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个人佣金和企业佣金的问题
1、与B公司签订协议,佣金直接由B公司支付,你需要按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元;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00元,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0;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不足50000元,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2000;
每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税率为40%,速算扣除数为7000。
2、可以。
此时,你从C公司拿钱,如果你不是C公司的员工,仍按1中的劳务报酬所得征税。而C公司把钱给你时,要开具发票,要交营业税及相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由于C公司与此业务本没有利害关系,所以,这笔它多交的税金,最终也会转嫁到你的头上。
如果你是C公司在册员工,则要按工资薪金所得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交税。
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收入-税法允许税前抵扣的五险一金-2000元/月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小于等于500元,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
应纳税所得额大于500元小于等于2000元,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
应纳税所得额大于2000元小于等于5000元,税率为15%,速算扣除数为125;
应纳税所得额大于5000元小于等于20000元,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375;
应纳税所得额大于20000元小于等于40000元,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应纳税所得额大于40000元小于等于60000元,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应纳税所得额大于60000元小于等于80000元,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应纳税所得额大于80000元小于等于100000元,税率为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应纳税所得额大于100000元,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B. 个人佣金如何计算
股票佣金+过户费+印花税=交易手续费
佣金是可以调整的,过户费是固定的(一千股0.6元,只有沪市交易所才会收取的),印花税是固定的,是卖出时按成交金额的千份之一收取
佣金=成交金额 X 佣金费率
佣金收入要具体区分取得所得的形式,形式不一样征税规定不一样,比如: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
兼职人员的佣金不能作为工资计算个税,应计入劳务费用,需要代扣代交个人所得税。
劳务费一次(一个月内)4000元以下的,允许扣除800元费用,其余计税,税率20%;4000元以上的,允许扣除20%费用,其余计税,税率20%。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5号)的规定,自2012年10月1日起,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证券经纪人从证券公司取得的佣金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由展业成本和劳务报酬构成,对展业成本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证券经纪人展业成本的比例暂定为每次收入额的40%。
三、证券经纪人以一个月内取得的佣金收入为一次收入,其每次收入先减去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及附加,再减去本公告第二条规定的展业成本,余额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证券公司是证券经纪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5〕205号)规定,认真做好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报告工作。
C. 销售佣金需要缴纳个税吗怎么缴
首先,销售佣金问题未来之薪销售佣金发放平台来回答,销售佣金是需要内缴纳个税的,个容人取得的底薪、绩效或者提成一并计入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公式如下:(全年累计收入-累计五险一金-累计专项附加扣除-5000*累计在职单位的月份)*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计算个税。
D. 给个人的销售佣金,按什么交个税
2019年1月1日前是看合同类型,如果是劳动合同,是按照底薪加佣金来扣个税,如果是劳务合同,按照劳务合同报酬交税。
自2019年1月1日起,新个税法规定,不管是什么收入,都叫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是一起按5000的起征点开始计算个税。
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4)个人销售佣金劳务报酬扩展阅读:
个税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E. 税法中佣金收入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税法中佣金收入个人所得税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实行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其税法中佣金收入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由于个人所得税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一般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取得的销售收入均为含税销售额。所以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必须将含税销售额换算为不含税的销售额后才能计算应纳税额。
提前退休的个人所得税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5)个人销售佣金劳务报酬扩展阅读:
个人所得税税率:
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新个税法规定,历经此次修法,个税的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多项支出可抵税。今后计算个税,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新个税法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比例税率。对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新增两档按照试点行业营业税实际税负测算,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交通运输业转换的增值税税率水平基本在11%-15%之间,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鉴证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基本在6%-10%之间。
为使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改革试点选择了11%和6%两档低税率,分别适用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
广告代理业在营业税改增值税范围内,税率为:6%。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个人所得税
F. 给个人的销售佣金,按什么交个税是按劳务报酬算么
给个抄人的销售佣金,应该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企业营销员(非雇员)取得的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3号)规定,保险企业营销员(非雇员)取得的收入应按劳务报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营销员取得佣金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454号)规定,保险营销员的佣金由展业成本和劳务报酬构成.按照税法规定,对佣金中的展业成本,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对劳务报酬部分,扣除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根据目前保险营销员展业的实际情况,佣金中展业成本的比例暂定为40%。
一般业务人员的提成计入销售费用,会计分录如下:
计提时:
借: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业务人员
实际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业务人员
贷: 银行存款
G. 付给个人销售佣金需要代扣个人所得税吗
1企业付给个人销售佣金要按劳务报酬所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现实中自然人之间的佣金支付一般都是不扣税的。
H. 给个人发佣金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税
给个人的销售佣金,应该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企业营销员(非雇员)取得的收百入计征个度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3号)规定,保险企业营销员(非雇员)取得的收入应按劳务报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营销员取得佣金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454号)规定问,保险营销员的佣金由展业成本和劳务报酬构成.按照税法规定,对佣金中的展业成本,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对劳务报酬部分,扣除实际缴纳的营业税金答及附加后,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根据目前保险营销员展业的实际情况,佣金中展业成本的比例暂定为40%。
(8)个人销售佣金劳务报酬扩展阅读
一般业务人员的提成计入销售费用专,会计分录如下:
计提时:
借: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属--业务人员
实际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业务人员
贷: 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