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杠杆的简答题
用细线将砝码挂在木尺一端并将其放到桌子上,挂砝码的一端伸出桌外直到恰要翻倒时记下尺的位置。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G1*L1=G2*L2 G2=G1*L1/(L/2-L1)
Ⅱ 物理关于杠杆的一题计算题,解答过程要详细
当支点在离粗端30cm处时,木棒可保持水平平衡。说明此点即为木棒的重心所在位置.
支点移到离粗端50cm处时,要使木棒恢复水平平衡,必须在细端挂合适的重物
设此重物的重力为G
G*40cm=19.6N*(50cm-30cm)
G=9.8N
Ⅲ 杠杆题目,高手帮帮忙!
1.有两种方法解答
1)极端假设法,m1<m2,l1>l2,因二者移动距离相同,假设移动l2,明显会向m1方向倾斜。
2)定量分析,原平衡条件下m1l1=m2l2,移动后比较m1(l1-l)与lm2(l2-l)
我建议考试时用第一种方法
2杠杆依然平衡,因为G1/F1=G2/F2,所以(G1-F1)/(G2-F2)=G1/G2,平衡依然成立
Ⅳ 杠杆问题,带步骤,给好评!
这道题中的阻力是重力,作用点在这个物体的中心位置,而且大小不变,支点为O,需要声明的是力臂是支点到力所在直线的距离。那么随着木棒的上升,阻力大小不变,但是阻力臂变大,所以由杠杆原理知道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变大,即M增大,显然动力臂始终为支点到F的距离,也就是棒的长度,所以l不变,F增大。
Ⅳ 今天学了杠杆,老师给我们讲的做杠杆题的方法,我觉得有点不太正确。
哈哈,善于思考的好
此处杠杆平衡条件是对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列出的力和力臂之间的关系,但是注意杠杆平衡包括:静止和匀速转动两种情形。我们在处理这种用多少力翘起是求一种临界状态所需的力,即只靠:一段跷的力和另一端重物对杆的压力使杠杆平衡,【没有翘起之间是跷的力、重物对杠杆压力与重物端地面对杠杆的支持力,三个力使杠杆处于平衡】。当这两个力能使杠杆平衡时,只要跷的力稍微大一点点就可以使杠杆转动起来,转动起来后,只要力臂不变(或同步变小),又保持杠杆做匀速转动,在过程中跷的力和临界时跷的力相等即可,否则就不是匀速转动了。一般我们把缓慢转动看着是中间任意时刻可以将杠杆看着静止的转动过程,此时也利用杠杆的平衡调节求解问题。
Ⅵ 杠杆原理题目,怎么做
(1)解:已知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设A到支点的距离为X,B到支点的距离为(3-x)
30*X=50*(3-x)
解X=1.875,既A点到支点的距离为1.875m,B点到支点的距离为1.125m;
(2)由(1)得
(30+10)*X=(50+10)*(3-X)
解:X=1.8既增加10N后,点A到支点的距离为1.8m
Ⅶ 怎样做杠杆实验
杠杆作用的实验
【设计】 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杆上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简单机械。本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以下几种作用:
(1)传递力的作用;
(2)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费距离)或省距离(但费力)的作用。为了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作用,最好选用重一点的物体,让学生亲自用杠杆去撬或抬,此外还可以利用杠杆尺、测力计进行一些定量的实验。
方法一
【器材】 装满学习用具的书包、长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为8~10份,画出等分线)、椅子。
【步骤】
(1)把木棍的中间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挂上重物———书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压,能把书包撬起。引导学生找出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重点。
(2)在力点处用力向下压,力就通过杠杆传递到杠杆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的作用,还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点向重点靠近,支点每向前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重点越近(即支点距离力点越远),越省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长,即越费距离。
(4)使支点向力点靠近,支点每向后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力点越近(即支点距离重点越远),越费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短,即越省距离。
方法二
【器材】 杠杆尺两把(把杠杆尺均分为十二格,在每个刻度处打一个孔)、直尺、测力计、钩码、铁丝钩。
【步骤】
(1)把支架的钉子从两根杠杆尺的第6孔位(孔位从左往右数)处穿过,让该处作为支点,使两根杠杆尺保持水平。后面的杠杆尺不动,作为对照物,在前面的杠杆尺上悬挂重物和测力计。
(2)在杠杆尺第1孔位处,用铁丝钩悬挂一个50克重的钩码;把测力计钩挂在杠杆尺的第11孔位处,手握测力计,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钩码)向上撬起。找出杠杆尺上的重点、支点和力点。(挂钩码的第1孔位为重点,中间第6孔位为支点,挂测力计的第11孔位为力点。)
(3)通过测力计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观察测力计的读数,约在50克左右,说明这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用直尺测量重点上升的距离和力点下降的距离,可知上升、下降的距离大致相等,说明这时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图1)。
(4)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5、4、3、2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重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力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小,即越省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大,即越费距离(图2)。
(5)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7、8、9、10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力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重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大,即越费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小,即越省距离
Ⅷ 杠杆的作图题怎么做
1.确定支点。
2.确定阻力和动力,一般都会涉及两个力,有利的力就是动力,为内了达到目的而要克服的容力就是阻力。有些情况下,阻力和动力只是相对的,可以互换。例如天平,无所谓哪边是阻力。
3.确定阻力和动力的作用点。
4.按照力的方向,画出阻力和动力的作用线。
5.通过支点做作用线或者作用线的延长线的垂线,找到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