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

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

发布时间:2021-06-27 06:33:06

㈠ 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是怎样算出来的

汇率受供求关系影响,某国的货币需求多,大家纷纷购入这个国家的货币,他们的货币汇率就会上升,如果这个国家的货币发行量太多了,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缩水,大家不信任这个国家的货币,纷纷抛售本币购入外币,这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就会下降,进口的话,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本国的钱以前一元只能兑换外币2元,升值后可以兑换3元,可以买的东西就多了

外汇之间7种货币的兑换是怎样的

外汇之间7种货币是指:美元、人民币、日元、欧元、英镑、澳元、韩元。它们之间是利用汇率来进行兑换。
2015年11月,外汇之间6种货币与人民币的汇率:
1美元=6.3528人民币元
1日元=0.0516人民币元
1英镑=9.5648人民币元
1欧元=6.8242人民币元
1韩元=0.0055人民币元
1澳元=4.4762人民币元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种货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从短期来看,一国(或地区)的汇率由对该国(或地区)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外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在本国投资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投资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需求。本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投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㈢ 货币之间的汇率是怎么算的

确定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于是便产生了几种不同的外汇汇率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就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所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就叫应付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如日元兑美元汇率为119.05即1美元兑119.05日元。 在直接标价法下,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直接标价法与商品的买卖常识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标价法就是把美元外汇作为买卖的商品,以美元为1单位,且单位是不变的,而作为货币一方的人民币,是变化的。一般商品的买卖也是这样,500元买进一件衣服,550元把它卖出去,赚了50元,商品没变,而货币却增加了。[1]
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汇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如欧元兑美元汇率为0.9705即1欧元兑0.9705美元。在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的数额保持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少,这表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即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多,则说明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 相关书籍
值上升,即外汇汇率上升,即外汇的价值和汇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间接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相反。 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所表示的汇率涨跌的含义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种货币的汇率和说明其汇率高低涨跌时,必须明确采用哪种标价方法,以免混淆。
美元标价法
美元标价法又称纽约标价法,是指在纽约国际金融市场上,除对英镑用直接标价法外,对其他外国货币用间接标价法的标价方法。美元标价法由美国在1978年9月1日制定并执行,目前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行的标价法. 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其决定基础是购买力平价(purchase power par)

㈣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是如何换算的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从短期来看,一国的汇率由对该国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外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在本国投资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投机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需求。本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投资以及外汇投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确定方法
汇率的确定方法随国际货币制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一次大战前,盛行典型的金币本位制,特点是金币为本位币;自由铸造和溶化;金币与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作为世界货币自由输出入。各国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含的黄金重量与成色,即含金量Gold Content,货币间的比价以含金量来折算,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为铸币平价(Mint Par)。例如:1英镑铸币的含金量为113.0016格令,1美元铸币含金量为23.22格令,铸币平价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镑约折合4.8665美元。 如此规定的汇率可能出现波动,但波幅有一定界限。这个界限称为黄金输送点(Gold Transport Points),黄金输送点等于铸币平价加上从一国输出或从另一国输入黄金需要支出的费用,包括包装、运输黄金的费用和运输保险费。如果汇率的波动使得两国间在进行国际结算时直接使用黄金比使用外汇更为合算,则贸易商宁可直接运送黄金。通过这一机制,汇率的波动可自动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在纸币制度下,各国发行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并且参照过去的作法,以法令规定纸币的含金量,称为金平价,金平价的对比是两国汇率的决定基础。但是纸币不能兑换成黄金,因此,纸币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虚设。所以在实行官方汇率的国家,由国家货币当局(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必须按照这一汇率进行。在实行市场汇率的国家,汇率随外汇市场上货币的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 汇率对国际收支,国民收入等具有影响。
西方汇率决定理论
西方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和金融资产说,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汇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 国际借贷说是英国经济学家葛逊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为背景,较为完善地阐述了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他认为,汇率的变化是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引起的,而外汇的供求主要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可分为流动借贷和固定借贷。流动借贷是指已经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固定借贷是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在一国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流动借贷中,如果债权大于债务,外汇的供给就会大于外汇的需求,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相反,如果一定时期内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债务大于债权,外汇的需求就会大于外汇的供给,最终导致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购买力平价说是20世纪20年代初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率先提出的。其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们需要外币是因为外币在其发行国国内具有购买力,相应地人们需要本币也是因为本币在本国国内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有影响的汇率理论,由于它是从货币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货币的交换比率,合乎逻辑,表达简洁,在计算均衡汇率和分析汇率水平时被广泛应用,我国的换汇成本说就是 购买力平价说的实际应用。 汇兑心理说是1927年由法国巴黎大学教授艾伯特·阿夫塔里昂根据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思想提出的。他认为,汇率取决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但个人之所以需要外汇不是因为外汇本身具有购买力,而是由于个人对国外商品和劳务的某种欲望。这种欲望又是由个人的主观评价决定的,外汇就如同商品一样,对各人有不同的边际效用。因此,决定外汇供求进而决定汇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外汇的心理判断与预测。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变动是由货币市场失衡引发的,引发货币市场失衡有各种因素:国内外货币供给的变化、国内外利率水平的变化以及国内外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通过对各国物价水平的影响而最终决定汇率水平。货币分析说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对浮动汇率制下现实汇率的超调现象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概括。 金融资产说阐述了金融资产的供求对汇率的决定性影响,认为一国居民可持有三种资产,即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其总额应等于本国所拥有的资产总量。当各种资产供给量发生变动,或者居民对各种资产的需求量发生变动时,原有的资产组合平衡就被打破,这时居民就会对现有资产组合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愿持有量,达到新的资产市场均衡。在对国内外资产持有量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之间的替换就会引起外汇供求量的变化,从而带来外汇汇率的变化。

㈤ 高级财务会计的第一题是什么是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依据和标准

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依据和标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使您满意。

㈥ 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本人并不是专业人士,但是我见到过这样一段文章,觉得他说的和LZ提问的关联比较大,也是我了解这方面只是的一个起点。

在1997年中国银行独家推出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时候,对外公布远期四个月美元的结汇价格高达8.4以上,甚至有达到8.5的时候,比正常的8.27左右的结汇价格高出了许多。当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亚洲许多国家的货币受到冲击而大幅度贬值,人民币贬值的谣言四起,中国银行公布了如此高的远期结汇价格,许多不明白远期价格形成机制和计算方法的公司都不理解,担心这是人民币贬值的前奏,或代表了人民币贬值的趋势,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人民币不贬值,今天结汇价是8.27,四个月后也是8.27,那么中国银行能提供四个月期的结汇价为8.4,到时如果市场价格低于8.4,中国银行肯定会亏钱,银行又肯定不会做亏本生意,说明四个月后人民币的汇率起码要贬值到8.4以上。其实这是由于许多公司不理解远期外汇买卖价格是怎么样形成和计算的。

比如说在三个月后要将美元兑换成日元,要怎么样做呢?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现在将美元兑换成日元,把日元存定期三个月,另外一个方法是现在先将美元存三个月定期,到期后再连本带息兑换成日元。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日元一定是一样的,否则市场就会出现套利的机会。但是美元和日元的利率是不同的,所以两种方法所使用的汇率水平也不同,第一种方法使用了即期汇率,而第二种方法使用的是远期汇率。所以远期价格主要是即期汇率加减两种货币的利率差所形成的。如果把美元(即第一个货币或数值不变的货币)当作是A货币,而把日元(即第二个货币或数值变化的货币)当作是B货币,它们的远期计算公式是:

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即期汇率×(B拆借利率-A拆借利率)×远期天数÷360

从这个计算公司可以看出,在即期汇率确定的情况下,远期汇率主要与这两种货币的利率差和远期的天数有关。而远期汇率如果B货币的利率高于A货币的利率,公式中的中括号值为正数,远期汇率就高于即期汇率,称为升水,中括号值称为升水点;如果B货币的利率低于A货币的利率,中括号值为负数,远期汇率就低于即期汇率,称为贴水,中括号值称为贴水点。而在两种货币的利率都确定的时候,远期期限越长,升水点或贴水点就越大,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价差也越大。

比如说美元一个月期的同业拆借利率为2.46%,日元的利率为0.11%,美元/日元的即期汇率为120.45,用这些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月期美元/日元的远期汇率了:

一个月期美元/日元汇率=120.45+120.45×0.11%-2.46%×30÷360=120.45+-0.24=120.21也就是说,美元/日元一个月期贴水24点。

同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997年时中国银行的远期结汇价格高达8.4以上了。当时人民币资金市场紧缺,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高达两位数(假设为13%),而美元的同业拆借利率不到5%,以此计算四个月期美元/人民币的远期汇率为

四个月期美元/人民币汇率=8.27+8.27×13%-5%×120÷360=8.27+0.22=8.49

所以,当年确信人民币汇率不会贬值的进出口公司,利用中国银行公布的较高的远期结汇牌价,纷纷将未来出口收入的外汇与中国银行签定远期结汇协议,在别的公司还只能用8.27的即期牌价结汇时,他们已经可以享受到8.3、8.4甚至高达8.5的远期结汇牌价办理出口结汇,不到一亿美元的出口收汇,这些公司通过中国银行“外汇锦囊”中的远期结汇业务额外获得了数百万元人民币的汇兑收入。同样,在1999年,由于担心美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多次提高了美元的利率,使美元的同业拆借利率高达6.5%,而人民币的同业利率大幅度下降到3%左右,使中国银行的远期结售汇牌价由大幅度的升水变为大幅度的贴水,四个月期的远期售汇价格不到8.2,较近8.3的即期售汇牌价贴水了01,许多需要购买美元支付进口需要的公司又纷纷与中国银行签定远期售汇合同,同样的售汇金额,节省了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购汇费用,极大改善了公司的经营效益。

远期汇率的计算公式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比较重要和有用的一个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发现:A/B货币对于远期汇率与A、B这两种货币汇率的未来变动趋势没有一点关系,远期汇率贴水(低于即期汇率)并不代表这两种货币的汇率在未来一段时间会下跌,只是表明A货币的利率高于B货币的利率;同样,远期汇率升水也不代表货币汇率在将来要上升,只是表明A货币的利率低于B货币的利率。远期汇率只是与A、B这两种货币的利率和远期的天数有关。掌握这点对我们运用远期业务防范汇率风险十分有用。

㈦ 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到底是如何确定的

一个国家的一定单位的货币应折合多少外国货币,这一比率是如何确定的?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汇率确定的基础是不同的。在本金位制下,汇率是由各国货币的含金量对比确定的;在纸币流通的制度下,汇率则是由同一时期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来确定的。

在本金位制下,各国都规定了自己货币的含金量,将一国货币的含金量与另一国货币的含金量对比,就可以得出两国的铸币平价。例如,1929年英国规定1英镑含纯金113格令,美国规定1美元含纯金23.22格令,根据它们的含金量计算,英国的美国的铸币平价是113÷23.22=4.8665。也就是说,1英镑的含金量是1美元含金量的4.8665倍,即两国货币汇率为1英镑=4.8665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由于受供求影响,实际汇率会有时高于铸币平价,但波动幅度不会太大。

金本位制崩溃以后,各国普遍实现了不兑换的纸币流通制度。各国货币不再公布含金量,或虽公布含金量,但已是名存实亡,下面就依其货币在同一时期的实际购买力对比来确定交换的比例。目前一般认为可以通过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的物价水平的对比,来确定两国货币的汇率。由于各国物价经常变动,这时的汇率也往往是不稳定的。

㈧ 两个国家彼此间货币汇率不同,会出现什么问题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从短期来看,一国的汇率由对该国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外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在本国以及利用本国货币进行投机会影响本国货币的需求。本国居民想购买外国产品、向外国以及外汇投机影响本国货币供给。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对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的偏好以及生产率。
(1)国际收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如果为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低。
(3)利率。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则汇率高。
(4)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高。
(5)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6)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7) 者的心理预期。者的心理预期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学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无数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各国汇率政策的影响。

㈨ 汇率是指在国际结算中一国贸币与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对吗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阅读全文

与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兑换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天狮集团自费去法国 浏览:738
海通证券吴中路 浏览:85
期货数学模型算法 浏览:999
股东会公司权力机构 浏览:227
完成c轮融资5家p2p 浏览:879
外管局为什么限制外汇保证金业务 浏览:872
定期投资理财可以赚到钱吗 浏览:584
湖南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浏览:392
支付宝里的理财银行倒闭了赔吗 浏览:757
目前哪个银行理财 浏览:556
做外盘期货的人多吗 浏览:228
双黄公司股票 浏览:663
境外炒外汇出金 浏览:143
理财产品都含基金吗 浏览:750
控股信托的银行 浏览:124
北京大通电子交易所 浏览:268
成都文德证券 浏览:933
洛阳银行郑州融资 浏览:415
国外汇来技术服务费如何结汇 浏览:296
股票中的财务杠杆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