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样分析庄家(主力)的持仓成本怎么样从筹码分布看出主力出货完毕
有个办法比较方便就是通过筹码峰密集判断。也就是我们股票右边小栏目里面的“焰”或者“筹”,各个软件叫法不同。
判断方法:
判断主力的成本首先要判断主力是否已经建仓,这个可以通过K线的一些K线形态中找出端倪,如果找不到,那么看个股的峰密集是否比较集中,然后跟踪这个股票,如果后期能够启动上涨脱离峰密集,并且峰密集的筹码能够比较稳定的锁定,那么基本上是主力的成本区域了,可以估算;
判断主力是否出货完毕,也就是看主力建仓后形成的峰密集在主力不断拉高的过程中,是否快速的消失,如果拉高到一定程度开始消失,表现为主力高位放量,并且放量滞涨等出货形势,就可以更加确定主力的出货行为。
2. 在股市中如何判断庄家持股的成本(简单易懂)
关于这一点,建议楼主只可以大致估算,千万不可去细致考证。因为主力大多数时候,是不会让局外人能算得出持仓成本的。财经网站上有所谓标注的主力成本,都是骗小孩子的数据,如果认真,会吃亏的。稍详细点为楼主释疑罢。通常有两种状况。一是某只股票中的老主力,长线庄。这种主力的持仓成本是最最难以估算的。甚至连大概的估算都做不到。这是真话。举个例子,如果我告诉楼主,长庄在某些时候,手里的筹码成本居然是负数,楼主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对吗?但实情确实如此。你有机会可以试一下。假如你买入某股一万股,获利百分之三十后,卖出八千股,那么你再查一下,你手里留有的二千股,成本就是负数了。就是这个道理。老主力长年运作一只股票,反复几百次高抛低吸,底仓的成本低得惊人,甚至无法计算。这就是为什么熊市来了,股票暴跌,散户大户都承受不了,但主力却泰然自若的根本原因。在股票市场,主力与散户的博弈,说到底就是成本高低的博弈。另外一种是相对容易估算一点的,比如说面对突发性利好,或者过江龙游资对某股的突然强制介入。主力原本没有底仓筹码,或是底仓太少,只能用拉高建仓的手法,此时主力的成本就会很高,大致成本得从最低位起加百分之二十。但主力的水平不均,对这个数字也要辩证地看,不能按图索骥。
3. 怎么看主力成本价
散户们能知道主力成本线就是手中的王牌,主力机构手中的底牌,这样炒股赚钱概率大增!主力成本价,某价位某阶段交易最长最密集的区间是成交堆积最多的价位区往往就是主力成本区;
怎么看主力成本价?
根据我十多年的投资经验与总结,能大致看出主力成本价的方法有如下几个方法:
方法四:查找有些主力成本监控软件,这种软件会大致帮你监控到主力的平均成本价;但是软件显示的主力机构成本价格仅供参考,因为每款软件显示的主力成本价格会有偏差,仅供参考就好。
综合以上4个方法就是判断主力成本的最佳方法,现在分享出来,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4. 如何翻看主力成本
主力的持仓成本是主力收集筹码的平均价格,主力做庄必定会最终将股价拉高到成本价的一定比例位置,因此了解了持仓成本,只要在成本下买入,就可以稳稳获利。本文介绍了在股票技术分析中怎么看主力成本价,希望可以帮助到投资者。
主力的持仓成本是主力收集筹码的平均价格,主力做庄必定会最终将股价拉高到成本价的一定比例位置,因此了解了持仓成本,只要在成本下买入,就可以稳稳获利。今天我们就从盘口和均线两种方法来判断主力的持仓成本。
1、从操盘软件中直接获取
一般来说,所有券商提供的实盘操作系统都可以查询。从F10资讯中,我们可从“股东研究”一栏了解机构的进出情况。首先,从“股东户数”及“人均持筹”数据的变化可以从整体上判断机构动向以及个股筹码的变动趋势。一般地,股东人数越少,表明筹码越集中;股东人数越多,则表明筹码趋于分散,盘中缺乏主力关照。
其次,预测机构介入成本。由于公布报表的时间和股东人数的统计时间有一段时间差,所以我们要预测机构介入的成本,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如果目前的股价比三季度的平均成本还低,说明主力也被套;如果涨幅不大且成交量平平,说明主力短期并没有出局;如果涨幅较大了,再看近期的量能变化情况再作研判。
值得一提的是,股东人数的增加与减少并非决定股价涨跌的唯一因素。在用该指标选择个股时,应注意该指标的局限性。比如主力机构有可能期末采用突击重仓或分仓的方法来达到迷惑中小投资者的目的等。特别是那些典型的庄股,即使股东人数再减少我们也应该岿然不动。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与公司基本面的变化结合起来判断。
2、根据均线来推断
一般而言,中短线主力建仓时间大约需要4-12周,平均约8-10周。从周K线图上,我们可以估算8-10周均价线是主力的成本区域(虽有一定误差,但不会偏差10%,所以谨慎起见,我们取10周线作为主力建仓成本)。作为主力,其操盘的个股升幅至少在50%以上,多数为100%甚至更多。
一般地,一只股票从一波行情的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升幅若为150%,则主力的正常利润是100%-120%左右。这是因为,主力要想在市场中获利,也必须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固定不变的,也是主力在“坐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建仓成本。亦即主力的建仓成本大约需要付出20%-40%的利润空间。
主力的建仓成本算出来以后,再在这个价位上乘以150%,即为主力将来拉升的最低目标位。
测算出主力的成本之后,也就摸清了主力的底细,看清了主力的底牌,就可以做到在操作上有的放矢,不再惧怕主力的“洗盘”、“挖坑”等操盘伎俩。只要目前价位没有大幅上涨,不管道路多么曲折,股价迟早都会到达测算的价位,因为主力若非迫不得已,绝不会亏损离场。而主力资金量大,进出两难,有时系统性风险来临时,想出也出不去,这是主力永远的心病。
总之,投资者如果能计算出主力的建仓成本,就能测算出当前主力有无获利空间或获利大小,从而以此来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若目前股价低于主力成本,投资者可大胆重仓介入;若目前股价只能让主力微薄获利,投资者可积极逢低参与;若股价已使主力获利丰厚,则投资者应及时出局,或以观望为主。
5. 怎样测算主力持仓成本
但要非常精确的知道主力的持仓量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我们只能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时间,用某种方法去大致测算它。 吸货形态 一般主力吸筹分为两个阶段,低位吸货和拉高吸货。初级吸货阶段的持仓量比较容易计算,可以认为吸筹量大约占全部成交量的15%到30%之间的水平。 拉升阶段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急升走势,这是主力的主动收集筹码方法,一般考虑全部成交量的50%为主力吸筹量;一种是缓升走势,这个时候,主力往往是进货和出货在同时进行,不断地赚取差价降低成本。可以认为主力的吸筹量大约在25%到35%之间。 吸货时间 对于一些吸货期非常明显的个股,大致测算主力持仓量较为简单,其公式为:持仓量=(吸货期×吸货期每天平均成交量÷2)-(吸货期×吸货期每天平均成交量÷2×50%)。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吸货期越长,主力持仓量就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主力的吸货也就越多。 换手率情况 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股价处于低价位区域时,成交相当活跃、换手率很高、但股价的涨幅却很小,一般都是属于主力的吸筹行为,换手率=吸货期成交量总和÷流通盘×100%。就这方面因素来说,股价在低位区域换手率越大,表明主力吸筹就越充分,这点也提醒朋友们应该重点关注那些股价在低位落后于成交量变化的个股,它们将是下一阶段机会较多的一批个股。 在一般情况下,股价上涨都伴随着成交量的同步有效放大,技术上称之为价涨量升,这往往是获利盘、兑现盘急于出局所造成的。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个股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成交量反而逐渐缩小,这表明主力的持仓量较大,没有多少浮码在外面,这种个股只要大盘不转势、走势不破位,都可以继续持仓与庄共舞。
6. 如何用通达信看某只股票主力平均持仓成本
软件不具备这个功能,有经验的人能够通过成交量,数据等公开信息大致分析版出来,但也不能保权证准确,并且也只能是特定阶段的分析判断,实际上主力的持仓成本是不固定的,并且是不可预测的,庄家也只能控制一个区间。
股票软件看平均持仓成本线的步骤:
1,一般认为主力的平均成本线就是30日均线。
2,选中股票 然后按05。
3,有的软件不带,自己可以设置。
4,股票的持仓成本就是流通盘中不同的价位有多少股票数量。
投资者买入股票以后,就是持了某只股票的筹码,而筹码的转换变化实际上也是代表了投资者持有的成本在不断的变化。当股价上涨到某一价位时,如果是遇到了筹码集中的位置,则会产生较强的压力位或是支撑位,从而导致市场的趋势也会因受到压力或是支撑出现相反方向运行。
7. 怎样看出主力的持仓量
你好,在判断庄家持仓量时我们一般用以下几中方法。
.换手率计算
用换手率来计算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低位成交活跃、换手率高而股价涨幅不大的个股,通常是庄家在吸货。此间换手率越大,主力吸筹越充分,“量”
与“价”似乎为一对互不甘示弱的小兄弟,只要“量”先走一步,“价”必会紧紧跟上“量”的步伐,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价”暂时落后于“量”的个般。
换手率的计算公式为:换手率=成交量/流通盘X100%。计算庄家开始建仓到开始拉升时的这段时间的换手率,首先需确认庄家何时开始建仓?参考周K
线图的K线均线系统由空头转为多头排列, 证明有庄家介入,周MACO 指标金叉可认为是应家开始建仓的标志,这是计算换手率的起点。
一般股价在上涨时,庄家所占的成交量比率大约是30%,而在股价下跌时庄家所占的比率大约是20%。但股价上涨时放量,下跌时缩量,假设放量:缩量=2:1,可得出如下推论:假设若上涨时换手为200%,则下跌时的换手应是100%,这段时间总换手率为300%,则可得出庄家在这段时间内的持仓量=200%×30%-100%×20%=40%,即庄家在换手率达到300%时,
其持仓量才达到40%,即每换手100%时其持仓量为40%/300%×100%=13.3%。从MACD指标金叉的那一周开始,到你所计算的那一周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来再除以流通盘,可得出这段时间的换手率,然后再把这个换手率乘以13.3%得出的数字即为庄家的控盘度。
一个中线庄家的换手率应在300%—450%之间,只有有了足够的换手,庄家才能吸足筹码。一般而言,当换手总率达到200%。时,庄家会加快吸筹,拉高建仓,因为低价筹码已没有,这是短线介入的良机。
而当换手总率达到300%时, 庄家基本已吸足筹码,接下来应家会开始急速拉升或强行洗盘,应从盘口去把握主力的意图和动向,切忌盲目冒进而被动地从短线交易变为中线持股。
在平时的看盘中,我们可跟踪分析那些在低位换手率超过300%的个股,然后综合其日K线、成交量以及结合一些技术指标来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相信必有厚报。
至于成本,可采用在所计算的那段时间内的最低价加上最高价,然后除以2,即为应家的成本区,庄家的第一目标为成本的150%(50%+ 1)。
2.根据吸货期的长短判断
对吸货期很明显的个股,简单算法是将吸货期内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吸货期,即可大致估算出庄家的待仓量。庄家持仓量=吸货期×每天成交量(忽略散户的买入量)
。吸货期越长,庄家待仓量越大;每天成交量越大,庄家吸货越多。因此,若投资者看到上市后长期横盘整理的个股,通常为黑马在默默吃草。有些新股没有经过充分的吸货期,其行情是难以持续。
3.根据该股在大盘整理期的表现来分析
有些个股吸货期不明显,或是老庄卷土重来,或是庄家边拉边吸,或在下跌过程中不断吸货,难以明确划分吸货期。这些个股庄家持仓量可通过其在整理期的表现来判断。
4. 根据上升过程中的放量情况来判断
一般来说,随着股价上涨,成交量会同步放大,某些庄家控盘的个股随着股价上涨,成交量反而缩小,股价往往能一涨再涨,对这些个股可重势不重价。庄家持有大量筹码,在未放大量之前就可一路持有。如果需要较为准确地计算庄家待仓量,可使用我多年经验总结的“求和平均法”,误差较小。
第一步,即时成交的内外盘统计进行测算。
公式如下:当日庄家买入量=(外盘1/2+内盘1/10)/2,然后将若干天进行累加,换手至少达到100%。以上才可以。所取时间一般以60—120个交易日为宜。因为一个波段庄家的建仓周期通常在55天左右。该公式需要投资者每日对目标个股进行不厌其烦的统计分析,经过长时间实证统计,准确率极高,误差率通常小于10%。
第二步,对底部周期明显的个股,我们的经验是将底部周期内每天的成交量乘以底部运行时间即可估算出庄家的持仓量。庄家持仓量=底部周期主动性买入量(忽略散户的买入量)。底部周期越长,庄家持仓量越大;主动性买入量越大,庄家吸货越多。
因此,若投资者观察到底部长期横盘整理的个股,通常为资金在默默吸纳,庄家为了降低进货成本而高抛低吸并且不断清洗短线客;仍会有一小部分长线资金介入。
因此,这段时期庄家吸到的货,至多也只达到总成交量的1/3—1/4。所以,忽略散户买入量后的“主动性买入量”,可以结算为:总成交量×1/4,主动性买入量可以结算为总成交量的1/3 或1/4。
公式二如下:庄家持仓量=阶段总成交量1/3(1/4),为谨慎起见可以以较低量确认。
第三步,个股在低位出现成交活跃、换手率较高而股价涨幅不大(设定标准为阶段涨幅小于50%,最好小于30%)的个股,通常为庄家在吸货。此间换手率越大,庄家吸筹越充分,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价”暂时落后于“量”的个股。
我们的经验是换手率以50%为基数,每经过倍数阶段如2、3、4倍等,股价走势就进入新的阶段,也预示着庄家持仓发生变化,利用换手率计算庄家持仓的
公式三如下:个股流通盘×(个股某段时期换手率-同期大盘换手率)的计算结果除以3。
此公式的实战意义是庄家资金以超越大盘换手率的买入量(即平均买入量)的数额,这通常为先知先觉资金的介入, 一般适用于长期下跌的冷门股。因此,庄家一旦对冷门股持续吸纳,我们就能相对容易地测算出庄家手中的持仓量。
最后,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将以上三个公式结果进行求和平均,最终得出的就是庄家的持仓数量。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