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政策。当央行认为对于外汇市场的干预是有效的且干预结果将与政府的货币政策一致时,央行在外汇市场的参与将影响汇率。央行的参与通常是通过买入或卖出本币以将本币稳定在一个被认为是真实和理想的水平。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对于政府货币政策对于汇率影响的判断以及对于将来政策的预期同样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二、政治形势。如果全球形势趋于紧张,则会导致外汇市场的不稳定,一些货币的非正常流入或流出将发生,最后可能的结果是汇率的大幅波动。政治形势的稳定与否关系着货币的稳定与否,通常意义上,一国的政治形势越稳定,则该国的货币越稳定。
三、国际收支状况。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将导致其本币汇率的波动。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的一切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的总结。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该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也影响着该国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运行。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外汇的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影响。
四、利率。当一国的主导利率相对于另一国的利率上升或下降时,为追求更高的资金回报,低利率的货币将被卖出,而高利率的货币将被买入。由于相对高利率货币的需求增加,故该货币对其他货币将升值。
五、市场判断。外汇市场并不总是遵循某一合乎逻辑的变动模式。难以明了的因素,诸如个人感觉、判断、以及对于各种全球政治、经济事件的分析、理解均对汇率产生影响。市场上的操作人员必须正确理解所公布的各种报道或数据,如外汇收支数据、通胀指标、经济增长率等。
六、投机行为。市场主要操作者的投机行为同样是影响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外汇市场上直接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交易相对来说所占比例是不高的。大多数交易从实质上讲是投机行为,这种投机行为将导致不同货币的流动,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当人们分析了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后得出某种货币汇率将上涨,竞相抢购,遂把该币上涨变为现实。反之,当人们预期某货币将下跌,就会竞相抛售,从而使汇率下滑。
㈡ 韩国现在的汇率怎么看
其实无所谓 差几千韩元区别不大
你一次性换和慢慢换都无所谓,因为RMB对韩元 都不是外汇主流货币 波动较小~~
你要是想换最高的话 我估计大家都不知道啥时候最高 知道的话 大家都去炒外汇了 呵呵
㈢ 外汇汇率的涨跌带来得影响.具体.
外汇汇率可以宏观控制国家进出口。打个比方,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相对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美国就会变困难。以前100块的东西比如可以卖20美元,现在人民币升值能卖30美元了,美国人就不买了。反过来, 也一样。
㈣ 货币汇率涨跌与什么有关
一般地,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如果货币收人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第二,利率。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对汇率波动起决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
第三,通货膨胀。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通货膨胀影呐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会引发出口商品竟争力减弱、进口商品增加,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这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本币贬值;
第四,政治局势。
从现在处在经济危机中的人民币汇率来看,还要根据国情和全球市场的局势,央行对汇率的高低态度决定。还有比较重要的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利差。人民币一直都是跟着美元走的。由于我们的美元外汇储备多。
㈤ 韩币汇率为什么么会降的那么快
估计韩币会一直贬值,不过也有可能回弹,看现在希望不是很大
下面是 一篇文章《韩国会成为下一个越南吗》
韩国今年内有180家开发商破产,同比增长了45%,平均一天有一家开发商破产。开发商想降低房屋售价,但又遭到已购房业主的抵制,未销售住房套住了约60万亿韩元(约4133亿人民币)资金
韩国总统李明博上台以后,伴随着牛肉危机一起到来的,是“韩国号”经济航船的偏离轨道。韩国经济,并没有按照这个青瓦台新主人指引的“747”(每年增长7%,十年后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成为世界排名第7的经济强国)航向行驶。
当下,韩国经济全面亮起红灯,各项经济指标陆续跌至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韩国政府和学者多称“外汇危机”)以后、甚至是韩国经济有统计以来最糟糕的水平。韩国传媒开始使用“又一个马其诺心理防线被冲破”来形容韩国经济所处的险境。
韩国,会成为继越南之后,下一个亚洲经济的危险地带吗?
各项经济指标均接近“马其诺防线”
与中国一样,目前CPI在韩国也是焦点之一。韩国政府曾宣布2008年CPI上涨率将控制在3.3%,事实上,此限被不断突破。6月份是5.5%,7月份是5.9%。韩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998年底,CPI是6%,眼看这道“马其诺心理防线”已经攻克在即了。
同时,由于物价上涨,家庭实际购买力下降,2008年上半年韩国居民消费增长率同比由4.5%下滑到3%左右。由于受到国内外经济不景气和韩元贬值造成的进口价格上涨等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仅3.1%,只有2007年的一半水平。
韩国还首次出现了外贸逆差。出口是韩国经济的发动机,近些年,出口对韩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90%以上。即使是近几个月,韩国出口形势仍然捷报频传。但由于国际原油及原材料价格涨幅过大过快,出口收入的增加赶不上进口原油及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损失。2008年头7个月,韩国外贸收支竟有6个月是逆差。加上韩国服务贸易向来是逆差,今年韩国经常项目收支将大大恶化。上半年,韩国经常收入项目逆差为57亿美元,全年估计得超过130亿美元。这将是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一次。
股市也在下跌。李明博上台前,韩国股市(KOSPI)大约在2000点,李曾夸下海口,他上台后股市要上涨到5000点。不到半年,股市却直线下滑。目前在1550~1600点徘徊。1500点是韩国经济的又一道“马其诺心理防线”。
而且,在几乎全球各国货币对美元都升值的情况下,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却走低。李明博上台前,韩元对美元大约在950:1。最近几个月一直贬值,一度跌至 1050:1,以致韩国政府抛售美元挽救韩元。韩元贬值与韩国今年以来经常收支出现逆差、外资撤离韩国和对外债务骤增关系很大。
自从 2001年以来,外国投资者在韩国股市持股比例一直在30%以上。2003年10月突破40%,2004年4月曾达到44.12%的高峰。2008年6月 9日至7月23日,外国投资者创纪录地连续33天抛售韩国股票近9万亿韩元(约合625亿人民币),这是时隔8年后,首次跌破了韩国股市上外资持股率 30%的“马其诺心理防线”。
外国对韩直接投资(FDI)也开始呈现纯资本外流。据韩国央行报告,从外商参与经营而在韩国购买10%以上企业股份的情况来看,资本流入减去资本外流的纯投资额,2008年上半年达负8.86亿美元。也就是说,外商从韩国回收的资金比在韩国的直接投资更多。这是 27年来的第一次。
在2008年3月底,韩国对外债务已达4125亿美元,纯对外债权(对外债权减对外债务)仅149亿美元。对外债务中一年期的短期债务占42%以上,堪比金融危机的前一年1996年底这个数字(48%)。同时,韩国对外债务中短期债务占韩国外汇储备额(6月底2581亿美元)的80%。这种情况下,韩国极容易沦为纯债务国 ,而沦为纯债务国的危险已经导致韩国经济的国际信誉评级下降。
汇市下跌、外资撤离和对外债务骤增使韩国“沦为没有魅力的市场”。美国华尔街金融专家提出韩国长期停滞的可能性,将韩国列入分类为投资损失风险较大国家。
平均一天有一家开发商破产
曾几何时,韩国房市也是一路飚升,房价高得烫手。现在经济不景气也波及了房屋市场。目前韩国全国有未销售公寓13万多套。这已经比1997年金融危机时未销售房屋还多30%。加之开发商不愿如实申报公寓积压情况,因此专家称,韩国未销售房屋当在25万套左右。
在中国能看到的房地产市场的窘境,在韩国同样如是。一部分开发商将房屋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卖给了房地产公司;有些开发商一个月连一套公寓都没卖出。 2008年内有180家开发商破产,同比增长了45%,平均一天有一家开发商破产。除了几家大型开发商集团,绝大多数开发商处于生死关头。开发商想降低房屋售价,但又遭到已购房业主的抵制,未销售住房套住了约60万亿韩元(约4133亿人民币)资金。韩国媒体形容这些未出售房屋等于随时毁掉韩国经济的“定时炸弹”。
与此同时,普通韩国家庭的债务也变得更加沉重。金融危机后的10年里,家庭负债沉重取代了1997年企业资产负债比率高,成了韩国经济的最大隐患。目前韩国全国家庭负债已达到历史纪录的640万亿韩元,户均负债达3901万韩元(约合27万人民币)。沉重的家庭债务只会导致居民消费进一步萎缩。
雪上加霜的是,就业市场也萎靡不振。李明博竞选总统时曾喊出每年增加60万个就业岗位,五年共创造300万人就业的口号。但实际上,今年上半年,新增加岗位同比不超过20万个。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就业市场停滞,工作岗位减少,求职不易,许多就业适龄人员尤其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干脆不进行经济活动,这种放弃求职的人越来越多。
光看2008年上半年经济数据,韩国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低增长(约5%)高物价(接近6%)的滞胀局面。上述现象可以用“油价攀升—物价上涨—引发内需(消费和投资)萎缩—股市、汇市下跌—外资撤离—工作岗位减少”这样环环相扣的逻辑来说明。
最具影响力的《朝鲜日报》发表了《韩国重现外汇危机迹象,噩梦是否重演?》文章,引用许多韩国权威人士和经济专家的话说,“目前的韩国经济状况似乎与外汇危机时期很相似”。韩国财政部长说“虽然不能说目前处于危机状态,但整体的经济趋势正在滑向危机局面”。也有经济学家认为,1997年的外汇危机不可能出现,但由三高(高油价、高物价、高家庭债务)三低(低增长、低就业、低股市)引发的金融危机有可能出现。
“李明博经济”实际上已经被放弃
韩国经济困境的形成既有内忧亦有外患。
内忧是众所周知的由进口美国牛肉导致的长达数月之久的烛光集会和随后的罢工。韩国经济研究院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长达百余日的烛光集会,导致国家经济直接损失共近两万亿韩元(137亿人民币),相当于韩国GDP的0.2%以上。
韩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举行的罢工也造成了韩国经济直接损失,达6685亿韩元(46亿人民币)。
外患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具体来说是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美国次贷危机、中国宏观紧缩等等。
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大幅度涨价推高了国内物价。韩国是个资源极其缺乏的国家,能源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是世界上第七大石油进口国,第四大石油消费国。尽管 2008年上半年韩国能源消耗与2007年同比还减少了1.1%,但由于原油、煤炭、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其进口能源的费用高达702亿美元,超出 2005年全年的能源进口金额(667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韩国总进口额达2198亿美元,其中用于进口能源(原油、煤炭和天然气)的费用占 32%。
能源涨价推动了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有韩国经济专家做了一个模型预测石油价格为每桶150美元时的惨境:GDP年增长将只有2.5%,CPI升至8.9%,经常项目收支将为负180亿美元。
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加重了韩国的困境。美国是韩国第二大商品出口市场,当美国人由于次贷危机都在过紧日子时,对韩国商品的需求自然减少。近几年,韩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在下降,今年上半年只有28亿美元,同比减少38.4%。
中国也是另一个影响因素。从2003年起,中国取代美国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一直也是韩国外贸顺差的最重要来源国。但据韩国方面报道,近年韩国对华贸易的顺差也在减少。去年降至200亿美元以下。韩国的经济命运与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中国无论是“通胀”或“通缩”,人民币无论是升是贬,都会严重影响韩国股市。
流年不利,促使李明博政府逐渐放低身段,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7月3日,韩国财政部长正式宣布,将政策方向从“增长”转为“稳定”。表示根据油价动向,增长率有可能进一步调低,将把稳定物价和民生作为首要经济目标。专家指出,这意味着以“747”为象征的“李明博经济”实际上已经被放弃。
李明博政府还放弃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让韩国变得更绿、大大降低物流费用的连接首尔与釜山的“京釜大运河”计划,以提高效率为宗旨的让大批公共机构民营化的规划,都被搁置。■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㈥ 怎么描述这几天的汇率涨幅
汇率可以理解为价格,不同表示法下含义不同,我国是直接标价法,即以单位外币折算成多少人民币表示,这个数字增大,即为汇率上升,人民币贬值.
㈦ 人民币汇率几天抹去一年涨幅
近一周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先后突破6.5和6.6,几天的跌幅抹去了一年的涨幅,对人民币的关注又开始多起来。
汇率是一个严肃的命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不是“外向型”企业,比如航空、造纸、服装等,对于汇率变动并不敏感,但是为什么这次人民币有任何风吹草动,从一个经济命题变成了全民讨论的大话题?还是房子,我可能没有一个外贸出口企业,但是有房子,或者正准备贷款买个房子。所以,对一般老百姓来说,讨论汇率的时候,主要是在研究房价走势,当网上出现“房价和汇率二选一,只能保一个”的话题时,就显得格外引人关注。
的确,过去10多年的高货币供应量,造成了老百姓的财富重构。站在当下的时点,10年前买房和不买房的,10年前在北上广买房和三四线小城市买房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完全不一样。但是要知道,无论是房价,还是几轮起伏的股市,甚至大起大落的艺术品市场、新三板市场,本质上都是货币的载体,再加上保汇率还是保楼市这个艰难抉择上,曾经有两个鲜明的案例:日本选择保汇率,俄罗斯选择保楼市,后来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中国何去何从,是关注也是考验。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有印象,那么应该记得,两年前,我们也有一个类似的讨论,当时甚至更为激烈。一些人甚至将理财产品转换成为了美元,后来,讨论渐渐熄灭,因为我们做到了双赢,汇率回升,房价也没有出现大幅下跌,这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是动用外汇储备,从2014年到今年5月,外汇储备从4万亿元下降到3万亿元,主要就是收购市场上多余的人民币。其次是外汇管控,这两年对资金流出的管控明显加大,就连个人购汇,无论是手机网银还是网点柜台购汇,都需要先填写一份《个人购汇申请书》。
还有就是降低了货币供应量。从一组简单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端倪:2009年国内M2增速为28.41%,对应GDP增速为9.4%;2017年国内M2增速为8.2%,对应GDP增速为6.9%。降低货币供应量是一把双刃剑,在保外汇的同时,对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是会产生明显冲击的。幸运的是,政府在实行货币调控的同时,针对稳房价做了很多保护性措施。比如对金融业进行强监管,实现金融去杠杆,引导资金从房地产市场转向实体经济释放流动性,这是长期手段,大病慢治。为了短期内的稳定,各地出台了各种限价限售限购等措施,本质上就是降低商品房的流动性。以前北京一年二手房能成交20多万套,2017年直接腰斩,其他城市皆是如此。而这些政策也压缩了炒房者的空间,多地都出台政策,限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三无人员”买房,最近甚至调控加码,限制企业买房,父母落户、离婚时间数年内也不能买房,将原有稍稍费劲就能绕过去的监管“空子”全部堵住,一定程度上压制住了炒房需求。
从过去两年的经验可以看出,“房价和汇率只能二选一”是一个伪命题,从资金流动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期内或许呈现一定程度的此消彼长,但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后,两个目标是可以同时实现的。除了日本和俄罗斯,我们也可以看看美国的经验:在1995-2001年间,美元指数和房价同向上升;2002-2007年,美元贬值、房价上升,两者负相关;次贷危机后,美国的房价和汇率齐跌;而从2011年底开始,二者又呈现出同向上升的趋势,所以,这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者的根基实际取决于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只要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足以支撑,二选一的局面永远不会发生。
㈧ 汇率的涨跌和什么有较大的关系
汇率变动原因:
(一)国际收支状况。当一国对外经常项目收支处于顺差时,在外汇市场上则表现为外汇(币)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外国货币汇率下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造成本国货币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
(二)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时,其商品成本加大,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必然上涨,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削弱,引起出口减少,同时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力,造成进口增加,从而改变经常账户收支。
(三)利率差异。当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时,表示使用本国货币资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供应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上升,国际短期资本由此趋利而入,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应相对增加。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降低本国货币的汇率。
(四)财政、货币政策。一般来说,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造成的巨额财政收支逆差和通货膨胀,会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减少财政支出,稳定通货,而使本国货币对外升值。
(五)汇率预期。对汇率的心理预期正日益成为影响短期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心理因素只有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才会产生并起作用。
(六)外汇投机力量。投机者如果预期某种货币将升值,就会大量购进该种货币,从而造成该种货币汇价的上升;反之,投机者若预期某种货币将贬值,就会大量抛售该种货币,从而造成该种货币汇价的即刻下跌。投机因素是外汇市场汇价短期波动的重要力量。
(七)政府的市场干预
(八)经济增长率。一般来讲,高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不利于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行市,但从长期看,却有力支持着本币的强劲势头。
(九)宏观经济政策。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各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与紧的搭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