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今天人民币汇率多少
名称最新价涨跌值涨跌幅开盘价昨收价
欧元美元1.1749-0.0028-0.24%1.17771.1777
英镑美元1.3317-0.0112-0.83%1.34281.3430
美元加元1.28780.01240.97%1.27541.2754
美元日版元112.60300.22600.20%112.3750112.3770
美元港币7.81110.00330.04%7.80777.8078
澳元权美元0.7645-0.0028-0.36%0.76720.7673
㈡ 人民币汇率一周跌去今年全部涨幅 是什么惹的祸
人民币汇率一周跌去今年全部涨幅,究竟是什么原因惹的祸?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月21日在在岸和离岸市场双双跌破6.50关口,仅仅时隔不到一周,6月27日,人民币汇率又双双盘中跌破6.60关口。在经历了2017年全年升值,今年一季度再度升值3.7%后,4月中下旬,尤其是最近一周人民币汇率的连跌不止,再度引发了各方对人民币贬值或将持续的担忧。
不过,不同于2015年和2016年那场由资金外流引发的人民币贬值,今年以来,包括外汇储备和结售汇在内的反映跨境资金流动的数据并未重演此前的大波动行情。综合多家机构的观点,美元指数二季度强势反弹、最近一周市场情绪的干扰以及中美货币政策的分化,是本轮人民币贬值的催化剂。
原因一:美元指数二季度强势升值
美元重返强势被视为本轮人民币贬值的最主要原因。
从年初的92.25附近到6月26日收盘的94.67,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累计上涨了2.5%,而在美联储6月加息后,美元指数更是多次冲上95关口,而在今年2月16日,美元指数曾下探至88.2491,相比近期高点(6月21日95.5372),升值幅度则达到了8.2%。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日发表的鹰派讲话是支撑美元指数攀升的主要原因。6月20日,鲍威尔称随着经济复苏,美联储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理由很强烈。
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但是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升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反映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在二季度依旧保持升值,这也说明人民币对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数的走高。
“美元指数走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在减税的刺激下持续回升,而欧元区和日本去年的强势复苏在今年则开始转弱。在经济表现分化的基础上,美国通胀预期持续升温,而欧洲经济还受到政治风险的扰动,导致美、欧的货币政策倾向也出现差异。美欧、美日的10年期国债的利差,较今年初分别扩大了60BP和50BP,美元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也推升美元走高。”姜超指出。
“(美元指数)短期看不到破百的可能,但上行的空间还是有的,所有人民币短期承压可能还会延续。”一位国有大行外汇交易员表示。
原因二:外汇供小于求及情绪波动
外汇市场供求状况也被视为本轮贬值的一个诱因。
招商证券则认为,最近一周的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的原因只占四分之一,而外汇供小于求,汇率走弱,供求因素可以解释人民币汇率贬值的75%。外汇供求的边际变化,既受国内股票价格剧烈波动和外汇市场各种传言引发的恐慌情绪的干扰,也受资本市场资金外流引发的购汇需求的影响。
“这几天基本是境外带动境内在跌,市场的购汇情绪比之前明显增多,虽然不能和2015年、2016年时的相比,市场也形成人民币将大幅贬值的预期,但人民币还是有可能承压的。”上述国有大行外汇交易员同时称,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快速下跌,那有结汇意愿的市场主体可能会选择继续观望,等更好的价格,不过如果跌势放缓,市场结汇盘有望大量释放,下跌幅度也将受限。
华创证券也认为,当前的悲观预期更多停留在情绪面:“我们倾向于认为近期悲观情绪集中宣泄后,人民币将重回跟随美元被动波动的常态。”
原因三:中美货币政策悄然变调
美联储在6月14日启动了年内的第2次加息后,中国央行在6月15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并未如市场预期般选择上调公开市场利率,而是选择了按兵不动。
随后,央行再度祭出定向降准,且释放的资金量大幅超过了今年的前两次,市场倾向于认为国内货币政策向中性偏宽松回归。
国泰君安认为,近几个交易日的日内交易贬值幅度较大,与6月20日国务院会议公布定向降准的时点重合,显示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周期的错位,加剧了汇率贬值的节奏。
姜超则认为,相比之下,美国通胀有望稳步回升,预计美联储年内还有两次加息,中美货币政策短期出现分化。在他看来,中美利差收窄也是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之一,“今年以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降,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走高,中美利差逐步收窄至60多BP,利差收窄对人民币汇率也会产生向下的压力。”
不过,国泰君安认为,相比此前的贬值,央行在汇率操作的指导思想和行为上都有了变化,不再背负所谓“市场化”的包袱,而是在必要时刻使用类似逆周期因子之类手段,增强对于中间价的掌控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对于人民币汇率过度悲观,年内突破前高、甚至破7的概率很小。
㈢ 人民币兑美元涨跌是什么意思
指央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工作日的中间价。 中国规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幅不能超过中间价的0.5%,达到0.5%即为触及涨停或跌停。
人民币涨跌停实例分析:
12月1日至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连续3个交易日在询价系统盘中触及“跌停”价位,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按股市的涨跌停计算方法人民币并没有跌停?
比如2日询价系统上收盘价为6.8870,按照0.5%的涨跌停幅度计算得到3日的汇率应该在6.8526-6.9214之间。而3日美元对人民币现汇最高达到6.8845,尚在这一区间之内,那怎么能够称为人民币“跌停”呢?
其实这种计算方法是错误的,只是大家习惯性地把股市里面的涨跌停带入到了汇市中。
简单说来,人民币涨跌停是以当日公布的中间价为衡量标准,而股票是以昨日收盘价为标准。
以3日人民币汇率为例,1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为6.8502元,而现汇市场一开盘就报6.8845元,读者们可以计算一下,这已经触及了0.5%的当日波动区间下限,就是俗称的“跌停”。
㈣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幅限制是多少 过去是多少 现在是多少
汇率浮动幅度以前是0.5%,现在是1%
㈤ 人民币汇率几天抹去一年涨幅
近一周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先后突破6.5和6.6,几天的跌幅抹去了一年的涨幅,对人民币的关注又开始多起来。
汇率是一个严肃的命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不是“外向型”企业,比如航空、造纸、服装等,对于汇率变动并不敏感,但是为什么这次人民币有任何风吹草动,从一个经济命题变成了全民讨论的大话题?还是房子,我可能没有一个外贸出口企业,但是有房子,或者正准备贷款买个房子。所以,对一般老百姓来说,讨论汇率的时候,主要是在研究房价走势,当网上出现“房价和汇率二选一,只能保一个”的话题时,就显得格外引人关注。
的确,过去10多年的高货币供应量,造成了老百姓的财富重构。站在当下的时点,10年前买房和不买房的,10年前在北上广买房和三四线小城市买房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完全不一样。但是要知道,无论是房价,还是几轮起伏的股市,甚至大起大落的艺术品市场、新三板市场,本质上都是货币的载体,再加上保汇率还是保楼市这个艰难抉择上,曾经有两个鲜明的案例:日本选择保汇率,俄罗斯选择保楼市,后来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中国何去何从,是关注也是考验。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有印象,那么应该记得,两年前,我们也有一个类似的讨论,当时甚至更为激烈。一些人甚至将理财产品转换成为了美元,后来,讨论渐渐熄灭,因为我们做到了双赢,汇率回升,房价也没有出现大幅下跌,这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是动用外汇储备,从2014年到今年5月,外汇储备从4万亿元下降到3万亿元,主要就是收购市场上多余的人民币。其次是外汇管控,这两年对资金流出的管控明显加大,就连个人购汇,无论是手机网银还是网点柜台购汇,都需要先填写一份《个人购汇申请书》。
还有就是降低了货币供应量。从一组简单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端倪:2009年国内M2增速为28.41%,对应GDP增速为9.4%;2017年国内M2增速为8.2%,对应GDP增速为6.9%。降低货币供应量是一把双刃剑,在保外汇的同时,对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是会产生明显冲击的。幸运的是,政府在实行货币调控的同时,针对稳房价做了很多保护性措施。比如对金融业进行强监管,实现金融去杠杆,引导资金从房地产市场转向实体经济释放流动性,这是长期手段,大病慢治。为了短期内的稳定,各地出台了各种限价限售限购等措施,本质上就是降低商品房的流动性。以前北京一年二手房能成交20多万套,2017年直接腰斩,其他城市皆是如此。而这些政策也压缩了炒房者的空间,多地都出台政策,限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三无人员”买房,最近甚至调控加码,限制企业买房,父母落户、离婚时间数年内也不能买房,将原有稍稍费劲就能绕过去的监管“空子”全部堵住,一定程度上压制住了炒房需求。
从过去两年的经验可以看出,“房价和汇率只能二选一”是一个伪命题,从资金流动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期内或许呈现一定程度的此消彼长,但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后,两个目标是可以同时实现的。除了日本和俄罗斯,我们也可以看看美国的经验:在1995-2001年间,美元指数和房价同向上升;2002-2007年,美元贬值、房价上升,两者负相关;次贷危机后,美国的房价和汇率齐跌;而从2011年底开始,二者又呈现出同向上升的趋势,所以,这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者的根基实际取决于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只要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足以支撑,二选一的局面永远不会发生。
㈥ 人民币汇率涨跌的利弊
1、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汇率”亦称“汇价”,即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2、从利的方面看:
①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②中国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贸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看点的风景,因此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③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④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效地冷却过热的宏观经济。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扩大。而人民币升值正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⑤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有利于产业向中西部贫困地区转移,有利于服务业与非贸易产业的发展。
3、如果人民币贬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②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㈦ 人民币跌幅计算公式
通常我们说的人民币汇率,指的都是人民币和美元的比价,用货币对表示就是USD/CNY,表明1美元值多少人民币。
我们说的汇率,指的是两个货币之间的比价,因此都是由一个货币对组成,而货币对都有约定的标价方法。
从短期来看,一国(或地区)的汇率由对该国(或地区)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外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在本国投资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投资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需求。本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投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㈧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跌到底应该怎样正确表述
指央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工作日的中间价。 中国规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幅不能超过中间价的0.5%,达到0.5%即为触及涨停或跌停。
人民币涨跌停实例分析:
12月1日至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连续3个交易日在询价系统盘中触及“跌停”价位,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按股市的涨跌停计算方法人民币并没有跌停?
比如2日询价系统上收盘价为6.8870,按照0.5%的涨跌停幅度计算得到3日的汇率应该在6.8526-6.9214之间。而3日美元对人民币现汇最高达到6.8845,尚在这一区间之内,那怎么能够称为人民币“跌停”呢?
其实这种计算方法是错误的,只是大家习惯性地把股市里面的涨跌停带入到了汇市中。
简单说来,人民币涨跌停是以当日公布的中间价为衡量标准,而股票是以昨日收盘价为标准。
以3日人民币汇率为例,1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为6.8502元,而现汇市场一开盘就报6.8845元,读者们可以计算一下,这已经触及了0.5%的当日波动区间下限,就是俗称的“跌停”。
㈨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每日涨跌幅有限制吗
每天上下浮动2%。
㈩ 人民币汇率涨跌由什么决定
逆周期因子对于在岸人民币汇率有影响,离岸市场又没有中间价,为啥几乎同时出现回升?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岸决定离岸,还是离岸决定在岸?笔者认为,离岸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最终决定于在岸汇率,只是由于离岸市场交易比较灵活,对于信息反应也更为灵敏,因此不排除在一些时候出现“抢跑”的情况。此外,离岸市场人民币“池子”比较浅,流动性状况相对不够稳定,这导致离岸汇率的波动性要大于在岸,贬的时候贬得多,升的时候升幅也大。这两个特征足以解释近期逆周期因子影响下,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