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杠杆的作用是什么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这句话不仅是催人奋进的警句,更是有着严格的科学根据的。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又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船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
这里还要顺便提及的是,在我国历史上也早有关于杠杆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墨家曾经总结过这方面的规律,在《墨经》中就有两条专门记载杠杆原理的。这两条对杠杆的平衡说得很全面。里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动的,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动的。这样的记载,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贰』 生活中的杠杆用途有哪些
一、分类
第一类:支点在动力点和阻力点的中间。称为第一类杠杆。既可能省力的,也可能费力的,主要由支点的位置决定,或者说由臂的长度决定。动力臂与阻力臂长度一致,所以这类杠杆是等臂杠杆。例:跷跷板、天平等。
第二类:阻力点在动力点和支点中间。称为第二类杠杆。由于动力臂总是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杆。例:坚果夹子,门,钉书机,跳水板,扳手,开(啤酒)瓶器,(运水泥、砖的)手推车。
第三类:动力点在支点和阻力点之间。称为第三类杠杆。特点是动力臂比阻力臂短,所以这类杠杆是费力杠杆,然而能够节省距离。例:镊子,手臂,鱼竿,皮划艇的桨,下颚,锹、扫帚、球棍,理发剪刀等以一手为支点,一手为动力的器械。
另外,像轮轴这类的工具也属于一种变形杠杆。就拿最简单、相似于第一类杠杆的定滑轮来介绍,滑轮轴心好比支点,两端物体的拉力好比杠杆的两端施力,而如果滑轮是一个完美的圆,施力臂和阻力臂皆将是圆的半径。
二、生活中的杠杆
费力杠杆例如:理发剪刀、镊子、钓鱼竿……杠杆可能省力可能费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要看力点和支点的距离:力点离支点愈远则愈省力,愈近就愈费力;还要看重点(阻力点)和支点的距离:重点离支点越近则越省力,越远就越费力;如果重点、力点距离支点一样远,如定滑轮和天平,就不省力也不费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省力杠杆例如:开瓶器、榨汁器、胡桃钳……这种杠力点一定比重点距离支点近,所以永远是省力的。
如果我们分别用花剪(刀刃比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较长)剪纸板时,花剪较省力但是费时;而洋裁剪则费力但是省时。
『叁』 杠杆 的用途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作用
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杠杆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弯的。
跷跷板、剪刀、扳子、撬棒等,都是杠杆。
某些杠杆例如:开瓶器、撬棍,省力。
某些杠杆如剪刀,不省力但省距离。
天平是特殊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而起到度量的作用。
『肆』 杠杆定律的应用范围及用途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可以围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经典例题】
例1 本题选自腾讯课堂付费课程《初二下册力学知识精讲》-18杠杆-杠杆及其五要素
如图,这款图钉来自于一个初中生的创意,翘起部分为我们预留下施力空间。图钉作为杠杆,当按图所示施力时其支点为(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例2 本题选自腾讯课堂付费课程《初二下册力学知识精讲》-18杠杆-杠杆及其五要素
如图所示,小华用苹果和桔子来玩跷跷板。她将苹果、桔子分别吊在轻杆的左、右两端,放手后杆马上转动起来。使杆逆时针转动的力是( )
A. 苹果的重力
B. 桔子的重力
C. 吊桔子的绳对杆的拉力
D. 吊苹果的绳对杆的拉力
【随堂练习】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用手转动地球仪时,地球仪可以看作一个杠杆 ( )
(2)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称为动力臂( )
(3)杠杆受到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可能相同( )
(4)杠杆一定是直的( )
2. 如图所示,小华用苹果和桔子来玩跷跷板.她将苹果、桔子分别放在轻杆的左、右两端,放手后,杆马上转动起来.使杆逆时针转动的力是( )
A.苹果的重力
B.桔子的重力
C.苹果对杆的压力
D.杆对桔子的支持力
3. 如图是开瓶盖的起子,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能正确表示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图是( )
4. 如图是一种新型开瓶器,借助它可单手轻易开启啤酒瓶盖,该开瓶器可看作一个杠杆.下列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开瓶器工作时的支点O、动力F1和阻力F2的是( )
答案
经典例题
例1:C;例2:D.
『伍』 杠杆的原理和用途是什么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陆』 杠杆力的作用,就是惯性力(虚力)和实力的相互作用。是吗
杠杆力的作用,就是惯性力(虚力)和实力的相互作用
惯性力是真实的力惯性力是真实的力
在牛顿力学体系中,惯性力一直存在其中并影响力学的构建和应用,它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困惑、思考和争论,这是一个照本宣科说简亦简、思考探索说难亦难的非常问题.力学领域的主流舆论都否认惯性力是一个真实的力,只有极少人提出真实的力的主张.在这种情况下,推断和论述惯性力是一个真实的力不能不说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
我们今天所应用并研究的科学学科的创立和构建都是在欧洲完成的.在众多的学科中,牛顿力学的问题居多.今天人们对力学中各种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都是根据外国人的理论,人们对惯性与惯性力的论断和解释也都是对别人说法的转述.因此,本文指出的某种错误论断不是指具体某人的错误,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一、惯性力定义
力学界通常认为: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定律所表现的物理规律适用于惯性系而不适用于非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为使牛顿运动定律仍然有效,常引入一个假想的力,用以解释物体在非惯性系中的运动.这个假想力因物体的惯性而引入所以称之为“惯性力”.由于认为惯性力不真实存在,也就顺势推出:惯性力是物体的惯性在非惯性系中的一种表现,并不反映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它不遵循牛顿第三定律,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反作用力.后面的说法有点莫名其妙,好像对这个假想力也有某种疑问,因为根本不存在的假想力不需要进一步展示和衬托.
在上述认识和解释的影响下,仅在个别高中教学辅导书和大学某些专业的《大学物理学》《理论力学》教科书中有惯性力的概念,各家对这个概念作定义和解释说法不一,大体上可归纳为下列三种:
定义一:当物体加速时,惯性会使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倾向,若是以该物体为坐标原点,看起来就仿佛有一股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该物体上,因此称之为惯性力.定义后又解释说:因为惯性力实际上并不存在,实际存在的只有原本将该物体加速的力,因此惯性力又称为假想力或虚拟力.
定义二:物体受力作用而改变运动状态时,物体的惯性反抗这种改变而对施力物体的反作用力,叫做惯性力.定义外也说惯性力是一个虚拟力或假想力.
『柒』 杠杆分几种在人体力学的运用原则有哪些
按照形状可以分简单杠杆和变形杠杆,如滑轮等。按力学原理分为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由于身体骨骼和肌肉的构造特点,人体上的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捌』 力学的杠杆没太学明白!!!!!!!!!
要使杠杆平衡就要使各个的垂直杠杆作用力(如果不垂直,就要把力分解为垂直杆和平行杆两个力,计算时只取垂直杆的力)乘以作用点到支点的直线距离之和为零(如果取向上的为正,则取向下的为负)
F为力,S为直线距离,则F1*S1+F2*S2+F3*S3+……Fn*Sn=0
如果简单点分析,只有两个力则F1*S1+F2*S2=0
或者取两个力的绝对值表示为|F1*S1|=|F2*S2|
由此可知要使平衡条件成立|F1*S1|必须等于|F2*S2|,所以只要S1小的F1就大,如果动力正好是F1那么这个就是费力杠杆,反之就是省力杠杆。
注意:S指的是作用点到支点的直线距离,与杆的形状没有关系
『玖』 力学杠杆包括什么
力点,支点和作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