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汇率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汇率

发布时间:2021-06-15 09:25:32

『壹』 分析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人民币汇率:
“汇率”亦称“汇价”,即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3、两者关系,当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此时人民币对内贬值;而一旦出现通货膨胀,国内便会采用加息的方式来控制通胀,这就会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换句话说这个时候,你在国内买东西会发现钱不值钱,但是当你出国兑换外币的时候,会发现人民币非常值钱

『贰』 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发达国家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随着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张,不断提升着发达国家经济体系内的生产要素价格,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进程迟缓,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提升速度就十分有限,这样就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高低相差悬殊的两种价格体系。
由于冷战结束,全球经济体系趋于融合,市场通过资本与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发展中国家外部创造了一个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不断拉升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是发展中国家发生较明显通货膨胀,以及本币“内贬”的基本原因。
但是在新全球化的初始阶段,由于两种价格体系并存,融合仅仅是开始,而发达国家是处在要素价格体系的高端,发展中国家是处在低端,从低到高有几十倍的空间,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在发生“内贬”的时候,就不会改变其所具有的贸易强势,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会在人民币“内贬”的同时,也出现“外升”现象。
重新认识利率的作用。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长和人民币汇率提升是长期趋势,这样就会引来大量投机于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热钱”,而国际热钱的成本是热钱本币的利率,所以提升人民币利率不仅不会减少国际热钱的流入,反而会刺激热钱更大规模的流入。
重新认识通胀的合理水平。在新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价格水平差距,即便保持10%的通胀率也要30年左右才能与发达国家拉近价格水平,所以,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长期内出现6~8%之间的较高通胀率,可能就是一个新全球化时代的特有现象,也是中国为了享受新全球化利益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重新认识汇率。如果外需增长过度拉升了中国的通胀率,导致中国内部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强,提升汇率就是抑制国内通胀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所以从新全球化时代所构成的新环境看,汇率在调节内外平衡与控制国内通胀水平方面,可能比利率的地位更重要。
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宏观调控工具的新组合:使用汇率与税率的工具组合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与经济发展的质量,使用财政补贴工具来对冲通货膨胀的影响,以社会稳定。
人民币“内贬外升”
从去年的物价走势看,2007年全年的通胀率会接近5%,而人民币汇率全年上涨了6.87%。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5%的CPI水平是一个显著通胀的标志,也代表着人民币的贬值,但人民币在去年却同时对美元大幅度升值,这个现象被人们称为人民币的“内贬外升”。
现代经济学理论说明,汇率变动与国际间的相对物价水平有关,如果一国的通胀率高于他国,本币就会贬值,反之则会升值。从去年中美两国的CPI水平看,中国接近5%,美国接近4%,其中去年11月份美国为4.3%,中国为6.9%,说明相对物价水平变化不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原因,反而本应贬值。如果从人民币与日元的关系看就更说不清楚了,由于日元在去年全年对美元升值了4%,小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所以人民币对日元也是升值,但去年日本的物价水平只有0.4%。所以,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升值,原因不是中国的物价水平低于他国。
经济学理论还说明,通胀率与汇率的变动方向是互逆的,即通胀率上升,本币汇率就会下降,反之,通胀率下降,本币汇率就会上升。这是因为,国内需求扩张是引起通胀的原因,而需求扩张除了引发通胀,还会因为国内供给不足而引起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导致贸易逆差,相应引起本币贬值。但是在今天的中国,通胀率与汇率的关系,显然与传统宏观经济学理论所描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人民币的“内贬外升”,说明汇率与通胀率成了同方向变动,即在中国国内物价水平大幅度上升的同时,人民币也强劲升值。

『叁』 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二者的关系

人民币对外升值,单位外币兑换的人民币数量下降,同样以外币标价的商品出口获得的外汇兑换人民币数量下降,直接影响出口企业的利润,不利于国出口,引起国内商品供应增加,相反,人民币升值,单位进口商品需要的人民币数量下降,进口成本下降,有利于商品进口,引起国内的商品供应.因此在其他条件(如货币供应量等)不变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物价下降,即通货紧缩.

『肆』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关系非常复杂,因为存在着理论和现实不符的事实。

首先说说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关系。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胀水平高的国家其货币必然对通胀水平低的国家的货币贬值。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个不足,其一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差距的空间。

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关系主要是因为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关系。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A国流通货币为X,B国流通货币为Y,其中A国的通胀水平高于B国的通胀水平。这里不妨再假设A国的通胀率为20%/年,B国的通胀率为0%/年,目前X对Y的汇率为1:5。若有一种商品M,在第一时期在A国的价格为20单位的X,在B国为110单位的Y,那么按照名义汇率计算,从A国进口M时,只要用100单位的Y换成20单位的X就可以以比国内的价格低的价格得到商品M,那么进口比使用国内的要合算,因此B国的贸易商就会选择进口M,使得资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随着通胀,1年后,商品M在A国的价格变成24单位的X而在B国的价格不变还是110单位的Y。再假设汇率在1年的变动又回到X:Y=1:5,那么在B国从A国进口M时,就要用120单位的Y换24单位的X,因此进口M的价格比国内价格要高,但反过来看,在A国向B国进口M就变得有利可图,因为只要用22单位的X就可以换到110单位的Y,比国内价格要低,从而资本向B国流动,使得X对Y贬值。

这里说一下实际汇率的计算方法:实际汇率=名义汇率*P^/P,其中P^为以外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水平,P为以本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时期X:Y的实际汇率e*=5*20/110=0.909,第二时期X:Y的实际汇率e*=5*24/110=1.091,可见本国通货膨胀上升可使实际汇率上升,从而不利本国商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相对于名义汇率,国际贸易中更看重的是实际汇率,根据公式,当外国的通胀水平高于本国时,*P^/P大于1,外币实际汇率上升,刺激本国商品出口,使本国货币升值;当本国的通胀水平高于外国时,*P^/P小于1,外币实际汇率下降,刺激本国进口,使本国货币贬值。

以上是通货膨胀和汇率的负相关,但通常通货膨胀的发生会让该国的央行制定严厉的货币政策,通常的表现形式为高利率。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环境下,若本国利率高于外国而存在利差则会吸引资本大量涌入,从而推高本国汇率。

其实这说到底就是贸易帐和资本帐的问题,若资本流入大于贸易逆差,则货币依然可以稳定升值,正如美国和英国的情况一样。反观日本,这个国家是最能证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的。日本10多年来的通货紧缩,理应使日元强势。然而实际汇率的低迷而带来顺差的好处因为日本低利率政策所引起的流动性陷阱所抵消,造成日本资金结构性外流,从而使日元长期处于低位。通货膨胀只有引起实际汇率变化才会影响净出口.不能想当然认为只要有通货膨胀就会使变贸易比价线朝有利的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出口增加.

固定汇率下.

国内价格水平增高,一般情况是净出口会减少而不是增加.直观的解释是,国内的钱买不到国内的东西,由于汇率还没有变,买国外的东西更划算.理论证明用IS-LM-BP模型的净出口函数一看就知道了.

但也有一种情况则刚好相反. 若两国生产率增长存在差异,通货膨胀国的通涨原因是由于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提高迅速而引起的全社会的工资水平普遍提升,进而引起全社会价格水平的增高,那么通涨国由于贸易品的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国内价格水平增长而引起竞争力依然是增强,净出口反而会增加.理论上可以用弱购买力评价来解释.

浮动汇率下,如果资本不可流动,为保持经常项目的平衡,在物价水平升高时要提高名义汇率.根据平价公式,名义利率要调整为E=P/Pf,名义利率的提高正好和价格水平提高相抵消,出口进口无影响.这也就是经常项目差额模型第一定理.

如果资本有限流动,通货膨胀引起实际利率降低,进而资本流出.此时出口做何变动就要考虑经济的初始情况是存在逆差还是顺差或者是均衡?初始的逆差存在贬值压力再加上现在的双重贬值压力,汇率贬值很可能会超过价格上涨,出口增加.初始顺差存在升值压力现在资本流出,压力缓解,汇率贬值不一定超过价格,出口不一定增加.初始是均衡的更加需要具体条件具体分析.

如果资本无限制流动,如果货币财政政策不动作,那么只有狂贬值一条路可以走.注意这里都只是被动的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 ,而对货币财政手段都按兵不动,形象的说,把其他的门都关闭了,让通货膨胀只冲着出口来侃侃究竟有多大能耐,考虑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事实上在汇率剧烈变动之前就会运用货币和财政手段把它控制住了,否则对于金融体制不健全的国家来说后果就严重了.

总而言之,通货膨胀对于出口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很明显的,它要求特定的条件,而且即使达到条件了,也难有起用的机会(有其他的更有效率的经济手段的约束).

引发出口的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国内的一些政策鼓励了出口(如出口补贴,税收倾斜),或者国外的需求增加(消费者改变了偏好,企业转型留下市场空间等),或者是产品的竞争力增强了(如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技术进步提高了质量,,等).
在汇率变化之前,一国的高通胀会造成高进口,而不是楼主所说的高出口:从微观决策主题来看,一国的高通胀相对于别国而言意味着商品更为昂贵,本国进口商更愿意进口,外国出口商也更愿意向该国出口商品。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该国货币贬值到均衡水平为止(不考虑人为设置的关税或其它贸易壁垒的存在的影响)。或者说,通胀造成了净进口的上升,在外汇市场上对外币的需求增加,本币趋于贬值。一言蔽之,通胀造成本币贬值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伍』 通货膨胀会和人民币汇率有什么关系,涨还是跌。

1、人民币汇率:
“汇率”亦称“汇价”,即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3、两者关系,当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此时人民币对内贬值;而一旦出现通货膨胀,国内便会采用加息的方式来控制通胀,这就会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换句话说这个时候,你在国内买东西会发现钱不值钱,但是当你出国兑换外币的时候,会发现人民币非常值钱

『陆』 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 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其中基期就是选定某年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对比,来衡量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
依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性(或抑制性)通货膨胀;依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依据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和混合型通货膨胀;
依据采取的政策措施的不同来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财政型通货膨胀、信用型通货膨胀和外汇收支型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由于物价是一国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通货膨胀也就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相互紧密联系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他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价值决定的。在实际应用中, 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率, 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的。具体而言,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主要有三个: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

『柒』 通货膨胀对外汇汇率有什么影响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其实,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1. 没影响:通货膨胀在封闭经济体或者,管制严格的经济体中,对外汇汇率没有影响。比如,中国现在有明显的通货膨胀问题,但因为中国管制汇率,所以外汇市场并不受本币在国内情况的影响。中国外汇水平完全有国家通过市场买卖进行操控。

  2. 货币贬值(汇率下降):这个是很多经济学家都推到出来的。在完全开放经济中,通货膨胀意味着本币贬值,而本币贬值的话,汇率自然会下降。很多中小型开放经济体都会存在这种问题。一旦本国通货膨胀严重,外汇汇率也会跟着降低。

  3. 货币升值(汇率上升):这个是比较诡异的情况。但确实在2000-2012年之间,发生在全球最大最主要的货币 —— 美元。尽管美国是开放市场经济,但因为美元同时还是世界主要流通货币,海量商品、金融产品都用美元作为计价单位。因此,当美联储超发货币的时候,美元的流通性增加,从而美元的价值增加,货币反而会升值。当然,这种反常情况在金融危机后期,美国QE3之后就消失了。一种说发是,美元超发带来的货币贬值效应,最终超过了美元流通性增强的效应。所以在2012年以后,美国每次QE都会造成美元的贬值。

阅读全文

与通货膨胀与人民币汇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信托网郫县 浏览:913
沈阳基金理财去哪 浏览:569
晨鸣融资租赁2017 浏览:471
丰台区小企业融资 浏览:834
湘财证券怎么买 浏览:324
商业银行外部融资 浏览:738
投融资备案查询 浏览:932
期货登录网址 浏览:991
2020年银行理财产品排行哪个好 浏览:59
e租宝登理财产品名称 浏览:506
江阴贵金属交易所 浏览:657
淘客佣金在哪儿 浏览:532
抵押贷款利率银行利率 浏览:722
工商银行卡开了贵金属账户 浏览:771
高杠杆炒股到领航ok放心 浏览:667
6月12人民币兑港币汇率 浏览:245
军医股票 浏览:355
股指期货稳赢方法 浏览:897
肌肉骨骼系统的杠杆 浏览:900
思念水饺股票 浏览: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