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人民币汇率改革外汇政策实务手册

人民币汇率改革外汇政策实务手册

发布时间:2021-07-10 17:25:11

⑴ 2005年汇率改革的主要内容

核心内容有三条:
第一条就是我们这个汇率将来不再盯住一个单一的一种货币,即单一的美元了,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
第二条就是人民币汇率将是浮动的,而且浮动的区间也是合理的;
第三条就是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在2005年7月21日即日元兑美元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⑵ 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包括( )。

1、答案:BCD
2、解析: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单一汇率制。基本内容如下:
1、 从1994年1月1日起,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 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经常项目正常对外支付用汇的计划审批。
3、 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市场的主要职能是为各外汇指定银行相互调剂余缺和清算服务,由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监督管理。
4、 在市场的运行中,各外汇指定银行以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之内自行挂牌公布汇率。
5、 中国人民银行向外汇交易市场吞吐货币,以保持各银行挂牌汇率的基本一致和相对稳定,并由计算机联网,将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交易沟通起来,加快运作速度。
6、 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入,允许在外汇指定或境内的外资银行开立现汇帐户,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对外支付和偿还境内金融机构外汇贷款本息,可在现汇帐户余额中直接办理;超出现汇帐户余额的生产、经营、还本付息和红利的用汇,由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授权部门批准的文件及合同审批后,向外汇指定银行购买。
7、 自1994年1月1日起,取消任何形式的境内外币计价结算,境内禁止外币流通,禁止指定金融机构以外的外汇买卖;停止发行外汇券,已发行流通的外汇券可继续使用,逐步回笼。
8、 强化外汇指定银行的依法经营和服务职能。
9、 严格外债管理,建立偿债基金,确保国家对外信誉。对境外资金的借用和偿还,国家继续实行计划管理、金融条件审批和外债登记制度。未办理登记手续的外债和境内机构违反规定为境外法人借债提供担保引起的支付责任,各银行不得擅自为其办理对外支付。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为恢复我国关协定缔约国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更是促进外汇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准备。

⑶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文章

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虽然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但是从严格意义来说,并未形成真正的外汇供求关系。这是因为:
(一)强制结售汇制的缺陷。虽然目前我国对经常项目的外汇支出基本上没有限制,但是对资本项目仍实行较为严格管理,这种体制下形成的外汇交易受到体制约束,不能充分、完全、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加之,在近几年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出口贸易增长快,外贸出现大量顺差,加上外资的大量流入,特别是1996-1999年年间,人民币的利率水平高于美元,造成结汇额大于售汇额。表现在银行业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持续供大于求,而且同期外汇需求则相对不足。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主体缺乏,市场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想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外汇供求根本无法做到。虽然央行几次调整了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头寸,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外汇供求关系,于是造成中央银行被动入市进行干预,充当外汇交易最后差额的承担者,失去了外汇调控的主动权。
(二)汇率缺乏弹性。1994年以来,除1999年外,我国国际收支无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呈现双顺差的局面。外汇市场上人民币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避免。这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不是纯粹由市场真实供求所决定。在较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所制约。近两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只是在1美元兑8.23-8.28元人民币之间波动,波动幅度和弹性区间极小,汇率基本上钉住美元。
(三)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由于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资本项目未放开、资金不能自由流动、市场金融工具匮乏,这都是造成我国外汇市场仍然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里,央行的干预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对外汇的供求起到较大的调节作用。
改革面临的思考
(一)如何处理把握好市场供求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关系。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运行体系中,最终必须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才能使外汇资金供求完全放开,真正实现由供求确定汇率运行机制。但需注意的是,资本项目的放开是要具备条件的,放开应逐步有序的进行。在过渡时期,即使逐步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情况下,也不能忽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和央行的干预调控作用。
(二)如何保持和实现汇率的稳定与均衡。如何确定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保持一种“最佳”或“适当”的汇率状况,这涉及所谓“均衡汇率”问题。也就是说,使汇率的变动与经济内部和外部关系获得一种协调、合理的关系,能促进和达到内外平衡和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充分发挥汇率在国民经济的杠杆调节作用。为此,应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基础理论研究。比如,对国际价值论、购买力平价论、出口换汇成本、均衡汇率模型、汇率预警模型以及其他理论模型和相关方案,比如盯住单一货币或一篮子货币、爬行浮动、管理浮动、单独浮动等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三)如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金融市场将全方位的开放框架下,构建和完善人民汇率机制。世贸组织所倡导的基本原则是:自由竞争原则、自由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为适应和迎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挑战,为实现经济金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消除国内外资本自由流动的障碍,这就要求做到国内外资金价格市场化、进而汇率的市场化。也就是说,在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下,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这是构筑人民币与外币价值比较和自由兑换所形成的市场均衡汇率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把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信号、更直接、更迅速、更准确地反映出来,才能使中国经济与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原则的国际经济融合,才能实现国内价格体系逐步与国际市场价格体系靠拢,才能作到竞争机制按照透明度的原则和共同的游戏规则在各个层面上反映出来。这是一个紧迫的大课题和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绝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逐步有序地进行。
几点建议
以当前形势来判断,人民币的汇率总体水平应保持不变,这有助于汇率的稳定,有助于我国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可考虑如下改革措施。
(一)应该对我国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特点,问题,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的背景和对外经济贸易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特别是当前,人民币受到国外升值的强大压力时,更应该沉着应对。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不利的教训。
(二)改变盯住美元为“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汇率机制。选择我国对外经贸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若干种货币,按其重要程度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的汇率。这样的改变,将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水平更趋于合理。
(三)扩大汇率的弹性区间。目前人民币汇率每日波动幅度太小,汇率缺乏弹性,可以根据国内外外汇市场的供求等因素把波动的幅度扩大到上下1%。建立内部汇率目标区。目标区上下限可定为10-15%,可根据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状况,外汇市场交易状况和汇率走势预期以及其他因素进行阶段性的调整。保持人民币汇率调节的长期灵活性,更好的应对投机的冲击。
(四)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鉴于人民币有升值的预期,市场已有所反应。1.外资流入有增加的势头(包含回流的外汇)。美元资金除进行投资外,想获取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汇率走强的欧元、日元也趁势流入,其结果将造成外汇储备的增加,同时加大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形成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对此,应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引导,同时进一步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2.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美元外汇贷款的需求有较强的增长趋势,一来美元利率处于低水平,二来没有汇率风险,甚至可能获得汇率预期的好处。对此,要引导资金的运用渠道,特别关注把美元换成人民币使用的投向。3.增加银行外币业务的产品和创新。如发行外币面值的存单、证券,代客进行国外证券买卖,开展外汇与人民币的远期买卖、远期合约、货币掉期、外汇期权等业务。进一步沟通本外币资金的交易、兑换渠道。通过人民币升值心理预期的契机,进一步活跃外汇市场融资与交易、积极开展规避汇率风险业务,完善供求关系,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06年3月21日晚,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蓝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从宣布的方案来看,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汇率升值的幅度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升值幅度仅为2.07%(21日国家外汇管理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汇率为100美元=827.65元人民币);二是尽管央行公告称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但同时也不盯住一蓝子货币,而是参考一蓝子货币。至于这一蓝子货币是什么,蓝子中的货币品种及其结构是什么并没有公布。但可以肯定地说,美元占蓝子中肯定占重要比重,其次是日元、欧元;三是人民币确立兑美元的中间汇率后,其波动范围并没有拓宽,仍在3‰的范围之内,波动范围大大低于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货币的波动幅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看,我们可以认为这次人民币汇改是在面临国际压力下对人民币汇率作出的一次渐进式的改革,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影响,长远意义大于短期意义,历史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次汇改也基本体现了温总理提出的人民币汇改的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三大原则。
首先,这次汇改意味着央行开始正式运用汇率这一经济杠杆来调控宏观经济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实际上,自90年代中期以来,汇率这一杠杆手段一直处于旁落手段。汇率手段的运用将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其次,由于这次幅度调整的微调性质,调整幅度大大低于市场预期,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将随这次调整而有增无减,人民币有可能因此而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和随之相联的国际储备资产有可能有增无减。
第三,人民币有可能中期因此而进入小幅升值的新阶段。这将和80年代人民币的走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四,央行尽管称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但因一蓝子货币的具体情况没公布,再加上美元的国际地位及中美贸易的重要性,美元仍是人民币盯住的最重要的货币,只不过人民币盯住美元从原来的显形盯住改成是隐性盯住。
第五,在宣布升值2%的同时,央行宣布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和港币存款利率5%,这似乎是企图对汇率调升的影响起到对冲的作用,减缓因汇改造成的热币冲击。
汇率的变动和汇率制度的改革必将对我国经济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对股市影响不可避免。
由于小幅升值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将有增无减,因此,包括QFII在内的境外资金并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出逃,而是会进一步注入国内的各类市场。
尽管如此,尽管升值后对不同上市公司可能带来不同的影响,但是,人民币升值在宏观上对出口会有影响,对GDP有一定冷却作用,因此,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会带来一定影响,股票市场总体会因此受到抑制作用,特别是当目前市场十分脆弱时,尽管这种抑制作用很小,但有较大的放大效应。
从具体公司来看,旅游、纺织业等出口价格需求弹性较小产品的行业可能会有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
人民币进入正常浮动后,也对上市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汇率对企业构成的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及会计转换风险将逐步显露。

⑷ 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核心内容有三条:
第一条就是我们这个汇率将来不再盯住一个单一的一种货币,即单一的美元了,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同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
第二条就是人民币汇率将是浮动的,而且浮动的区间也是合理的;
第三条就是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在2005年7月21日即日元兑美元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参考资料:《人民币汇率改革外汇政策实务手册》

⑸ 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双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币对外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向双汇率回归。 1994年: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中国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2010年4月13日,第四次胡奥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态度强硬,超出国际市场的预期。他强调中国致力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但只会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

⑹ 简述1994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要内容

1994年: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人民币汇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等七家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

(6)人民币汇率改革外汇政策实务手册扩展阅读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人民币汇率改革

⑺ 1994年国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外汇分成。

二、实行银行售汇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在实行售汇制后,取消经常项目正常对外支付用汇的计划审批。

境内企事业单位 、机关和社会团体在此项下的对外支付用汇,持如下有效凭证,用人民币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兑付。

三、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及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

四、强化外汇指定银行的依法经营和服务职能。

五、严格外债管理,建立偿债基金,确保国家对外信誉对境外资金的借用和偿还,国家继续实行计划管理、金融条件审批和外债登记制度。

为境外法人(含中资控股的机构和企业)借款出具担保,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境内机构对外提供外汇担保管理办法》办理。

六、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管理体制仍维持现行办法。

七、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

八、加强国际收支的宏观管理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单一汇率制。

(7)人民币汇率改革外汇政策实务手册扩展阅读:

建国以后,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发生过多次调整,不同时期各有其鲜明特色。

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要求:“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遭遇重创,而中国安然无恙,94年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功不可没。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市场化。改革开放之前,人民币汇率水平由官方确定,实行固定汇率。改革开放之初,形成官定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

994年初,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转向由市场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

⑻ 求关于货币、利率、汇率的学者书籍 书籍

《利率风险管理》《宏观经济学》》《投资银行》《证券投资》《期货交易》《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小说方面《基金经理》

⑼ 中国现在的外汇政策急求~

国家对外汇没有放开也没有禁止的,看各地地方对政策的理解程度,有的宽松有的严格的

阅读全文

与人民币汇率改革外汇政策实务手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珠海银隆股东 浏览:179
比亚迪金融有限公司怎么样啊 浏览:8
2016年7月港元汇率 浏览:184
小米贷款人工认证不过 浏览:436
宁波银行嘉兴分行理财好吗 浏览:83
支付宝稳健型理财产品是什么 浏览:553
广州腾信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521
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股东 浏览:79
恒升集团董事长是谁 浏览:118
上海发贵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38
河南农信贷款 浏览:936
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合作 浏览:576
银行理财基金到期怎样赎回 浏览:928
法兰克福外汇交易市场 浏览:390
建行理财子基金运营岗 浏览:507
理财通余额怎样增加货币基金 浏览:645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仓位 浏览:683
我国绿色金融资金缺口大 浏览:553
杠杆租金回报率 浏览:439
农产品期货在哪里交易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