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发布时间:2021-07-07 20:04:36

Ⅰ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是怎样的

官方的说法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上半年的实施情况来看,不论是加息还是提高准备金率,都是紧缩性的。近期整个资本市场对央行再次加息的预期比较强烈,但央行迟迟没有加息动作,我觉得货币政策又转向的可能。因为现在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美国很可能实施第三轮的量化宽松,如果在这个时候我国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话,可能会对经济造成不小的伤害,因此央行在再次加息上比较慎重,我认为即使加息幅度也不会太大,频率也会下降。

Ⅱ 如何看待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政策工具改革的条件
近几年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一是外汇占款;二是政策性银行的再贷款,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的再贷款,即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两项合计占32.15%(1994-1998年)。而发达国家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依靠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因此,逐步减少对外汇和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基础货币投放,是实现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改革的必要条件。
发达国家的外汇和农副产品收购主要靠平准基金,我国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外汇,首先要改变结售汇制度,允许出口创汇者有一定的外汇留成,调动中央、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其次是规定央行每一年内允许收购外汇的货币发行,不够部分可以获得票据贴现和再贴现的优先权;再是进行金融创新,发行储备债券,解决经济发展目标和外汇目标的矛盾。对于农业发展银行的再贷款,应继续坚持和粮、棉、油库存挂钩的原则,严格控制再贷款的增加。农业发展银行资金不足的部分,应通过市场发行金融债券筹集,并把金融债券纳入公开市场操作范围。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系统化改革
公开市场操作是最理想的微调性货币政策工具,但其有效运作需要相当发达的金融市场作为依托,至今只有美国运用最为经常和普遍。因此,金融市场很不发达的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央银行贷款(包括再贷款和再贴现)将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并优先发展公开市场业务和规范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实现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
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要体现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相互协调配合。(1)分工上要有所侧重。存款准备金与再贷款侧重于调节商业银行资金的中长期流动性,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用于调剂商业银行的短期头寸。(2)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中的配合。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侧重于总量上的调控;再贴现主要用于结构调节。(3)确定合理的利率结构。金融正常运行时,央行合理的利率结构应是: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率、抵押贷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公开市场利率;特殊时期,央行可向有危机的金融机构发放低息特别贷款。
中央银行再贷款政策的改革。(1)明确规定再贷款的资金用途。规定再贷款是商业银行的最后资金来源。(2)逐步取消再贷款分配的行政性质,使再贷款真正成为只对总量负责的间接调控手段。(3)为了保证央行资产质量,开办抵钾贷款业务。
系统引进再贴现业务。(1)首先要明确再贴现资金的使用方向。要在金融法中明确规定再贴现资金只能用于商业银行弥补支付手段的不足。(2)明确再贴现业务的票据品种。央行应定期公布优先再贴现的商业票据种类。(3)解除再贴现的额度限制。把再贴现率作为唯一控制再贴现规模的手段。
加快发展公开市场操作的思路。(1)央行应进一步加大收回再贷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的规模,以消化准备金率降低所释放的超额准备。(2)规范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因为只有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最后资金来源时,商业银行有资金需求才会首先进入公开市场。(3)调整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使债务资产的比重迅速上升。(4)扩大交易工具。包括发行面向银行的短期国债等。(5)增加交易主体并完善市场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监管。
规范存款准备金制度。(1)应将准备金的计算方法由时点余额改为平均余额,考核方法由绝对值改为乎均值。(2)按存款期限长短确定分档准备金率,以规范不同性质存款的信用创造规模。(3)分两步彻底停止对准备金支付利息。金融机构不能将央行的存款作为它赢利的“避风港”,央行的货币供给才能全部进入生产领域。

这是不足的原因分析--------贸易、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储备过多和外汇占款剧增,由此导致国内货币供应的非受控性增加和扩张效应,使央行为实现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实施的紧缩性质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下降。

国内资本市场如股市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的流动,使银行的流动性资金流入股市,而央行的货币政策所依赖的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都是依靠银行系统的,银行系统资金向资本市场的分流也就弱化了银行系统在央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执行货币政策中的作用。此外,资本市场的发展本身也会影响投资、消费,也会吸引国际资金,从而,也会对通货膨胀、汇率等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造成冲击,从而导致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

美国经济的衰弱与美国的持续降息,中国的持续加息,使中美利差倒挂程度加剧,以及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剧,使大量美元资金寻找流入中国的途径,从而造成对人民币币值稳定这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冲击。

还有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央行执行货币政策或多或少是垄断的,而不是依靠市场的,因此,我想央行在制定和实施我国货币政策时或多或少会有些主观因素在里面吧,而不是靠市场要求去做,因为,根据市场规则去实现一个政策目标,比如实现物价稳定,通常要付出经济增长放慢、失业增加等沉重代价的,而央行所采取的方法可能更折中一些吧,然而,这也往往造成政策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Ⅲ 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评述

我国近几年的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2005年7月21日晚,人民银行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事宜发出公告:一是从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二是2005年7月21日19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三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动幅度不超过千分之三。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对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今后货币政策工作实施的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而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要实现的宏观经济目标,主要有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而必须借助于中介指标。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和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等五个标准。一般选择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金融变量,也有的把汇率包括在内。货币政策工具借助于中介指标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还存在一个传导机制,时滞长短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效应。
2000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管理体制。 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9月21日起实施新的外币利率管理体制。具体内容是:(1)外币贷款利率,单笔300万(含300万)美元或等值其他6种主要外币的大额外币定期存款利率,7 种主要外币以外的外币存款利率(不分金额)、以及金融机构间的所有外币利率,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2)7种主要外币的小额存款利率由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各金融机构统一执行。
2、积极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实施储蓄实名制。为了规范储蓄行为, 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4月1日起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
3、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品种创新。2月14日,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文,公布《证券公司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对证券公司以股票质押取得贷款。
4、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资金流向。4月,人民银行发文,允许除邮政储汇局以外的金融机构开办“教育储蓄存款”,免交利息所得税;8月, 公布《助学贷款实施办法》;6月,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 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扶优限劣,对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业、产品和重复建设项目限制或禁止贷款,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9月, 针对封闭贷款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出《关于坚持封闭贷款贷款条件、从严控制封闭贷款发放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封闭贷款的发放条件,防范风险。
5、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建设。 批准第二批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融资业务。6月,为发展货币市场,拓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融资渠道, 允许财务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11月9日, 允许全国首家专业化票据经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开业,这有利于促进票据业务发展,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票据市场,也为央行再贴现操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6、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引导规范民间信用。7月,决定将县及县以下的邮政储蓄资金以再贷款形式反还农村信用社使用,集中用于支持农村信用社对农民、农村、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并重点用于发放农户贷款、及时满足农民从事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运输以及农村消费信贷等合理资金需求。12月,发布《关于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取缔民间高利借贷的意见》,提出一方面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体系、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加强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投入,另一方面对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货币政策最终实施的效果,一般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 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货币政策经常要突出的最终目标之一。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物价水平保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上。
(2)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即凡是有能力和愿意参加工作的人随时能找到合适工作的水平。
(3)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西方目家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周期性经济危机带来的不景气,往往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一国能够保持良好的外汇储备,以保证对外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

Ⅳ 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1.财政政策的局限性:①财政政策会产生“挤出效应”②在竞争性部门中,政府投资效率不如民间投资,影响社会总投资效率。③长期使用财政政策会抑制民间投资积极性。2.货币政策的局限性:①货币政策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动速度不变为前提。②通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比较有效,而通货紧缩时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③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影响政策效果。3.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等。希望能帮到你~~

Ⅳ 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贸易、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储备过多和外汇占款剧增,由此导致国内货币供应的非受控性增加和扩张效应,使央行为实现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实施的紧缩性质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下降。
国内资本市场如股市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的流动,使银行的流动性资金流入股市,而央行的货币政策所依赖的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都是依靠银行系统的,银行系统资金向资本市场的分流也就弱化了银行系统在央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执行货币政策中的作用。此外,资本市场的发展本身也会影响投资、消费,也会吸引国际资金,从而,也会对通货膨胀、汇率等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造成冲击,从而导致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
美国经济的衰弱与美国的持续降息,中国的持续加息,使中美利差倒挂程度加剧,以及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剧,使大量美元资金寻找流入中国的途径,从而造成对人民币币值稳定这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冲击。
还有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央行执行货币政策或多或少是垄断的,而不是依靠市场的,因此,我想央行在制定和实施我国货币政策时或多或少会有些主观因素在里面吧,而不是靠市场要求去做,因为,根据市场规则去实现一个政策目标,比如实现物价稳定,通常要付出经济增长放慢、失业增加等沉重代价的,而央行所采取的方法可能更折中一些吧,然而,这也往往造成政策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希望采纳

Ⅵ 根据我国情况,分析我国应采取何种汇率制度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本次汇率制度改革的最佳选择,其他中间类型的汇率制度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够成为本次汇率改革选取的目标。汇率改革下一步的方向应该是浮动汇率制度。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1999),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可分为8类(见表1)。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第三类即盯住美元制度,改革后实行的汇率制度同时兼顾了第三类和第七类的特点。 一、 对现行汇率制度的认识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较之于原先的汇率制度,从形式上看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二是选取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方式取代原来单一盯住美元的调整方式;三是选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原来的固化的汇率制度,它既吸收了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与管理浮动制度的优点,又摈弃了两种汇率制度的缺点,从理论上讲是人民币走向区域货币道路上的最佳选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否如理论设想那样完美,还有待检验。 1. 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方式优于单一盯住方式。 (1)从贸易多元化的角度看,美国虽然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贸易伙伴,但也仅占1/6,比日本和欧盟都略低一些,中国和亚洲的贸易则占57%。因此,应该参照所有主要贸易国的一篮子货币,而不能只盯住美元。另外,改参照一篮子货币,会鼓励人们减少用美元结算,长期而言有助于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国际贸易的结算单位与货币。 (2)从降低内生交易费用的角度考虑,中国应选择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的货币作为人民币汇率参照的对象。单一的盯住美元,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而且由于中美两国的经济情况和政策倾向有很大的差别,单纯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冲击。近年来,我国和欧盟、日本以及美国的贸易额分别占中国总贸易额的比重几乎相当,欧盟和日本的对华投资也不逊于美国。因此,以一篮子货币为参照对象更适应我国的对外经贸往来。 (3)从满足人民币汇率政策出口竞争力的目标看,人民币汇率政策出口竞争力的目标是:稳定出口国际竞争力与进口成本。参照一篮子货币制度的突出优点是稳定人民币的名义贸易加权汇率(如果权数按照贸易比重在各货币之间分配)。如果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差异,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也保障了真实贸易加权汇率的稳定。 2. 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优于原先的固定汇率制度。 (1)从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本身看,它既具有固定汇率制度的某些优点,又能使汇率保持一定的弹性。在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一方面,汇率随着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调整,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货币当局可以对汇率进行较多的干预和管理,从而能够保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避免本国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2)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选择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以下的基本优势:①保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尽管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刺激或紧缩经济方面的作用一直受到理论界的质疑和实践效果的挑战,但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前瞻性的微调而平抑经济波动的作用目前在发达国家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因而恰当的利用货币政策对我国这种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发展中大国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②调整国际收支的灵活性。这种价格的调整可以减轻国际不利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影响。③阻止投机冲击。在20世纪90年代,频繁的货币投机冲击对资本开放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害,这一教训对我国在未来逐步开放资本市场过程中相当重要。

Ⅶ 论述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

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有效因素,就在于能够根据经济发展的大小以及国库来进行货币政策调整。

阅读全文

与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圈控股集团董事长 浏览:460
创始股份截止 浏览:162
外汇论文 浏览:412
车贷金融公司显示风控 浏览:434
珠海银隆股东 浏览:179
比亚迪金融有限公司怎么样啊 浏览:8
2016年7月港元汇率 浏览:184
小米贷款人工认证不过 浏览:436
宁波银行嘉兴分行理财好吗 浏览:83
支付宝稳健型理财产品是什么 浏览:553
广州腾信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521
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股东 浏览:79
恒升集团董事长是谁 浏览:118
上海发贵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38
河南农信贷款 浏览:936
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合作 浏览:576
银行理财基金到期怎样赎回 浏览:928
法兰克福外汇交易市场 浏览:390
建行理财子基金运营岗 浏览:507
理财通余额怎样增加货币基金 浏览: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