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企改革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杠杆
国企降低杠杆方式:
一是改善公司治理,出台国企资产负债约束机制版,支持通过增资扩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充实资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是完善企业债务重组政策,建立关联企业破产制度,探索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研究解决“僵尸企业”破产费用保障问题,建立政府、企业、银行依法合理分担损失的机制。
三是拓宽社会资金转变为股权投资的渠道。支持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制定筹措稳定的中长期低成本股权投资资金的办法,出台以市场化债转股为目的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措施。研究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转股资产交易。
四是加强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力量,指导金融机构利用现有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新设实施机构,鼓励资产管理公司增强资本实力。
五是出台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引,规范引导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提高质量,推动已经签订的债转股协议金额尽早落实,切实降低企业负债率。
⑵ 中央密集提及降低政府杠杆率,这都释放了啥信号
中央密集提及降低政府杠杆率,这都释放了啥信号?中央密集提及降低政府杠杆率,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消息,但是具体会有什么样的情况,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下面给朋友们具体分析一下,大家请参考:
中央密集提及降政府杠杆率更重要,一个方面是为了让整个国家经济开始向着一个全新方向发展,毕竟新冠疫情刚刚结束,现在市场还需要进一步恢复。如果政府杠杆率比较高,那么就会压制市场复苏脚步,因为很多时候政府杠杆率会让各个地区一些自由贸易受到一些制约,所以政府目前希望降低杠杆率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释放出了对于金融系统积极的信息,让金融系统有更多更全面的经营模式,从而能够自我进行调节,让市场金融体制更加健全,从而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样国家就能够更多方面进行经济方面的掌控,所以说中央密集提及降低政府杠杆率,在金融领域就释放了非常积极信号,让金融行业有了更多发展空间,也让未来中国金融更加健康,同时也能够支持全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⑶ 怎样解决企业降杠杆问题
(1)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规模大的企业的固定成本很高,这就决定了其利润变动率远远大于销售变动率。业务t越高,固定成本总额越大,经营杠杆越大。企业要想多提高盈利能力,就必须要不断增加销售,就可以成倍获取利润。单位变动成本较高,销售单价较低,经营杠杆同样会偏大,利润变动幅度仍然大于销售变动幅度。也就是说,获得能力与利润增长的快慢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 (2)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较高经营杠杆率的情况下,当业务量减少时,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率的倍数成倍减少.业务t增加时,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率的倍数成倍增长。这表明经营杠杆率越高,利润变动越剧烈,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反之,经营杠杆率越低,利润变动越平稳,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通常情况下,经营杠杆高低只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小,不能直接代表其经营成果的好坏。在业务量增长同样幅度的前提下,企业的获利水平不同;但在业务量减少同样幅度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的下降水平也不同。无论经营杠杆高低,增加业务最是企业获利的关键因素。 (3)预测企业未来的业绩 通过计算企业的经营杠杆可以对企业未来的利润以及销售变动率等指标进行合理的预测。通过计算企业计划期的销售变动率来预测企业的销售!。这有利于进行较快的预测。与此同时,可以进行差别对待,针对不同的产品来预测不同的销售变动率,有利于企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在计算预测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预期销售变动率: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预算销售变动率= 计划期目标利润-基期利润 ??基期利润×经济杠杆系数 。 由于基期利润与经营杠杆系数属于已知资料,所以只要计划期目标利润确定了,即可以计算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预算销售变动率
⑷ 中国经济杠杆率处于稳定状态吗
据报道,随着去杠杆进程的推进,我国总体杠杆率虽然保持基本稳定,但国有企业版杠杆率权和地方政府债务依然是当前我国最突出的债务问题和去杠杆工作的重点领域。
据悉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央企、国企去杠杆确实已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2017年国企资产负债率为65.7%,相比上一年下降0.4个百分点。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相比上一年下降0.3个百分点。
目前国资委已制定了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控风险的指导意见,并明确到2020年前中央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要再下降2个百分点。
⑸ 政府要去杠杆这意味着什么
去杠杆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政府去杠杆,二是金融去杠杆,三是企业去杠杆。
政府去杠杆,就是削减政府债务,对中国而言重点是地方政府债务。其实中国政府整体债务占GDP比重与美国、日本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相比,还不算高,去杠杆的需求不是太迫切。主要问题是不透明,让中央领导、银行心里没底。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政府去杠杆,不如说是调结构更合适。
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市场充满了大量复杂的、杠杆倍数高的投资工具。如果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加入“去杠杆化”的行列,这些投资工具就会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场也面临着萎缩,相关行业受创,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大幅缩减,将会导致经济衰退。
(5)地方政府和企业尽快降杠杆扩展阅读:
影响:
美国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的最新观点是,美国去杠杆化进程,已经导致了该国三大主要资产类别(股票、债券、房地产)价格的整体下跌。
格罗斯认为,全球金融市场目前处于去杠杆化的进程中,这将导致大多数资产的价格出现下降,包括黄金、钻石、谷物这样的东西。“我们经常说总有机会存在于市场的某个地方,但我要说现在不是时候。”
格罗斯表示,一旦进入去杠杆化进程,包括风险利差、流动性利差、市场波动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会上升。资产价格将因此受到冲击。 而且这个进程将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相影响、彼此加强的。
比如,当投资者意识到次贷风险并解除在次级债券上的投资杠杆时,那些和这些债券有套利关系的其他债券、持有这些债券的其他投资者、以及他们持有的其他品种,都会遭受影响。这个过程可能从有“瑕疵”的债券蔓延到无瑕疵的债券,并最终影响市场的流动性,进而冲击实体经济。
⑹ 2016去杠杆怎么去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去杠杆
在经济领域,“杠杆”就是通过借债,以较小的投入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例如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国债、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通俗地说,杠杆率就是债务负债率。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反而会拖累发展,产生巨大的债务风险。
“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需要对过去放大了的过高的杠杆进行整治和调控,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去杠杆。但去杠杆并不一定完全是做减法。在不同的产业领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应对经济增长乏力和政府债务上升时期的发展局面。因此去杠杆本质就是去负债、去投资风险。”
供给侧改革的“去杠杆”,从大处看,指的是去除“僵尸企业”,进而降低公共部门整体的杠杆率;从小处看,去的是产能低效企业的杠杆,这主要指的是产能过剩的部分国企。对于市场化程度高、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或是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改制的国企,国家一直是支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杠杆率的。
首先,地方移中央,这本质上是一个信用增级过程。中央政府的财权比较大,但是地方政府的事权又比较大,很多本来应该由中央政府承担的事权都交给地方政府。由于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总体来看非常健康,它能够发行或者代理发行项目债或者特别国债,把一部分符合标准的地方债务承接过来,而且中央政府的信用等级最高,所以融资成本最低。因此,2016年3%的赤字率对于政府来说,加杠杆的空间就要大很多了。当然,也需要适时安排给地方更多自主可支配的财力,目的是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情况。
其次,平台移开行。其实地方政府之所以杠杆特别大,预算内的“吃饭财政”不是一个大问题,主要是它的城市化建设功能。融资平台就是以土地为资本金的杠杆操作,一旦抵押品价格下降,那么一端是长期才能有微薄回报的基础设施资产,一端则是短期的银行借贷和性价比更差的影子融资。因此,地方融资平台可以把债务转给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最大的中央融资平台)。
⑺ 企业降杠杆会不会导致经济下滑
在降低企业非税负担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巡视员张满英介绍说,今年以来,主要采取了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省内天然气输配价格、降低电信资费以及交通、物流、中介服务领域收费等举措。目前,已出台措施涉及金额超过1200亿元。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兼并重组、债转股、破产、股权融资等7个途径降杠杆,“这7个途径对坏企业的坏杠杆要出清,对好企业要支持通过增强资本实力来降杠杆,要精准施策、好坏分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实施结构性去杠杆”。
⑻ 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去杠杆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发现杠杆原理后曾兴奋地写道。在经济领域,“杠杆”就是通过借债,以较小的投入撬动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例如个人融资融券、企业向银行借贷、政府发行国债、地方债等,都是“加杠杆”的行为。通俗地说,杠杆率就是债务负债率。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反而会拖累发展,产生巨大的债务风险。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去杠杆势必会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因此有必要适当提高中央和居民杠杆来平缓地方和企业去杠杆带来的经济波动。
“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需要对过去放大了的过高的杠杆进行整治和调控,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去杠杆。但去杠杆并不一定完全是做减法。在不同的产业领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应对经济增长乏力和政府债务上升时期的发展局面。因此去杠杆本质就是去负债、去投资风险。”
供给侧改革的“去杠杆”,从大处看,指的是去除“僵尸企业”,进而降低公共部门整体的杠杆率;从小处看,去的是产能低效企业的杠杆,这主要指的是产能过剩的部分国企。对于市场化程度高、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或是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改制的国企,国家一直是支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提升杠杆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