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小学杠杆和支架实验

小学杠杆和支架实验

发布时间:2021-07-02 13:45:38

㈠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


(1)杠杆右端下沉,为了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杠杆平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避免杠杆重力对杠杆转动的影响;二是便于测量力臂的长度;
(2)设杠杆每一个小格代表L,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4G×3L=G′×2L,则G′=6G,因此需在B处悬挂6个相同钩码.
(3)“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此时的力臂正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改变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故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故选B.
故答案为:(1)左:水平;力臂;(2)6:(3)B.

㈡ 杠杆的作用实验过程

杠杆作用的实验

【设计】 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杆上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简单机械。本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以下几种作用:

(1)传递力的作用;

(2)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费距离)或省距离(但费力)的作用。为了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作用,最好选用重一点的物体,让学生亲自用杠杆去撬或抬,此外还可以利用杠杆尺、测力计进行一些定量的实验。

方法一

【器材】 装满学习用具的书包、长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为8~10份,画出等分线)、椅子。

【步骤】

(1)把木棍的中间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挂上重物———书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压,能把书包撬起。引导学生找出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重点。

(2)在力点处用力向下压,力就通过杠杆传递到杠杆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的作用,还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点向重点靠近,支点每向前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重点越近(即支点距离力点越远),越省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长,即越费距离。

(4)使支点向力点靠近,支点每向后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力点越近(即支点距离重点越远),越费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短,即越省距离。

方法二

【器材】 杠杆尺两把(把杠杆尺均分为十二格,在每个刻度处打一个孔)、直尺、测力计、钩码、铁丝钩。

【步骤】

(1)把支架的钉子从两根杠杆尺的第6孔位(孔位从左往右数)处穿过,让该处作为支点,使两根杠杆尺保持水平。后面的杠杆尺不动,作为对照物,在前面的杠杆尺上悬挂重物和测力计。

(2)在杠杆尺第1孔位处,用铁丝钩悬挂一个50克重的钩码;把测力计钩挂在杠杆尺的第11孔位处,手握测力计,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钩码)向上撬起。找出杠杆尺上的重点、支点和力点。(挂钩码的第1孔位为重点,中间第6孔位为支点,挂测力计的第11孔位为力点。)

(3)通过测力计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观察测力计的读数,约在50克左右,说明这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用直尺测量重点上升的距离和力点下降的距离,可知上升、下降的距离大致相等,说明这时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图1)。

(4)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5、4、3、2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重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力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小,即越省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大,即越费距离(图2)。

(5)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7、8、9、10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力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重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大,即越费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小,即越省距离。

㈢ 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


(1)杠杆左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右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调节;
(2)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左边=3G×2L=6GL;
右边=2G×3L=6GL;
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取下一个相同的钩码后:左边=2G×2L=4GL;
右边=G×3L=3GL;
杠杆不再水平平衡,左边会下沉.
(5)杠杆左侧的两个钩码取下,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左边=G×2L=2GL;则右边=2G×L,即向左移动2格;
故答案为:
(1)右;(2)便于测量力臂;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左侧下降;(5)向左移动2格

㈣ 关于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器材有:带刻度的杠杆、支架、钩码和______.(2)实验时,先

(1)为使杠杆平衡,还要使用弹簧测力计.
(2)为了方便的读出力臂,实验前应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杠杆平衡后,若在C点挂2个0.5N的钩码,则右边C点重力为1N,
又∵力臂OC=3,左边力臂OA=1,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
1N×3=F1×1.
∴F1=3N.
故应在A点应挂3N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平衡.
若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拉着杠杆使它水平平衡,应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这样所用的拉力最小,其力臂在杠杆上.
∵右边C点重力为1N,力臂OC=3,力臂OB=2,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即1N×3=F2×2,
∴F2=1.5N.
故答案为:(1)弹簧测力计;(2)水平,便于直接读出力臂大小;(3)3,1.5,竖直向上.

㈤ 小学六上关于杠杆的小实验

杠杆定理么

定理:F动*L动=F阻*L阻(F阻,L阻一定时,L动越大,F动越小)(L是力专臂长度,F是力的大属小)

小六估计是不是很懂。。。

解释:
物(重力G为F动)///物(F阻)
---------------------(杠杆)
///////////△(支点)/
|---L动-----|---L阻---|

㈥ 小学生趣味科学小实验

一、奇特的杠杆
(1)实验目的 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
(2)实验器材 约4米长的木杆1根,木支架1个,重约5千克的石块1块,桌子1张(桌面略低于木支架)。

(3)实验过程 ①取石块放在桌面上,并让其1/3露出桌面,再让一位同学拿着木杆一端;用木杆另一端把石块用力往上挑,这时,石块被能挑动吗?②仍让这位同学拿着木杆一端,再在桌子前面用一个木架支起木杆。然后用木杆另一端顶住石下方,再用手往下按,石块能被挑动吗?③把支架慢慢移向桌子,并不断撬动石块,所用的力是越来越大不是越来越小?④把支架慢慢移开,使之离桌子越来越远,并不断撬动石头,所用的力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二、这只气球会爆炸吗?

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再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
你想想看:气球会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你也许认为气球要爆炸了吧!其实,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炸掉。在一般情况下,用针扎破气球,气球肯定会爆炸;现在的情况不同,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却象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胶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透明胶带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这个实验的原理,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防爆车胎就是据此原理制成的。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㈦ 跪求初中物理试验操作考查中如何正确组装杠杆和支架

1.知道实验所需的器材 2.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 3.知道量筒的使用方法 4.知道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 能辨认给定量筒的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2. 能判别在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操作是否正确 3. 能正确读出质量值和体积值 1. 根据要求放置好实验器材 2. 能正确放置和调节天平 3. 测量物体质量时,能正确操作并读出质量值 4. 测量物体体积时,能正确操作并读出体积值 5. 实验完毕后,整理好实验器材,复原摆齐
技 能 要 求
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项目 知识 要求 内 容 1.知道实验所需的器材 2.知道实验前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的方法 3.知道在杠杆上悬挂钩码后通过调节钩码的位置(或用弹簧秤) ,使杠杆平衡的 操作步骤和方法 4. 记住实验中有关物理量的名称 5.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1. 在实验过程中能辨认杠杆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在杠杆平衡时,能识别产生转动效果的两个力及两个力臂,并能读出其数值 大小 1.会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使杠杆能绕轴自由转动 2.会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会调节弹簧秤,使它的指针指在零刻度处 4.会按照实验要求,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改变钩码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 5.会按照实验要求,把钩码挂在杠杆上,用弹簧秤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 6.会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重复 4、5 的实验操作 7.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8.会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9.整理好实验器材,复原摆齐
技 能 要 求
观 察
操 作
1
三、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项目 知识 要求 技 能 要 求 观 察 操 作 内 容 1.知道实验所需的器材 2.知道 U 形管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3.知道 U 形管两边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能识别金属盒的朝向 2.能观察金属盒在液体中深度的变化 3.能观察 U 形管压强计两边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1. 根据要求放置好实验器材 2. 能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调节金属盒的朝向 3. 能在液体内调节金属盒所处的深度 4. 整理好实验器材,复原摆齐
四、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项目 知识 要求 内 容 1.知道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它们的作用 2.知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放置的顺序 3.知道应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㈧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小王同学把杠杆放在支架后,在图甲位置静止,这时的杠杆处于______

(1)因为杠杆静止,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杠杆左低右高,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若拉力始终与杠杆垂直,则力到作用线的距离与力到作用点的距离相等.于是会得到错误结论.
(3)在图乙(b)装置的左右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后,左端=2G×2L=4GL,右端=G×3L=3GL,4GL>3GL,所以左端下沉.
若将右端钩码向右移动一个格,这样右端=G×4L=4GL,左端与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杠杆平衡.
(4)由图知,A端较粗,所以A端力臂小于B端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ALA=GBLB,LA<LB,所以GA>GB
故答案为:(1)平衡;右;便于测量力臂;(2)错误;B;(3)左;4;(4)>.

阅读全文

与小学杠杆和支架实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东阿三宝阿胶最新价格 浏览:850
关于投资理财的论文3000字 浏览:482
英大汇通融资租赁排名 浏览:54
光大证券816事件 浏览:431
2013年韩元对人民币汇率 浏览:530
调出融资融券后 浏览:379
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结算 浏览:312
冲压件上市公司 浏览:67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浏览:187
新疆华兴投资集团 浏览:409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深圳 浏览:607
镁铝合金加工上市公司 浏览:279
美元兑人民币10月10日汇率 浏览:325
郑煤期货交易时间 浏览:77
人民币币港币汇率今日价格 浏览:404
1986汇率 浏览:284
江西融资性的金融担保公司赚钱不 浏览:887
有价证券理财产品 浏览:228
凯城公司理财讲的怎样 浏览:254
11月兴业银行理财产品一览表 浏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