,这占了全球90万亿美元GDP总量的15.7%左右。相比我国对全球债务14.5%的贡献率,很显然我国对全球GDP的贡献率更高。我国的人均负债率是十几万元,比起美国相差太远了。
『叁』 中国有多少家庭面临高负债
著名杂志《财经》在近日出版的最新刊封面上题出这样一个怵目的事实:家庭债务“灰犀牛”隐现,“ 中国居民存款总额虽大,但由于有大量民间借贷,只看银行贷款有可能低估家庭债务压力。要警惕居民债务上升对消费升级、金融安全及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
中金网快讯2017.12.22--21、惊人数据!中国到底有多少高负债家庭?124
高清
从统计数字来看,中国家庭部门贷款与居民储蓄存款的比率,已经由2007年的25%左右上升至目前的60%以上。而中国的家庭部门年度新增贷款与年度新增存款的比率,则由2005年至2007年期间的年均50%上升至2014年至2016年的97%。2016年更是一个转折点:中国当年出现了家庭存款增量逐渐低于家庭贷款增量的现象。
以家庭贷款与家庭存款衡量家庭部门杠杆率为例,截至今年9月,中国已有16个省市的杠杆率均超过50%,几乎接近全国省份的一半。家庭杠杆率最低的是山西省,仅有20%,而最高的福建省,家庭部门杠杆率达到105%。
根据数据现显示,我国居民负债以消费性贷款为主,约占居民负债的2/3,大约是经营性负债的2倍。在消费性贷款中,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占了近80%,总量巨大。不动产财富增值的背后,是中国家庭负债率的大幅上升,中国老百姓享受的财富盛宴,也背负了最终的债务。
『肆』 2019年中国城市家庭负债率有多少
居民负债率已达54.3%,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9年,我国居民负债率从不足18%上升至53.2%,10年间共上升35.3个百分点,年均增幅3.5个百分点,到2019年一季度末,居民杠杆率再创新高,达到54.3%。
如果从消费贷款角度计算的话,2018年底,我国居民消费贷款余额是37.8万亿,而住房贷款占比68%,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居民用于消费的贷款,有超过2/3是在消费房子。
再加上网贷平台、电商巨头、社交媒体推波助澜,很多年轻人都提前消费,但这并不是不行,而是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
『伍』 工薪家庭的负债应该怎么看
“无债一身轻”的财务观念似乎正在转变,负债逐渐被人们接受,贷款买房、买车已较为普遍。有观点甚至认为,一个人从银行借的钱越多,财务自由度就越高,意味着这个人越有本事。
日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中腾信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腾信)发布的《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家庭部门杠杆率(各年家庭贷款余额占GDP的比值)自2009年以来逐年稳步攀升,2017年9月底达到52.6%,而在2008年仅为18%。
尽管上述比值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6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85%的警戒线,但是其增长的速度以及家庭负债的内在结构还是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关注。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撰文表示,家庭部门杠杆率高并不必然意味金融风险的暴露,但增速过快确实值得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中长期贷款占居民负债的比重达到74.7%。以房贷为主的家庭贷款结构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表示,一二线城市中被迫以各种形式举债购房的年轻人,很可能是杠杆率最高的群体,未来这部分人发生家庭债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在外界警示整体家庭债务存风险的背景下,工薪家庭还能不能负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谈到家庭部门杠杆率增速快时说,要使增量部分保持稳健,同时又是高质量的。
这就意味着,对于工薪家庭来说,应合理消费,理性负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应充分了解客户,不能盲目放贷。对于监管者来说,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要协调好家庭负债结构,比如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比例,房贷与其他日常消费贷款的比例。
与家庭部门杠杆率迅速攀升形成对比的是,还有不少家庭的信贷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获贷人群的失衡也凸显我国家庭债务结构不合理。根据报告,全国就业人口中有26%(约2亿人)为工薪阶层,由这些工薪阶层组成的家庭则是工薪家庭。在样本覆盖全国4万余户家庭的调查中,有10.1%的工薪家庭希望参与到信贷市场中,但仅有一半的信贷需求得到了满足。
工薪家庭似乎有负债的动力,因为合理的信贷可以促进家庭财富的增加。根据报告,主动负债的家庭(有生产经营负债、房产负债或投资负债)2013年~2017年财富增加39.4万元,而被动负债家庭(仅有教育负债和医疗负债)财富增加仅5.6万元。
工薪家庭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是其能不能负债的重要依据。根据报告,八成以上工薪家庭的资产、收入和消费都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而从线下调查和中腾信小花钱包的业务数据来看,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工薪阶层客户,还款意愿较高,92%以上的家庭会提前或正常还款。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工薪家庭理性的信贷需求应该被满足,而由于传统金融机构很难完全覆盖这部分群体,新金融机构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陆』 杠杆率的计算公式
杠杆率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杠杆率是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杠杆率的倒数是杠杆倍数,杠杆倍数越高,越容易受到收益率和贷款利率的影响。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企业盈利时,增加杠杆能扩大盈利,但是加的过多,风险就会上升。因此高杠杆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
应答时间:2020-08-0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车主贷] 有车就能贷,最高50万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柒』 居民资金杠杆率到底是怎么算的
杠杆比率到底怎么算?
知乎 · 1 个回答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部分银行配资业务重启 杠杆率1:1.5到1:2.5之间 2.融资融券的比例为1:1,和买房首付是20%,那么杠杆率为有
『捌』 居民部门杠杆率是怎么计算的举例说明
居民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贷款余额/名义GDP
如:2016年我国GDP74.4万亿,居民部门贷款余额大约33.33万亿,相除后得2016年末居民部门杠杆率为44.8%。
杠杆率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权益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应出公司的还款能力。杠杆率的倒数为杠杆倍数,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倍数比较高,美林银行的杠杆倍数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倍数在2007年为33倍。
杠杆率的优点
引入杠杆率作为资本监管的补充手段,其主要优点为:一是反映股东出资的真金白银对存款人的保护和抵御风险的作用,有利于维持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水平,确保银行拥有一定水平的高质量资本(普通股和留存利润)。二是能够避免加权风险资本充足率的复杂性问题,减少资本套利空间。本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下,如果商业银行利用新资本协议的复杂性进行监管套利, 将会严重影响银行的资本水平。有关数据显示,一些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比率出现背离。
『玖』 中国的债务杠杆到底有多高
240%,这是东方汇理银行的高级经济师高大力给出的一个预测值。这个数值意味着,到年底,中国这个经济体中的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家庭债务的总和,也就是债务总额,相对于中国经济全年的GDP而言,比例将达到240%。也就是说,债务是收入的2.4倍。
虽然很多人关心政府债务,而地方债在去年底也有了一个官方说法,但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债务水平缺乏概念。高大力的预测,应该算是我能看到的最新预计,因为2013年才刚刚结束。
简单看到240%这个数值,会发生很多误读。你的第一感觉应该是太高了,难道1元钱的GDP需要2.4元的债务来支持吗?这种感觉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比例的确不小,说不对是因为你可能从来没有对债务GDP比例有过认识,超过100%的比例你都可能认为不妥。
我们需要做一些对比。高大力认为中国需要大规模的债务重组,因为如果他的预测正确,240%就不是一个好兆头,“在欧债危机高潮期,欧洲债务总量占GDP的比例约为250%”。这是横向比,纵向比呢?2012年底,中国所有债务的总额已占GDP的216%。因此到2013年的预测值240%,杠杆上升的势头依然很猛。
216%这个数据来自哪里?高大力没有说清楚来源,但我能找到的一个近似数据是215%。这个数据是上月刚刚发布的,来自于中国社科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强调,中国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去杠杆”在所难免。
李扬认为,从总量上看中国的总债务水平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但比南非之外的其他金砖国家都要高,尚处于温和、可控阶段。鉴于中国的债务水平近年来上升较快,应当保持警惕。从风险视角来看,李扬指出,国家资产负债表近期的风险特点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信贷、地方债务以及银行不良贷款等项目,而中长期风险则更多集中在对外资产、企业债务以及社保欠账等项目。无论哪类风险都和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应对办法还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李扬说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高大力说的大规模的债务重组有什么不同?我看没有什么不同。李扬说的是方式,高大力说的是方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不可避免地就是大规模的债务重组。
从李扬2013年底公布的2012年底的债务GDP比例215%,到高大力2014年初预计的2013年底的债务GDP比例240%,这是一个怎样的增速?如果你还是认识不够,我们再看看之前的数据。
在我可以查到的说法中,渣打银行[微博]的王志浩2012年11月时曾经预计当年年底中国债务占GDP比重将超200%。现在来看基本没错。而当时王志浩还提及了他掌握的两个数据,“(中国的)信贷扩张在2009年经历了快速增长之后,整体杠杆率从2008年底的153%增加到2009年底的185%。”
如果王志浩的数据基本准确,而高大力的预测基本靠谱,那么中国经济的整体杠杆率,相当于从2008年的153%涨到了2013年的240%。
正因为这样的势头,所以高大力说“如果这个步调持续下去的话,十年以后债务占GDP的比例可能会达到500%。如果到了这么高的杠杆率,比较疲软的企业和政府必然会违约。在接下来五到十年,中国必须要有大规模的债务重组,否则违约风险将大增”。
2014年开始,我已经在《地平线》专栏中写了三篇文章,分别是“2014年看好中国的最大理由”、“索罗斯的中国难题”、“央行的算盘:紧而不慌的‘去杠杆’”,加上今天这篇“中国的债务杠杆到底有多高?”半个月我都在讨论中国经济的杠杆率。
这里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列举了各方面对中国杠杆率的分析和预测。有乐观一些的,也有悲观之极的。但是,所有人都会承认,一个仅仅依靠债务杠杆支持的GDP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大家的分歧只不过在于,中国经济的杠杆过程到底在什么位置?是在一个上升过程中,还有增加的余地?还是到了一个顶点,即将反转?还是说已经开始反转,开启了去杠杆化的过程?
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位置将强烈暗示着央行货币政策的不同操作。如果杠杆还在上冲,意味着市场主体主动加杠杆的欲望还在,那么央行就应该从紧甚至加息;如果杠杆已经开始收缩,一个债务收缩的过程已经开始,央行反而应该为了稳定需求放松银根,比如降低存款保证金率甚至减息。
央行有没有答案?在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中,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9.7%,达到17.29万亿元的年度历史最高水平,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8.4%。而央行的表态是,“2013年M2和贷款数据基本达到调控要求,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不会收紧或放松货币政策。”
不收紧不放松,这就是央行对杠杆位置的判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