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
(1)杠杆的左端低,说明这一侧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以减小这一侧的力臂.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杠杆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才正好在杠杆上,也就是正好等于相应杠杆的长,这样测量起来会比较方便.
(2)设杠杆分度值是L,一个钩码重是G,所以2G×2L=nG×L,所以n=4(个).
如果再在A、B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3G×2L>5G×L,所以杠杆左端下沉.
由多次实验可以得出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
(3)当斜向下拉时,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动力臂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可知,动力变大,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将大于1N.
(4)要使翘翘板转动,可采取的做法是:男孩不动,女孩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或者女孩不动,男孩向靠近支点方向移动;或者女孩不动,男孩蹬地,减小男孩对跷跷板的压力).
故答案为:(1)右;便于测量力臂;(2)4;左;F 1 L 1 =F 2 L 2 ;(3)大于;(4)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
B. 杠杆向右沉怎么调节
向右,因为左端下沉,说明左端G左L左>G右L右。两边的螺母重力一定,只有增大L右,才能平衡。
C. 杠杆重的一端向下沉,重什么意思
指的质量数值比较大的一端
D.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1)将杠杆的中点固定在支架上,若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则应将杠杆左侧
(1)因为杠杆右端下沉,所以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2)将钩码挂在杠杆上后,重新调节平衡螺母会破坏杠杆的平衡,使实验结论不准确;由题意可知,杠杆左端偏高,说明杠杆左端偏重,所以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故答案为:(1)左;(2)在加挂钩码过程中重新调节平衡螺母;将左边钩码向左移动或将右边钩码向左移动.
E. 实验前,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
老师讲的口诀:哪边高往哪边调
F. 杠杆右端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
楼上错了
我告诉你吧
无论是左边还是右边的平衡螺母(有两个平衡螺母的)都是那边沉
往那边调的
记好了
永远不会错
呵呵
G.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
(1)杠杆右端下沉,为了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杠杆平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避免杠杆重力对杠杆转动的影响;二是便于测量力臂的长度;
(2)设杠杆每一个小格代表L,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4G×3L=G′×2L,则G′=6G,因此需在B处悬挂6个相同钩码.
(3)“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此时的力臂正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改变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故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故选B.
故答案为:(1)左:水平;力臂;(2)6:(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