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银行回归本源降杠杆调结构

银行回归本源降杠杆调结构

发布时间:2021-06-08 01:09:03

❶ 商业银行为何加杠杆,现如何去杠杆

商业银行加杠杆的大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大规模信贷投放结束后,2009年开始信贷收紧,不少项版目后续资金权紧缺,银行为规避监管指标考核,通过银信合作变相拓展信贷业务。
从2010年至2013年期间,一些商业银行为规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借助银信、银保、买入返售等通道,通过受益权转让方式实现资产出表。
2013年,中国银监会出台8号文限制非标资产投向,同业和理财业务出现三新变化:一是资金开始由非标类资产转向债券等标准化资产,通过拉久期、降信用、加杠杆实现套利。二是理财资金通过配资进入二级市场,这一业务在2015年上半年达到顶峰。
2015年下半年股灾后规模略有下降,但至今仍是银行理财资金的重要投向。三是随着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改变,大量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平台基金和PPP项目出现。银行理财产品进入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平台和PPP项目等。银行业从单纯的债权融资逐步股权融资或者类股权融资。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已突破原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进入更广阔市场。客观上,造成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多样性明显提高,风险管理和监管的难度也随之升高。

❷ 金融降杠杆什么意思

即金融去杠杆,应该是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举措。信贷资产属于银行资产,而卖资产无论回如何不会答降低银行的杠杆水平的。因为它和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过,如果C其能够常规化、可盈利,债务风险就能有效转移,那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确实是一个利好。

❸ 降低杠杆率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我曾向中大咨抄询问过国企改革的袭相关问题,当时谈到,还是要先坚持四个基本原则,首先是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二个是法治化原则,要依法依规开展降杠杆工作,政府与各市场主体都要严格依法行事,尤其要注重保护债权人、投资者和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第三个是有序开展原则,要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注意防范和化解降杠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最后是统筹协调原则,降杠杆是一项时间跨度较长的系统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❹ 证监会如何继续推进资管业务“去通道”、“降杠杆”

据介绍,下一步,将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督促行业机构全面落实合规风控要求,完善自我约束机制,着力防控风险,练好内功,夯实持续健康发展基础。

❺ 银行业去杠杆化 是什么意思

这个指的是银行里面的黄金外汇理财版块吧?
如人们所知,银行里面的外汇投资业务是没有杠杆的。
国际交易一标准手是十万个货币单位,没有杠杆,那么实际交易所需要的资金也就是十万美金一手了。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业务范围只能是那些机构或者财力比较雄厚的人。
相对来说,国外的一些平台是有杠杆的保证金交易。因为杠杆的作用,把资金放大,这样投资需要的资金就不需要那么多。适合各个阶层的人。
总之,考虑做这一块投资的人,可以详细对比了解一下,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决择。

❻ 金融降杠杆什么意思

即金融去杠杆,应该是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举措。信贷资产属于银行资产专,而卖资产无论如何不会降低属银行的杠杆水平的。因为它和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过,如果C其能够常规化、可盈利,债务风险就能有效转移,那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确实是一个利好。

❼ 上市银行半年报有何特点

金融去杠杆、资管新规落地等带来的影响,在上市银行陆续披露的2018年半年报中已有显现。

梳理已披露的12家上市银行半年报来看,多家银行的同业业务链条继续收缩,理财业务持续缩量,对应的收入也相应出现下滑。但仍有部分小银行因负债端面临压力,而依然通过同业负债来进行缓解。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同业业务进行调降,并非坏事,反而会驱动银行通过拓展一般性存款来优化其负债结构。比如,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江苏银行存款总额占负债总额的比例提升1.48个百分点;上海银行存款总额占负债的比重较上年末提高0.48个百分点至56.11%。

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者。记者注意到,部分小银行因吸收存款能力不足,目前仍通过同业负债来缓解资金压力。比如,上半年,常熟银行的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为4.5亿元,同比大增919.19%;拆入资金5.1亿元,同比大增293.44%。又如,年初刚上市的成都银行,上半年,该行的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款项余额为114.68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68.35%。

从已披露半年报的上市银行来看,不少银行的理财业务缩量,尤其是理财产品的主力军股份制银行,相关收入下滑明显。

以平安银行为例,其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该行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为5.59亿元,同比下降75.1%。华夏银行上半年的理财业务中间业务收入为15.61亿元,与去年同期37.26亿元相比,近乎“腰斩”。招商银行上半年的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收入也减少4.77亿元,同比降幅为3.99%,主因是受资管新规、资管产品增值税政策所影响。

上述变化在部分城商行的半年报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宁波银行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理财产品及资管计划带来的利息收入约为37.1亿元,同比下降24%。

在资管新规下,上述收入的下滑,其实并不难理解。若从资产端来看,相对于投资非标资产而言,投资标准资产的利差很窄,如今按照资管新规要求,非标规模受限,收入自然下降。

理财业务收入缩量的同时,银行向净值化产品转型的步伐也在加快。以上海银行半年报为例,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净值化管理产品余额占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提升至24.28%,较上年末提高5.55个百分点。

对于资管新规下理财业务的转型,多家上市银行在半年报中明确表态称,过渡期内要有序压降不合规的理财产品规模,加快产品净值化转型等。部分上市银行同时表示,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银行资管业务的转型发展和收入增长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❽ 去杠杆是指降低财务杠杆吗如果不是,那是指降低什么

首先定义杠杆一词,个人理解来自于“财务杠杆”概念.当企业负债经营时,用较小的权益资产支持起了比较大的经营规模,由此产生“杠杆效应”.按这个逻辑,我理解的“去杠杆”就是指企业或经营主体主动降低资产负债率.如果这个理解从根本上就错了,请用力拍砖.
去杠杆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政府去杠杆,二是金融去杠杆,三是企业去杠杆.
一、政府去杠杆政府去杠杆,就是削减政府债务,对中国而言重点是地方政府债务.其实中国政府整体债务占GDP比重与美国、日本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相比,还不算高,去杠杆的需求不是太迫切.主要问题是不透明,让中央领导、银行心里没底.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政府去杠杆,不如说是调结构更合适.
第一个问题经济界讨论的很多,见仁见智吧.我没有具体数据不做判断,但有一点很明确.
现存债务已是既成事实,投资项目有清偿能力还得上最好,还不上就从全国财政大盘子里找钱,实在还不上,就只能债务重组.
当然债务重组最好的办法不是像早先那样,再剥离几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这样等于全国人民集体买单,效率不高且不公平.而是对银行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相关不良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CLO),吸引投资者来买.悲观的投资者可以买优先级,低风险低收益.乐观的投资者可以买劣后级,高风险高收益.这样就把地方债务风险从银行体系转移到了广泛的投资人身上,也就盘活了债务存量.
关于第二个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明确政府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规范的地方债、资产支持证券(注意,这里指狭义ABS!不是CLO)发行机制,让真正用钱的和投钱的直接见面,是为用好增量.这一点对承销商,如银行、券商们,是利好.
具体到银行,去杠杆不可能是减少存款,现在看来也只能压缩同业业务、表外业务了.银行是整个社会最大的资金来源,同业不让做,表外业务受限于资本压力短期内不可能全回到表内,这样看来全社会资金成本会上升.对银行而言利好利空很难判定,因为我不清楚同业、表外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大还是风险大,请大家指教.但对依赖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筹集资金的企业,短期内则是大利空.
有人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为了金融去杠杆,个人认为理解有误,应该是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举措.信贷资产属于银行资产,而卖资产无论如何不会降低银行的杠杆水平的.因为它和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过,如果CLO能够常规化、可盈利,债务风险就能有效转移,那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确实是一个利好.需要说明的是,CLO的开展,给银行带来信贷额度,如果不对这部分信贷流向进行指导控制,很可能资金又会流向政府融资平台.这样的话,反而不利于政府去杠杆了.

❾ 目前的政策情况下怎样用银行资金做杠杆

现代抄商业银行本身就是高负债的商业模式。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我国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分别为11.5%和10.5%,即杠杆率大约在10倍左右。但不少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往来业务和理财业务,进行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高杠杆和信用风险转移,以达到调节加权风险资产规模和结构、规避金融监管的目的,变相投放“信贷”,提高杠杆水平和获取额外收益。这就是当前所谓的银行“加杠杆”。由于风险资产规模和结构的调整类似于“黑箱”,无法定量评估和还原为商业银行的真实杠杆水平。但商业银行不合理的结构性杠杆从一些宏观总量指标中,仍可发现其端倪。
杠杆率的计算方式为一级资本除以总资产,包括表内和表外资产。表内资产按名义金额确定,表外资产则存在换算的问题。其中对于非衍生品表外资产按照100%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转入表内,而对于金融衍生品交易采用现期风险暴露法计算风险暴露。

❿ 银行去杠杆化是什么意思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

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10)银行回归本源降杠杆调结构扩展阅读:

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当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去杠杆化时,一般不会对中国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在这一问题上,中国经济目前受到的最严重的影响表现在,国际商业银行在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过程中,贸易信贷也受到了波及。

阅读全文

与银行回归本源降杠杆调结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纳什空间2017融资 浏览:431
枣庄市金融机构部 浏览:220
基金理财属于哪个科目 浏览:664
建行卖理财产品可靠吗 浏览:496
金融街融社区服务平台 浏览:99
贵阳农商银行理财产品靠谱吗 浏览:49
神灯金融服务费 浏览:165
疫情全球流行买什么股票 浏览:372
本市辖内金融机构 浏览:17
白糖期货交割成本 浏览:200
公司所囊括的金融工具 浏览:325
灵雀云a轮融资千万级美金 浏览:251
优信拍d轮融资 浏览:460
000886股份实时行情 浏览:366
长沙市生意融金融咨询公司 浏览:549
上海如银融资是真的吗 浏览:565
金融服务公司领导岗位责任制 浏览:251
南京贵金属催化剂 浏览:287
福特汽车金融公司扣车吗 浏览:943
太原煤矸石贵金属 浏览: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