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8月10日人民币即期汇率

8月10日人民币即期汇率

发布时间:2021-06-08 05:49:33

『壹』 人民币的汇率计算

目前我行已开通的币种有:人民币、美元、港币、欧元、英镑、澳大利亚元、日元、加拿大元、瑞士法郎、新加坡元、新西兰元。

温馨提示:
可办理存取的币种需受网点实际收付的现钞币种限制,请详询网点。
若通过招行兑换,可以通过招行主页,右侧理财计算器-外币兑换计算器尝试计算,汇率实时波动,仅供参考。

『贰』 某中国公司预计8月1O日将有一笔100万美元的收入。为防止美元汇率下跌而蒙受损失,5月该公司买入1份8月1O日

买入看跌期权,当到期时市场汇率(6.45)低于合约汇率(6.5)时执行期权,即按合约卖出100万美元,获得人民币100万*6.5=650万,减去已支付的期权费3万,共获人民币647万。
如果不做期权,到期时收回美元款100万,按市场价格出售获人民币645万元。
通过该期权保值交易,与不采取保值措施相比,中国公司多收入人民币2万元

『叁』 1.某中国公司预计8月1O日将有一笔100万美元的收入。为防止美元汇率下跌而蒙受损失,5月该公司买

  1. 看跌期权行权价格为协定汇率,8月10日行权,则有权在到期日以1美元=6.5美元的价格卖出100万美元,即获得650万人民币,行权费用3万人民币,则实际收入人民币647万。

  2. 当日实际汇率为1美元=6.45元人民币,则100万美元汇兑为645万人民币

  3. 647>645,则该公司应该行权,并收入人民币647万。

『肆』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演变

1、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2、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

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1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

3、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

6、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涨影响,2010年8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及即期汇价双双创下一个半月的新低。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015元,即期市场开盘报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154,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间价6.3495升值341点,创2005年7月以来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设于6.4236元,较前一日下调96基点,并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118,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96个基点,涨幅达0.30%。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当日收盘价报报6.4944,较上个交易日收盘价大涨751基点,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伍』 求入世至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情况

为了扭转通货紧缩不利局面,政府一直在努力各种举措:扩大国债发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连续降息、提高出口退税率、扩大财政支出,近期又大幅加薪以刺激内需。然而宏观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时一些学者提出通过货币贬值以启动出口、促进价格回升的建议,并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影响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入手,并分析实际汇率升值的原因,从而得出世纪之交人民币汇率应该保持稳定的结论,并对“贬值有益论”的主要论点进行商榷。
一、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根据国际金融理论,影响汇率变化的长期因素主要有国际状况、通货膨胀差异和经济增长率差异,它们在较长时间内对汇率变化的作用,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而短期因素主要是指一些左右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央行干预和预期因素。
经常项目包括进出口贸易、利息、利润及劳务支付等。贸易收支是主要部分,我国从1994年开始一直保持着出口顺差,1999年上半年一度出现负增长(1999年一季度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7.95%,二季度微升1.3%,但目前已得到恢复,7月增长7.5%,8月增长17.8%,数据来源于《经济参考报》9月20日),9月更是增长了20%。按照这样的势头,我国今年总的贸易顺差将达到或超过去年的水平,即约400亿美元。
资本项目反映了资本的流动,外资流入我国主要是通过直接投资,该项占外资总额的70~80%,资本项目在1997年减小的情况下,1998年出现了63.2亿美元的逆差,反映出近期资本外流问题很突出。正因为资本外流,才使1998年经常项目有近300亿美元顺差的情况下,外汇储备仅仅增长了51亿美元。
外汇储备项目近几年增长很快,但从1998年开始增幅减小。截止1999年9月底,外汇储备已经突破15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充足构筑了汇率稳定的坚实后盾。去年10月中旬国家放松对居民出境用汇的限制正是一种反映,但是超额外汇储备增大了机会成本,导致直接经济效率的损失。
我国的市场潜力,低成本优势和经济高增长都决定了外资持续进入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较长期趋势。因此国际收支状况支持人民币的稳定。
通货膨胀差异也是影响汇率变化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率较高国家货币的汇率趋于下跌,而低通胀率国家的汇率趋于上升。有必要指出,1994年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开始持续下降,一直到今也没有回升趋势,1998年生产资料价格较上年下降3.1%,1999年一、二季度又分别下降5.4%和5.99%(数据来源于《经济参考报》1999年9月29日)。所以1994年至1996年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并未构成对汇率贬值的压力。
目前我国出现通货紧缩情况,实际上支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的对内购买力实际上是增强了。
经济增长差异对汇率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从总体来看,高的经济增长率会对本国币值的稳定起到较长时间的支持作用。1998年我国GDP增长7.8%,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而1999年也超过了7%。与此相反,美联储去年两次加息,反映出美国对通货膨胀升温及经济增长有可能会放慢的担心。
但从影响汇率变化的短期因素来考察,人民币汇率稳定确实受到压力。
利率方面,央行自1996年以来已经连续七次降息。受降息影响,外商在华利润的利息收入减少使得外商将其兑换成外汇流回投资者所在国,同时也影响到外资流入的规模。同时降息导致了逃、套汇的增加。1998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267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240亿美元,而同期国家外汇储备仅仅增加7亿美元(数据来源于《国际商报》1999年2月15日)。这说明,国际收支顺差所余外汇,绝大部分未结汇卖给国家却留在企业和个人手中,更有一部分已经外流。降息的一个负效应是对汇率稳定构成威胁。
我们认为目前不要再降息了,降息已接近“流动性陷阱”的水平。1999年11月1日开始对存款利息征税将使一年期利率仅有1.8%水平,已经低于美国同期利率水平。目前可考虑利用通货紧缩、发债成本低的条件加大国债发行量,并适当扩大央行基础投放。
从央行干预角度,央行一再重申不贬值的承诺。我国实际上采用了名义汇率作为反通胀的工具,从199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已具有相当一致信和可信度,有理由相信政府仍然会维持名义汇率不变的稳定方案。
综上所述,人民币稳定有坚实基础。而由决定人民币长期均衡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来看,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易纲作出权威性的估计:美元与人民币之间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1993年底为1∶7,1994年底为1∶7.3,1995年底为1∶7.5。1996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率逐年下降,人民币对内购买力不断增加,我们认为目前可贸易品平价大约仍为1∶7,而目前的名义汇率为1∶8.27,这就是说人民币从长期趋势看仍有升值的空间。
二、实际汇率升值并不表示汇率高估
实际汇率的涵义有好几种,本文中的实际汇率是指名义汇率用两种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用公式表示为:
Er=E·P*/P
式中Er为实际汇率,E为名义汇率,P*和P分别代表外国和本国的物价指数。
实际汇率可以测度两国间产品相对竞争能力的强弱,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Er可表示为E·P*与P的比例,在此处P*是美国国内价格水平,它是用美元表示的一个美国商品篮子的价格,用E代表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其单位是RMB/,因此E·P*代表了用人民币表示的一个美国商品篮子的价格,由此Er实际上表示了用人民币表示的美国与中国商品的价格之比。实际汇率上升(实际汇率贬值)意味着相对于美国商品,中国商品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力。
对Er=E·P*/P取对数然后求导,我们就得到:△Er=△E+△P*-△P
每个变量左边的“△”代表其变量的以百分比计算的变化率。由上式计算,1994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20.4%〔21.7%(中国通胀率)-2.6%(美国通胀率)+1.3%(名义汇率升值)〕,1995年人民币实际升值了14.8%,1996年再度升值了约3%。这三年累计实际升值38%,其中通货膨胀占据了相当大部分。而从1997年开始实际汇率开始贬值,这也主要是因为我国物价持续走低。有学者由1994年外汇汇率并轨后至1998年3月实际升值24%推断出人民币实际汇率已经被高估,因此建议贬值。我们有不同的看法:
1.人民币基期汇率定值过低。李罗力等通过模型研究发现1994年汇率并轨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如果是7.7,当年就有可能实现对外贸易的平衡,同时当年的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可能为15~17%,因此当时过低估计了人民币币值。因此随后几年实际汇率的大幅度升值是对当初币值低估的纠正。同时前文已分析1994年消费物价指数上升21.7%,可是影响出口成本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却在1993年大幅升值后下降,以消费物价指数代替可贸易品价格指数变化来计算实际汇率,会出现结果偏大的情况,即实际汇率并没有24%的升幅。
2.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传递程度比较低。汇率传递是指汇率变化引起的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程度。例如假设即期汇率1$Κ8.3RMB,一台中国制造电视机4150元,折算为美元为500$。如果人民币升值10%至7.47,这时以即期汇率该电视在美国应该以555.6(4150÷7.47)出售,但由于竞争激烈,厂商只能以530$出售,这说明汇率变化的传递是不完全的,530/500Κ1.06,即价格仅上升了6%,汇率传递程度为60%,其余40%被本国厂商以成本提高或利润缩小代价吸收掉了。我国目前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需求价格弹性较高,也就是说,汇率变化的传递程度较低。我国许多国内名牌产品在国外市场只能在地摊上出售即是反映。
3.人民币在1994-96年大幅实际升值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这充分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从本质来上讲劳动生产率才是决定本国货币对外价值的基础,而我国由于可以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并举,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会高于美国,这也支持人民币趋强。
根据以上三点,我们认为,仅根据实际汇率升值即断定实际汇率已经明显高估,过于随意。而Balassa-Sanmuelson效应显示出贸易部门的生产率往往高于非贸易品生产率,超过程度越高,总的生产力增速越快,非贸易品的价格相对于可贸易品的价格就越高,国内货币的实际价值以物价指数衡量就升值得越快。因此,实际汇率升值不一定导致以贸易品价格衡量的国际竞争力的损失。
三、对“人民币贬值有益论”主要观点的质疑
1.“贬值将大幅度提高出口竞争力”
我国的出口主要是由外国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决定的,而后者又取决于外国居民的收入状况与出口商品价格,货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还要考虑:(1)进口商品弹性问题,只有当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小于-1),贬值才能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状况的效应。(2)货币贬值将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使该国贸易条件恶化。(3)从汇率变化到贸易收支的改变,存在着时滞,该段时期外贸状况将会继续恶化。这说明通过贬值大幅度增加出口,在理论上即有重重制约,而且亚洲国家在币值深度贬值后,出口状况并未好转,几乎无利润可得。实际上1998年我国外贸出口滑坡主要在于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国,拉丁美洲、俄罗斯都处于经济危机后的复苏阶段,国内经济衰退,其收入下降,对进口需求大幅降低。而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情况下,去年前9个月我国外贸出口已取得增长也说明在东亚国家经济回升后其经济恢复为吸收中国产品提供了支持。此外我国采取的提高出口退税率、赋予私企外贸自营权、简化结汇手续、打击走私等多项措施都有力地推动了出口。

『陆』 2020年国考面试热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渐浓

大的方向是没有错。主要是一方面国家管理层明确表态人民币要值钱,第二,我国人民币兑换美元也是在近几年的高峰,有6飙升到7.2,现在人民币回归是必然的一种常态。

『柒』 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渐浓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该是跌到位了,
该回升了。

『捌』 远期汇率的RMB汇率

央行表示会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市场供求在 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水平已经突破7.79关口,创历史新高,相比汇改前,人民币对美元 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5.88%。关于汇率波动以及实际升值幅度路径的讨论可谓汗牛充栋,但是, 关于境内外市场的互动却是一个“盲点”。这个盲点可能来源于某种尴尬:即境外的判断始终 走在我们的前面,境内所决定的汇率价格并没有表现出本土信息优势。
境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代表是NDF,NDF目前的日均交易量已经做到了6亿美元左右,大约 在亚洲外汇市场排名第三,其市场规模和地位进步神速。NDF,即所谓 的非交割远期外汇合约。简单地说,就是在中国实施外汇管制的情况下,境外投资(投机)者 不能直接参与国内的汇率交易,在境外离岸市场进行“交割”,由于他们不好弄到“人民币”货币实体(中国有强制结售汇制度),于是就采 用了一种“无人民币本金”的交割方式,交割的对象是约定汇率与即期汇率之差额,而这个差 额是以遍布世界的美元来进行支付的。
中国境内的远期汇率市场建立于2005年8月10日,中国央行让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开展远期外汇交易,并允许具备一定资格的主体开展掉期交易。央行遵循自由化精神,将决定权下放给 各商业银行,央行不提供任何汇率远期的定价公式。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则构成汇率协调和报价小组,主导境内远期汇率价格的形成。
于是,由于汇率管制境内外形成了不同的远期汇率市场,那么NDF和境内的远期汇率之间的 关系就非常耐人寻味。如果国内远期汇率引导NDF,“境内引导境外”是合理的常态,其理论支 持来自Kaen和Hachey,Hartman和Swanson的研究,他们考察了美国国内利率引导离岸市场利率的情况,提出了著名的“境内优先说”,即境内相比于离岸来说,享有本土的信息优势,信息 传递的方向是服从信息在地理学的逐层扩散,信息的箭头方向是从境内到境外。但是,在人民币汇率上,外汇管制弱化了本土信息优势的功能,NDF一直充当了汇率波动引 导者的角色。在汇改之前,境内汇率市场基本上没有任何价值:银行强制性结售汇削弱了主体 的机动性,再加上银行间外汇市场是封闭的,境内的市场汇率包含的信息很少,不具备价格发 现功能。汇改之后,境内汇率市场本土优势显现,境内的即期汇率开始引导1月期的NDF,但1年 期NDF对即期汇率不存在引导功能(说明NDF的交易者基本上赌人民币单向快速升值)。另外, NDF比境内远期要更准确地从事“价格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投机资本的驱动指标上,NDF对热 钱的风向标作用明显不断增强,同时,汇率市场要越来越看重NDF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位置和 冲击的力度。
减弱“引导权之争”最重要的办法是采用渐进的方式打通境内外两个市场,例如让国内的企 业投资境外的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并吸引境外投资者购买境内的汇率产品(加大境内远期市场的交易量和市场深度)。不过,这需要时间。对于中国央行来说,可以考虑接纳并让境外向国内的远期汇 率“回归”。例如,中国央行可以效仿过去韩国的做法,成立专门小组, 关注NDF的市场动态,编制NDF的信息,该信息可以帮助央行利用汇率利率平价定理推断中外间 的利率水平之差。让NDF成为人民币汇率决策和监管的参考变量。
必须注意的是,在发展境内远期汇率市场时,央行的角色是需要重新设计的。目前,央行承 担了大部分汇率风险。如果它退出,让境内的外汇指定银行自行承担汇率交易的风险,那么, 这些银行害怕风险集中,可能会停止远期外汇服务,或者以价格调整的方式向企业转嫁风险。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央行应继续承担大部分汇率风险。央行可逐步降低承担商业银 行抛售远期外汇的比率,直到最终完全退出,由这些商业银行自己决定均衡汇率的水平。

『玖』 90年代至今人民币汇率变化历程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

注:年平均值,1美元兑换人民币金额。特别说明: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53-71年都是2.462。

(9)8月10日人民币即期汇率扩展阅读:

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下降,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上升,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影响汇率变化因素:

(1)国际收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外汇储备增加,该国对于外汇的供给大于对于外汇的需求,同时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则该国外汇汇率下降,本币对外升值;如果为逆差,反之。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但美元却保持长期的强势,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也是许多专业人士正在研讨的课题。

(2)通货膨胀率。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通货膨胀,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相对于外国高,则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3)利率。利率水平对于外汇汇率的影响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资金流动导致外汇需求变动。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外国对于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升值,则其汇率下降。当然利率影响的资本流动是需要考虑远期汇率的影响,只有当利率变动抵消未来汇率不利变动仍有足够的好处,资本才能在国际间流动。

参考资料:汇率 网络

阅读全文

与8月10日人民币即期汇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纳什空间2017融资 浏览:431
枣庄市金融机构部 浏览:220
基金理财属于哪个科目 浏览:664
建行卖理财产品可靠吗 浏览:496
金融街融社区服务平台 浏览:99
贵阳农商银行理财产品靠谱吗 浏览:49
神灯金融服务费 浏览:165
疫情全球流行买什么股票 浏览:372
本市辖内金融机构 浏览:17
白糖期货交割成本 浏览:200
公司所囊括的金融工具 浏览:325
灵雀云a轮融资千万级美金 浏览:251
优信拍d轮融资 浏览:460
000886股份实时行情 浏览:366
长沙市生意融金融咨询公司 浏览:549
上海如银融资是真的吗 浏览:565
金融服务公司领导岗位责任制 浏览:251
南京贵金属催化剂 浏览:287
福特汽车金融公司扣车吗 浏览:943
太原煤矸石贵金属 浏览: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