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合金共晶体的质量分数公式是什么意思
126-
78
=
48;
o=
16g/mol
,
48/16=
3个o;
k=
39g/mol,
78/39=
2个o
所以总的k:
o
=
2:3
所以1mole
k2o2
:
2mol
ko2 (4k
:
6o=
2:3),
所以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比例是1:2
❷ 共晶合金和固溶体的性能比较,越详细越好😊
固溶体合金韧性塑性较好,共晶合金硬度高塑性大。工艺性能:固溶体合金的切削性能好,锻造性好,共晶合金的铸造性能好。机加工性能固溶体合金比共晶合金好。这是哈工大的考试题
❸ 含碳量3%的铁碳合金中的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共析渗碳体的相对量
先析出初晶奥氏体,液体的成分随着初晶奥氏体析出达到共晶成分,4.3%。根据杠杆定律算出共晶(莱氏体)的相对含量,a=(3-2.11)/(4.3-2.11)。共晶莱氏体分别由成分为2.11%的奥氏体和6.69%的渗碳体组成,根据杠杆定律算出共晶渗碳体的含量b=(4.3-2.11)/(6.69-2.11)*a,×a是为算出在整个合金中共晶渗碳体的相对含量。二次渗碳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初晶奥氏体析出,另一部分是共晶奥氏体析出,分别用杠杆定律求出。随着二次渗碳体的析出,奥氏体的成分达到共析点,发生共析反应,根据相对含量和杠杆定律求就好。
❹ 分析亚共晶,共晶和过共晶合金组织的区别
Pb-Sn相图是以共晶型转变为主要结晶方式的相图,在靠近组元两端各有一个有限固溶的均晶型结晶区域。Pb与Sn都能形成有限固溶体。其中以Pb为溶剂,Sn为溶质形成α固溶体。Sn在Pb中最大溶解度在c点。而以Sn为溶剂,Pb为溶质形成β固溶体。Pb在Sn中最大溶解度在e点.固溶体α与固溶体β相交与d点,d点被称为共晶点,表示此点成分(共晶成分)的合金冷却到此点所对应的温度(共晶温度)时,共同结晶出c点成分的α相和e点成分的β相。发生共晶反应时有三相共存,它们各自的成分是确定的,反应在恒温下平衡地进行。水平线cde为共晶反应线,成分在ce之间的合金平衡结晶时都会发生共晶反应。cf线为Sn在Pb中的溶解度线(或α相的固溶线)。温度降低,固溶体的溶解度下降。Sn含量大于f点的合金从高温冷却到室温时,从α相中析出β相以降低α相中Sn含量。从固态α相中析出的β相称为二次β,写作βII。这种二次结晶可表达为:α→βII。eg线为Pb在Sn中溶解度线(或β相的固溶线)。Sn含量小g点的合金,冷却过程中同样发生二次结晶,析出二次α。只有共晶合金才能发生共晶反应,非共晶合金不会发生共晶反应。
❺ 含碳量3%的铁碳合金中的共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共析渗碳体的相对量怎么计算
用杠杆定律计算:
一、共晶渗碳体量:
1、莱氏体中共晶渗碳体量=(4.30-2.11)/(6.69-2.11)=2.19/4.58=0.478=47.8%
2、3%的铁碳合金中的莱氏体量=(3.0-2.11)/(4.30-2.11)=0.89/2.19=0.4064=40.64%
3、3%的铁碳合金中的共晶渗碳体量=0.478x0.4064=0.194=19.4%
二、二次渗碳体量:
1、3%的铁碳合金中的奥氏体量=(4.30-3.0)/(4.30-2.11)=1.3/2.19=0.5936=59.36%
2、含碳为2.11%的奥氏体的二次渗碳体含量=(2.11-0.77)/(6.69-0.77)=1.34/5.92=0.226=22.6%
3、3%的铁碳合金中的二次渗碳体量=0.5936x0.226=0.134=13.4%
三、共析渗碳体的量:
1、3%的铁碳合金中的奥氏体量=(4.30-3.0)/(4.30-2.11)=1.3/2.19=0.5936=59.36%
2、含碳为0.77%的奥氏体的共析渗碳体含量=(0.77-0.0218)/(6.69-0.0218)=0.7482/6.6682=0.1122=11.22%
3、3%的铁碳合金中的共析渗碳体量=0.5936x0.1122=0.067=6.7%
最后可知含碳量3%的铁碳合金中的共晶渗碳体占19.4%,二次渗碳体占13.4%,共析渗碳体占11.22%,总共含碳量3%的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量约为44.8%。
(5)合金共晶的杠杆扩展阅读:
铁基材料中应用最多的一类——碳钢和铸铁,就是一种工业铁碳合金材料。钢铁材料适用范围广阔的原因,首先在于可用的成分跨度大,从近于无碳的工业纯铁到含碳4%左右的铸铁,在此范围内合金的相结构和微观组织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另外,还在于可采用各种热加工工艺,尤其金属热处理技术,大幅度地改变某一成分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当铁碳合金的碳含量超过在铁中的溶解度时,多余的碳可以以铁的碳化物形式或以单质状态(石墨)存在于合金中,可形成一系列碳化物,其中Fe₃C(渗碳体,6.69%C)是亚稳相。
它是具有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石墨是铁碳合金的稳定平衡相,具有简单六方结构。Fe3C有可能分解成铁和石墨稳定相,但该过程在室温下是极其缓慢的。
含碳量在2.11%时,作为铸铁和碳钢的黄金分割点。碳含量在2.11%之前为碳钢。碳含量在2.11%之后为 铸铁。而碳含量在0.0218%至0.77%之间称为亚共析钢,0.77%至2.11%之间称为过共析钢。
含碳量为2.11%为共析钢。碳含量在2.11%至4.3%,称为亚共晶白口铸铁,碳含量在4.3%至6.69%之间称为过共晶白口铸铁。碳含量在4.3%为共晶白口铸铁。
❻ pb-sn合金,分析亚共晶,共晶和过共晶合金组织的区别
Pb—Sn合金中亚共晶、共晶和过共合金的区别:
1、组成成分不同:
亚共晶合金:含19.2%-61.9%的Pb—Sn合金;
共晶合金:含61.9%Sn的Pb—Sn合金;
过共晶合金组织:含61.9%-97.5%的Pb—Sn合金;
2、组织形态不同:
亚共晶合金:一般多呈树枝状,此外还有边缘圆滑的卵状、多边体、块状等;
共晶合金:为层片状,此外还有树枝状、针状、棒状、球状和螺旋状;
过共晶合金:多为棒状、球状等。
(6)合金共晶的杠杆扩展阅读:
Pb-Sn共晶过程中,符号表示说明:
a—以Pb为基体,溶解了少量的Sn固溶体;
b—以Sn为基体,溶解了少量的Pb固溶体。
1、共晶合金的冷却过程
共晶合金的熔点最低,它的液相线与固相线重合(温度相同)。缓慢冷却过程中,共晶合金在183℃下发生共晶转变。
这是一个恒温转变,在183℃液相全部转变成固相Pb和Sn组成的共晶组织;
2、亚共晶合金冷却过程
亚共晶合金发生与共晶合金的冷却过程的区别在于,亚共晶合金发生共晶转变之前,先进行匀晶转变,匀晶转变剩余的液相再进行共晶转变。
3、过共晶合金的冷却过程
过共晶合金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与亚共晶合金十分相似,它们的区别在于过共晶合金的先共晶相是b,而不是a.
❼ 为什么铸造合金选用共晶成分的合金
液固相线距离大→枝晶偏析倾向愈大,合金流动性也愈差,形成分散缩孔的倾向也愈大,使铸造性能恶化。所以铸造合金的成分常取共晶成分和接近共晶成分或选择
❽ 二元共晶合金的性质
在二元合金中,最适宜用于铸造生产的合金是共晶合金。合金铸造性能与相图的关系:液相线与固相线间隔越大,流动性越差,越易形成分散的孔洞(称分散缩孔,也称缩松)。共晶合金熔点低,流动性最好,易形成集中缩孔,不易形成分散缩孔。因此铸造合金宜选择共晶或近共晶成分,有利于获得健全铸件。
❾ 共晶成分合金有什么组成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共晶组织:
组成共晶相图的两组元,在液态可以无限互溶,在固态只能部分互溶,甚至完全不溶。两组元的混合物使合金的熔点比各组元低,因此,液相线从两端纯组元向中间凹下,两条液相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称为共晶温度。在该温度下,液相通过共晶凝固同时结晶出两个固相,这样的两相的混合物称为共晶组织或共晶体。
共晶成分合金的组成:
α+β两相混合组织
❿ 什么是共晶成分合金
共晶是指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共晶焊料发生共晶物熔合的现象,共晶合金直接从固态变到液态,而不经过塑性阶段。其熔化温度称共晶温度。
共晶是在低于任一种组成物金属熔点的温度下所有成分的融合。在大多数例子中,共晶合金中组成物金属的熔点与它在纯金属状态下的熔点相差100℃。
共晶是指凝固时由一个液相同时生成两个不同的固相。
是一个液态同时生成两个固态的平衡反应。
共晶成分合金的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结晶过程从表面开始向中心逐层推进.由于凝固层的内表面比较平滑,对尚未凝固的液态合金流动的阻力小,有利于合金充填型腔.此外,在相同的浇注温度下,共晶成分合金凝固温度最低,相对来说液态合金的过热度(即浇注温度与合金熔点温度差)大,推迟液态合金的凝固,因此合金的流动性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