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去杠杆化的各个阶段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
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Ⅱ 居民去杠杆对股市的影响力有多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杠杆是什么意思:杆杆在金融业的意思:以小资金,变大资金,搏大收益,放大杠杆收益大,损失大(例如您自有资金有10万元,通过杠杆可以放大1-5倍杠杆,放大五倍杠杆就是50万,您自有资金10万,加上放大杠杆的50万,一共就是60万,您可以拿这60万来炒股,炒楼)。
2015年6月开启了一波股灾,其实最大利空就是管理层去股市资金杆杆,而当时的股市一片高潮,炒股就能赚钱的时刻,很多股民放大杠杆来炒股;千算万算管理层来了去股市资金杆杆,场内资金一片恐慌出逃,引爆了一场股灾;所以去杠杆的危害性有多强,任何一个政策能致富一批人,也能让一批人破产,看谁的反应快,跟政策走。
Ⅲ 去杠杆对经济发展趋势真的有利吗
总有一天,中国企业需要开始去杠杆。很难准确地预测这个过程会什么时候开始,被什么触发,但去杠杆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当它发生时,结果就是国内的需求增长会被严重拖累。而除非能找到其他需求来源,内需减弱意味着GDP增长大幅减速。
中国可以尝试通过鼓励非公司进行投资和支出,从而刺激需求。然而,从其他经济体在类似处境下的历史经验来看,这条路可能不是特别行得通。原因是家庭负债近年来也在快速增长。指望他们在经济增长放缓,并且假定企业去杠杆的这个时期加大借贷似乎不太现实。当然,我们可以期待中国利率降到接近于零,并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
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将对人民币造成显著的贬值压力。这或许行得通,因为历史告诉我们的另外一件事是,需求不足、正经历去杠杆化的经济体,可以通过货币贬值并依靠外需来支持经济增长。
当然,在这个假定情况下的大多数国家在并没有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对中国来说,由于供应链贸易对中国十分重要,所以即使人民币大幅贬值,对提振经济的效果也不明显,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人民币贬值虽然会使出口更便宜,但也会使进口的原料、原件更昂贵。如果这些推理是正确的话,这就意味着,中国想要调整就需要使货币大幅贬值,不然更加缓慢的过程就会更加痛苦,又或许两者都有点。
然而,一般的看法是,中国不会让人民币大幅贬值。贬值对提振净出口的作用不大,但它会令以美元计价的贷款更加昂贵(从而增加了一些公司去杠杆的压力),还会挤压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并且让政府丢面子。如果中国抵制贬值,那么需求缺口将会更大,并且去杠杆过程的痛苦也会更大。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不希望看到其外汇储备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政府将需要重新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但是即使是最严厉的资本管制也可能有太多疏漏,无法阻止储备一点一点地流出去(也无法抵挡最终的贬值压力),除非中国政府同时对贸易和投资实行严厉的控制。然而,控制贸易和投资对中国经济不会有任何好处。因此,合理的预期是,尽管政府可能会抵制贬值一段时间,它最终将选择所有可行选项里最不坏的那个。
还有第三个潜在的需求来源:政府举债。尽管中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有很多的债务,但是中央政府的债务负担是GDP的40-50%,属于比较适中。如果去杠杆化开始突然发生,似乎可以肯定,中国政府会毫不犹豫地承担问题债务,接手快不行了的公司,并且为巨额的公共投资行为借款。政府为债务融资的能力应该不成问题,他们可以鼓励人们出于爱国心购买政府债券,或采用量化宽松。但花钱对拉动需求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这很难说。如果政府同时还要抵抗货币贬值,那么中国可能会陷入与日本极其相似的情况,即巨额预算赤字也不足以拉动强劲复苏。
也许,也许,中国政策正好可以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也许它可以让货币贬者,让不良企业破产,保护好该被保护的债权人以防止恐慌,对信贷良好的借款人持续提供信用流动性,通过货币宽松政策保持住总需求,并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确保人们相信这一切。然而在实践中,政府总得先把一些大事搞砸,然后才能开始把事情做好。所以大概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增长低迷的中国通过贬值来出口一部分疲软输出到国外,一种是拒绝贬值却以严重得多的方式经济下滑,到最后还是会输出经济疲软。中国衰退将给世界各地都带来通缩的压力。如果到时候全世界还困在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利率之中,这是很可能的,那么这一通缩的压力就不会轻易被抵消。并且这一切还都是假设中国设法避免了重大金融危机。
在那之后,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许欧元区将再次陷入衰退,最后解体。或许每个人都只是需要再咬紧牙关坚持几年。但中国的债务负担越大,中国去杠杆化将带来的影响就越近在眼前,在不太遥远的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它就会发生。?
Ⅳ 国家最近提到的去杠杆化是什么意思
"去杠杆化"是指
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对于杠杆使用过度的企业和机构来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它们轻松获得高额收益,而资产价格一旦下跌,亏损则会非常巨大,超过资本,从而迅速导致破产倒闭。
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杠杆化"的风险开始为更多人所认识,企业和机构纷纷开始考虑"去杠杆化",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降低负债,逐渐把借债还上。这个过程造成了大多数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的下跌。
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1、美国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的最新观点是,美国去杠杆化进程,已经导致了该国三大主要资产类别(股票、债券、房地产)价格的整体下跌。
2、格罗斯认为,全球金融市场目前处于去杠杆化的进程中,这将导致大多数资产的价格出现下降,包括黄金、钻石、谷物这样的东西。"我们经常说总有机会存在于市场的某个地方,但我要说现在不是时候。"
3、格罗斯表示,一旦进入去杠杆化进程,包括风险利差、流动性利差、市场波动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会上升。资产价格将因此受到冲击。 而且这个进程将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相影响、彼此加强的。
Ⅳ 国家说的金融去杠杆对个人理财有什么影响
“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
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但在金融危机爆发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综合各方的说法,“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钱退还出去的潮流。
单个公司或机构“去杠杆化”并不会对市场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如果整个市场都进入这个进程,大部分机构和投资者都被迫或主动的把过去采用杠杆方法“借”的钱吐出来,那这个影响显然不一般。
一方面可以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对于个人理财而言可能在某些理财渠道中的收益会有所减少。
Ⅵ 央行去杠杆会有哪些影响
你好,期货市场本身就是是杠杆交易制度,央行去杠杆与我们期货市场是没有关系的。
Ⅶ 去杠杆如何影响经济现状
可能导致供养不足,从而局部和暂时房价压不住
Ⅷ 什么是去杠杆为什么现在要去杠杆
私募排排网为您解答:
去杠杆:
老百姓把钱存到银行,银行再贷款给你。你增加了负债,银行增加了资产。同样别人也这么做,如此以来,少量的货币得以创造出大量的信用,金融就是这么神奇。
而去杠杆呢?就是让你减少负债,同时银行也减少资产。资产与负债同时缩减,就是咱们经常听新闻中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就是这个原理。
为什么要去杠杆?
美联储已带动全球进入加息周期,中国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加息,但很明显市场流动性已经收紧。市场的钱少了,现金流就很容易出问题。一旦这些债还不上,大量的坏账对银行来说是毁灭性的,银行如果出问题了,则会直接引发系统性风险。一环紧扣一环。
此外,根据利率平价原理,美国加息中国不加息,就会产生利差,资金为了套利,抛出人民币买入美元,人民币就会贬值,资本外流,最终导致外汇储备流失。而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等小国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维护汇率稳定,才导致经济崩溃,血的教训历历在目。
因此国内监管层采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变相加息,适当释放流动性的形式降杠杆,让经济不至于硬着陆。
答案转载自www.simuwang.com
Ⅸ 去杠杆对股市的影响有多大
杠杆对股市的影响:
中国金融去杠杆的首要波及场所是货币市场,从余额宝的收益上,数亿计投资者已经亲身体会到了去杠杆产生的威力。但对货币市场的冲击影响,人们感知到的是金融去杠杆的广度,在深度上的体会还是要回归到股市中。
从最近的中国股市来看,特别是沪深300指数最近承受的抛售压力,已经明显显示出中国金融去杠杆的影响正从货币市场逐步扩散到股市中。在沪深300指数中银行类板块的承压更为显著,从K线的形态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顶部大阴线,这是股价对这一轮金融去杠杆、资金逐渐昂贵的直接表现。为什么在股市中首当其冲的会是银行类的板块呢?银行类股票是在上一轮的央行降准降息中收益最为显著的股票,每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银行股票往往会得到支撑走强,这是对行业的基本面体现。同样,在这一轮的金融去杠杆过程中,曾经的最大受益者将轮回为最大的压力承受者。
目前市场主流预期,中国股市将会面临一波预期之中的、可控的有效回调。这一波的回调将会是后期健康稳步增长的蓄力过程。伴随着整个金融去杠杆的有效推进,资金将会从庞大的影子银行、金融市场逐步流向有竞争优势、具备强大增长前景的企业中去,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和行业才能够有效生存,而浪费型、产能过剩的行业将会面临淘汰出局的结果。当然,这是通过市场的力量来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比此前采用行政力量去主导要聪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