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币汇率的法律制度
人民币汇率的法律制度: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概述
一国货币汇率的高低,不仅体现了本币对其他货币购买力的相对强弱,还涉及资源分配等利益问题。因此如果没有必要的制度约束,各国在确定本币汇率时常从本国利益出发,趋利避害,损害他国利益,不利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为了维护各国共同利益,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对汇率的变动作出一些合理的规定,从而形成了各国共同遵守的汇率制度。
所谓汇率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出的规定。按照汇率变动幅度的大小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当一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时会进行外汇管制。
二、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广义的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冲突
克鲁格曼三角形
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政策有三个基本目标,即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而这三个目标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这就是克鲁格曼的三角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理想的选择当然是保住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而放弃资本的自由流动,也即实行外汇管制。然而,外汇管制存在种种弊端,或者由于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如对外开放,或者由于外力——特别是WTO、IMF和发达国家——的推动,往往不得不解除外汇管制。这时,就只好放弃汇率稳定,实行浮动汇率制。从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来看,现行的汇率制度决定了人民币汇率水平只能在合理的、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2. 什么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请详解
“浮动”是相对固定汇率而言的,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由市场需求调节的汇率制度。
“弹性”是指汇率变化的幅度要大一些、频率要快一些。
“双向”是指既会上涨也会下跌,而不是象过去的单边上涨。
3. 通俗点的解析 浮动汇率 固定汇率的优劣。
浮动汇率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的优劣在于对可信性与灵活性的选择。
固定汇率制度意味着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去维持一个固定与他国的货币的比价。而浮动汇率制度意味着汇率可以由市场主导。
固定汇率制度为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固定锚,表现在汇率波动在围绕固定的一个区间,为市场交易者提供一个稳定的汇率预期。可以较好地预防投机。但是固定汇率制度使汇率无法参与到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中,政府的货币政策需要服务于汇率稳定这一目标,限制了货币政策的行使。
浮动汇率制度意味着政府可以灵活地运用汇率这一经济变量,来调控经济。浮动汇率制度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当然浮动汇率制度的波动会使市场缺乏一个稳定的预期,为投机营造了机会。(仅供参考)
4.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哪些,可以简单讲解嘛
您好。
中国人民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法定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刨造,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当经济扩张、发生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缩小货币乘数,迫使商业银行紧缩信贷规模,从而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当市场货币量不足或经济处于衰退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扩大货币乘数,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促使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
2、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再贴现率,这主要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及社会资金的供求关系;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票据种类资格,这主要影响到商业银行及全社会资金的投向。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话动。当金融市场上缺乏资金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影响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情况,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5. 专家是如何解读人民币升值的
人民币的升值与贬值与其汇率有关。一般别人说人民币升值了是相对于美元而言。人民币贬值了也是相对于美元。因为美元是世界上流通的货币,所有的国家都可以将其作为外汇存在,因此美元在货币行业中是一种大哥大的存在,因此任何国家的壁纸升贬值都是参照美元进行的。当然这只是单一的说该国家的壁纸升贬值,但是如果具体到两个国家,只是很两个国家的货币了。两个国家的货币有其国内的购买力所决定,因此假设人民币兑日元升值了,也是说人民币的购买力是大于了日元。如果人民币贬值了,那人民币的购买力就低于了日元。汇率也就是多少人民币能够换取日元或者是美元在一种比率也叫做购买力的比率。
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升贬值也与其政策有着极大的关系,货币反映的是其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其货币的价值就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能成为别的国家的外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森林体系中,美元就是因为其强大的统治力将美国推向了货币的权力最高峰。
6. 讲解下IS-LM模型中各个区域应当实行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一、封闭经济下的LM-IS均衡
(一)紧缩的货币政策
初始状态LM、IS线如图,现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LM线向左移至LM’,在新的均衡点E,利率升高,Qd减少。
1、在古典总供给曲线下,价格降低,产量保持不变。价格降低使经济中的实际货币余额升高,从而LM’线向右移动,恢复到初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造成货币量的减少,价格降低,总产量、利率不发生变化。
2、在经典凯恩斯供给曲线下,价格降低,产量减少。同样,价格降低使LM’线内生地向右移动,在初始LM线左达到新的均衡。在这种情况下,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货币量的减小,价格降低,利率升高及产量下降。
3、在极端凯恩斯供给曲线下,价格不变,产量减少。紧缩的货币政策完全作用在产量上,在E点达到LM-IS均衡,利率水平相应提高。
(二)紧缩的财政政策
初始LM、IS线如图,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IS线向左移至IS’,在新的均衡点E,利率下降,Qd减少。同样在三种不同的供给曲线下,紧缩的财政政策造成的结果不一样。
1、在古典总供给曲线下,价格降低,产量保持不变。价格降低使经济中的实际货币余额升高,从而LM线向右移至LM',在初始利率和总需求上达到均衡。在这种情况下,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将造成价格降低,总产量、利率不发生变化;政府财政支出的减少被居民消费、投资增加所弥补。
2、在经典凯恩斯供给曲线下,价格降低,产量减少。同样,价格降低使LM线内生地向右移动,在新的均衡下产出不能完全回到初始状态,利率小幅升高,需求量小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紧缩性财政政策造成价格降低,利率升高及产量下降。居民消费、投资部分弥补财政紧缩缺口。
3、在极端凯恩斯供给曲线下,价格不变,产量减少。紧缩的财政政策全部作用在产量上,居民消费、投资并没有弥补需求缺口,在E点达到LM-IS均衡,利率水平降低。
二、固定汇率下的LM-IS均衡
在开放经济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经济中的货币余额量是内生的,资本或贸易的流动将使利率水平维持在世界利率上。如果总需求不发生变化,任何用于改变经济状况的货币政策都是徒劳的;一旦总需求发生变化,经济中的货币状况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紧缩的货币政策
初始LM、IS线如上,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减少货币供给,LM线左移至LM’,在新的均衡点E,利率升高,Qd减少。
1、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经济中,利率升高给资本带来逐利空间,本国居民将国外资产转移进国内,从而使得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增加,LM’线右移至初始状态。利率维持在世界利率水平,产量恢复到初始状态;央行增加了与初始公开市场操作相等的外汇储备。
2、在实施资本控制的经济中,由于不存在资本流动,本国与国外的联系唯一是通过对外贸易,因而这种情况下经济达到新的均衡要缓慢的多。利率升高使储蓄上升,投资减少,国际贸易状况改善,购买本国产品外币通过央行转换为本币进入流通领域,货币供给增加,LM’线右移至初始状态达到均衡,国际贸易恢复初始状态。同样,央行增加了与初始公开市场操作相等的外汇储备。
(二)紧缩的财政政策
初始LM、IS线如上,政府减少财政支出影响总需求,IS线左移至IS’,在新的均衡点E,利率降低,Qd减少。
1、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经济中,利率降低,本国居民将持有的本国资产转移到国外,从而使得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减少,LM线左移至LM’,利率维持在世界利率水平,总需求量减少;央行外汇储备减少。总需求量减少对价格、产量以及最终LM-IS均衡的影响同样由于供给曲线的不同而不同(如封闭经济中的情况),这里不做具体分析。
2、在实施资本控制的经济中,利率下降使储蓄下升,投资增加,国际贸易状况恶化,购买国外产品使本国货币供给减少,LM线左移至LM’,利率维持在世界利率上,总需求量减少,央行外汇储备减少。
三、弹性汇率下的LM-IS均衡
弹性汇率下,IS线是内生的,汇率的浮动使货币价格因供求关系而发生变化,套利资本不仅要关注利率变化,而且也要关注汇率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货币状况将影响总需求状况,而总需求的变化不会作用到货币上。
(一)紧缩的货币政策
初始LM、IS线如上,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减少货币供给,LM线左移至LM’,在新的均衡点E,利率升高,Qd减少。
1、小国情况。在小国经济中,利率升高不会影响世界利率,世界利率维持在初始水平上。利率升高出现逐利空间,本国货币升值,本国商品价格相对国外商品价格升高,对外贸易恶化,总需求减少,IS线左移至IS’。最终均衡利率仍在世界利率上,总需求量减少。
2、大国情况。大国利率上升将使世界利率上升,世界利率上升幅度小于大国利率上升幅度。如同小国经济,大国对外贸易恶化,其他国家对外贸易状况改善,大国总需求减少,IS’线与LM’线在较高的世界利率上达到均衡。这种情况下,世界利率上升,大国对外贸易恶化,总需求减少。
上面两种情况,总需求变化对产量、价格及LM-IS均衡的影响因为总供给曲线不同存在差异,这里不作解释。
(二)紧缩的财政政策
初始LM、IS线如上,政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总需求,IS线左移至IS’,在新的均衡点E,利率降低,Qd减少。
1、小国情况。利率降低不会影响世界利率,世界利率维持在初始水平上。利率降低导致本国居民资产外移,外币需求上升,本国货币贬值,本国商品价格相对国外商品价格降低,对外贸易状况改善,总需求增加,IS’线左移至初始状态。最终均衡利率仍在世界利率上,总需求量不变,政府支出减少被对外贸易弥补。
2、大国情况。大国利率降低将使世界利率降低,世界利率的降低幅度小于大国利率降低幅度。如同小国经济,大国对外贸易改善,其他国家对外贸易状况恶化,大国总需求内生地增加,IS’线左移在较高的世界利率上与LM线达到均衡。这种情况下,世界利率上升,大国对外贸易改善,总需求略有减少。
7. 国际金融课程讲什么内容
《国际金融》是研究开放条件下货币和借贷资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包括四个模块:开放条件下的宏观资金运行;汇率、汇率制度选择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外汇交易工具、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与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以及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重建。本课程搭建了一个国际金融相关理论的基本框架,同时又非常注重国际金融的相关实务。课程讲解注重结合实践,将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融于实例之中,结合市场案例诠释国际金融知识,是一门具有中国视角和中国特色的国际金融课程。
8.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详解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经济学词汇.财政政策的概述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
9. 有没有专门讲解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书
1.有这样一本书,书名是《还原真实的美联储》,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作者是在美联储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工作的经济学家王健博士。
2.王健在该书中谈到了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和成效,他认为这是一种相对于负利率政策更能被公众接受、效果更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Large-scale Asset Purchase Program),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不等于滥发货币,判断是否滥发货币的标准是通胀率,即使推出多轮量化宽松,美国的通胀率过去几年一直保持在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