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明和小华“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①体验:他们用螺丝刀将骑马钉撬起,发现有两种
①图b中,要用螺丝刀将骑马钉撬起,应向下用力如图所示:
②若用力与钩码在支点的同侧,则需向上用力,若力与钩码在支点的异侧,则需向下用力;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由表格知,序号6的数据不符合杠杆的平衡条件,从图2可知,测力计斜拉时,拉力的力臂并不等于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故答案为:①见上图;②力与钩码在支点的同侧,则需向上用力,若力与钩码在支点的异侧,则需向下用力;F1L1=F2L2;6;拉力的力臂并不等于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Ⅱ 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步骤如下
1、(1)、平衡螺母水平
(2)、水平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杠杆原理
3、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本身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中不能再旋动两端的螺母
实验中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在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和特殊性。。
Ⅲ 杠杆的研究实验报告。
只要一个支点,什么东西都能翘起来!!!!!!!!!!!!!!!
Ⅳ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研究杠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
2、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
3、记下两边的钩码的重,用尺量出它们的力臂,记下实验数据;
4、改变力和力臂数值,做三次实验.
5、求出各次实验的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数值.
Ⅳ 跪求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具体步骤。先后顺序分好
探究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杠杆(含支架)、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和
A
。
探究假设
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方案
设计
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
B
,使横梁平衡。
步骤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步骤3.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再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步骤4.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步骤5.改变动力臂l1的大小,保持动力F1和阻力F2不变,移动阻力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表中。
步骤6.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动力F1
(N)
动力臂l1
(cm)
动力×动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论证
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报告中的A、B、C、D四个相应部分的内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3)在探究报告中,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进?1)A、B、C
B、螺母
C、0.1
D、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于在杠杆上测量力臂(读取力臂)(3)记录数据只有一组,应多测多记几组数据
Ⅵ 研究杠杆的作用
物理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硬物体叫做杠杆。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推动杠杆运动的力叫做动力,阻碍杠杆运动的力叫做阻力。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距离叫做力臂。
动力臂长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阻力臂长于动力臂的是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同时也是费距杠杆,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却省距。
杠杆是六种简单机械之一
[编辑] 早期研究
杠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
[编辑] 杠杆原理
当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时,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转动状态。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心,你将发现许多应用杠杆的例子。如剪刀、开罐器、钳子、自动锁、电灯开关,螺丝起子、火车铁轨交换控制杆等,这些杠杆有的是省力的,有些是省时的,有些是为工作方便的。凡施力臂比抗力臂长的杠杆则省力。
杠杆五要素
动力F1
阻力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支点O
杠杆平衡条件
当杠杆静止不动时或杠杆匀速转动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时 F1 * L1 = F2 * L2
[编辑] 关于杠杆的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
Ⅶ 杠杆平衡实验报告单怎么写 要有实验目的 原理 器材 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
1、通过本次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设计实验探究的科学思想。
2、获得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够理解杠杆平衡状态的基本含义。
实验器材:杠杆、支架、一盒钩码、固定在杠杆上的挂物环、弹簧测力计。
实验要求:1、会组装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使杠杆水平静止。
第二步、先在支点左侧,20cm处挂一个0.5N的钩码,试一试需要在指点的右侧10cm处挂几个钩码,能够使杠杆再一次水平静止,杠杆水平静止后,将实验所测数据填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将作用在杠杆左边的力,作为动力F1,则F1=0.5N,动力臂L1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1N,阻力臂L2为10cm,F2×L2=10
(改变钩码的位置和钩码的个数,再做一次实验,)
第三步、将支点左侧,距支点5cm处,挂3个钩码,试试看,在支点右边15cm处,需要挂几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再次水平静止。
待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把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格内,动力F1,F1=1.5N,动力臂L1为5cm,F1×L1=7.5,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0.5N,阻力臂L2为15cm,F2×L2=7.5.
第四步、通过两次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知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结论:a、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静止时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M) 动力×动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Ⅷ 试写出探究方法的一般过程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Ⅸ 杠杆的作用你知道吗怎样探究呢请你写出探究轨迹.
你猜。。。。。。。。
Ⅹ 杠杆有什么作用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写出材料 ,过程,现象,结论)百度网盘
杠杆有什么作用?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写出材料 ,过程,现象,结论)网络网盘杠杆有什么作用?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写出材料 ,过程,现象,结论)网络网盘杠杆有什么作用?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写出材料 ,过程,现象,结论)网络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