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元悖论,固定汇率改成浮动汇率后还成立吗
三元悖论本来说的就是浮动汇率,根本不涉及固定汇率
2. 什么是三元悖论,试用三元悖论分析人民币的当前困境
三元悖论(Mundellian Trilemma),也称三难选择(The Impossible Trinity),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一说蒙代尔)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Monetary policy),固定汇率(Exchange rate),资本的自由进出(Capital mobility)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来实现调控的目的。
3. 三元悖论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对固定汇率制提出异议的是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他在1950年发表的《浮动汇率论》一文中指出,固定汇率制会传递通货膨胀,引发金融危机,只有实行浮动汇率制才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接着,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在1951年写成的《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第一卷《国际收支》一书中也提出,固定汇率制度与资本自由流动是矛盾的。他认为,实行固定汇率制就必须实施资本管制,控制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该理论被称为米德“二元冲突”或“米德难题”。?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a Mundell)在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国际经济情况以后,提出了支持固定汇率制度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蒙代尔和J.马库斯·弗莱明(J. Marcus Fleming)提出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了分析,堪称固定汇率制下使用货币政策的经典分析。该模型指出,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有效的,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在资本有限流动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由此得出了著名的“蒙代尔三角”理论,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根据上述原理画出了一个三角形,他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清晰地展示了“蒙代尔三角”的内在原理。在这个三角形中,a顶点表示选择货币政策自主权,b顶点表示选择固定汇率,c顶点表示资本自由流动。这三个目标之间不可调和,最多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也就是实现三角形一边的两个目标就必然远离另外一个顶点。这就是著名的“三元悖论”。
Fisher(2001)提出高资本流动性使中间汇率制度变得不可行,开放经济体要么实行固定汇率,要么实行浮动汇率,最终三元悖论被简化为货币政策与汇率稳定性之间的权衡。
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日本1985年之前是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稳定的汇率,限制资本的充分流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则是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的充分流动,放弃汇率稳定。香港、新加坡则是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来获取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的稳定。如果三者都想实现,就会像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泰国,最终陷入混乱。
4. 结合“三元悖论”理论及我国现行经济结构探讨我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1继续采用盯住汇率的方法,但转而盯住一篮子的世界主要货币,可以避免美元同世界其它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给人民币的冲击,并且能够为日后最终的自由浮动奠定制度基础。2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央行调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可以逐步由管理浮动汇率制转向单独浮动汇率制。3可以逐步扩大汇率的可浮动空间。4加强区域货币合作。5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6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7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8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主要包括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减少中央银行在市场上的干预频率,运用其他的经济方式和手段调整汇率水平。9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汇率水平在以国内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同时,要参考国际经融市场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化。
5. 急!!金融高手帮帮忙回答一下,请将三元悖论与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和汇率制度结合在一起分析现状和原因
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三者之间的选择关系。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
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斐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三元悖论”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只能同时达到两个。事实上各国也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
目前,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好处是:(1)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浮动的汇率可以帮助减缓外部的冲击;(3)干预减少,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更具有透明性;(4)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但是人们对浮动汇率也有一些顾虑:(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往往会出现大幅过度波动,可能不利于贸易和投资;(2)由于汇率自由浮动,人们就可能进行投机活动;(3)浮动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满足这些要求。
6. 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三元悖论
央行加息致使人民币贬值的原因:
1、加息对套利资本的吸引,加息对国内投机资本的抑制。当加息后,国内人民币资产价格上涨将受到抑制的预期得到强化,或者事实已经发生,前期大量人民币资产的外资将纷纷退出而转向新兴市场国家。大量外资流出,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渐缓,人民币资产价格下降,等等一切都导致了人民币需求降低;
2、另外过去仍在观望人民币走势的投机资本,观察到了中国国内外资的流出,预期到国内经济环境将受到压抑,于是将更加关注新兴市场国家。而作为套利动机的资本,由于国内外汇管制越发严格,人民币汇率动荡加剧,将缩减其规模以至于不能抵抗外资流出致使人民币需求降低的作用,于是出现贬值。
7. 蒙代尔理论的三元悖论
从“二元冲突”到“三元悖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对固定汇率制提出异议的是米尔顿·弗里德曼(MihonFriedman)。他在1950年发表的《浮动汇率论》一文中指出,固定汇率制会传递通货膨胀,引发金融危机,只有实行浮动汇率制才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接着,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amesMeade)在1951年写成的《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第一卷《国际收支》一书中也提出,固定汇率制度与资本自由流动是矛盾的。他认为,实行固定汇率制就必须实施资本管制,控制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该理论被称为米德“二元冲突”或“米德难题”。
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根据上述原理画出了一个三角形,他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清晰地展示了“蒙代尔三角”的内在原理。在这个三角形中,A顶点表示选择货币政策自主权,B顶点表示选择固定汇率,C顶点表示资本自由流动。这三个目标之间不可调和,最多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也就是实现三角形一边的两个目标就必然远离另外一个顶点。这就是著名的“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的具体解析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即处于AC边,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人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即处于AB边,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即处于BC边;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