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如图所示,长1 m、重为1.5 N的均匀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左端离桌边沿4 dm处上方挂一捕鼠诱饵,若一
B.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捕鼠夹如图是捕鼠夹的工作原理图.从侧面看它是三根互相制约的杠杆,F1是弹簧作用于
(1)过弹簧对杠杆A的作用点O,垂直于杆A画出力F1,如图所示:
 (2)由题目叙述的捕鼠夹捕鼠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捕鼠夹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 (3)夹杆A对夹杆B施加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夹杆B也对夹杆A产生力的作用,夹杆A受到夹杆B的作用力和夹杆B受到夹杆A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当有老鼠有力作用于鼠饵上时,三个杠杆几乎同时都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5)由图知,夹杆A,弹簧的力为阻力,夹杆B的作用力为动力,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夹杆B,夹杆A的作用力为阻力,夹杆C的作用力为动力,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杠杆;(3)相互作用力;(4)非平衡力;(5)省力;省力
C. 根据题目要求作图:(1)如图a所示的杠杆中,已知动力F1和阻力臂L2,请你作出动力臂L1和阻力F2.(2)如
(1)过支点O作垂直于F1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动力臂L1;过L2的末端作用垂直于杠杆的阻力F2.如图所示:
.
D. 题目为"让奖励成为动力"的800字议论文
大家可曾听说过“斯金纳箱”?斯金纳箱,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斯金纳(B. F. Skinner)为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的实验设备。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按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动杠杆或啄按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斯金纳利用这个箱子进行了很多实质性的研究。并通过它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在斯金纳箱的基础上,我们对食物出现的频率做了一些调整。 第一组只有在按够杠杆30次后才出现一次食物,第二组与按动杠杆次数无关,食物会随机出现。我们观察在哪种情况下,小老鼠会更频繁地按动杠杆。 结果是,在第一组中,小老鼠在食物出现以后,会稍事休息,再接着按动杠杆。 而第二组中的小老鼠在不知道按到第几次会出现食物的情况下,一刻也不停地一直按动杠杆。 特别应该说明的是,第二组的小老鼠在吃到过一次掉下来的食物后,即使按动了很久都没有食物掉下来的情况下,还是会努力不停地按动杠杆。 第二组的小老鼠,像是上瘾了一样按着杠杆,一副哪怕再让它按一百次一千次也心甘情愿的样子。 通过斯金纳箱所进行的实验,给教育专家和家长们很大的启示,由此找到了帮助儿童培养自发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通常,家长都是在孩子考试之前就告诉他,如果考试通过就奖励他奖品。其实有时候,可以在不告诉他的情况下,突然奖励他一次,这样更能激发他学习的动力。 想给努力学习的孩子一些奖励吗?比起事先和孩子约定好给予奖励,不让孩子知道,突然拿出奖品表示赞扬,才是更有效的好方法!
E.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杠杆 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一组是1核桃夹2船桨3手推车4碗夹 为什么
2船桨 费力省距离 §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F. 小张用如图所示的杠杆
图中杠杆可简化为如图所示杠杆,动力臂长度为杠杆的长度,阻力臂为支点O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动力臂长度大于阻力臂长度,所以是省力杠杆; 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到位置B,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重力)力臂先变大,水平位置最大,后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分析,动力先变大、后变小. 故答案为:先变大后变小;省力.
G. 如图3—5所示,长1 m、重为1.5 N的均匀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左端离桌边沿4 dm处上方挂一捕鼠诱饵,若
设当老鼠沿木板向左爬过离桌面边沿L 1 dm时,木板会失去平衡,老鼠落入水桶中被捕获。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L 1 ×G 鼠 = G 板 ×L 2 ,……………(3分) 所以,L 1 = G 板 ×L 2 /G 鼠 =" 1.5×1/0.5" = 3(dm)。……………………………(2分) 即当老鼠沿木板向左爬过离桌面边沿3 dm时,木板会失去平衡,老鼠会掉入桌子下面的水桶中被捕。…
与如图小老鼠通过杠杆吃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调出融资融券后
发布:2025-08-22 21:39:40
浏览:379
冲压件上市公司
发布:2025-08-22 19:08:10
浏览:672
1986汇率
发布:2025-08-22 09:25:41
浏览:28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