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图,李老师设计了一个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在一个自制类似天平的仪器的左边固定托盘A中放置一个重
(1)如图所示: (2)由图象猜测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反比例函数, ∴设 y=
把x=10,y=30代入得:k=300, ∴ y=
将其余各点代入验证均适合, ∴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
(3)把y=24代入 y=
∴当砝码的质量为24g时,活动托盘B与点O的距离是12.5cm. (4)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即可得出,随着活动托盘B与O点的距离不断减小,砝码的示数会不断增大; ∴应添加砝码. |
『贰』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如图所示,下面是他所设计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步骤:①把杠杆的中
(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应先进行的是杠杆的组装与调平,第①步骤中,只描述了杠杆的组装,没有调平的步骤,因此是不完整的;
(2)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在第1组实验数据中,2N×0.3m≠1N×0.4m,而是2N×0.3m=1N×0.6m,所以第1组数据错误,阻力臂实际值为0.6m;
(3)因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设计的拉力方向不要与杠杆垂直即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不再是力臂,这样做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得到结论就不能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故杠杠施加的力的示意图和这个力的力臂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第①;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2)0.6;(3)见上图.
『叁』 如图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需要多次改变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大小,
实验过程要记录动力F 1、阻力F 2、动力臂L 1、阻力臂L 2,动力动力臂的乘积、阻力阻力臂的乘积,还要多进行几次实验,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 L1/m | 动力×动力臂F1L1 | 阻力F2/N | 阻力臂 L2/m | 阻力×阻力臂F2L2 |
1 | ||||||
2 | ||||||
3 | ||||||
4 |
『肆』 如图①,小华设计了一个探索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在一根匀质的木杆中点O左侧固定位置B处悬挂重物A,在中
(1)图象如右图: 由图象猜测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反比例函数 ∴设y=
把x=10,y=30代入得:k=300 ∴y=
将其余各点代入验证均适合 ∴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2)把y=24代入y=
∴当弹簧秤的示数为24N时,弹簧秤与O点的距离是12.5cm, 随着弹簧秤与O点的距离不断减小,弹簧秤上的示数不断增大. |
『伍』 如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1)开始时,总是让杠杆在水平平衡状态下进行实验,
(1)实验前,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杠杆左端偏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得出:
F2=
F1×L1 |
L2 |
1N×20cm |
10cm |
『陆』 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两端螺母的作用是 ______.(2)某同学在使用此杠杆前发现左端
(1)两端的螺母调节会使杠杆重心作用在支点上,能避免杠杆重力对杠杆平衡产生的影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也便于测量力臂,所以两端螺母的作用是调节杠杆,使其水平平衡.
(2)某同学在使用此杠杆前发现左端低,右端高,说明杠杆的重心偏左,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左、右两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都要向杠杆上翘的右端调节.所以可以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也可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此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螺母再调节会改变杠杆重心的位置,使杠杆重力对杠杆平衡又产生影响,因此不能再旋动两侧的平衡螺母.
(3)由图可知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应是杠杆平衡时应满足的条件,
即:F1×L1=F2×L2.
故答案为:(1)调节杠杆,使其水平平衡;(2)右,右,不能;(3)F1×L1=F2×L2.
『柒』 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小红在杠杆的A点挂2个钩码(重力都为1N).如图甲,杠杆会
(1)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2G×3L=6G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使杠杆平衡,还可以在右端第二个格处挂3个钩码或在第1个格挂6个钩码;
(2)做出从支点O到F2的作用线距离,即为力臂L2,如图所示:
(3)图丙拉力的力臂小于图乙拉力的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2G×OA=F1L1
2G×OA=F2L2,其它条件不变,L2<L1,所以F2>F1.
故答案为:(1)在右边第2格挂3个钩码;(2)见上图;(3)F1的力臂大于F2的力臂.
『捌』 如图所示,小华设计了一个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在一根匀质的木杆中点O左侧固定位置B处悬挂重物A,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专题:图表型.
分析:(1)观察可得:x,y的乘积为定值300,故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反比例函数,将数据代入用待定系数法可得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把y=24代入解析式求解,可得答案.
解答:解:(1)画图略 (2分)
由图象猜测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反比例函数 (3分)
∴设y=k/x
(k≠0) ( 4分)
把x=10,y=30代入得:k=300
∴y=300/x (5分)
将其余各点代入验证均适合
∴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300/x (6分)
(不交代其余各点是否符合扣1分)
(2)把y=24代入y=300/x
得:x=12.5
∴当弹簧秤的示数为24N时,弹簧秤与O点的距离是12.5cm (8分)
随着弹簧秤与O点的距离不断减小,弹簧秤上的示数不断增大. (9分)
点评: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成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变量,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它们的关系式.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玖』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1,杠杆上面有刻度,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
(1)杠杆重心右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由图可知,图2的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图2更方便;
(3)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时,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杠杆垂直,动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拉力的方向不再与杠杆垂直,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2)①W有用=Gh=3×0.5N×0.06m=0.09J;
W总=FS=4N×0.03m=0.12J;
ηa=
W有用 |
W总 |
0.09J |
0.12J |
W有用 |
W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