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新加坡使用什么货币和人民币怎么兑换
新加坡使用新加坡元,新加坡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如下:
1845年至1939年,新加坡使用由海峡殖民地发行的“叻币”(Straits dollar)作为流通货币,1940年后,新加坡跟随马来亚使用马来亚元(Malayan Dollar)。二战时,新加坡使用由日本军政府发行俗称“香蕉钞”(Banana money)的日本军用手票,战后恢复使用马来亚元直到1953年改换由“马来亚与英属婆㑩洲货币委员会”(Board of Commissioners of Currency, Malaya and British Borneo)所发行的马来亚与英属婆㑩洲元,汇率与马来亚元为1:1。
1元叻币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独立,12月22日成立共和国,但仍使用马来亚与英属婆㑩洲元。当时的法定汇率为60马元等于7英镑。
1967年,英镑贬值,原“马来亚与英属婆㑩洲货币委员会”停止发行马来亚与英属婆㑩洲元,新加坡政府发行了自己的新加坡元,取代了马来亚与英属婆㑩洲元,当时同时发行的货币包括新加坡元,马来西亚令吉及汶莱元,而且三国货币是等值的。当时新加坡元兑英镑为60新加坡元对7英镑,这时候新加坡元与英镑依然挂钩,主要是因为英镑区(Sterling area)的协议,新加坡元曾经短暂与美元挂钩,后来在新加坡因为开始与各国有了贸易来往。
1967年6月新加坡签署的“货币等值流通协议”(Currency Interchangeability Agreement),文莱币和新币可以在两国等值通用。所有新加坡银行都必须接受客户存入的文莱纸币和硬币。任何收到文莱币的公众都可以把它拿到银行,并以同新币同等的价值存入银行户头。
1973至1985年,新加坡元开始以一篮子货币作为货币的汇率变动,1985年以后,新加坡元采浮动汇率制度。不过“新加坡金融局”有时会对对货币进行控制以稳定国内经济。新加坡元的发行机构原本是由“新加坡货币委员会”发行,后于2002年10月1日改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行。
2008年4月30日,缅甸正计划把新加坡元和中国人民币归入缅甸外贸的主要结算货币行列。该报援引缅甸国家计划和经济发展部及缅甸工商联合会的消息说,缅甸此举是为了更加方便地进行对外贸易。
2014年10月27日上午,在苏州举行的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透露,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外汇市场将正式推出人民币对新加坡元直接交易。会上,中新双方还就在中国西部开展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
『贰』 新加坡现行货币政策
新加坡金管局再度收紧货币政策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2011年4月14日宣布,将继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再次上调新元汇率的可波动范围,允许新元继续适度升值,抑制通货膨胀。
由于外围经济继续复苏,新加坡的经济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预计第二季度可能会有短暂的放缓,但随后将再度加快,全年增长仍将达到4%至6%的预测。而由于要素市场供不应求,预计成本和通胀压力仍将较大。
新加坡今年前两个月的通胀水平已高达5.2%。金管局预测,第四季度新加坡通胀率会降至3%左右,全年通胀将在3%至4%的较高水平。
金管局认为,虽然由于交通和住房成本将呈下降趋势,去年的基数也已处于高位,因此今后的通胀将会放缓,但由于劳动力市场趋紧,工资上涨的传递效应可能成为新的通胀压力,这一效应可能会逐步显现。
新加坡金管局每半年检测一次货币政策。去年4月和10月曾两度实施紧缩政策。
『叁』 新加坡bbc汇率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单一钉住美元,也不是严格钉住一篮子货币,可简单称之为"软钉住篮子货币".一些机构和市场人士认为,中国最终将实行新加坡式的BBC(Basket,BandandCrawling)制度,即汇率参考货币篮子进行调节,在一定区间内波动,中心汇率可以爬行调整.然而,该制度所需的一系列条件在我国不一定具备,从长期来看,我国不宜实行BBC制度,并让汇率在货币调控中发挥主导作用.
新加坡的汇率制度及其重要作用
从1981年以来,新加坡实行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新元汇率参照主要贸易伙伴和竞争者的货币进行管理,篮子货币权重不对外公布;贸易加权的汇率可在一定区间内波动,汇率水平和爬行浮动每半年公布一次.新加坡定期对汇率区间进行评估和调整,使汇率能够爬行变动,防止出现对均衡汇率的较大偏离.从1980年底到2004年上半年更长的时间段来看,新元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了73%.由于国内通胀率比其贸易伙伴低,新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12%.实证研究表明,新元实际有效汇率与其均衡汇率基本上是贴近的(MacDonald2004),不存在明显的汇率失调(misalign—ment).这说明,新元汇率具有一定的弹性,反映了新加坡国民经济和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国民储蓄率高等经济基本面因素.
新元汇率管理是新加坡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新元的名义有效汇率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常情况下,汇率主要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整,1998年以来的大多数时间就是如此(Anderson2005).但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物价稳定,货币当局加大了汇率调控的力度.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新元汇率有几次明显的政策性调整:1981—1985年和1988—1997年,在经济增长较快,劳动力市场趋紧的情况下,货币当局让新元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新加坡经济增长明显放慢,货币当局于是通过名义有效汇率贬值推动经济复苏.对新加坡货币反应函数的分析表明,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1个百分点,新元名义有效汇率就升值1.89%,即实际有效汇率升值0.89%(Parrado2004).
近二十多年来,新加坡的消费物价指数涨幅明显低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平均水平,表明新加坡通过名义有效汇率的调整,较好地实现了维持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我国与新加坡的显著差异
Williamson曾指出,新加坡是实行BBC制度的成功典范.值得关注的是,世界上真正参考篮子货币调节汇率的经济体比实行钉住单一货币的经济体少得多,而且宣称钉住篮子货币的经济体往往难以实现其汇率调控目标.事实上,新加坡}E率制度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第一,新加坡经济规模小,不透明的汇率制度引起的国际压力相对较小.不公布篮子货币的构成,权重,汇率波幅等重要信息,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对汇率制度的投机性攻击,但也容易给外界以汇率操控的口实.新加坡经济规模小,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小,不容易因汇率机制不透明而受到较大的国际压力.
我国经济规模庞大,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大,且对美国有巨额贸易顺差.如果我国长期实行透明度较低的BBC制度,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缓慢,美国等国家还会以汇率操纵为由,对我施加种种压力,导致贸易摩擦和跨境资金大量流动,加大汇率制度的脆弱性.
第二,新加坡容易根据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灵活地调整汇率,减少汇率失调(misalignment).尽管新元汇率根据篮子货币和波动区间进行管理,但也具有一定的弹性.新加坡市场化程度高,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发达,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收支的变化很容易反映到外汇市场上,货币当局能够准确地据此调整汇率,减少其对均衡水平的偏离.此外,新加坡不存在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现象,降低了汇率调整的压力.如1994年以来,尽管经常项目持续较大顺差,但资本和金融项下资金大量净流出(见图1).
在我国,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汇率失调问题可能难以得到解决.由于经济处于持续的结构调整之中,宏观经济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增加了均衡汇率估算的难度.目前经济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不发达,外汇供求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难以据此对汇率进行合理调整.特别是在不透明的BBC制度下,央行管理汇率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较大,处理不好,汇率失调问题可能很难得到根本解决.预计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将维持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较大"双顺差"的格局,对汇率形成持续的升值压力.如果汇率调整缓慢或不当,就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影响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均衡发展.
第三,新加坡经济基本面和金融市场状况良好,有利于保持汇率制度稳定.国际经验表明,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操作复杂,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其能否顺利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对这种制度的信心.Eiehengreen(2002)曾指出,新加坡的汇率制度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不在于汇率机制的设计,而是其他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一是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新加坡财政约束较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财政持续盈余,货币当局因无需为政府融资而得以专注于物价稳定目标.二是金融监管得力,银行体系较稳健,资本市场发达,有助于抑制跨境资本的大规模流动,防范投机性攻击,维护金融安全.三是国际收支风险较小.新加坡公共部门没有外债;由于国内利率相对较低,企业和银行通常较少借用外币债务.同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持续大额顺差,外汇储备充裕,增强了对外支付能力和市场对新元汇率的信心.四是国内产品和要素市场富有弹性,能够对汇率大幅波动,贸易条件恶化等冲击及时作出调整,维护宏观经济稳定.
相比之下,近期我国在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市场发展,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稳健性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中长期内,更是面临资源瓶颈约束突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重偏高,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历史欠账较大等问题,可能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资本管制的进一步放松,未来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状况将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如果不能较好地稳定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预期,BBC制度将难以维持,我国的经济金融稳定也会受到较大冲击.
第四,新元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大,国内利率作用较小.新加坡出口额,进口额都远超GDP,其中出口约占总需求的2/3.因此,新元有效汇率的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和产出都有很大的影响.模拟分析表明,新元贸易加权汇率指数一次性升值1%,GDP,非石油的出口和国内消费物价指数将分别下降0.3,0.14和0.15个百分点.而利率一次性提高1个百分点,上述三个指标分别只下降0.17,0.05和0.07个百分点(Eeetal2004).总之,新加坡不存在国内利率政策,利率对经济的影响较小.通过有效地管理汇率,就可以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在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比新加坡小得多,汇率对物价,进出口等方面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例如,尽管我国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对GDP的比率)高达70%以上,但一半以上的进出口是加工贸易,对汇率不是很敏感.整体来看,我国贸易进出口与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更多是受国内外需求,国内储蓄投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又如,我国CPI商品篮子中包括近40%的非贸易品,其中许多公共事业价格受到人为控制,影响了汇率与物价的相关性.事实上,人民币实际双边汇率和贸易加权平均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都远不如实际利率和信贷增长的影响大.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应主要通过利率而非汇率管理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在实行BBC汇率制度的情况下,很可能为了避免汇率的较大波动而使国内利率的决定受制于人,最终得不偿失.
第五,新加坡事实上实行钉住通胀的货币政策,减少汇率名义锚作用受到削弱的不利影响.在单一钉住美元的情况下,汇率可以作为"名义锚"(nominalanchor),稳定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有利于治理通货膨胀.转为实行不透明的BBC制度后,市场参与者很难准确判断汇率政策取向和汇率,国内价格走势,因而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汇率的名义锚作用受到很大削弱.长期以来,新加坡货币政策的核心是保持物价稳定,根据预期通胀率与通胀目标可能的偏离调整名义有效汇率.尽管没有公开宣布,但新加坡的货币操作具有明显的钉住通胀(inflationtargeting)的特征.这早已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很高,成功地稳定了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解决了汇率名义锚作用削弱带来的问题.无独有偶,波兰,智利等国在转向钉住篮子货币之前或同时,也实行了通胀目标制.
我国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后,市场供求和篮子货币何者为人民币汇率调控的主要依据,尚有待时间的检验.这增加了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削弱了汇率名义锚的作用.尽管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波幅不超过中心汇率上下0.3%,央行仍希望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但随着汇率波幅的放宽和中心汇率的调整,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将增大.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实行通胀目标制还有很大的难度.主要原因在于:央行还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其维护物价稳定的信誉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金融机构的预算约束和风险约束还有待加强,其对价格信号的反应还不是很灵敏,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仍处于持续的结构调整过程中,要素市场不发达,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稳定,不利于央行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地调控经济,等等.因此,我国还很难通过实行通胀目标制,应对BBC制度下汇率名义锚缺失带来的挑战.
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与新加坡的经济金融状况存在巨大差异,实行类似新加坡的BBC汇率制度,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汇率调整缓慢,失调问题长期存在;汇率名义锚作用缺失,货币政策操作受到较大制约;汇率制度不稳定,易受投机性攻击;易给人以汇率操纵的口实,恶化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等等.因此,长期来看,我国不宜实行BBC制度,并将篮子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但近期内,人民币软钉住篮子货币,既可让汇率动起来,同时央行可以灵活地进行调整,防止汇率出现大的波动.由于人民币只是一次性升值2%,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大量套利资金流人将影响货币政策操作.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最有效办法,是尽可能用较为市场化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办法,使汇率双向波动,同时避免给外界以汇率操纵的印象.
中期内,为了增加国内利率决定的自主性,防止汇率失衡和资源配置扭曲,应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不断增加汇率弹性.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弱化和外汇市场趋稳,就应及时扩大汇率波动区间,更多地让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市场供求决定汇率水平.此时不必再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整,而是大体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爬行区间.针对汇率弹性增加以后名义锚作用削弱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操作,如构建货币条件指数,根据利率,有效汇率,信贷增长等综合状况,采取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加强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避免为了保持汇率基本稳定而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物价稳定的目标;加强对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的监测,统计和分析,为实行钉住通胀的货币政策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肆』 新加坡放宽货币政策,新加坡用什么货币
新加坡法定货币是新元(SGD),当前汇率是1新加坡元=4.8915人民币
『伍』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
⒈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公布和调整。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价格,每日公布人民币对美元交易的中间价,并参照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同时公布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
外汇指定银行和经营外汇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根据中国民银行公布的汇率和浮动范围,确定对客户的外汇买卖价格,办理外汇买卖业务。
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货币政策调节外汇供求,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向外汇市场吞吐外汇是主要的手段之一。
为了使国内外有关方面及时了解人民币汇价变动情况,新华社每日早晨用中、英、法三种文字报道人民币汇价消息。
⒉人民币汇率涉及的币别。现行人民币汇率挂牌的货币都是自由兑换货币。它包括澳大利亚元、奥地利先令、比利时法郎、加拿大元、丹麦克朗、德国马克、新加坡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英镑、美元、芬兰马克、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日元、荷兰盾、挪威克服香港元、澳门元、马来西亚林克特、欧元等21种。以前我国曾公布双边协定项下使用的货币(如巴基斯坦卢比、伊朗里亚尔等)的牌价,由于目前双边协定逐步废除,这一类货币的汇价已不再公布。
⒊人民币汇率的标价方法。人民币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即以一定单位的外币(通常为100,个别也有1万或10万)为标准,折合一定数额的人民币来表示汇率的高低。外币固定单位的大小依外币的单位价值大小而定,例如,日元由于单位价值较小,为便于表示,则以10万为单位表示。该标价法的特点是外币数额固定不变,而折合的人民币数额经常调整。人民币的数额增大,表示人民币汇率降低,外币汇率提高。
⒋人民币汇率实行对外汇买卖双价制。银行买入外汇用买入价,卖出外汇用卖出价,买卖差价5‰炒作为银行业务收入。银行采用电汇、信汇、票汇卖出外汇时。使用同一汇率。但买入外汇汇票、旅游支票等因考虑到银行垫付资金,则银行要另收7.5‰的贴息。外贸企业对外报价,当发生人民币对外币的折算时,出口要用买入价,进口要用卖出价折算。
⒌人民币汇率实行现汇和现钞买卖双价制。现钞也分为买入价和卖出价。由于银行买入现钞需运送到国外才能作为对外支付的手段,故银行对买入的现钞存在着运送、保险费和垫付利息等支出问题,所以买入外币现钞价格,要低于买入外汇价格的2%~3%,卖出外币现钞价格则与卖出外汇价格相同。
⒍远期人民币买卖。我国从1968年开始在对外贸易部分业务中采用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最初在港、澳地区试行,后来逐步推广到欧洲、日本、美国和其他地区。为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需要,中国银行1971年开始增加了远期人民币买卖业务。
目前可用奥地利先令、比利时法郎、加拿大元、丹麦克朗、德国
马克、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日元、荷兰盾、挪威克朗、瑞典克朗、
瑞士法郎、英镑、美元、港币等15种货币来买卖远期人民币。
中国银行买卖远期人民币不用升水、贴水、平价表示,而是按即期汇率加收一定比例的远期费。远期费率根据西方国家货币行市的变动趋势由中国银行随时调整。远期人民币买卖的交割期限有1,2,3,4,5,6个月6种,以贸易合同为准。超过6个月,可以申请展期,但最长不超过1年。交割期越长,远期费率越高。
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香港中国银行和伦敦中国银行均办理人民币的远期买卖。
希望采纳
『陆』 新加坡币的汇率问题
最近我看不大可能,中国和新加坡实行一样的汇率政策,以市场供求为主,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最近人民币汇率连着跌停,我想一部分原因是美元指数的上涨,吸引了部分热钱过去投机,还有一部分应该是政府监管的原因,短期内这两点都很难改变,特别是第2点,政府一定是为了我国或者是国际上的利益才这么作的,人民币最近难改颓势啊。
『柒』 能具体谈一谈新加坡bbc汇率制度吗
新加坡的汇率制度及其重要作用
从1981年以来,新加坡实行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新元汇率参照主要贸易伙伴和竞争者的货币进行管理,篮子货币权重不对外公布;贸易加权的汇率可在一定区间内波动,汇率水平和爬行浮动每半年公布一次。新加坡定期对汇率区间进行评估和调整,使汇率能够爬行变动,防止出现对均衡汇率的较大偏离。从1980年底到2004年上半年更长的时间段来看,新元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了73%。由于国内通胀率比其贸易伙伴低,新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12%。实证研究表明,新元实际有效汇率与其均衡汇率基本上是贴近的(MacDonald 2004),不存在明显的汇率失调(misalign— ment)。这说明,新元汇率具有一定的弹性,反映了新加坡国民经济和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国民储蓄率高等经济基本面因素。
新元汇率管理是新加坡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新元的名义有效汇率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常情况下,汇率主要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整,1998年以来的大多数时间就是如此(Anderson 2005)。但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物价稳定,货币当局加大了汇率调控的力度。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新元汇率有几次明显的政策性调整:1981— 1985年和1988—1997年,在经济增长较快、劳动力市场趋紧的情况下,货币当局让新元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新加坡经济增长明显放慢,货币当局于是通过名义有效汇率贬值推动经济复苏。对新加坡货币反应函数的分析表明,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1个百分点,新元名义有效汇率就升值1.89%,即实际有效汇率升值0.89%(Parrado 2004)。
近二十多年来,新加坡的消费物价指数涨幅明显低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平均水平,表明新加坡通过名义有效汇率的调整,较好地实现了维持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我国与新加坡的显著差异
Williamson曾指出,新加坡是实行BBC制度的成功典范。值得关注的是,世界上真正参考篮子货币调节汇率的经济体比实行钉住单一货币的经济体少得多,而且宣称钉住篮子货币的经济体往往难以实现其汇率调控目标。事实上,新加坡}E率制度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第一,新加坡经济规模小,不透明的汇率制度引起的国际压力相对较小。不公布篮子货币的构成、权重、汇率波幅等重要信息,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对汇率制度的投机性攻击,但也容易给外界以汇率操控的口实。新加坡经济规模小,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小,不容易因汇率机制不透明而受到较大的国际压力。
我国经济规模庞大,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大,且对美国有巨额贸易顺差。如果我国长期实行透明度较低的BBC制度,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缓慢,美国等国家还会以汇率操纵为由,对我施加种种压力,导致贸易摩擦和跨境资金大量流动,加大汇率制度的脆弱性。
第二,新加坡容易根据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灵活地调整汇率,减少汇率失调(misalignment)。尽管新元汇率根据篮子货币和波动区间进行管理,但也具有一定的弹性。新加坡市场化程度高,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发达,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收支的变化很容易反映到外汇市场上,货币当局能够准确地据此调整汇率,减少其对均衡水平的偏离。此外,新加坡不存在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现象,降低了汇率调整的压力。如1994年以来,尽管经常项目持续较大顺差,但资本和金融项下资金大量净流出.
在我国,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汇率失调问题可能难以得到解决。由于经济处于持续的结构调整之中,宏观经济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增加了均衡汇率估算的难度。目前经济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金融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不发达,外汇供求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难以据此对汇率进行合理调整。特别是在不透明的BBC制度下,央行管理汇率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较大,处理不好,汇率失调问题可能很难得到根本解决。预计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将维持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较大“双顺差”的格局,对汇率形成持续的升值压力。如果汇率调整缓慢或不当,就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影响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均衡发展。
第三,新加坡经济基本面和金融市场状况良好,有利于保持汇率制度稳定。国际经验表明,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操作复杂,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其能否顺利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对这种制度的信心。Eiehengreen(2002)曾指出,新加坡的汇率制度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不在于汇率机制的设计,而是其他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一是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新加坡财政约束较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财政持续盈余,货币当局因无需为政府融资而得以专注于物价稳定目标。二是金融监管得力,银行体系较稳健,资本市场发达,有助于抑制跨境资本的大规模流动,防范投机性攻击,维护金融安全。三是国际收支风险较小。新加坡公共部门没有外债;由于国内利率相对较低,企业和银行通常较少借用外币债务。同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持续大额顺差,外汇储备充裕,增强了对外支付能力和市场对新元汇率的信心。四是国内产品和要素市场富有弹性,能够对汇率大幅波动、贸易条件恶化等冲击及时作出调整,维护宏观经济稳定。
相比之下,近期我国在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市场发展、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稳健性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中长期内,更是面临资源瓶颈约束突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重偏高,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历史欠账较大等问题,可能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资本管制的进一步放松,未来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状况将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如果不能较好地稳定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预期,BBC制度将难以维持,我国的经济金融稳定也会受到较大冲击。
第四,新元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大,国内利率作用较小。新加坡出口额、进口额都远超GDP,其中出口约占总需求的2/3。因此,新元有效汇率的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和产出都有很大的影响。模拟分析表明,新元贸易加权汇率指数一次性升值1%,GDP、非石油的出口和国内消费物价指数将分别下降 0.3、0.14和0.15个百分点。而利率一次性提高1个百分点,上述三个指标分别只下降0.17、0.05和 0.07个百分点(Ee et al 2004)。总之,新加坡不存在国内利率政策,利率对经济的影响较小。通过有效地管理汇率,就可以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在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比新加坡小得多,汇率对物价、进出口等方面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例如,尽管我国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对GDP的比率)高达70%以上,但一半以上的进出口是加工贸易,对汇率不是很敏感。整体来看,我国贸易进出口与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更多是受国内外需求、国内储蓄投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又如,我国CPI商品篮子中包括近40%的非贸易品,其中许多公共事业价格受到人为控制,影响了汇率与物价的相关性。事实上,人民币实际双边汇率和贸易加权平均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都远不如实际利率和信贷增长的影响大。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应主要通过利率而非汇率管理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在实行BBC汇率制度的情况下,很可能为了避免汇率的较大波动而使国内利率的决定受制于人,最终得不偿失。
第五,新加坡事实上实行钉住通胀的货币政策,减少汇率名义锚作用受到削弱的不利影响。在单一钉住美元的情况下,汇率可以作为“名义锚”(nominal anchor),稳定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有利于治理通货膨胀。转为实行不透明的BBC制度后,市场参与者很难准确判断汇率政策取向和汇率、国内价格走势,因而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汇率的名义锚作用受到很大削弱。长期以来,新加坡货币政策的核心是保持物价稳定,根据预期通胀率与通胀目标可能的偏离调整名义有效汇率。尽管没有公开宣布,但新加坡的货币操作具有明显的钉住通胀(inflation targeting)的特征。这早已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很高,成功地稳定了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解决了汇率名义锚作用削弱带来的问题。无独有偶,波兰、智利等国在转向钉住篮子货币之前或同时,也实行了通胀目标制。
我国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后,市场供求和篮子货币何者为人民币汇率调控的主要依据,尚有待时间的检验。这增加了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削弱了汇率名义锚的作用。尽管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波幅不超过中心汇率上下0.3%,央行仍希望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但随着汇率波幅的放宽和中心汇率的调整,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将增大。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实行通胀目标制还有很大的难度。主要原因在于:央行还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其维护物价稳定的信誉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金融机构的预算约束和风险约束还有待加强,其对价格信号的反应还不是很灵敏,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仍处于持续的结构调整过程中,要素市场不发达,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稳定,不利于央行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地调控经济,等等。因此,我国还很难通过实行通胀目标制,应对BBC制度下汇率名义锚缺失带来的挑战。
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与新加坡的经济金融状况存在巨大差异,实行类似新加坡的BBC汇率制度,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汇率调整缓慢、失调问题长期存在;汇率名义锚作用缺失,货币政策操作受到较大制约;汇率制度不稳定,易受投机性攻击;易给人以汇率操纵的口实,恶化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等等。因此,长期来看,我国不宜实行 BBC制度,并将篮子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但近期内,人民币软钉住篮子货币,既可让汇率动起来,同时央行可以灵活地进行调整,防止汇率出现大的波动。由于人民币只是一次性升值2%,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大量套利资金流人将影响货币政策操作。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最有效办法,是尽可能用较为市场化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办法,使汇率双向波动,同时避免给外界以汇率操纵的印象。
中期内,为了增加国内利率决定的自主性,防止汇率失衡和资源配置扭曲,应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不断增加汇率弹性。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弱化和外汇市场趋稳,就应及时扩大汇率波动区间,更多地让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市场供求决定汇率水平。此时不必再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整,而是大体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爬行区间。针对汇率弹性增加以后名义锚作用削弱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操作,如构建货币条件指数,根据利率、有效汇率、信贷增长等综合状况,采取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加强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避免为了保持汇率基本稳定而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物价稳定的目标;加强对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的监测、统计和分析,为实行钉住通胀的货币政策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捌』 为什么一些经济规模较小的经济体如香港地区、新加坡采用浮动汇率制度
香港并非采用浮动汇率制,从一九八三年开始,香港政府就开始实行联系汇率制,即固定汇率制,将港币与美元挂钩。香港属于较小的经济体,如果没有大量的外汇储备维护其币值稳定,其货币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九八年金融风暴就是个明显的例子,索罗斯的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席卷东亚、东南亚各国各地区,但是到了香港,却大败而归,第一,香港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当然还有第二第三,这里暂且不表。如果当年香港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与之应战周旋,估计香港的今天早就臭了。在香港,联系汇率稳定了其币值,外汇储备减低了其受外来因素冲击的可能性。八三年香港采用联系汇率的原因,与香港前途有关系,当时我方提出九七收回香港,香港股市大跌,港币大跌,楼市大跌。港英政府为了维护香港利益,不得不采用联系汇率制度,因为在此之前,香港一贯实行的都是“积极的不干预政策”,而联系汇率,打破了这个政策底线,之后九八金融风暴,特区政府再一次打破“积极的不干预政策”这一行之有效的既定政策,破坏了香港的美誉,但是维护了香港的利益。索罗斯为此大骂香港特区政府干预市场,这是后话了。关于汇率,本币过强,抑制出口,蚕食外储,抑制出口,将造成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零八零九年的美国金融海啸就是例子,我国货币过强,出口不畅,仅广东省就有一千四五百家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九八金融风暴时的香港,由于特区政府维护了联系汇率,使得港币相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过强,造成通货收缩,香港百业萧条,大批市民或失业、或减少工时、或放无薪假期,从而进一步使香港经济恶化。货币过低,造成通货膨胀,使人民的购买力大大降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就是最好的例证。新加波与香港的情况雷同,它1967年6月开始,即与马来西亚和文莱货币挂钩,实行等值兑换。七三年,马来西亚政府推出该协议,目前新加波与文莱继续执行等值兑换条约。说明新加波也并非实行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
『玖』 新加坡元的零升值政策是什么意思
零升值政策是在2015年,新加坡经济增长了2%,创下2009年以来最低增速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新加坡金管局宣布将新加坡汇率政策区间斜率设为零,就是新加坡的钱兑换其他国家的钱的汇率不变。
『拾』 新加坡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71年,之前沿用Bretton Woods system
改变原因:美元跌破“金本位”,不再为美国承担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