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化学考研大纲
因为同样的科目,不同学校的考试大纲可能会不同,建议首先到报考院校的官方网站进行查找,一般考试大纲会单独列出,也有可能附加在招生简章或专业目录中。
以下列出的是天津大学839物理化学考纲,仅供参考。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 对本门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2. 掌握物理化学公式应用及公式应用条件。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3. 掌握物理化学实验中常用物理量的测量(包括原理、计算式、如何测量)。能正确使用常用物化仪器(原理、测量精度、使用范围、注意事项)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重点部分)
1. 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22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压缩因子定义。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 pVT 变化、相变化与化学反应过程中 W、 Q、 U、H、 S、 A 与 G 的计算;熵增原理及三种平衡判据。
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的简单应用;克拉贝龙方程及克-克方程的应用。
2. 多组分热力学及相平衡 (~18 %)
偏摩尔量、化学势的概念;理想气体、理想稀溶液的化学势表达式;逸度、活度的定义以及活度的计算。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稀溶液依数性的概念及简单应用。
相律的应用;单组分相图;二组分气-液及凝聚系统相图。
3. 化学平衡 (~10 %)
等温方程;标准摩尔反应 Gibbs 函数、标准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的计算;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同时平衡的原则。
4. 电化学 (~10 %)
电解质溶液中电导率、摩尔电导率、活度与活度系数的计算;电导测定的应用。
原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 Nernst 方程;电动势测定的应用;电极的极化与超电势的概念。
5. 统计热力学 (~6 %)
Boltzmann 分布;粒子配分函数的定义式;双原子平、转、振配分函数的计算;独立子系统能量、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Boltzmann 熵定理。
6. 化学动力学 (~15 %)
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的概念。
零、一、二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及速率方程积分式的应用;阿累尼乌斯公式;对行、平行反应(一级)速率方程积分式的应用;复杂反应的近似处理法(稳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
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光化反应的特征及光化学第一、第二定律。
7. 界面现象与胶体化学( ~10 %)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 Laplace 方程; Kelvin 方程与四种亚稳态;润湿与铺展现象及杨氏方程;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
了解胶体的光学性质、动力性质及电学性质;掌握胶团结构的表示,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了解乳状液的稳定与破坏。
8. 实验部分( ~10 %)
1) 恒温槽的调节及粘度测定; 2)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3)反应焓的测定; 4)平衡常数的测定( ZnO 与 HCl 水溶液反应); 5)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萘-苯系统); 6)二元完全互溶液体蒸馏曲线(乙醇-正丙醇系统,阿贝折射仪); 7)二元凝聚系统相图; 8) 原电池热力学(电位差计的应用); 9)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KI 催化剂); 10)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电导仪的应用); 11)表面张力的测定(气泡最大压力法),以上实验的原理及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计算题 60%,概念题 30%,实验题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
2. 如何用Origin画三液系相图的联结线
Origin左侧工具栏上不是有直线工具么,用它连线就行了
3. 考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给我复习出些主意,专业课考《物理化学》的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考的是物理化学(乙),把考纲要求的内容弄熟。
把参考教材(《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所编)复习好。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
本《物理化学》(乙)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工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整个化学学科和化工学科的理论基础。它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 气体的PVT关系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理想气体混合物
3、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5、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基本概念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恒容热、恒压热、焓
4、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
5、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
6、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
7、相变化过程
8、溶解焓及混合焓
9、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
10、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11、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
12、稳流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三) 热力学第二定律
1、卡诺循环
2、热力学第二定律
3、熵、熵增原理
4、单纯pVT变化熵变的计算
5、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
6、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
7、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8、热力学基本方程
9、克拉佩龙方程
10、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1、偏摩尔量
2、化学势
3、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5、理想液态混合物
6、理想稀溶液
7、稀溶液的依数性
8、逸度与逸度因子
9、活度及活度因子
(五)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
2、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3、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4、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
压力对于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惰性组分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反应物的摩
5、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
6、混合物和溶液中的化学平街
(六)相平衡
1、相律
2、杠杆规则
3、单组分系统相图
4、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5、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6、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 - 液平衡相图
7、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街相图
8、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9、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10、三组分系统液-液平衡相图
(七)电化学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
2、离子的迁移数
3、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4、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
5、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
6、原电池热力学
7、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
8、电极的种类
9、原电池设计举例
10、分解电压
11、极化作用
12、电解时的电极反应
(八)统计热力学初步
1、粒子各运动形式的能级及能级的简并度
2、能级分布的微态数及系统的总微态数
3、最概然分布与平衡分布
4、玻耳兹曼分布
5、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
6、系统的热力学能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7、系统的摩尔定容热容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8、系统的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9、其它热力学函数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10、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九)界面现象
1、界面张力
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
3、固体表面
4、液-固界面
5、溶液表面
(十)化学动力学
1、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2、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3、速率方程的确定
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典型复合反应
6、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
7、链反应
8、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
9、势能面与过渡状态理论
10、溶液中反应
11、多相反应
12、光化学
13、催化作用的通性
14、单相催化反应
15、多相催化反应
(十一)胶体化学
1、胶体系统的制备
2、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
3、肢体系统的动力性质
4、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
5、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6、悬浮液
7、乳状液
8、泡沫
9、气溶胶
10、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渗透压和粘度
二、考试要求
(一) 气体的PVT关系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道尔顿分压定律、阿马加分容定律)。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了解实际气体的液化和临界性质。了解对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明确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体系、环境、状态、功、热、变化过程等。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内能的概念。熟知功与热正负号和取号惯例。明确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及特征。明确U及H都是状态函数,以及状态函数的特性。较熟练地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中的ΔU、ΔH、Q和W。能熟练应用生成热、燃烧热计算反应热。会应用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进行一系列计算。了解卡诺循环的意义。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及其与卡诺定理的联系。理解克劳修斯不等式的重要性。注意在导出熵函数的过程中,公式推导的逻辑推理。熟记热力学函数U、H、S、F、G的定义,明确其在特殊条件下的物理意义和如何利用它们判别过程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较熟练地运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和克老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掌握熵的统计意义。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明确规定熵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熟悉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理想溶液定义、实质和通性。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了解如何利用牛顿图求气体的逸度系数。明确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意义。掌握表示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方法。了解稀溶液依数性公式推导和分配定律公式的推导和热力学处理溶液问题的一般方法。
(五)化学平衡
掌握反应等温式的应用。掌握均相和多相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法。理解ΔrGm0的意义,由ΔrGm0估计反应的可能性。熟悉KP0、KP、KX、KC的意义、单位及其关系。了解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关系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组成的影响,并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根据标准热力学函数的数据计算平衡常数。了解同时平衡、反应耦合、近似计算等处理方法。
(六) 相平衡
掌握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的定义。了解相律的推导过程及其在相图中的应用。掌握杠杆规则在相图中的应用。在双液系中以完全互溶的双液系为重点掌握P-X图和T-X图。在二组分液—固体系中,以简单共熔物的相图为重点,掌握相图的绘制及其应用。对三组分体系,了解水盐体系相图的应用,了解相图在萃取过程中的应用。
(七)电化学
掌握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了解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熟悉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掌握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了解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是离子氛的概念),并会使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掌握电动势与ΔrGm的关系,熟悉电极电势的符号惯例。熟悉标准电极电势及其应用(包括氧化能力的估计,平衡常数的计算等)。对于所给的电池能熟练、正确地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并能计算其电动势。明确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及ΔrHm和ΔrSm的计算。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
(八)统计热力学初步
了解用最概然分布的微观状态数代替整个体系的微观状态数的原因。明确配分函数定义及其物理意义。了解定位体系与非定位体系的热力学函数的差别。了解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
(九)界面现象
掌握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掌握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与曲率半径的关系,会使用杨—拉普拉斯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学会使用Kelvin公式。理解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及各项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表面活性物质结构特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其应用。了解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现象。理解气—固表面的吸附本质、吸附等温线的主要类型和吸附热力学。
(十)化学动力学
掌握等容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等基本概念。掌握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的速率方程和特征,并能够由实验数据确定简单反应的级数。对三种典型的复杂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掌握其各自的特点,并能对其中比较简单的反应能写出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微分式。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阿仑尼乌斯经验式中各项的含义,计算Ea、A、k等物理量。掌握链反应的特点。掌握稳态近似法、平衡态法和速控步骤法等近似处理方法。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了解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溶剂、电解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常见催化反应的类型。了解光化学反应的特点。
(十一)胶体化学
掌握胶体分散体系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能利用这些特点对胶体粒子大小、带电情况等方面分析并能应用于实践。了解溶胶稳定性特点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能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了解唐南平衡。
三、主要参考书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四、说明
主要题型可能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等。
4. 汽车离合器为什么越用越高
正常的离合器片本来就是磨损件。越用越少。离合自然就越来越高。汽车行驶时经常转换速度时离合器片磨损增加,离合器片厚度就减少,根据杠杆规则,所以制动踏板越用越高。
离合器片是摩擦为主传递能量、使汽车稳定行驶。
离合器片主要材料:
采用石棉基摩擦材料,半金属型摩擦材料、复合纤维摩擦材料、陶瓷纤维摩擦材料。
离合器的使用技巧实际上就是半联动的使用技巧。 起步时需要有一定的半联动时间,以保证起步的平顺。坐新手开的车都有这样的体会,要么起步时熄火,要么是一颤一颤出去的,这些都是半联动技巧没有掌握好的表现。
5. 杠杆规则的杠杆规则-应用
杠杆规则在相平衡中是用来计算系统分成平衡两相(或两部分)时,两相(或两部分)的相对量,如图1所示,设在温度为T下,系统中共存的两相分别为α相与β相。
图中M,α,β分别表示系统点与两相的相点;xBa,xBM,xBβ分别代表整个系统,α相和β相的组成(以B的摩尔分数表示);,与则分别为系统点,α相和β相的物质的量。由质量衡算可得。
杠杆规则的推导和法用均以不生成化合物的相图为对象。对于生成化合物的相图,应用杠杆规则时,需要特别加以注意,否则容易错误。
6. 在三相共存的平衡线上为什么不能使用杠杆规则
在三相共存的平衡线上,为什么不能使用杠杆规则?
因为三相共存的平衡线,如果你要使用杠杆规则的话,那么一定有一条线会落后的,所以必须平行共进,这样才能够同时发展。
7. 请问哈工程大学材料化学考研考的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是哪本书,有复习题吗谢了
1.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第一和第二定律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并熟练掌握第一、第二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2.要求考生掌握Carnot循环中各步的功和热的计算,理解从卡诺循环中引出熵这个状态函数及其本质。
3. 掌握自发过程的热力学几个判据,并能会利用判据来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4.了解热力学的四个基本公式的由来及推导过程,掌握Maxwell方程的推导过程。
8. 专升本的物理化学都考什么
各学校物理化学考查内容大同小异,基本情况如下:
一、考试内容
(一) 气体的PVT关系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理想气体混合物
3、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5、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基本概念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恒容热、恒压热、焓
4、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
5、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
6、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
7、相变化过程
8、溶解焓及混合焓
9、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
10、由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11、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效应
12、稳流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三) 热力学第二定律
1、卡诺循环
2、热力学第二定律
3、熵、熵增原理
4、单纯pVT变化熵变的计算
5、相变过程熵变的计算
6、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化学变化过程熵变的计算
7、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8、热力学基本方程
9、克拉佩龙方程
10、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1、偏摩尔量
2、化学势
3、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5、理想液态混合物
6、理想稀溶液
7、稀溶液的依数性
8、逸度与逸度因子
9、活度及活度因子
(五)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
2、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3、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4、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
压力对于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惰性组分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反应物的摩
5、真实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
6、混合物和溶液中的化学平街
(六)相平衡
1、相律
2、杠杆规则
3、单组分系统相图
4、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5、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6、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 - 液平衡相图
7、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街相图
8、二组分固态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9、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10、三组分系统液-液平衡相图
(七)电化学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
2、离子的迁移数
3、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4、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
5、可逆电池及其电动势的测定
6、原电池热力学
7、电极电势和液体接界电势
8、电极的种类
9、原电池设计举例
10、分解电压
11、极化作用
12、电解时的电极反应
(八)统计热力学初步
1、粒子各运动形式的能级及能级的简并度
2、能级分布的微态数及系统的总微态数
3、最概然分布与平衡分布
4、玻耳兹曼分布
5、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
6、系统的热力学能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7、系统的摩尔定容热容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8、系统的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9、其它热力学函数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10、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九)界面现象
1、界面张力
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及其后果
3、固体表面
4、液-固界面
5、溶液表面
(十)化学动力学
1、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2、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3、速率方程的确定
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典型复合反应
6、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
7、链反应
8、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
9、势能面与过渡状态理论
10、溶液中反应
11、多相反应
12、光化学
13、催化作用的通性
14、单相催化反应
15、多相催化反应
(十一)胶体化学
1、胶体系统的制备
2、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
3、肢体系统的动力性质
4、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
5、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6、悬浮液
7、乳状液
8、泡沫
9、气溶胶
10、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渗透压和粘度
二、考试要求
(一) 气体的PVT关系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道尔顿分压定律、阿马加分容定律)。了解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范德华方程)。了解实际气体的液化和临界性质。了解对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明确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体系、环境、状态、功、热、变化过程等。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内能的概念。熟知功与热正负号和取号惯例。明确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及特征。明确U及H都是状态函数,以及状态函数的特性。较熟练地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压、绝热等过程中的ΔU、ΔH、Q和W。能熟练应用生成热、燃烧热计算反应热。会应用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进行一系列计算。了解卡诺循环的意义。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及其与卡诺定理的联系。理解克劳修斯不等式的重要性。注意在导出熵函数的过程中,公式推导的逻辑推理。熟记热力学函数U、H、S、F、G的定义,明确其在特殊条件下的物理意义和如何利用它们判别过程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较熟练地运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和克老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掌握熵的统计意义。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明确规定熵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熟悉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理想溶液定义、实质和通性。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了解如何利用牛顿图求气体的逸度系数。明确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意义。掌握表示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方法。了解稀溶液依数性公式推导和分配定律公式的推导和热力学处理溶液问题的一般方法。
(五)化学平衡
掌握反应等温式的应用。掌握均相和多相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法。理解ΔrGm0的意义,由ΔrGm0估计反应的可能性。熟悉KP0、KP、KX、KC的意义、单位及其关系。了解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关系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组成的影响,并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根据标准热力学函数的数据计算平衡常数。了解同时平衡、反应耦合、近似计算等处理方法。
(六) 相平衡
掌握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的定义。了解相律的推导过程及其在相图中的应用。掌握杠杆规则在相图中的应用。在双液系中以完全互溶的双液系为重点掌握P-X图和T-X图。在二组分液—固体系中,以简单共熔物的相图为重点,掌握相图的绘制及其应用。对三组分体系,了解水盐体系相图的应用,了解相图在萃取过程中的应用。
(七)电化学
掌握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了解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熟悉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掌握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了解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是离子氛的概念),并会使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掌握电动势与ΔrGm的关系,熟悉电极电势的符号惯例。熟悉标准电极电势及其应用(包括氧化能力的估计,平衡常数的计算等)。对于所给的电池能熟练、正确地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并能计算其电动势。明确温度对电动势的影响及ΔrHm和ΔrSm的计算。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
(八)统计热力学初步
了解用最概然分布的微观状态数代替整个体系的微观状态数的原因。明确配分函数定义及其物理意义。了解定位体系与非定位体系的热力学函数的差别。了解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
(九)界面现象
掌握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掌握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与曲率半径的关系,会使用杨—拉普拉斯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学会使用Kelvin公式。理解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及各项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表面活性物质结构特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其应用。了解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现象。理解气—固表面的吸附本质、吸附等温线的主要类型和吸附热力学。
(十)化学动力学
掌握等容反应速率的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等基本概念。掌握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的速率方程和特征,并能够由实验数据确定简单反应的级数。对三种典型的复杂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掌握其各自的特点,并能对其中比较简单的反应能写出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微分式。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阿仑尼乌斯经验式中各项的含义,计算Ea、A、k等物理量。掌握链反应的特点。掌握稳态近似法、平衡态法和速控步骤法等近似处理方法。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了解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溶剂、电解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常见催化反应的类型。了解光化学反应的特点。
(十一)胶体化学
掌握胶体分散体系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能利用这些特点对胶体粒子大小、带电情况等方面分析并能应用于实践。了解溶胶稳定性特点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能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了解乳状液的种类、乳化剂的作用及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了解唐南平衡。
三、主要参考书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9. 在三相共存的平衡线上为什么不能使用杠杆规则
首先说他平衡的原因是收到合外力为0平衡
可能跟杠杆的质量分布有关不均匀,或在支点处没有在重心出,还有在指点有摩擦力存在不与地面平行还是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