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亚共析钢的介绍
亚共析钢,是钢材按金相组织的分类之一。
Ⅱ 什么是共析钢、亚共析钢、过共析钢
含碳量为0.8%的钢为共析钢,以纯珠光体形式存在。
含碳量小于0.8%的钢为亚共析钢,以珠光体和铁素体的共熔体存在。
含碳量大于0.8%的钢为过共析钢,以珠光体和渗碳体的形式存在。
Ⅲ 共析钢、亚共析钢、过共析钢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共析钢
碳溶解在铁的晶格中形成固溶体,碳溶解到α——铁中的固溶体叫铁素体,溶解到γ——铁中的固溶体叫奥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都具有良好的塑性。当铁碳合金中的碳不能全部溶入铁素体或奥氏体中时,剩余出来的碳将与铁形成化合物——碳化铁(Fe3C)这种化合物的晶体组织叫渗碳体,它的硬度极高,塑性几乎为零。
从反映钢的组织结构与钢的含碳量和钢的温度之间关系的铁碳平衡状态图上可见,当碳的含量正好等于0.77%时,即相当于合金中渗碳体(碳化铁)约占12%,铁素体约占88%时,该合金的相变是在恒温下实现的。即在这种特定比例下的渗碳体和铁素体,在发生相变时,如果消失两者同时消失(加热时),如果出现则两者又同时出现,在这一点上这种组织与纯金属的相变类似。基于这个原因,人们就把这种由特定比例构成的两相组织当作一种组织来看待,并且命名为珠光体,这种钢就叫做共析钢。即含碳量正好是0.77%的钢就叫做共析钢,它的组织是珠光体。
2.亚共析钢
常用的结构钢含碳量大都在0.5%以下,由于含碳量低于0.77%,所以组织中的渗碳体量也少于12%,于是铁素体除去一部分要与渗碳体形成珠光体外,还会有多余的出现,所以这种钢的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碳含量越少,钢组织中珠光体比例也越小,钢的强度也越低,但塑性越好,这类钢统称为亚共析钢。
3.过共析钢
工具用钢的含碳量往往超过0.77%,这种钢组织中渗碳体的比例超过12%,所以除与铁素体形成珠光体外,还有多余的渗碳体,于是这类钢的组织是珠光体+渗碳体。这类钢统称为过共析钢。
Ⅳ 怎样用金相法,硬度法区分亚共析钢,过共析钢,高碳钢
硬度法无法区分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金相法可以区分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利用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之间的比例按照杠杆定理来判断含碳量.铁素体越多,含碳量越少,渗碳体越多,含碳量越高,全部是珠光体则是共析钢.
亚共析钢:珠光体加铁素体
共析钢:珠光体
过共析钢:珠光体加渗碳体
高碳钢是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总称.
Ⅳ 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过程
1、亚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过程:超过共析温度后,珠光体首先转变为奥氏体,随着温度的升高,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
2、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过程:超过共析温度后,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
3、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过程:超过共析温度后,珠光体首先转变为奥氏体,随着温度的升高,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
在钢的各种组织中,以奥氏体的密度最高,比体积最小,线膨胀系数最大,导热性能最差。故奥氏体钢在加热时应降低加热速度 。
(5)亚共析钢杠杆原理扩展阅读:
影响钢组织遗传因素
1、原始组织当原始组织为P类型组织时,一般不发生,原始组织为非平衡组织时,组织遗传较普遍。其中以贝氏体较马氏体的组织遗传性强。合金结构钢容易得到非平衡组织,所以容易出现组织遗传。
2、加热速度
非平衡组织的合金钢加热,不论是慢速加热还是快速加热都容易出现组织遗传现象,只有采用中速加热时才有可能避免出现组织遗传。
3、断口遗传
消除了组织遗传后,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断口仍是粗大的,细晶粒组织出现粗晶断口,这种现象称为断口遗传。
Ⅵ 亚共析钢 共析钢 过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1、亚共析钢:超过共析温度后,珠光体首先转变为奥氏体,随着温度的升高,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
2、共析钢:超过共析温度后,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
3、过共析钢:超过共析温度后,珠光体首先转变为奥氏体,随着温度的升高,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
(6)亚共析钢杠杆原理扩展阅读:
钢按金相组织分类。在退火状态下,可将钢分为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在正火状态下,可将钢分为珠光体钢、贝氏体钢、奥氏体钢。
奥氏体冷却至A3线温度时,开始析出铁素体,称先共析铁素体。随着温度的降低,析出过程持续进行,但温度降到Ar1温度时,具有共析成分的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最终得到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构相组成的两相组织。
Ⅶ 共析钢 亚共析钢 过共析钢 区别
.共析钢
碳溶解在铁的晶格中形成固溶体,碳溶解到α——铁中的固溶体叫铁素体,溶解到γ——铁中的固溶体叫奥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都具有良好的塑性。当铁碳合金中的碳不能全部溶入铁素体或奥氏体中时,剩余出来的碳将与铁形成化合物——碳化铁(Fe3C)这种化合物的晶体组织叫渗碳体,它的硬度极高,塑性几乎为零。
从反映钢的组织结构与钢的含碳量和钢的温度之间关系的铁碳平衡状态图上可见,当碳的含量正好等于0.77%时,即相当于合金中渗碳体(碳化铁)约占12%,铁素体约占88%时,该合金的相变是在恒温下实现的。即在这种特定比例下的渗碳体和铁素体,在发生相变时,如果消失两者同时消失(加热时),如果出现则两者又同时出现,在这一点上这种组织与纯金属的相变类似。基于这个原因,人们就把这种由特定比例构成的两相组织当作一种组织来看待,并且命名为珠光体,这种钢就叫做共析钢。即含碳量正好是0.77%的钢就叫做共析钢,它的组织是珠光体。
2.亚共析钢
常用的结构钢含碳量大都在0.5%以下,由于含碳量低于0.77%,所以组织中的渗碳体量也少于12%,于是铁素体除去一部分要与渗碳体形成珠光体外,还会有多余的出现,所以这种钢的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碳含量越少,钢组织中珠光体比例也越小,钢的强度也越低,但塑性越好,这类钢统称为亚共析钢。
3.过共析钢
工具用钢的含碳量往往超过0.77%,这种钢组织中渗碳体的比例超过12%,所以除与铁素体形成珠光体外,还有多余的渗碳体,于是这类钢的组织是珠光体+渗碳体。这类钢统称为过共析钢。
Ⅷ 试说明为什么亚共析钢必须进行完全淬火,而过共析钢则
这只是一般说法,但是并不是一定的。亚共析钢在ac1~ac3之间加热,淬火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使钢的强度和硬度降低,超过ac3过高,奥氏体晶粒会粗大,淬火组织为粗大的马氏体。ac3以下淬火为亚温淬火适用于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组织。过共析钢限定在ac1以上30~50℃是为了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保留的少量渗碳体质点,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其上均匀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从而使钢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也具有较好的韧性。若过共析钢加热温度超过acm碳化物完全融入奥氏体,奥氏体含碳量增加降低ms和 mf点,淬火后会有大量的残留奥氏体组织,降低强度和耐磨性。温度过高奥氏体会长大粗化,淬火后得到有显微裂纹的粗片状马氏体,使钢的脆性增大;此外高温加热淬火应力大。氧化脱碳严重,也增大钢件变形开裂倾向。
Ⅸ 知道钢的组织组成物含量怎么求含碳量
见铁碳合金相图
碳钢:含碳量为0.0218%~2.11%的铁碳合金。
1.碳钢的组织:
高温组织为单相奥氏体,易于变形。根据室温组织的不同分为三类
亚共析钢(0.0218%--0.77%C):指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与珠光体的铁碳合金,有熟铁之称;
共析钢(0.77%C):指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珠光体的铁碳合金,即碳素工具钢中的T8钢;
过共析钢(0.77%C--2.11%C):指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珠光体与二次渗碳体的铁碳合金。
关于铁碳合金相图的详细解释,请看我下面给你提供的网址链接:http://blog.163.com/loxofo@yeah/blog/static/11206696820099217470528/
2.关于室温下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计算:
如果在已知含碳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含碳量在相图上的所处的位置,确定出其室温平衡组织,运用“杠杆原理”,可以计算出组织组成物含量。以含碳量为0.45%的亚共析钢为例。其室温平衡组织组成物应为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的含碳量为0.0218,渗碳体的碳含量为6.69%,珠光体的碳含量为0.77%。这些均可从铁碳相图中读出,也属于常识,下面我们就可以应用杠杆原理计算组织组成物含量了。
铁素体含量=(0.45%-0.0218%)/(0.77%-0.0218%)=57.23%
珠光体含量=(0.77%-0.45%)/(0,77%-0.0218%)=42.77%
3.知道组织组成物含量,求含碳量:上面过程的逆过程,把含碳量的数值设为未知数X,按实际情况列出杠杆原理的等式,求出X的值就行了。
Ⅹ 亚共析钢有什么概述简介
亚共析钢,是钢材按金相组织的分类之一。含碳量在0.0218—0.77%之间的结构钢称为亚共析钢。钢按金相组织分类。在退火状态下,可将钢分为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在正火状态下,可将钢分为珠光体钢、贝氏体钢、奥氏体钢。
含碳量在0.0218—0.77%之间的结构钢称为亚共析钢。
奥氏体冷却至A3线温度时,开始析出铁素体,称先共析铁素体。随着温度的降低,析出过程持续进行,但温度降到Ar1温度时,具有共析成分的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最终得到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构相组成的两相组织。
碳含量越少,钢组织中珠光体比例也越小,钢的强度也越低,但塑性越好亚共析钢常用的结构钢含碳量大都在0.5%以下,由于含碳量低于0.77%,所以组织中的渗碳体量也少于12%,于是铁素体除去一部分要与渗碳体形成珠光体外,还会有多余的出现,所以这种钢的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碳含量越少,钢组织中珠光体比例也越小,钢的强度也越低,但塑性越好,这类钢统称为亚共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