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收紧的货币政策对汇率

收紧的货币政策对汇率

发布时间:2021-06-15 04:58:30

㈠ 紧缩货币政策为什么不利于汇率基本稳定

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的流通量,这样汇率就会升高,它不可能稳定下来的

㈡ 为什么紧缩型货币政策会使汇率升值

紧缩型货币政策会使本国利率上涨,相对外国货币收益率升高,由于外国资金逐利的本性,外国货币会加大兑换本国货币的数量,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上升。

㈢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本国货币汇率的影响

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增加收入(以税收等形式)减少政府支出,企业税后利润减少,生产积极性下降,经济发展减缓,人们收入减少,消费减少,进口减少,国际市场对外币需求减少,外币贬值,本国货币升值.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供应减少,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增加,消费与投资减少,进口减少,同时套利资本会流入,这些均引起对外币需求的减少与对本币需求的增加,使本国货币升值.

㈣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都紧缩时,名义汇率会怎么变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收紧时,本币则升值,名义汇率也升值

㈤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汇率的

所谓宽松货币政策就是银行维持超低利率,购入大量国债,从而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这种政策有利于个人和私营企业贷款和消费,因而是政府刺激经济的常用手段,但是运用此种手段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引起国内货币贬值,所以各国政府通常在国内经济情况好转之后就会收紧货币政策。

以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为例,美元自1965年至今已经贬值了65%,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宽松政策,意味着美国会继续利用美元贬值来刺激本国经济,因此美元相对外币就贬值了。如果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和就业状况已经大幅改善,采取收紧货币的政策,那么在其它货币不变的情况下,美元相对其它货币就升值了。

㈥ 关于货币紧缩政策对汇率的影响

紧缩是相对膨胀来说的。
货币紧缩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除了1L那位ID号
382885024的朋友说的之外,还有很多要视具体情况来看。
首先,回答LZ的问题,货币紧缩,简单的说,就是流通的货币购买力变相的提高了,就是通常我们俗话说的“钱更值钱了”,所以英镑会更“贵”。我想,这么说会比较好理解。
其次,扩展一下货币紧缩的概念,也许很多朋友在脑海里更熟悉“通货膨胀”会认为,“可能货币紧缩”是好事,其实并不然。货币紧缩仅仅是调节方式,过度的紧缩会使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变得畸形。另外,如果一些机构(比如著名的投机家索罗斯)提前储备大量该种货币或者该国债券的话,对国家经济很不利。

㈦ 央行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如何会稳住汇率

一方面,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试图使人民币与美元利率之间保持一定的差距,这样不但可以减小“热钱”的套利空间,还可以鼓励国内资金外流,进而减轻本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过剩,信贷增速偏快,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investment)增长过快,房地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偏高。经济economy形势本身要求提高利率,紧缩流动性。当前这种格局符合“蒙代尔三角”的描述: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只能三取其二。就国内已经大量涌入的热钱数量来看,资本管制的效力有限,我国存在实际上的资本自由流动,因此,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两者从理论(theory)上讲不能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但实际上央行却一直在努力三者兼得,这使货币政策回旋空间十分狭窄。上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是在尽量不提高利率(特别是存款利率)的前提下,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窗口指导来紧缩流动性,以达到同时稳定利率和汇率的目的。
从上半年的形势来看,稳定汇率和紧缩流动性这两个政策目标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骤增。上半年,新增贸易顺差614亿美元,其中6月当月顺差为145亿美元,再创历史history新高。截至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9411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222亿美元,同比增长32.37%。6月末外汇占款达82874.24亿元,占资金运用总额的24.63%,较年初上涨了1.05个百分点;流动性过剩局面依然持续。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3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3%,狭义货币(M1)余额为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4%;信贷增长偏快。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增长15.24%。前6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2.18万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已经完成央行全年新增贷款目标的87%。

(二)多重因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在汇率和利率这一对矛盾中,汇率处于主导地位。对人民币升值原因的深入探讨应该作为对当前货币政策进行深入探讨的逻辑起点。归纳起来,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economy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目前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地区)是美国、中国China香港和欧盟,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是中国China台湾Taiwan、韩国、东盟和日本。这种分工格局的安排是基于国际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主要考虑的是我国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能源等生产成本。2000年以来,我国的外贸顺差中有89%来自于加工贸易,而在加工贸易顺差中有74.8%来自于外贸企业enterprise,由此可以推算出,67%的进出口总顺差是由外资企业enterprise的加工贸易顺差形成的。加工贸易的发展速度取决于经济economy全球化的深化水平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简单地调整人民币汇率对其影响不大,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不一定会减少顺差。
第二,国内资金缺少国际投资(investment)出口。按照资产市场理论(theory),由于各币种存在利率差异,出于逐利的目的,资本会从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国家,由市场供求自由决定汇率。但是对我国而言,由于存在资本管制和本外币市场分割,国内资本无法通过正式的渠道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套利,最终导致资金只进不出的局面,这也是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积累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国际市场的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水平比国内高出很多。就国债而言,今年4月底,国内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以下,同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4.5%以上;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9-3.2%,同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5%左右。此外,国内的固定收益产品结构简单,而国际市场的固定收益产品品种齐全。当前央行正在大力推进这方面的工作,鼓励资金进行国际投资(investment)。截至目前QDII的总额度迅速攀升至83亿美元,超过了目前QFII额度总量(72.45亿美元)。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维持一个较低的人民币利率水平,否则,政策意愿就会落空,从这个角度看下一步加息的空间也是有限的。理论(theory)上这个空间取决于三点:一是世界主要经济economy体的未来利率水平;二是国内固定资产投资(investment)的增速;三是国内资本品市场泡沫的严重程度。如果主要经济economy体加息幅度较大,我国利率水平可以在维持固定利差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适度提升;但是,如果投资(investment)和经济economy泡沫化形势紧张,我们应暂时放弃鼓励资本流出的努力,提高利率,大幅紧缩流动性。
第三,多种预期因素导致热钱涌入。投机性的逐利资本流入国内,其收益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人民币升值收益,二是人民币加息收益,三是股市、房地产、资源性产品等资本品市场泡沫化所带来的收益。这三项收益从本质上讲都源于对当前经济economy形势判断的所谓“理性预期”。而预期是一个主观性的东西,它直接取决于央行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态度、货币政策的导向性和力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越高,投机资金流入的规模就越大,国内流动性的过剩程度就越大,资本品市场产生经济economy泡沫的概率也就越高,为了控制局面,货币政策当局被动性升值的压力越大。这样投机性资金几乎可以从这个逻辑链条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获得不菲的收益,因此,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和实施路径非常关键。

具体分析请看下面网页的解释!

㈧ 紧缩性财政政策对汇率下降吗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汇率的不完全转嫁。理论上,当汇率发生变化的时候,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该受到相对应的影响。所谓汇率的不完全转嫁就是说,汇率变化和国家贸易量之间的变化,相关性比较小。也就是,汇率发生剧烈变化,而国家贸易进出口变化不大。那么我们来看AA-DD模型。以中国为例,调整汇率水平,对人民币进行一次性较大幅度升值。如果汇率不存在不完全转嫁问题:BP曲线左移。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净出口减少,国民收人下降,国内吸收萎缩,IS曲线左移。如果希望保持IS曲线,那么我们需要执行比较激进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类似的,为了达到人民币升值的目的,我们要执行一定程度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让进口量增加。相同的问题,在汇率存在不完全转嫁问题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执行程度不同。首先,人民币升值因为汇率转嫁不完全,进口量增加没有那么大。因此,为了达到相同的进口量,紧缩性货币政策需要执行的更加激进。类似的,因为汇率转嫁不完全,人民币升值导致净出口减少的程度没有那么大,因此为了刺激经济而执行的刺激性财政政策,不需要执行的那么激进。综合来说,和汇率完全转嫁相比,在汇率不完全转嫁的前提下,为了达到对进出口数量上同样的影响,货币政策需要执行的更加激进,财政政策则可以执行的没那么激进。

㈨ 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

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这些政策在影响宏观经济的同时,必然要影响到汇率的走向。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会因为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目标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政策侧重点。
1、宽松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当中央银行认为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就会采取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或者同时降低央行的基准利率,以刺激商业信贷行为,实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而如果经济过热,中央银行就可能减少货币供应量,或者同时采取加息的措辞,以此来减小通货膨胀的压力,保证经济的正常稳步发展,因为过快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大量的经济泡沫,或者产生过多的银行潜在不良信贷,为将来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货币政策倾向,中央银行会综合考虑经济运行各方面的因素,决定时采取宽松性还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比如2004年之前的十几年间,由于美国经济出现了明显增速减缓甚至部分行业的衰退迹象,且还受到了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拖累,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在2001年后经历了连续13次降息,将美联储的基准利率从6.50%降低到了1.00%,其中多次采用了50基点的降息幅度,1.00%的利率水平在六大非美货币中都只能算低息货币;直到2004年6月,美国经济复苏的迹象愈发明显,为了控制美国经济复苏过程的正常发展,同时抑制美国房价的走高压力,美联储开始宣布加息,这一加息就是连续17次,每次25基点,直到2006年的8月9日才暂停加息,而基准利率已经提升到了4.25%,较开始提升利率之前的1.00%翻了4倍多。
美联储这十几年间向我们展示了典型的宽松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美国经济也起到了美联储预想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央行的政策都那么管用,日本由于在10年内出现了4次明显的经济衰退,银行遭遇信贷危机(银行有钱不敢放贷,企业需要贷款却贷不到),此时,即便是日本央行在1999年将日元的基准利率降低到了零利率,也最终没能对日本经济产生明显的刺激,直到2004年下半年,随着美国经济的率先复苏,才带动日本和其他经济体经济步入复苏,日本央行也在2006年的3月宣布结束宽松性货币政策。

2、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职能是稳定货币汇率,但在本币与外币的比率中,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也会因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性采取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也可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强弱货币政策。
几十年来,最坚持强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美元,即便是在经济衰退期,美国政府虽然有时候不得不在实质上采取了一些非强势货币的手段,但20多年来,总的来说美国财政部长和美联储主席都是偏向于支持强势美元政策的。在口头上,美国官员一致都是坚持强势货币政策不变的,因为只有强势的美元货币政策,才能在经济衰退期尽量稳定留在美国的大量国际游资,不至于因为经济衰退而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美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能源(比如石油等)、劳动密集型日用品(如内衣、纺织品等)和低值易耗品等,美国采取强势货币政策有利于国内消费者购买到更廉价的商品。过去几年,我们在关注外汇新闻的时候,经常性地可以听到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已经于2006年年初退休)支持强势美元的报道。
而最坚持弱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日元,由于日本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日元的弱势有助于日本企业在海外有更好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每当日元持续上涨的时候,日本央行和财务省官员经常站出来讲话声称要干预外汇市场日元的走势,特别是在2003年,日元和其他非美货币一致上涨的时候,日本央行多次对日元的走势进行了实质性的干预,干预资金至少超过20万亿日元,这还只是日本央行已经承认的部分干预数据。而对于大家不怎么关注的挪威克朗,实际上是弱势货币政策另一个代表。

阅读全文

与收紧的货币政策对汇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抖音京东佣金如何设 浏览:556
宏电科技股票 浏览:759
永东股份针状焦产能 浏览:765
交易所2代行情数据 浏览:973
if1512指期货走势预测指导1125 浏览:53
信托网郫县 浏览:913
沈阳基金理财去哪 浏览:569
晨鸣融资租赁2017 浏览:471
丰台区小企业融资 浏览:834
湘财证券怎么买 浏览:324
商业银行外部融资 浏览:738
投融资备案查询 浏览:932
期货登录网址 浏览:991
2020年银行理财产品排行哪个好 浏览:59
e租宝登理财产品名称 浏览:506
江阴贵金属交易所 浏览:657
淘客佣金在哪儿 浏览:532
抵押贷款利率银行利率 浏览:722
工商银行卡开了贵金属账户 浏览:771
高杠杆炒股到领航ok放心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