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杠杆尺实验现象及数据

杠杆尺实验现象及数据

发布时间:2021-06-08 12:33:31

A. 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省力的实验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小于阻力。

虽然省力,但是费了距离。<也就是说当力臂的长度(以支点O为分界线)大于阻力臂的长度时,这便是省力杠杆。(这是易于理解的定义)>设动力臂为L1,阻力臂为L2。当L1大于L2时为省力杠杆。

F1*L1=F2*L2 L1>L2。

F1<F2。


生活中开瓶器、榨汁器、胡桃钳……这种杠杆动力点一定比重力点距离支点近,所以永远是省力的。

如:撬棍、扳手、钳子、拔钉器、开瓶器、铁皮剪刀、钢丝钳、指甲剪、汽车方向盘等

(1)杠杆尺实验现象及数据扩展阅读: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来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来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2表示。

(注: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动力臂、阻力臂皆用虚线表示。力臂的下角标随着力的下角标而改变。例:动力为F3,则动力臂为L3;阻力为F5,阻力臂为L5.)

B. 杠杆的平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是什么

(1)不能只抄凭一组实验数据得袭出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
(2)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1、(1)、平衡螺母水平
(2)、水平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杠杆原理
3、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本身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中不能再旋动两端的螺母
实验中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在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和特殊性。。

C. 怎样做杠杆实验

杠杆作用的实验

【设计】 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杆上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简单机械。本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以下几种作用:

(1)传递力的作用;

(2)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费距离)或省距离(但费力)的作用。为了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作用,最好选用重一点的物体,让学生亲自用杠杆去撬或抬,此外还可以利用杠杆尺、测力计进行一些定量的实验。

方法一

【器材】 装满学习用具的书包、长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为8~10份,画出等分线)、椅子。

【步骤】

(1)把木棍的中间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挂上重物———书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压,能把书包撬起。引导学生找出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重点。

(2)在力点处用力向下压,力就通过杠杆传递到杠杆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的作用,还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点向重点靠近,支点每向前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重点越近(即支点距离力点越远),越省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长,即越费距离。

(4)使支点向力点靠近,支点每向后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力点越近(即支点距离重点越远),越费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短,即越省距离。

方法二

【器材】 杠杆尺两把(把杠杆尺均分为十二格,在每个刻度处打一个孔)、直尺、测力计、钩码、铁丝钩。

【步骤】

(1)把支架的钉子从两根杠杆尺的第6孔位(孔位从左往右数)处穿过,让该处作为支点,使两根杠杆尺保持水平。后面的杠杆尺不动,作为对照物,在前面的杠杆尺上悬挂重物和测力计。

(2)在杠杆尺第1孔位处,用铁丝钩悬挂一个50克重的钩码;把测力计钩挂在杠杆尺的第11孔位处,手握测力计,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钩码)向上撬起。找出杠杆尺上的重点、支点和力点。(挂钩码的第1孔位为重点,中间第6孔位为支点,挂测力计的第11孔位为力点。)

(3)通过测力计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观察测力计的读数,约在50克左右,说明这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用直尺测量重点上升的距离和力点下降的距离,可知上升、下降的距离大致相等,说明这时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图1)。

(4)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5、4、3、2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重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力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小,即越省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大,即越费距离(图2)。

(5)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7、8、9、10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力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重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大,即越费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小,即越省距离

D. 杠杆的作用实验过程

杠杆作用的实验

【设计】 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杆上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简单机械。本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以下几种作用:

(1)传递力的作用;

(2)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费距离)或省距离(但费力)的作用。为了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作用,最好选用重一点的物体,让学生亲自用杠杆去撬或抬,此外还可以利用杠杆尺、测力计进行一些定量的实验。

方法一

【器材】 装满学习用具的书包、长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为8~10份,画出等分线)、椅子。

【步骤】

(1)把木棍的中间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挂上重物———书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压,能把书包撬起。引导学生找出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重点。

(2)在力点处用力向下压,力就通过杠杆传递到杠杆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的作用,还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点向重点靠近,支点每向前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重点越近(即支点距离力点越远),越省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长,即越费距离。

(4)使支点向力点靠近,支点每向后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力点越近(即支点距离重点越远),越费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短,即越省距离。

方法二

【器材】 杠杆尺两把(把杠杆尺均分为十二格,在每个刻度处打一个孔)、直尺、测力计、钩码、铁丝钩。

【步骤】

(1)把支架的钉子从两根杠杆尺的第6孔位(孔位从左往右数)处穿过,让该处作为支点,使两根杠杆尺保持水平。后面的杠杆尺不动,作为对照物,在前面的杠杆尺上悬挂重物和测力计。

(2)在杠杆尺第1孔位处,用铁丝钩悬挂一个50克重的钩码;把测力计钩挂在杠杆尺的第11孔位处,手握测力计,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钩码)向上撬起。找出杠杆尺上的重点、支点和力点。(挂钩码的第1孔位为重点,中间第6孔位为支点,挂测力计的第11孔位为力点。)

(3)通过测力计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观察测力计的读数,约在50克左右,说明这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用直尺测量重点上升的距离和力点下降的距离,可知上升、下降的距离大致相等,说明这时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图1)。

(4)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5、4、3、2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重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力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小,即越省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大,即越费距离(图2)。

(5)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7、8、9、10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力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重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大,即越费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小,即越省距离。

E. 六年级研究杠杆尺的记录表

这不是初中内容么……汗。
杠杆省力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杠杆费力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4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F. 杠杆尺的记录表!!!

你的杠杆尺是学具中的吗?可以给你提供几种!

左边情况 右边情况

钩码数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到支点的距离/格
4 1 1 4
3 1 1 3
2 1 1 2
2 3 3 2
1 1 1 1
省力的情况有3种,费力的情况有1种,省力不费力的情况有1种.
右边挂的钩码比左边少杠杆省力
右边挂的钩码比左边多杠杆费力
右边挂的钩码和左边一样多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G. 杠杆有什么作用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写出材料 ,过程,现象,结论)百度网盘

杠杆有什么作用?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写出材料 ,过程,现象,结论)网络网盘杠杆有什么作用?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写出材料 ,过程,现象,结论)网络网盘杠杆有什么作用?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写出材料 ,过程,现象,结论)网络网盘

H. 杠杆的研究报告(会的进)

杠杆的研究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杠杆尺的使用 8 ①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1 分) ②在杠杆尺左边第二个孔挂2 个钩码,当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孔也挂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在什么状态。(4 分) ③找出杠杆尺的三个点。(3 分) 3 杠杆尺变化规律 6 ①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的钩码的位置和数量,看杠杆尺状态的变化(做4 次,每次1 分)。 ②找出用较少钩码能使较多钩码翘起的情况。(2 分) 4 实验现象及结论报告 2 说出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 5 整理器材 2 整理摆放好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试 题: 六年级试题二:动滑轮和定滑轮 实验器材: 支架、滑轮、细绳(两端有套)、钩码、测力计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定滑轮的作用 6 ①正确使用测力计提起钩码,观察用了多少力?(1 分) ②组装定滑轮。(3 分) ③在绳套两端任意挂一些钩码直到平衡。(2 分) 3 定滑轮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2 定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4 动滑轮的作用 6 ①正确使用测力计提起钩码,观察用多少力?(1 分) ②组装动滑轮。(3 分) ③用测力计通过动滑轮将钩码拉起,观察用了多少力?(2 分) 5 动滑轮实验现象及结论报告 2 动滑轮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6 整理器材 2 整理摆放好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试 题: 六年级试题三: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器材: 支架、滑轮4 个、细绳(两端有套)、钩码、测力计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组 装 滑 轮组 10 ①正确使用测力计提起钩码,观察用多少力?(1 分) ②组装一组滑轮组,吊起 2 个钩码,用测力计通过滑轮组将钩码拉起,用了多少力? (4 分) ③再组装 2 组滑轮组,吊同样多的钩码,用测力计通过滑轮组将钩码拉起,用多少力?(5 分) 3 实 验 现 象及 结 论 报告 6 ①滑轮组的作用:既省力,又方便。(3 分) ②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出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量的几分之一。(3 分) 4 整理器材 2 整理摆放好的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试 题: 六年级试题四:斜面的作用 实验器材: 搭斜面的材料、重物、测力计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1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不同物体在同一斜面提升的情况 9 ①搭一个斜面。(1 分) ②用测力计分别钩住一些物体,垂直提起,观察分别用了多少力?(3 分) ③用测力计将这些物体沿搭好的斜面上拉,分别用了多少力?(3 分) ④结论:不同物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的力。(2 分) 3 不同物体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的情况 9 ①用长度分别为20 厘米、40 厘米、60 厘米、80 厘米、100 厘米的木板搭在一个高10 厘米的木块上,形成A、B、C、D、E 五个不同的斜面。(3 分) ②用测力计将100 克的钩码沿这些斜面拉上去,分别用多大的力?。(4 分) ③结论:坡度越小,斜面越长,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 0 ,一点也不省力。(2 分) 4 整理器材 1 整理摆放好的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试 题: 六年级试题五:拱形承受压力的实验 实验器材: 卡纸、铁垫圈、书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拱形承受压力测试 8 ①不借助其他物体帮助,做一个纸拱。(2 分) ②用铁垫圈测试它承受多大的压力。(3 分) ③用书挡住拱脚。(2 分) ④用铁垫圈测试承受的压力。(2 分) 3 克服拱变形 5 把两边的书摞得高些,看低拱能承受多少垫圈。(5 分) 4 实验现象及结论 报告 3 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外推力,如果能抵住外推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压力。(3 分) 5 整理器材 2 整理摆放好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试 题: 五年级试题一:测量地表温度 实验器材: 两支温度计、2 个架温度计的支架、挖土工具(小铁锹)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挖土 4 选择向阳处和背阴处。(2 分 ) 分别挖要插温度计的地面。(2 分) 3 把温度计架在支架上 4 把温度计的支架固定在地面上。(1 分)把温度计架在支架上。(2 分)液泡插入地面。(1 分) 4 用物体遮住温度计 2 用遮温度计的纸盒遮挡温度计,避免阳光直射。(2 分) 5 写观察记录 2 把观测的温度记在记录表上。(2 分) 6 实验现象及结论 报告 4 向阳处温度高。(2 分) 背阴处温度低。(2 分) 6 整理器材 2 把温度计装入盒内(1 分) 整理好器材。(1 分) 不整理扣2 分。 遮温度计的纸盒、记录表 试 题: 五年级试题二:“中雨下”的布料 实验器材: 棉布、毛料、丝绸、尼龙(化纤)等布料、水、喷壶、皮筋4 根、大小相同的玻璃杯4 个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摆好杯子,将不同布料用皮筋绑好 2 摆杯子。(1 分) 把布料绑在杯子上,布料呈自然状态。(1 分) 3 给喷壶装上水,调好喷水量 2 装水。(1 分) 调整。(1 分) 4 均匀的往四个杯子上淋水,观察各种布料的透水情况 6 受水均匀。(2 分) 观察现象并说明原因。(4 分) 5 实验现象及结论报告 5 容易渗水的布料是棉布、丝绸。(2 分) 防水性较好的布料是尼龙等化纤布料。(3 分) 6 整理器材 3 将布料卸下,拧干、晾好。(2 分) 整理好器材。(1 分) 不整理扣2 分。 试 题: 五年级试题三:水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 大小相同的馒头、盘子、稀释的碘酒、滴管、小刀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咀嚼馒头 6 将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10 块。(1 分),分别嚼1 分钟、2 分钟???? 10 分钟。(4 分)分别放在盘子里。(1 分) 3 滴上碘酒 6 在盘子里滴上同样多的碘酒。(2 分)观察馒头糊有什么变化。(4 分) 4 实验现象及结论报告 4 与唾液接触时间越长的馒头呈现的颜色越淡。 5 整理器材 2 把盘子清洗干净。(1 分) 整理好器材。(1 分) 不整理扣2 分。 试 题: 五年级试题四: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实验器材: 摆锤、长40 厘米的细绳、尺子、秒表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制摆长30 厘米的钟摆 5 用40 厘米长的绳子制作30 厘米的钟摆。(2 分) 重复测量2 次。(2 分) 记录结果。(1 分) 3 制摆长15 厘米的钟摆 5 制作15 厘米的钟摆。(2 分) 重复测量2 次。(2 分) 记录结果。(1 分) 4 分析比较 3 摆绳减短引起了什么变化? (3 分) 5 实验现象及结论报告 3 摆长越长摆的速度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越快。 6 整理器材 2 整理好器材。(2 分) 不整理扣2 分。 试 题: 五年级试题五:小车行驶与刹车摩擦力的比较 实验器材:胶带、小车、垫圈、长条形的三层板 顺序 操作内容 满分 评分标准 得分 1 检查器材 2 错一项扣0.5 不检查不得分。 2 行驶时的摩擦力 4 从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2 分) 记录。(2 分) 3 刹车时的摩擦力 4 将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1 分) 轮子不转动。(1 分) 加垫圈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动起来。(1 分) 记录。(1 分) 4 比较分析 3 比较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3 分) 5 实验现象及结论报告 5 刹车时的摩擦力比行驶时的摩擦力大的多。 6 整理器材 2 整理好器材。(2 分) 不整理扣2 分

阅读全文

与杠杆尺实验现象及数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东金融为什么需要手机服务密码是什么意思 浏览:76
复星集团副总裁姚 浏览:561
金融公司销售员 浏览:275
买银行投资理财产品 浏览:43
2017年1月29日美元汇率 浏览:110
上海市上市公司协会主席 浏览:209
杠杆检测试卷 浏览:736
联环药业2020年机构持仓情况 浏览:88
香港英文佣金合同模板 浏览:70
九江银行境外取现汇率 浏览:298
深圳多微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53
2016年5月2日美金汇率 浏览:307
2019年3月29号汽油价格 浏览:753
历任证券会主席 浏览:623
益通建设是上市公司吗 浏览:618
证券法2014年修订内容 浏览:424
各疫苗有关的股票 浏览:540
江西赣州章贡有哪些金融管理公司 浏览:343
昆明世联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22
金融服务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浏览: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