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复利效应的复利效应
例如,假设存款金额为1,年利率为r,存款期数为N。在复利计息的条件下第N年底本利和(1+r)^N,而单利计息条件下第N年本利和为(1+r*N)。只要简单地用二项式展开定理可知,(1+r)^N > (1+r*N),当N>=1时。
复利效应和计息的频数有关。同样10%的名义年利率,如果半年计息,则等效年利率为(1+5%)^2-1=10.25%;按季计息,则等效年利率为(1+2.5%)^4-1 =10.38%;可见,随着计息频数的提高,等效年利率也将上升。其极限情况是连续计息,等效年利率为 lim(1+r / N) ^ N = e^r.
㈡ 涨跌BP是什么意思
是金融投资学中计算收益率的一个指标单位。
BP,又叫基点,是金融投资学中计算收益率的一个指标单位,英文名称叫Base Point或Basic Points,中文叫基点,一个基点(BP)就是0.01%,即万分之一。
基点(BP)的计算公式,根本原理是(今日价格-昨日价格)÷昨日价格×10000,但实际计算时加入了很多加权参数。
(2)汇率复利效应扩展阅读:
规避汇率风险技巧:
1、多币种投资:根据人民币贸易结构来搭建一系列最优化的货币篮子组合,分散于美元系(美元、港元等)、欧洲系(欧元、英镑等)、商品系(加币、澳元等)、亚洲系(新元、泰铢等),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规避渐进式升值风险,实际上不少QDII基金也采纳多币种对冲投资策略。
2、利用复利效应抵消汇率影响:在外汇交易中,一年内持有期间受汇率影响的收益差异非常显著,并往往呈下跌趋势,而当持有期超过一年后,收益就可能超过汇率差价,并且持有期越长,收益率越高,到手的实际金额数目越大。
3、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汇率风险规避,比如期汇交易等都是不错的办法,对于持有外币资产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外币远期交易的方式锁定外汇汇率,从而避免外汇汇率大幅波动带来的汇兑风险。
4、外汇风险的大小与外币币种有着密切的联系,交易中收付货币币种的不同,所承受的外汇风险会有所不同,在外汇收支中,原则上应争取用硬货币收汇,用软货币付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汇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汇率基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汇率风险
㈢ 复利效应是什么意思
是指资产收益率以复利计息时,经过若干期后资产规模(本利和)将超过以单利计息时的情况。
事实上,复利计息条件下资产规模随期数成指数增长,而单利计息时资产规模呈线性增长,因此长期而言复利计息的总收益将大幅超过单利计息。
复利效应和计息的频数有关。同样10%的名义年利率,如果半年计息,则等效年利率为(1+5%)^2-1=10.25%;按季计息,则等效年利率为(1+2.5%)^4-1 =10.38%;可见,随着计息频数的提高,等效年利率也将上升。
复利计算的特点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
复利现值是指在计算复利的情况下,要达到未来某一特定的资金金额,现今必须投入的本金。 所谓复利也称利上加利,是指一笔存款或者投资获得回报之后,再连本带利进行新一轮投资的方法。
复利终值是指本金在约定的期限内获得利息后,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逐期滚算到约定期末的本金之和。简单来讲,就是在期初存入A,以i为利率,存n期后的本金与利息之和。公式:F=A*(1+i)^n.
例如:本金为50000元,利率或者投资回报率为3%,投资年限为30年,那么,30年后所获得的利息收入,按复利计算公式来计算本利和(终值)是:50000×(1+3%)^30。
由于,通胀率和利率密切关联,就像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所以,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以计算某一特定资金在不同年份的实际价值。只需将公式中的利率换成通胀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