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95汇率改革

95汇率改革

发布时间:2021-06-08 04:54:08

㈠ 为什么在94到95年中美的汇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变动直接与基础货币的投放相连接。 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是由企业结售汇、银行外汇结算头寸限额和中央银行市场干预三位一体构成的。94年后,对于经常项目的管制逐步放松,并将于96年底前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同时对于企业实行了强制结售汇制,企业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比例下降;商业银行由于受到外汇结售汇头寸限额的限制和企业结售汇的影响,减少了外汇资金来源。由于企业与商业银行缺乏在外汇资产上的调节能力,而中央银行为了将汇率稳定在目标水平上,当外汇供大于求时,就必须以托盘性买入美元方式投放基础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汇率。目前,中央银行实际上采用了钉住名义汇率的政策,为了实现这一政策,央行频繁干预外汇市场;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防止汇率波动对外贸的冲击和稳定物价。94年的外汇改革是宏观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消除了多重汇率的弊端,推动了我国出口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促进了金融和物价的稳定。但是,94年以来,随着经济中许多条件的变化,汇率政策的效果也开始有所不同。在这些变化的条件中,重要的有:①经济开放程度和对外依存度的提高;②人民币可兑换性在逐步提高;③国内外利率差别加大;④国外资本流入增多。由于上述条件的变化,使得目前以钉住名义汇率的政策,越来越难以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二 、钉住汇率制与国际收支平衡1、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目前,钉住名义汇率的首要政策目标是保证出口能力。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确定为8.7元。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干预的直接目的是将汇率稳定在这一水平上下。94年以来,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的主要效果是稳定了名义汇率。 但是,决定出口能力的不是名义汇率,而是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汇率的贬值将改变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例,促使出口的增加,而实际汇率的升值将导致出口能力的下降。 所谓实际汇率是指扣除国内外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水平;而有效汇率是指将出口的不同地区和结算币种加权平均后的汇率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我国95年底的名义有效汇率基本保持在94年底的水平上,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近5.5%,1994年初汇率并轨以来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30%以上。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我国实际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进出口的变动;2资本净流入;3、国内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工资性支出变化的因素;4进出口税率;5国内外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人民银行在外汇市场的干预,基本上保证了名义汇率的稳定;但是,人民银行无法直接控制上述影响实际汇率的其它因素的变动。94年以来,国外资本流入,出口部门工资过快的增长,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国内较高通胀水平,都形成了推动实际汇率的上升的压力。在实际汇率上升的条件下,从今年起,进出口形势,从总量和结构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总量上看,对外贸易由较大顺差转为基本平衡;从结构上看,一般贸易出口下降,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增加。上述进出口形势的变化,对国际收支带来的重要影响是:首先,由于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中比例的下降,将使资本帐户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影响加大;其次,一般贸易下降说明国内可贸易品部门的相对萎缩;第三,加工贸易比例扩大,将使价格转移的可能性增加,资本管制难度增大。 94年以来,人民银行中和操作的主要形式是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同时,中央银行还采取了办理特种存款,发行中央银行融资券。在外资引进方面,开始有选择的引入项目投资,并加强了资本项下的管制;在外债管理方面,95年开始不再增加境外中长期商业贷款,而以外汇储备转存款的政策替代,并提前偿还部分利息较高的国外借款。上述措施,缓解了由于国际收支盈余给货币供给带来的压力。94年以来,我国采取收回再贷款作为主要的中和操作手段是由我国目前的金融结构所决定的。目前的存款准备金水平较高,不适宜再提高准备金率;由于财政性分权的现实,将财政性存款集中转存中央银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中央银行虽然可以通过央行融资券来对冲外汇占款,但也受到财务成本上的限制。中央银行以收回再贷款作为主要的中和手段的原因是,1再贷款在中央银行资产中比例较高; 2 相对于财政借透支和政策性贷款,再贷款的可调控性强,弹性较大。但是,除了再贷款这一政策工具本身的特点不适宜作为中和政策手段外,中和政策能否有效主要要取决于财政政策能否相应的调整。

㈡ 1994年至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分析其中原因

经过人民币较大幅度的升值,中国的对外贸易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首先看出口方面。从大类商品(根据SITC分类准则)来看,我国出口结构正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2000年以来,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速一直快于初级产品,正因为如此,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从2000年的90%增加到95%。

从小行业分类(HS准则)来看,2007年我国出口总值前四位的行业为机械电气(简称,HS分类十六类,以下同)、纺织(十一类)、贱金属(十五类)和车辆及其他运输设备行业(十七类),它们占2007年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3.4%、13.6%、9.5%和4.5%,这四个行业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达71%。

不难发现,贱金属行业出口增速具有大起大落的特征,而其他三个行业出口增速有缓慢回落趋势。这种现象也符合我们的直觉,因为:第一,经过了连续快速增长,这三个行业出口基数较大;第二,毕竟人民币对美元到2007年底已累计升值13%。

2007年,增速最低的纺织行业出口增长也达20%。这种增速是相当可观的,它意味着,即使增速有所回落,2008年我国出口增速也有望保持在20%左右。

那么,是否存在某种可能性,即主要行业的出口增速较快下降呢?我们从行业的盈利情况寻找答案。按照正常预期,2008年人民币有7%-10%的升值幅度,这一升值幅度对行业出口的盈利会有多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现有的成本结构和成本控制水平不变,2008年四大行业的出口利润将被人民币升值所抵消,四大行业的出口将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我们认为,如果2008年人民币对外升值7%-10%,这种升值幅度对出口利润率的侵蚀将是实质性的,出口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较大。这一判断基于以下假设:第一,本轮经济增长已到周期性顶点,行业增长不再享有周期性红利;第二,产品出口基于成本优势,而不是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第三,人民币对主要贸易结算货币,而不仅仅钉住美元升值;第四,中国的出口企业和外国企业面临相同的国际市场,国际需求处于一个稳定水平。

再看进口方面。我国进口产品结构也有所优化。根据SITC分类准则,2000年以来,初级产品的出口增速大部分时间内快于工业制成品,导致了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从79%下降到75%。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的变化表明,我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有所表现。根据权威判断,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我们预期这种趋势将延续。在具体行业上(HS分类准则),2007年我国进口金额排名前四的行业是机械电气、矿产品、贱金属和光学等仪器行业,它们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0%、16.9%、8.1%和7.4%,合计占总进口的72.4%。

有意思的是,机械电气行业和贱金属行业的出口也名列前茅,光学等仪器行业也是2007年第六大出口行业,这显然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内分工发展的结果。我们预期,虽然前两个行业的进口增速平缓,光学等仪器行业的进口增速波幅较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人民币升值,至少在中短期内,这三个行业的进口增速有望继续保持。矿产品行业进口是由我国的资源禀赋和工业化进程所决定,该行业进口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工业化背景下,随着人民币升值,进口至少可以保持原有的较快增长速度。

外贸的产品结构分析表明,出口增速很有可能回落,而进口增速至少将继续保持,因此我们预期,最近出现的进出口增速的剪刀差有望延续。

在进出口的主要行业中,我们观察纺织业出口增速缓慢回落,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行业,人民币现有的升值幅度已经对其出口有了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但在其他行业,仍然看不出人民币升值的显著影响。我们认为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虚假贸易,即高报出口和低报进口现象,在自处理设备的进出口中,我们估计出口高报6%,进口低报10%。进出口增速差虚增16%的幅度是惊人的。第二,人民币只对美元较大幅度升值,对美元汇率的关注使我们忽略了人民币升值的全貌,因为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升值幅度并不大。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分析进出口的币种(区域)结构,考察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不同升值幅度对进出口的影响。

进出口因人民币对不同货币升幅不同而各异

我们选取美国、日本、欧盟和香港作为贸易区域结构分析的对象。选取这些经济体的理由是:与中国经济关系紧密、贸易额大、主要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区)。2007年,这些经济体都是我国排名前五的贸易伙伴。

进出口的剪刀差只是在2008年1-2月才出现,以如此短期的数据推断中长期趋势,需要更多方面的理由。而且,其中还有春节和雪灾等临时性因素,这种趋势的持续性就更值得推敲。既然人民币对不同货币有不同的升值幅度,那么中国与不同货币发行国(区)的贸易增长变化情况如何?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对2008年的进口、出口和贸易顺差的预测就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和港币的持续升值,中国出口美国和香港的增速也持续下降,2008年2月中国出口美国增速甚至接近0。但中国对日本和欧盟的出口增速从2006年开始就处于缓慢上升过程中,这是因为,2006年以来人民币对日元和欧元实际上有所贬值,而不是升值。也就是说,我国出口总体上快速增长是因为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幅不大。对于不同货币,人民币升值则出口增速下降(如美国和香港),没有升值甚至贬值的,出口则有上升趋势(如日本和欧盟)。

在对香港和美国的出口中,2008年2月的雪灾加速了出口的下降趋势,而在对欧盟和日本的出口中,临时性的雪灾改变了出口的缓慢增长趋势。汇率变动和出口增速变化有一定的正相关,我们认为雪灾只是临时性地缩小了出口规模,不会改变受汇率变动影响的出口增速的基本趋势。

理论上,进口增长与本币升值负相关。在人民币与美元和港币的显著升值过程中,这一规律得到了验证。2005年以来,中国从美国和香港的进口增速明显大幅增加。这个趋势也可以从日本和欧盟的进口中得到体现,只是增速的上升相对缓慢,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没有明显升值。如果考虑雪灾对经济规模的紧缩性影响,进口增速上升的趋势应该更明显。
通过对进出口的区域结构分析,我们发现两个值得注意的结论:

第一,人民币的汇率变动确实对中国的进出口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这表现在,当人民币对某一货币明显升值时,中国与该货币发行国(区)的出口增速就明显下降,而进口增速明显上升,这主要发生在美国和香港方面。而对日本和欧盟,由于人民币对日元和欧元汇率变化不大,中国与日本的进口和出口增速都缓慢上升。这主要是由中国工业化加速、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所决定的。

第二,综合看来,出口增速将继续下降,进口增速将继续上升,我国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的趋势难以延续。这主要基于上面分析到的理由:首先,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中国对美国和香港出口增速将继续下降,对日本和欧盟的出口增速即使上升也较为缓慢;其次,中国从美国和香港的进口增速将继续快速上升,从欧盟和日本的进口也将不会下降;最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日益加深,外部需求下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2008年贸易顺差将下降

按汇率变化的常规估计,2008年顺差将达2500亿美元,同比减少超过4%。预测2008年的贸易顺差关键在于判断人民币的汇率走势,但2008年全球经济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可能会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我们按照一种保守的情形,即人民币只对美元和港币常规性升值8%,对欧元和日元汇率维持2007年走势。我们估计:我国2008年对四个经济体的出口将增长14.9%,进口增长20.2%,而2007年的增速分别为20.9%和18.5%。其中,对美贸易出现逆差,对日贸易逆差扩大,对欧盟和香港的贸易顺差增长35%和14%。如果2008年我国出口增长14.9%,进口增长20.2%,则我国2008年的贸易顺差为2506亿美元,同比减少4.4%。

美国经济疲软将使中国整体出口下降2%左右。美国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收的首要引擎。美国经济增长的变动对世界出口将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经济增速的涨落对美国消费和进口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与世界贸易的增长变化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利用1990-2007年来的年度数据进行回归,我们发现,如果美国经济增速降低1个百分点,美国消费增速将降低0.77个百分点,进口增速降低3.41个百分点,世界市场需求增速将降低1.36个百分点。

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已经把美国经济拉近衰退的边缘。2月20日,美联储再次调低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至1.3%-2%。相对于官方预期,市场人士更为悲观,许多分析家认为美国经济已经步入衰退。而且,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这种预期恶化的趋势还在延续。

美国2007年的GDP增长率为2.2%,保守估计,2008年美国GDP增速将减少1-2个百分点。这样,2008年美国消费增速减少0.8-1.6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减少3.4-6.8个百分点,世界需求将减少1.4-2.8个百分点。因此,合理估计,美国的次贷危机将在2008年使中国出口降低1.4-2.8个百分点。即使中国进口增速不再上升,这也将进一步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

㈢ 那么 请问人民币升值为什么对美元的汇率变为(7*0.95):1呢

美元兑 人民币1美元兑6.5570人民币元
1美元=6.5570人民币元
不是人民币兑美元

㈣ 1995年人民币兑换港币的汇率

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使用时请参考自身所需当日当时汇率,在银行柜台和网银上兑换时依据的是当时的实时报价。
货币兑换
1港元=0.8196人民币元
1人民币元=1.2201港元

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更新时间:2015-10-26 16:55

㈤ 95年至今外汇储备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一、 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正面影响
 1、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表明了我国经济地位的提高
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稳定和控制币值幅度的能力的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增强,也表明我国经济平稳的增长,这些又极大地增强了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和经济地位,在国际经济往来中更容易处于主动地位。
2、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有利于我国防范外部金融风险
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成为应对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防御金融危机的不可缺少的资源武器。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中各国的不同遭遇显示了外汇储备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当年如果泰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资金,金融危机可能就不会恶化、蔓延导致整个区域的金融灾难,而我国当年正是因为有1000多亿的美元外汇作为支撑,才使我国政府在国际投机资本的猛烈冲击下依然保持着人民币不贬值。因而,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应是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
3、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弱化货币错配的风险
所谓货币错配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政府、企业、银行或家庭)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时,由于其货物、劳务和资本的流动使用了不同的货币来计算,因而在货币汇率变化时,其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会受到冲击与影响的情况。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交易和资本项目交易很难用本币来定值,更难用本币来实施,所以他们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便呈现多种货币并存的局面,货币错配由此成为常态。从负债/支出方面看,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到海外去筹资,或通过本国的银行到国际市场筹资。由于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基本不可能筹到以本国货币计值的债务,这些企业或银行只能借入外币资金,于是自然就陷入货币错配困境。从资产/收入方面看,由于
发展中国家需要筹集为进口先进技术设备所需的资金,贸易顺差就成为这些国家追求的目标。同样由于交易难以用本币定值,顺差的实现自然还是意味着外币定值债权的积累,货币错配还是不可避免。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利用储备干预外汇市场,维持原有的固定汇率水平,以免货币错配风险暴露和蔓延;二是接手私人部门的货币错配,由政府来承担所有货币错配的损失。不管做出哪一种选择,最后都需要有巨额的外汇储备来做支撑。一国保持规模较大的外汇储备就能够通过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来减弱和控制货币错配的风险。
4、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能够实现我国中央银行有效的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一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表明了其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本币汇率的能力。我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或收购本币来影响外汇供求关系,达到调节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目的。干预外汇市场所需的资金具有时间不确定、数额巨大的特点,因此,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汇率稳定的需求。因此,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机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5、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实现了境内居民个人购汇用汇额度的再次放
宽我国居民个人用汇额度的提高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1994年我国个人出境旅游换购60美元,到 2006年5月1日,实行年度总额购汇每人每年等值2万美元,至2007年的2月1日,购汇额度再次提高到5万美元,这是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结果。对于经常需要购汇的老百姓来说,这无疑是好消息。我国境内居民个人因私用汇在真实性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向便捷、宽松方向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居民个人涉外经济活动的需求。这一步步对个人购汇额度的放松,是我国外汇储备快
速增长的巨大贡献。


㈥ 求94年汇率改革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如题 谢谢了

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变动直接与基础货币的投放相连接。 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是由企业结售汇、银行外汇结算头寸限额和中央银行市场干预三位一体构成的。94年后,对于经常项目的管制逐步放松,并将于96年底前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同时对于企业实行了强制结售汇制,企业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比例下降;商业银行由于受到外汇结售汇头寸限额的限制和企业结售汇的影响,减少了外汇资金来源。由于企业与商业银行缺乏在外汇资产上的调节能力,而中央银行为了将汇率稳定在目标水平上,当外汇供大于求时,就必须以托盘性买入美元方式投放基础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汇率。目前,中央银行实际上采用了钉住名义汇率的政策,为了实现这一政策,央行频繁干预外汇市场;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防止汇率波动对外贸的冲击和稳定物价。94年的外汇改革是宏观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消除了多重汇率的弊端,推动了我国出口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促进了金融和物价的稳定。但是,94年以来,随着经济中许多条件的变化,汇率政策的效果也开始有所不同。在这些变化的条件中,重要的有:①经济开放程度和对外依存度的提高;②人民币可兑换性在逐步提高;③国内外利率差别加大;④国外资本流入增多。由于上述条件的变化,使得目前以钉住名义汇率的政策,越来越难以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二 、钉住汇率制与国际收支平衡1、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目前,钉住名义汇率的首要政策目标是保证出口能力。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确定为8.7元。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干预的直接目的是将汇率稳定在这一水平上下。94年以来,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的主要效果是稳定了名义汇率。 但是,决定出口能力的不是名义汇率,而是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汇率的贬值将改变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例,促使出口的增加,而实际汇率的升值将导致出口能力的下降。 所谓实际汇率是指扣除国内外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水平;而有效汇率是指将出口的不同地区和结算币种加权平均后的汇率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我国95年底的名义有效汇率基本保持在94年底的水平上,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近5.5%,1994年初汇率并轨以来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30%以上。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影响我国实际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进出口的变动;2资本净流入;3、国内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工资性支出变化的因素;4进出口税率;5国内外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人民银行在外汇市场的干预,基本上保证了名义汇率的稳定;但是,人民银行无法直接控制上述影响实际汇率的其它因素的变动。94年以来,国外资本流入,出口部门工资过快的增长,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国内较高通胀水平,都形成了推动实际汇率的上升的压力。在实际汇率上升的条件下,从今年起,进出口形势,从总量和结构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总量上看,对外贸易由较大顺差转为基本平衡;从结构上看,一般贸易出口下降,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增加。上述进出口形势的变化,对国际收支带来的重要影响是:首先,由于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中比例的下降,将使资本帐户对国际收支和汇率的影响加大;其次,一般贸易下降说明国内可贸易品部门的相对萎缩;第三,加工贸易比例扩大,将使价格转移的可能性增加,资本管制难度增大。 94年以来,人民银行中和操作的主要形式是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同时,中央银行还采取了办理特种存款,发行中央银行融资券。在外资引进方面,开始有选择的引入项目投资,并加强了资本项下的管制;在外债管理方面,95年开始不再增加境外中长期商业贷款,而以外汇储备转存款的政策替代,并提前偿还部分利息较高的国外借款。上述措施,缓解了由于国际收支盈余给货币供给带来的压力。94年以来,我国采取收回再贷款作为主要的中和操作手段是由我国目前的金融结构所决定的。目前的存款准备金水平较高,不适宜再提高准备金率;由于财政性分权的现实,将财政性存款集中转存中央银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中央银行虽然可以通过央行融资券来对冲外汇占款,但也受到财务成本上的限制。中央银行以收回再贷款作为主要的中和手段的原因是,1再贷款在中央银行资产中比例较高; 2 相对于财政借透支和政策性贷款,再贷款的可调控性强,弹性较大。但是,除了再贷款这一政策工具本身的特点不适宜作为中和政策手段外,中和政策能否有效主要要取决于财政政策能否相应的调整。

采纳哦

㈦ 1995年96年 日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大概为多少或者当时100日元多少人民币

日元兑美元汇率1995年平均价94.03;1996年均价108.72
1995年6月~2005年6月人民币盯住美元。1995年6月份以后,人民币汇率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在8.25元人民币~8.33元人民币之间波动,平均为8.27元人民币。
按此换算:95年100日元约8.77人民币;96年约7.59人民币.

㈧ 分析1995年美元与日元汇价变动的影响和原因

当时也跟我们现在的情况类似,当时的日元升值,日本上就差把世贸大厦买下来了,整个华盛顿有1/3的资产是属于日本人的。但是由于美国的投资者预知日元将要升值,就把大量的美圆兑换成日元,投资到日本的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结果大赚了一笔,然后美国通过调整外汇策略,逐渐又回到了当初的汇率上来,大约是1:120,美国投资者得知美圆即将复苏,又从日本把大量的资金撤离了日本。使得日本内外交困,日元开始大量贬值,随之的通胀。造成了日本经济用了10年时间才逐渐回复当日的经济水平。只能说这么多了,要是细说,一天都说不完。

㈨ 90年代至今人民币汇率变化历程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

注:年平均值,1美元兑换人民币金额。特别说明: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53-71年都是2.462。

(9)95汇率改革扩展阅读:

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下降,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上升,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影响汇率变化因素:

(1)国际收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对于外汇的供给大于对于外汇的需求,同时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则该国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对外升值;如果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但美元却保持长期的强势,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也是许多专业人士正在研讨的课题。

(2)通货膨胀率。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通货膨胀,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相对于外国高,则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对于外汇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资金流动导致外汇需求变动。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升值,则其汇率下降。当然利率影响的资本流动是需要考虑远期汇率的影响,只有当利率变动抵消未来汇率不利变动仍有足够的好处,资本才能在国际间流动。

参考资料:汇率 网络

㈩ 1995年美元汇率是多少

一美元等于8.3人民币左右

阅读全文

与95汇率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纳什空间2017融资 浏览:431
枣庄市金融机构部 浏览:220
基金理财属于哪个科目 浏览:664
建行卖理财产品可靠吗 浏览:496
金融街融社区服务平台 浏览:99
贵阳农商银行理财产品靠谱吗 浏览:49
神灯金融服务费 浏览:165
疫情全球流行买什么股票 浏览:372
本市辖内金融机构 浏览:17
白糖期货交割成本 浏览:200
公司所囊括的金融工具 浏览:325
灵雀云a轮融资千万级美金 浏览:251
优信拍d轮融资 浏览:460
000886股份实时行情 浏览:366
长沙市生意融金融咨询公司 浏览:549
上海如银融资是真的吗 浏览:565
金融服务公司领导岗位责任制 浏览:251
南京贵金属催化剂 浏览:287
福特汽车金融公司扣车吗 浏览:943
太原煤矸石贵金属 浏览: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