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198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198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发布时间:2021-06-30 02:24:46

㈠ 1980年-1990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

1980年1美元兑换1.4900 元人民币

1981年1美元兑换1.7768 元人民币

1982年1美元兑换1.9249 元人民币

1983年1美元兑换1.9573 元人民币

1984年1美元兑换2.2043 元人民币

1985年1美元兑换2.9366 元人民币

1986年1美元兑换3.4528 元人民币

1987年1美元兑换3.7221 元人民币

1988年1美元兑换3.7221 元人民币

1989年1美元兑换3.7651 元人民币

1990年1美元兑换4.7832 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因计算方法不同上表数据可能与其他来源的数据略有差异。

拓展资料:

半个世纪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稳定(五、六十年代)、升值(七十年代)、贬值(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前期)、稳定(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四个过程。

㈡ 198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是多少啊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

㈢ 历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

货币兑换

1美元=6.7112人民币

1人民币=0.149美元

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更新时间:2019-04-01 06:15

㈣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演变

1、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2、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

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1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

3、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

6、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涨影响,2010年8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及即期汇价双双创下一个半月的新低。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015元,即期市场开盘报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154,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间价6.3495升值341点,创2005年7月以来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设于6.4236元,较前一日下调96基点,并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118,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96个基点,涨幅达0.30%。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当日收盘价报报6.4944,较上个交易日收盘价大涨751基点,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㈤ 80年代左右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啊

半个世纪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平均汇率)
年份 汇率(1美元合人民币多少元)
1949 2.3
1950 2.75
1951 2.238
1952 2.617
1953 2.617
1954 2.617
1955 2.4618
1956 2.4618
1957 2.4618
1958 2.4618
1959 2.4618
1960 2.4618
1961 2.4618
1962 2.4618
1963 2.4618
1964 2.4618
1965 2.4618
1966 2.4618
1967 2.4618
1968 2.4618
1969 2.4618
1970 2.4618
1971 2.2673
1972 2.2401
1973 2.0202
1974 1.8397
1975 1.9663
1976 1.8803
1977 1.7300
1978 1.5771
1979 1.4962
1980 1.5303
1981 1.7051
1982 1.8926
1983 1.9757
1984 2.3270
1985 2.9367
1986 3.4528
1987 3.7221
1988 3.7221
1989 3.7659
1990 4.7838
1991 5.3227
1992 5.5149
1993 5.7619
1994 8.6187
1995 8.3507
1996 8.3142
1997 8.2898
1998 8.2791
1999 8.2796
2000 8.2784
2001 8.2770
2002 8.2770
2003 8.2774

半个世纪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稳定(五、六十年代)、升值(七十年代)、贬值(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前期)、稳定(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四个过程。今后的总趋势必然是长期的升值。为了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为了世界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我认为,人民币应当经历长期缓慢升值的过程,以便给中国国内企业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人为压制人民币,使之不升值,或者任由人民币自由升值、过分升值,都是不可取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应当真正浮动起来,应当受到有效管理。“浮动”,“管理”,应当兼顾,不可偏废。

㈥ 80年代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否是对人民币高估的结果

中国一直保持外汇管制,人民币和美元的兑换直到今天都还不是完全自由兑换,所以不是什么高估的问题。
80年代,中国刚刚开放,国内消费品奇缺,同时急需引进大量的生产线,而可出口产品很少,造成了实际上的外汇紧缺,所以政府愿意以很高的代价获得美元。

㈦ 1980年前后一美元能换多少人民币

人民币汇改历史回顾
汇率制度作为一国主要的经济制度,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化与改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汇率制度(1949至1952年)。这时期的汇率制度基本上可看成是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主要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的日用品生活费比价三者的加权平均数来调整。因此,这时期汇率变动呈现剧烈波动的特点。例如,1949年1月18日,1美元兑80元人民币(这里的人民币均是指旧人民币)。
第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汇率制度(1953至1980年)。这时期的我国汇率制度又分为两个阶段:(1)1953年至1972年。这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动呈现出基本稳定的特征,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此阶段,人民币汇率不再充当调节对外经济交往的工具,外贸盈亏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与平衡。(2)1973年至1980年。这一阶段,由于1973年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l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同期英镑汇率从1英镑兑换5.9l元调至3.44元,英镑对人民币贬值41.6%。
第三,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94年)。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1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2)1985至1991年4月复归单一汇率制度。汇率继续向下调整,从1984年7月的2.30下调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调。这阶段虽然恢复了单一的汇率制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3)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8.7。可见,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
第四,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汇率制度。1994年1月1日取消外了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年4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运营,各外汇指定银行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在规定的上下幅度内决定挂牌汇率,对客户买卖外汇。这时期人民币汇率有以下几个特点:(1)人民币汇率不再由官方直接制定,而是由外汇指定银行自行确定和调整;(2)由外汇指定银行制定出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并以此形成了统一的汇率;(3)亚洲货币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处于超稳定状况,并单一钉住美元(参见表一)。
纵观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进程,不难发现它有如下5个特征:(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并不僵化,汇率制度及其汇率的变动基本上是根据国内外情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2)国内外物价水平变动或出口成本的变化,是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3)汇率水平主要是向下调整,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4)双轨制发挥了很大的影响,政府的干预力度比较大;(5)1994年以来汇率制度虽属管理浮动,但事实上一直实行的是固定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不合理。
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化趋势
在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国际汇率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国在选择何种汇率制度上态度不一结果不同,但从国际货币基金的资料来看也呈现了一种趋势,即更多的国家选择了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例如,在1999年IMF改变传统的汇率制度分法前,实行钉住型或无弹性型的国家有64个,有限灵活或有弹性型的国家有17个,更加灵活或较高弹性型(包括按一套指标调整、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的国家有101个。1999年IMF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无论按旧方法,还是根据新分类,在各国的实践中选择更加灵活汇率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仍然是占大多数的,同时也表明这是一国未来汇率制度选择的一个重要取向或参考依据。
人民币汇改特点与方向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并向上调整了人民币汇率,即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本次改革至少有两个特点:(1)“微改”。首先,表现在从原来实际钉住单一美元更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来调节汇率。篮子货币着重会在与我国国际经济交易比较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中选取,具体来说是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活动中占较大比重的国家、地区的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其次,表现为汇率水平向微调整2%。(2)重在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非人民币汇率水平在数量上的增减。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既是现在也是将来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重头戏。(3)不屈服外界的压力,主动改革的结果。应该说,本次改革保持了主体汇率制度不变,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局部但又很关键的改革,对防范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风险、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维护对外经贸环境的稳定、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以及经济的稳健发展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然,改革不会就此停止。从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实践和经验来看,一国汇率制度是可以根据一国的具体情况,例如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开放与发展程度等,来具体确定、转换,总的趋势是更加灵活。我国也一样。从上述分析可见,我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与改革上并不僵化,今后可根据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完善市场汇率形成的环境,实施真正的可上下浮动的、有目标区间的汇率制度,由此渐进地过渡到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这里特别强调,持续的、不计成本地维持一种汇率制度将隐藏着极大的风险,持续的、单边的向上浮动或向下浮动也不是汇率调整的最优选择。

阅读全文

与198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深圳 浏览:607
镁铝合金加工上市公司 浏览:279
美元兑人民币10月10日汇率 浏览:325
郑煤期货交易时间 浏览:77
人民币币港币汇率今日价格 浏览:404
1986汇率 浏览:284
江西融资性的金融担保公司赚钱不 浏览:887
有价证券理财产品 浏览:228
凯城公司理财讲的怎样 浏览:254
11月兴业银行理财产品一览表 浏览:23
晶丰明源股东信息 浏览:673
金融服务许可 浏览:878
美圈控股集团董事长 浏览:460
创始股份截止 浏览:162
外汇论文 浏览:412
车贷金融公司显示风控 浏览:434
珠海银隆股东 浏览:179
比亚迪金融有限公司怎么样啊 浏览:8
2016年7月港元汇率 浏览:184
小米贷款人工认证不过 浏览: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