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 杠杆原理 好困惑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平衡——初中时: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时,称杠杆处于谓平衡状态!
最初始是用实验的方法——采集大量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的——只要: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的条件成立,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因此称其为“杠杆平衡条件”
当我们学习了功、能的概念后,用功的原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推解而得。
进入高中后,就可以用力矩的概念求解了——即正向力矩(为正)等于反向力矩(为负)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杆上可以有多个力同时作用,每个力都有对应的力矩,若它们的代数和等于 0 杠杆就平衡了!
也就是说,平衡是杠杆原理推导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你可能是初中的吧?—— 就按实验的方法理解吧。不知说明白否?
仅供参考!
2. 初中物理的电路、杠杆原理的知识点是不是对学生来说难一点
都不难的!
理解原理、记准公式,很容易的!
3. 杠杆原理什么最省力什么最费力
力距大于物距
4. 杠杆原理是什么(简要点)
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
注意,是杠杆平衡的时候。
5. 杠杆原理的难题
有用功:320N*0.5M=160 J
效率=有用功/总功=(320N*0.5M)/(100N*2M)=80%
6. 科学中的杠杆原理和数学有什么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3、杠杆原理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省力和方便。 过程与方法:
1、科学小游戏:提供一根金属撬棍和金属支点,由学生上台分别用食指按压撬棍两端,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热情。
2、学生用自己的文具摆一摆杠杆,揭示杠杆的三个基本点,引出杠杆尺的研究。 3、杠杆尺的探究实验:教师说明和演示杠杆尺的实验探究方法,学生进行杠杆尺实验探究并填写实验记录,最后进行杠杆尺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原理。 4、换位实验:数字化撬棍原理器的实验探究,分析数据,进一步理清杠杆原理。 5、找一找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杠杆原理。包括:井水抽水机、羊角榔头拔钉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有效体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3、体会科技提升生活质量,热爱科技创新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体会和理解杠杆原理,找出生活中的杠杆原理。 教学难点: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理解杠杆原理。 【教学准备】 △ 学生实验:
1、游戏实验材料:一根金属棒、一个金属支点。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杠杆尺(机械实验盒)、两盒砝码。 3、学生实验材料:数字化撬棍原理器(教师自制教具)
7. 关于杠杆原理的一些问题
阿基米德说的撬起地球,现在是没有足够长的杆和支点,是理想化,是不可能的!
8. 杠杆原理难题来一道谢谢!
如图是自卸抄车的示意图,车箱部袭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箱前部可省力 C.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箱后部可省力 D.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箱前部可省力 图:
9. 初二物理 杠杆方面的难题--高手来!
首先根据杠杆原理F1*L1=F2*L2,可知B端挂着球所受到的拉力F1=39.2N (19.6*OA=F1*OB).然后对球进行受力分析(受到杠杆的拉力、浮力和重力)可知:F1+f=mg ,其中浮力f=ρvg ,ρ是水的密度,10的3次方kg/m3。可以得出球的体积v,再根据铁的密度ρ1=7.8g/cm3, 用m=ρ1*v,算出的m与5 kg 比较,结果是大于5 kg ,所以它就是空心的了。(m算得是7.8kg)
因为我们用的ρ1是铁的真实密度。
10. 杠杆最基本的原理是什么
力矩平衡
中学说的力乘以力臂就是力矩,力矩平衡了杠杆就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