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DSC数据处理
热分析测试TG和DTA或者DSC,根据试样是失重还是恒重,根据试样是放热、吸热还是没有热效应,可以根据试样不同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作出判断:
一、引起吸热峰的物理过程:
熔融;晶型转变;液晶转变;固化点转变;蒸发汽化;升华;吸收、吸水;解吸附。
二、引起放热峰的物理过程:
结晶;晶型转变;吸附;凝聚、凝固。
三、恒重下发生的物理变化:
晶型转变、熔融、凝聚凝固、强磁性物质去磁、结晶。
四、引起吸热峰的化学过程:
在气氛中还原;氧化还原反应;固态反应;脱水;脱溶剂化;液固异相反应。
五、引起放热峰的化学过程:
热分解;在气氛中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固态反应;化学吸附;聚合;树脂预固化;燃烧;爆炸反应液固异相反应;催化反应。
六、恒重下发生的化学变化:
固相反应、固相液相异相化合或分解。
为了判断0度左右的放热峰是什么热效应,可以再测试一个TG谱,然后两者(DSC和TG)相结合作判断。
20度、40度的吸热峰的判断,也是如此。
0度的是不是结晶,20度的、40度的,是不是晶型转变;
第一次升温过程中出现两个晶型转变峰,说明两种共聚单体苯乙烯和4-乙烯基苯硼酸先是以齐聚为主、形成齐聚体,两种齐聚体各自拥有自己的晶型转变温度。你要根据你们的科研情况、同是这个试样的TG谱和DSC谱联合解析、分析判断。但第一次升温过程中不是均相的共聚物是有谱图证据呈现的。
约83度、108度呈现两个玻璃化转变,是典型地证明试样是两种晶型、并且各有各自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读出精确度Tg值,是科研、发表论文的重要收获。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读取,一般取外推初始温度:玻璃化转变前沿曲线变化最陡处的曲线切线与转变前基线延长线的交点的温度值。两个玻璃化转变刚好与两个某某热效应相互印证,说明不是单一均态而是两个晶态。低温时的除了0度之外的一个峰外,要好好找一找,也应该相应地出现第二个峰的,好像有、也在0度左右、很接近的,只是峰强弱了些。
第一次升温中玻璃化转变后之高温端,试样处于流变状态,继续升温至150℃,恒温5min;然后以10℃/min降温过程中,到达39度左右又能发现一个降温过程中的玻璃化转变,材料由流变态转换为玻璃态。继续降温,在-15度左右出现一个吸热峰,应该和升温过程中的热效应相对应,如果升温时是晶型转变,-15度的也是晶型转变,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升温的晶型转变,另一个是降温过程中的晶型转变;在补测试的TG谱中此处应该对应于恒重(否则就不是晶型转变!)。请注意降温过程中的玻璃化转变和晶型转变都只出现一个,透露出材料经过升温、150度恒温5min后,材料聚合物变得均一状态了,是不是均聚物成分增多,要结合你们对聚合物的专业知识解释。反正DSC谱反映出试样消除了两种形态而成为一个形态。
降温至-20℃,恒温5min;再次以10℃/min升温至150℃。在0度左右继续出现结晶;但20度、40度的晶型转变却不再出现;120度左右的玻璃化转变只出现一个,说明试样聚合物聚集态在降温过程中发生改变后,一直继续保持均一状态。第二次升温过程是在均一状态下发生结晶和玻璃化转变的。你可以结合你们的专业知识加以发挥、阐述,包括分子间的作用力。
『贰』 水中微量苯乙烯的含量测定
我没做过这个,不过你可以试一下,
1,用水和纯的苯乙烯配成一组不同浓度的溶液,浓度在0.3%左右,根据你所需要的精确度配制
2,碘标准溶液,浓度根据苯乙烯含量配制
3,精确取1适量,加入10ML2,加水定溶充分混匀,光照下放置,(碘要过量)
4,测3的吸光度,得一组数据,拟合成一个曲线,
5,用同样方法测待测样品,在4的曲线中得出结果。
有分光光度计的话,这种方法麻烦一次,以后就简单了,
也可以用碘量法,原理差不多
1,精确取待测样适量,加入10ML碘标准溶液(碘要过量)充分混匀,光照下放置一段时间,
2,用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碘,
3,根据上述计算苯乙烯含量
『叁』 α-甲基苯乙烯的毒理学数据
毒性分级:中毒
急性毒性:口服-大鼠 LD50: 4900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 LD50: 4500 毫克/公斤。
刺激数据:皮肤-兔子 100% 中度; 眼睛-兔子 91 毫克 轻度。
本品毒性中等,与乙烯基甲苯相似,应避免吸入或与皮肤接触,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375mg/m3,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动物慢性实验(600×10-6)对肝肾有损害,生长停滞。
『肆』 α-甲基苯乙烯的物性数据
性状: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臭味,受热发生聚合,易燃。
沸点(ºC, 101.3kPa):165.38
熔点(ºC):-23.21
相对密度(g/mL,20/4ºC):0.9106
相对密度(g/mL,25/25ºC):0.9046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4.1
折射率(n20D) :1.5386
黏度(mPa·s,20ºC):0.940
闪点(ºC):45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494
临界温度(ºC):384
临界压力(MPa):4.36
蒸气压(kPa,20ºC):0.253
饱和蒸气压(kPa,20ºC):4.1
爆炸上限(%,V/V):3.4
爆炸下限(%,V/V):0.7
溶解性:与乙醇、丙酮、四氯化碳、苯、氯仿混溶,不溶于水。
温折射率(n20):1.5386
溶度参数(J·cm-3)0.5:18.345
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9.920×109
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76.460
液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5041.18
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70.46
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212.6
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5089.4
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118.7
气相标准熵(J·mol-1·K-1) :372.56
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217.9
气相标准热熔(J·mol-1·K-1):140.49
『伍』 苯乙烯聚合成聚苯乙烯的聚合反应热是多少
是聚合焓,而1.7E4=17000cal/mol,根据公式1kcal=4.187kmol,所以换算得71.719KJ/mol,希望对你有帮助
『陆』 哪个软件可以看苯乙烯指数 PP指数 美原油连
主连和指数合约是有区别的:
期货指数是以每个合约的成交量做权重算出的该商品的指数,在商品里边一般会记做指数,而在中金所则直接记做加权合约,比如IF加权。
主连是主力合约的连续,也就是说,主连合约是所有主力合约的机械联系,形成了一个日交易量和持仓量都最大的合约的连续合约,这会形成一个比较连续的K线图。也就是主连合约。
主连合约是是不同时段主力合约的连接,指数是所有合约按照成交量加权而形成的。很显然,主连合约因为有换月的状况所以有跳空情况,而指数是全部合约的加权,所以会有很优秀的连续性。
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货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
买卖期货的或协议叫做期货合约。
买卖期货的场所叫做期货市场。
者可以对期货进行或投机。大部分人认为对期货的不恰当投机行为,例如无货沽空,可以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这是不正确的看法,可以同时做空做多,才是健康正常的交易市场。
『柒』 不饱和树脂中苯乙烯的挥发量大概为多少
苯乙烯中主要的阻聚剂是对苯二酚,可以通过减压蒸馏除去。先用10%NaOH洗一到两次,再用水洗直至检测到水为中性,用无水硫酸镁干燥一夜,过滤以后再减压蒸馏。用水泵一直抽,温度大约为68-70度。纯的苯乙烯是无色液体,如果聚了会变成淡黄色,并且液体黏度也会变大,所以需要低温保存。健康危害: 对眼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急性中毒:高浓度时,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重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时,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常见神经衰弱综合症,有头痛、乏力、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指颤等。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有时引起阻塞性肺部病变。皮肤粗糙、皲裂和增厚。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捌』 苯乙烯本体聚合转化率到百分之二十就停止,转化率为什么不能继续提高
何提高丙烯酸酯转化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良综合力性能通用塑料居前列拉伸、弯曲、压缩等强度均高于聚烯烃高于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冲击韧性较差稍优于聚苯乙烯浇注本体聚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例航空用机玻璃板材)拉伸、弯曲、压缩等力性能更高些达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水平
般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拉伸强度达50-77MPa水平弯曲强度达90-130MPa些性能数据限已达甚至超某些工程塑料其断裂伸率仅
2%-3% 故力性能特征基本属于硬脆塑料且具缺口敏性应力易裂断裂断口像聚苯乙烯普通机玻璃尖锐参差齐40℃ 二级转变温度相于侧甲基始运温度超40℃ ,该材料韧性延展性所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硬度低容易擦伤
『玖』 世界苯乙烯产能
http://www.dragonraja.com.cn/20079/220079141690.html
去这里下载一个文件:2008-2010年中国苯乙烯行业研究与市场预测报告下载.doc
http://www.chnci.com/UploadFiles/200933111445546.doc
http://www.askci.com/reports/2009-02/20092259453.html
世界聚苯乙烯(PS)的生产能力因近20年来亚洲地区生产能力的迅速增长而屡创新高,到上个世纪末年生产能力已经超过1300万吨/年,同期世界聚苯乙烯的消费量只有1000万吨/年左右,只占生产能力的约77%。除去各种因素的影响,全球聚苯乙烯装置的开工率均没有超过80%。
进入2000年以来,世界聚苯乙烯的消费增长变慢,消费量仅比1999年增长了1.4%,增长率为近年来的新低。特别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产量减少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也集中在亚洲地域。2003年世界聚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为1426万吨/年,产量为1080.1万吨/年,其中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325.2万吨/年,约占世界聚苯乙烯总生产能力的22.8%;产量为251.3万吨/年,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3%;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66.6万吨/年,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4.8%;产量为40.1万吨/年,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7%;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95.4万吨/年,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0.7%;产量为262.7万吨/年,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4.3%;东北亚地区的生产能力为489.2万吨/年,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4.3%;产量为373.8万吨/年,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4.6%;东南亚地区的生产能力为97.3万吨/年,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6.8%;产量为71.5万吨/年,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6%;其他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52.5万吨/年,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10.7%;产量为80.7万吨/年,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5%。
2003年世界聚苯乙烯的总消费量为1088.9万吨,其中北美地区的消费量为250.5万吨/年,约占世界聚苯乙烯总消费量的23.0%;南美地区的消费量为44.5万吨/年,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1%;西欧地区的消费量为226.9万吨/年,约占总消费量的20.8%;东北亚地区的消费量为409.2万吨/年,约占消费量的37.6%;东南亚地区的消费量为49.8万吨/年,约占总消费量的4.6%;其他地区的消费量为108.0万吨/年,约占总消费量的9.9%。由此可见,北美、南美地区聚苯乙烯的产销基本平衡,西欧地区略有剩余,而东北亚地区仍需要靠进口来弥补不足。
世界聚苯乙烯主要用于生产包装容器、日用品及电器/电子3大行业。世界各地聚苯乙烯的消费结构不尽相同。北美约9%用于电器/电子行业,57%用于包装容器,34%用于其他方面;西欧约15%用于电器/电子行业,48%用于包装容器,37%用于其他方面;东北亚约49%用于电器/电子行业,20%用于包装容器,31%用于其他方面;中国约63%用于电器/电子行业,7%用于包装容器,30%用于其他方面。
『拾』 苯乙烯属于几类危险品
苯乙烯在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中,被划为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苯乙烯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对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由于其挥发性强,在大气中易被光解,也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
(10)苯乙烯持仓数据扩展阅读:
应用
20世纪30年代,实现了通过乙苯脱氢反应进行工业化生产苯乙烯[2]。在20世纪40年代期间,美国的苯乙烯产量急剧增加,苯乙烯被大量用于合成橡胶的生产。
由于苯乙烯中存在烯基,因此苯乙烯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典型的产品包括聚苯乙烯,ABS,丁苯橡胶等多种产品。
这些材料被广泛用于橡胶、塑料、绝缘材料、玻璃纤维、汽车、船体、食物容器和地毯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