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宾大效应与实际汇率

宾大效应与实际汇率

发布时间:2021-06-19 23:24:28

Ⅰ 实际汇率的意思

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的对称。其是按两国的物价指数之比对两国的货币对的名义汇率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得出汇率就称为实际汇率。实际汇率指的是剔除两国货币相对购买力变动和市场行为的影响,反映的是汇率变动对两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实际状况。实际汇率的变动,反映了两国商品竞争力的变化。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某国物价指数/本国物价指数

简单说明一个问题,实际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是不等价的。因为实际汇率涉及到货币对的名义汇率和两国之间的物价水平,根据比对的国家数量可以分为实际汇率(双边外部实际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REER,也称为多边外部实际汇率)。实际汇率指的两个国家之间货币的实际汇率,涉及两个国家,是一对一的关系;而实际有效汇率,涉及多个国家,是一对多的关系。因此实际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是不同的。简单地说,一个是有效汇率的绝对水平, 一个是有效汇率的指数化。

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关系可通过公式q=EP*/P(q为实际汇率,E为名义汇率,P*为外国商品价格水平,P为本国商品价格水平)换算。实际汇率反映了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可通过费雪效应表示,它反应了名义汇率和实际回报以及通货膨胀的关系。公式1+R=(1+r)*(1+h),r代表实际汇率,R代表名义汇率,h代表通货膨胀。

Ⅱ 实际汇率上升为何就是货币贬值

在直接标价法时,汇率贬值=汇率上升=货币贬值

汇率表示有直接标价与间接标价,直接标价就是以本币表示单位外币的价格,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中国是直接标价法。

就汇率的概念来说,是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仅是一个数字而已。如1美元=7人民币,7就是汇率,又称为外汇汇率,7变为8就是汇率上升,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升=汇率贬值=本币贬值。

(2)宾大效应与实际汇率扩展阅读:

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从国内角度看,货币贬值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是指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属量,降低其对金属的比价,以降低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货币贬值在现代纸币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即货币膨胀)时,纸币价值下降。

从国际角度看,货币价值表示为与外国货币的兑换能力,它具体反映在汇率的变动上,这时货币贬值就是指一单位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能力的降低,而本国货币对外汇价的下降。例如,如果100美元去年兑换300元人民币,今年兑换400元人民币,则人民币贬值了。

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Ⅲ (宏观经济学)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什么要假设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是同比例的谢谢。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的是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形,资本完全流动意味着资产所有者认为国内证券与国外证券之间可以完全替代。因此,只要国内利率超过国外利率就会吸引资本大量流入;或者只要国内利率低于国外利率,就会使资产所有者抛售国内资产,引起大量资本外流。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着重分析了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前提之下财政、货币政策的不同效应。

固定汇率制下的情形

在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的条件使得货币政策无力影响收入水平,只能影响储备水平;而财政政策在影响收入方面则变得更有效力,因为它所造成的资本流入增加了货币供给量,从而避免了利率上升对收入增长的负作用。

引入浮动汇率制下的情形

(1)货币政策-无论在哪种资本流动性假设下,货币政策在提高收入方面都比固定汇率制下更加有效。

(2)财政政策-在资本完全不流动的情形下,浮动汇率下收入的增长大于固定汇率下的收入增量;在有限资本流动性的情形下,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影响仍然有效,但是收入的增长幅度小于固定汇率制下情形;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形下,财政政策对于刺激收入增长是无能为力的。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适用范围

蒙代尔自己认为,要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有所限定,模型的结论并非不可避免,它们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应用最好的三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美国、日本和德国,它们拥有强大的货币。这绝非偶然。三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而且是最富裕的三个经济体,拥有最发达的资本市场。它们实施财政扩张时的各种条件,都能够保持货币紧缩。

很少有发展中国家(如果有的话)适合同样的结论。原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实施财政扩张时,通常都伴随着银根放松和外部投机资本对本国货币的冲击。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多大区别。

原因是:首先,这些国家没有以本国货币交易的发达资本市场,第二,紧跟财政赤字之后,很快就出现货币扩张。蒙代尔个人不用蒙代尔—弗莱明式的国际宏观经济模型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并希望他的学生也不要这样做。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结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影响总收入的效力取决于汇率制度。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对刺激经济毫无效果,在浮动汇率下则效果显著;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对刺激机经济效果显著,在浮动汇率下则效果甚微或毫无效果。蒙代尔在后来的一篇文章“资本流动和国家相对大小”中将数学模型推广到整个世界经济:首先证明了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的效果并没有完全丧失,相反,货币政策效果传递到国外;其次证明了在浮动汇率下(以及资本完全流动)财政政策效果并没有丧失,而是传递到世界其他地区。

Ⅳ 实际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区别

一国的名义有效汇率等于其货币与所有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 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所有双边名义汇率的相对变动情况,而且还剔除了通货膨胀对货币本身价值变动的影响,能够综合地反映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 目前,通行的加权平均方法包括算术加权平均和几何加权平均两类。在测算有效汇率时,研究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特殊目的来设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样本货币范围和贸易权重等相关参数,得出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Ⅳ 随着实际汇率(直接标价法下)越大,本国商品价格竞争力如何变化

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大,即本币对外贬值,出口商出口以外币表示的同等外币的商品,可兑换更多的本币,在生产成本没有变动的情况下,使以本币表示的利润率增长,本国商品国际竞争力也就越大。一些国家为了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使用本币贬值的方法。

Ⅵ 影响一国实际汇率的因素有哪些

1)国际收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如果为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低。
(3)利率。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则汇率高。
(4)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高。
(5)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6)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Ⅶ (宏观经济学)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什么要假设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是同比例的

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和J.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 Flemins)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模型,简称M-F模型),即通常所说的经典M-F模型。 该模型扩展了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政策效应的分析,说明了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其目的是要证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米德冲突”可以得到解决。

模型假定:

1.假定价格在短期内是不变的;

2.假定经济中的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

3.假定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的需求不仅与收入相关,而且与实际利率负相关;

4.假定商品和资本可以在国际市场完全自由流动,资本的自由流动可以消除任何国内外市场的利率差别。

模型结论摘要

1. 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短期是有效的,但长期来看是无效的,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

2. 在资本有限流动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

3. 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

两国模型(一般讨论两国模型为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适用范围蒙代尔自己认为,要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有所限定,模型的结论并非不可避免,它们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供参考。

Ⅷ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实际汇率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尤其是2003-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五年达到了两位数增长,增长速度之快属世界罕见。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调整和变动趋势,为近年来出现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给予合理的解释与政策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文献综述
1.支持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文献综述
当前,从实体经济角度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的研究文献不多,而且结论也不尽统一。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具有较为典型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通过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汇率并轨以来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我国两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变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不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提高幅度大时,人民币趋向于贬值;而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提高幅度大时,人民币实际汇率趋向于升值,回归结果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结论(俞萌,2001;王维,2003;王苍峰、岳咬兴,2006)。卢锋(2006)整理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工资和单位劳动成本相对变动的大量数据并与13个发达国家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比较后得出人民币实际汇率严重低估的结论,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演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故事。
2.驳斥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研究文献
然而,杨长江(2002)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之间的矛盾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劳动无限供给的条件下,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可能会以实际汇率持续贬值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技术进步型贬值是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较长时期内变动态势的主要因素。Tyers、Golley、Bu和Bain(2006)认为,由于我国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增长非常快,生产率的相对提高和禀赋相对增加的外部冲击,常常引起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贬值,这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正好相反。McKinnon(2007)认为我国中央银行有可能提高国内通货膨胀率,这可能减缓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升值速度。所以,在我国不存在明显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林毅夫(2007)针对卢锋(2006)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异议:(1)是否可以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和国内外制造业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相对变动的比较作为人民币名义汇率调整的依据尚值得商榷;(2)实际汇率严重低估需要经由名义汇率大幅升值来实现实际汇率升值尚值得商榷;(3)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中所阐述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在现实经济中是必然成立的数学恒等式尚值得商榷。他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不能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来解释,90年代以后我国可能适用这个假说。
(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的启示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的,其中主要是以欧盟国家为研究样本,研究的假设条件、背景和样本数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时,更是忽略了我国的实际国情,在模型的设定和推理中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现有研究成果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在构建理论模型方面。(1)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的一个假设条件是资本的跨国自由流动。因为资本的边际收益率是一样的,随着技术发生变化,资本收益率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工资和价格的调整。而我国现阶段存在资本管制,且国内价格和资源调整得比较缓慢,可能会通过利率来调整。因此,需要在理论上对这一假定条件做出修正和完善。(2)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的第二个假设条件,是劳动力市场是自由流动的。然而我国长期以来由于户籍方面的种种不合理规定,极大地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因此,需要在理论上对这一假定条件做出修正和完善。(3)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的第三个假设条件是劳动力总量是固定的,工资水平决定不可贸易品的价格。然而我国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国情,即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发展很悬殊,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而不会引起工资的上涨。因此,需要在理论上对这一假定条件做出修正和完善。
其次,在经验分析方面。(1)在对我国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划分上,不能仅仅以制造业作为可贸易部门,以服务业作为不可贸易部门,这样有失偏颇。因为这些部门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可贸易性,因此在经验分析之前要重新设计指标选择作为研究对象的代理变量。(2)综合比较全要素生产率与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利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率代理变量,并且完善相关数据库,准确衡量我国单位劳动成本变动和工资等变量。(3)充分利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手段,采用面板数据和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对理论上提出的假设命题进行经验分析,以期得到更为可靠的经验支持。
最后,在政策建议方面。(1)在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原因时,要考虑到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阐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大幅贬值的影响机制。(2)注意考察我国经济的非均衡运行状态,如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增长等给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今后的研究思路可以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比如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等)的背景下,对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修正和完善,主要考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基本经济特征,重新做一基本假设,即无限制地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而不会引起工资的上涨的基本假设,从而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否具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中,重新设定我国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划分标准,并进行归类划分,准确衡量我国单位劳动成本变动和工资等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的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逐步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才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的政策建议。

Ⅸ 在开放经济中,什么决定了实际利率和实际汇率

利率的决定,有着多种理论,其中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认为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润率。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着眼于利率变动取决于供求对比关系,主要有三种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制度因素。
(一)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税收等对利率的影响。
(二)政策因素指一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经济政策的实施对利率影响。
(三)制度因素主要指利率管制下的利率状况。
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主要有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环境与政策性因素等。
(一)利润的平均水平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利息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
(二)资金的供求状况指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使利率上升;供过于求时,利率下降。
(三)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四)国际经济的环境指国际间资金流动、商品竞争、外汇储备量及外资政策都会对利率产生影响。
(五)政策性因素指利率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是实现经济目标的工具。供参考。

阅读全文

与宾大效应与实际汇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保险公司 浏览:89
农商银行6月份理财产品价格 浏览:347
铁矿石价格期货吧 浏览:560
9月8日人民币汇率 浏览:346
为什么b份额的杠杆要加a份额 浏览:241
p2p理财收益排行 浏览:409
bar指数期货 浏览:820
乌鲁木齐华融信托公司地址 浏览:673
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董事长 浏览:79
境外对境内融资租赁 浏览:370
股票杠杆要找赛岳恒 浏览:12
捷汇俄罗斯汇率 浏览:157
渤海交易所骗局046在那 浏览:640
我国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浏览:823
最近5年丁二烯价格走势图 浏览:440
东证期货合肥营业部 浏览:436
万鑫金融是诈骗公司吗 浏览:37
华谊集团燃料电池 浏览:313
金融机构与税务检查 浏览:303
增强金融机构吸引力 浏览: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