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券商IPO
券商就是证券公司,像东方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等,这些券商还没有上市,而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都已经发行上市了。IPO就是“首次公开募股”的意思,这些还没有上市的证券公司第一次发行股票就称为“券商IPO”!
㈡ 证券公司是靠收取投资者买卖股票的佣金赚钱的吗那怎么判断一个证券公司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
1、是。2、影响不大,研究报告不准机构就不买他的,但占他收入的比例很小。3、研究报告一般不至于造假,但看到的不准是正常的。上市公司都有年报,上面有收益,证劵公司人员根据这些,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假设,比如什么什么情况可以降低成本,增加销售,提高利润,当这些假设成立的时候,收益就会是什么什么样,以此来推荐。所以即使不准,他也没造假,只是假设不对,推理有误。企业年报,利润也会粉饰,虽然不是造假,但可能和实际出入也蛮大。
㈢ 为什么今年券商IPO承销收入骤降
1、IPO减速;
2、发行规模缩水;
3、佣金降低。
㈣ 公司ipo上市成功后,要给投资银行多少的佣金
新三板收费标准
委托备案费 一次性 1万元 主办券商
改制费 一次性 20万元 主办券商
推荐费 一次性 50万元 主办券商
督导费 持续收费 5-10万元/年 主办券商
创业板一般是融资额的6%-12%左右
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一般是融资额是4-8%左右
㈤ 给券商介绍ipo项目的话,券商一般会给多少业务奖励阿
这个要券商跟上市公司谈10%-20%都有
㈥ 创业板IPO,保荐费、承销费大概要多少,在募集资金的比率在什么范围
一般会单独收一个几百万的保荐费,再收一块承销费,在实际募集资金3-6%的范围内都有,项目越大收费比例越低。保荐费是只要项目报到证监会就要收的,承销费在发行成功后收,没上市就不收了
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Second-board Market)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是与主板市场(Main-Board Market)不同的一类证券市场,专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企业等需要进行融资和发展的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在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位置。在中国的创业板的市场代码是300开头的。
创业板与主板市场相比,上市要求往往更加宽松,主要体现在成立时间,资本规模,中长期业绩等的要求上。由于新兴的二板市场上市企业大多趋向于创业型企业,所以又称为创业板。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可以说,创业板是一个门槛低、风险大、监管严格的股票市场,也是一个孵化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摇篮。
创业板GEM ( 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则之中。
㈦ 券商通过发行股票得到佣金,如何计算的
券商通过发行股票得到佣金,券商通过发行股票得到承销费,一般有2种收费方法,计算如下:
一种是承销金额的比例1%-3%。
另一种按发行股数收费,每股0.2——1元。
“券商”,即是经营证券交易的公司,或称证券公司。在中国有中信、申银万国、齐鲁、银河、华泰、国信、广发等。其实就是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代理商。据悉,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类11个级别。 A、B、C三大类中各级别公司均为正常经营公司,其类别、级别的划分仅反映公司在行业内风险管理能力的相对水平。D类、E类公司分别为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及被依法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公司。
㈧ 在券商投行部工作五年年收入大概在什么水平
要看是哪家公司,大的券商投行部好的一年好几个ipo,小的就那么一两个还是小公司上市。投行部能否赚钱看做的是什么项目,员工收入看的是佣金;投行佣金按募集资金的比例收,关键是定价受否准确和能卖出去多少。2013年光大5个ipo在手里,因为杨剑波的金手指导致暴亏,人被开除了不说,光大手里的项目被证监会叫停了4个。所以这个差的还是比较大的。
㈨ 国内各证券公司 IPO 业务有什么特点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大型央企曾经是IPO的最大客户。大到什么程度呢,单个项目融资额数以百亿计,最大的要超过一千亿,相比之下中小企业IPO融资额不过几亿元。一个工行IPO项目要抵过三五百个中小企业的IPO项目。此外大型央企在政策方面还有相当强的支持,通过证监会审核相对比较容易。
在那种情况下,哪家投行能够拿到大型国企的IPO项目,就会成为投行的冠军。中金、中信可谓中国政府背景最深厚的两家投行,拿国企项目的能力最强,所以连续多年排名市场前两位,地位无可撼动。
但是一方面中央要求金融市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大型国企数量终究有限,上一家就少一家。所以近几年来大型国企在IPO份额中的比重迅速下滑,中小企业IPO的比重相应上升。到了2011年,中小企业的IPO业务已经成为影响一家投行市场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个细分市场,中金、中信的传统优势发挥不出来,反而是平安、国信等中小型券商有比较大的优势。2011年中金应该已经被甩出IPO前三名,中信因为中小企业做得比较早,排名大概还在二三位,平安、国信则和中信比肩,成为国内业务量最大的投行之一。
以上是外部的竞争环境。下面说说各公司的特点,尤其是在新兴的中小企业IPO业务方面的特点。
以中信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国企的管理作风,就是管得多。体现在:没有小团队,人员统一调配,兵无常将;对项目组控制多,尤其是来自项目组以外的质量审核非常严格。
在激励机制方面,中信带有一定的大锅饭性质,不按照项目组的方式分奖金,而是整个公司的利润决定奖金的总金额,然后根据考核结果统一排名,论功行赏。
这种模式有它的好处,主要是项目质量统一都比较高。此外由于上级管得多,项目负责人和保荐人私下乱搞的机会很少,相对比较干净。不好的地方就是一个项目做完了到底能分给项目组多少钱还要等到公司统一安排,物质激励相对要差一点,所以拉项目的积极性应该是不如国信平安,导致业务发展速度也不如他们。
以国信而言,是比较典型的放权型管理模式。体现在:都是小团队制,项目负责人自己带人,自己做项目,自己分配奖金,基本上自己能决定一切;公司对项目组相对了解得就不够深,控制力也比较弱。
在激励机制方面,国信非常直接、实际,项目发行完成后,净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就直接交给项目组作为奖金,项目负责人再决定如何分给手下。
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项目组积极性非常高,拉项目、做项目的动力都很足。而且一些能力强的项目负责人应该是更欢迎这样的管理、分配模式,大小事情自己决定,干起来顺心。
不好的地方是,太直接的物质激励导致项目组动力太足,为了完成项目可能突破一些东西,比如降低项目质量的要求,导致审核风险提高,甚至瞒着公司做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公司由于控制力有限,想管可能也无从下手,风险控制相对会弱一些。
平安就不详细讲了,大致上是介于中信和国信之间的那么一种管理模式。中金的模式和中信应该差别不大。
所以为什么国信平安在中小企业IPO领域扩张那么快,这和他们的激励机制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为什么国信会爆出“保代持股”这样严重的问题(插一句,作为保荐人如果有核查不到位、披露有遗漏等,可以解释为能力有限、技术不过关。但是如果去持有公司股份,属于主观恶意违法,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以及平安为什么会出现胜景山河这样的问题,而中金中信多年来都没有出什么大问题,这些都和各公司的内部机制有莫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