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用杠杆原理解释动滑轮省力的现象
把动滑轮运动的每一时刻剪辑,看成是杠杆,阻力臂长度不变,动力臂长度根据绳子的作用力方向变化,可知,动力臂长度最大时为阻力臂长度的2倍,得一个动滑轮最多剩1/2的力.
⑵ 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动滑轮省力
利用F1×L1=F2×L2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就可知,动滑轮其动力臂(直径)是阻力臂(半径)2倍,则F1为F2的一半,这当然省力呢.(这是不计动滑轮的重)如果计算动滑轮的重,就要看看动滑轮有多重,被提升的物体有多重,才可以作出定论.(例如:动滑轮10千克,被提升物体是1千克,这样用动滑轮就不省力了,反而费力.)
⑶ 试着用杠杆的原理来解释动滑轮为什么省力。(要求能画出图示分析)
动滑轮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L1=2L2
根据公式F1L1=F2L2可得:F1=F2L2/L1=F2/2
所以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⑷ 动滑轮的省力原理
动滑轮可以看做是一个省力杠杆,O为杠杆的支点,滑轮的轴是阻力的作用点。被提升的物体对轴的作用力是阻力,绳对轮的作用力是动力。提升重物时,如果两边绳子平行,动力臂为阻力臂的两倍;动滑轮平衡时,动力为阻力的一半。
因此若不计动滑轮自身所受的重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这时却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向上拉绳才能将重物提起。
(4)杠杆原理解释动滑轮省力扩展阅读:
阿基米德贡献出很多关于简单机械的知识,详细地解释滑轮的运动学理论。据说阿基米德曾经独自使用复式滑轮拉动一艘装满了货物与乘客的大海船。西元一世纪,亚历山卓的希罗分析并且写出关于复式滑轮的理论,证明了负载与施力的比例等于承担负载的绳索段的数目,即“滑轮原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动滑轮
⑸ 滑轮组省力原理
定、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使用时,可以增加与绕过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以使阻力可以分担到更多股的绳子上,从而实现更力的目的,但为省力必须付出的代价是: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动力需要移动更远的距离,即费距离。
因为功的原理表明:使用机械时,省力的机械必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必费力,不存在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使用中,省力多少和绳子的绕法,决定于滑轮组的使用效果。动滑轮被几根绳子承担,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原则是:n为奇数时,绳子从动滑轮为起始。
用一个动滑轮时有三段绳子承担,其后每增加一个动滑轮增加二段绳子。如:n=5,则需两个动滑轮(3+2)。n为偶数时,绳子从定滑轮为起始,这时所有动滑轮都只用两段绳子承担。如:n=4,则需两个动滑轮(2+2)。
其次,按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原则是:一个动滑轮一般配一个定滑轮。力作用方向不要求改变时,偶数段绳子可减少一个定滑轮;要改变力作用方向,需增加一个定滑轮。
(5)杠杆原理解释动滑轮省力扩展阅读
在使用滑轮组移动重物的过程中,物体移动时受到的阻力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可以称这部分阻力为“有用阻力”,但由于使用了滑轮(组),我们在移动重物克服“有用阻力”的同时,不得不克服由机械带来的“额外阻力”——机械自身重力(如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地拉动物体。动滑轮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的力地拉动物体。滑轮组结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样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能很省力地拉动物体。若不计滑轮组使用中所做的额外功,动滑轮用的越多越省力。
⑹ 试着用杠杆的原理来解释动滑轮为什么省力.(要求能画出图示分析)
动滑轮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L1=2L2
根据公式F1L1=F2L2可得:F1=F2L2/L1=F2/2
所以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