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经济学中杠杆原理是什么
济学中也有杠杆原理这一说。分别是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其中经回营杠杆是基答础,财务杠杆最重要,复合杠杆是前两者的和, 经营杠杆是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导致销售量增加一个较小的幅度时,EBIT增加一个较大的幅度。
财务杠杆是由于固定财务费用如利息的存在,经济中的杠杆主要通过负债,用较少的本金支配更多的资产,撬动更大利润。
具体的经济杠杆有:政府杠杆、地方政府债务;宏观杠杆、银行资产对GDP占比;
企业财务杠杆:企业负债。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三种形式,
杠杆的本质是通过负债把社会闲散资源集中起来,投入到生产领域,获取更大的回报,拉动经济增长。
即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在经济学里,杠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指“财务杠杆”。一个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 银行的钱还是那么多,只是多了两层债务关系而已。 债是什么,债就是钱。
财务杠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公司管理层可以利用财务管理中的几种杠杆,在投融资决策方面做好“度”的把握,并进行相应评估。
控制经营杠杆的途径企业一般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金额、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经营杠杆率下降,降低经营风险。
② 杠杆原理的历史故事
阿基米德将自己锁在一间小屋里, 正夜以继日地埋头写作《浮体论》.这天突然闯进一个人来,一进门就连忙喊道:“哎呀! 老先生原来您躲在这里.国王正调动大批人马全城四处找你呢.'阿基米德认出他是朝廷的大臣,心想:外面一定出了大事.他立即收拾起羊皮书稿,伸手抓过一顶圆壳小帽, 随大臣一同出去,直奔王宫。
当他们来到宫殿前阶下时, 就看见各种马车停了一片,卫兵们银枪铁盔, 站立两行,殿内文武满座, 鸦雀无声。国王正焦急地在地毯上来回踱步。由于殿内阴暗,天还没黑就燃起了高高的烛台。灯下长条案上摆着海防图、陆防图。阿基米德看到这一切就知道!他最担心的战争终于爆发了。
原来地中海沿岸在古希腊衰落之后,先是马其顿王朝的兴起, 马其顿王朝衰落后,接着是罗马王朝兴起。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本土后向西扩张, 遇到另一强国迦太基.公元前264 年到公元前241 年两国打了23 年仗,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人取得胜利。公元前218 年开始又打了4 年, 这是“第二次布匿战争”,这次迦太基起用一个奴隶出身的军事家汉尼拔,一举擒获罗马人5 万余众。地中海沿岸的两个强国就这样连年争战, 双方均有胜负。叙拉古,则是个夹在迦、罗两个强国中的城邦小国, 在这种长期的战争风云中,常常随着两个强国的胜负而弃弱附强, 飘忽不定。阿基米德对这种外交策略很不放心,曾多次告诫国王, 不要惹祸上身。可是现在的国王已不是那个阿基米德的好友亥尼洛。他年少无知,却又刚愎自用。当“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后, 公元前216 年,眼看迦太基人将要打败罗马人, 国王很快就和罗马人决裂了,与迦太基人结成了同盟, 罗马人对此举很恼火。现在罗马人又打了胜仗,于是采取了报复的行动, 从海陆两路向这个城邦小国攻过来,国王吓得没了主意。当他看到阿基米德从外面进来, 连忙迎上前去,恨不得立即向他下跪, 说道:“啊,亲爱的阿基米德, 你是一个最聪明的人,先王在世时说过你都能推动地球。”
关于阿基米德推动地球的说法, 却还是他在亚历山大里亚留学时候的事。当时他从埃及农民提水用的吊杆和奴隶们撬石头用的撬棍受到启发,发现可以借助一种杠杆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而且发现,手握的地方到支点的这一段距离越长, 就越省力气。由此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定理:力臂和力(重量)的关系成反比例。这就是杠杆原理。用我们现在的表达方式表述就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为此,他曾给当时的国王亥尼洛写信说: `我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随便移动任何重量的东西;只要给我一个支点, 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连地球都可以推动.'可现在这个小国王并不懂得什么叫科学, 他只知道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借助阿基米德的神力来救他的驾。
可是罗马军队实在太厉害了.他们作战时列成方队, 前面和两侧的士兵将盾牌护着身子,中间的士兵将盾牌举在头上, 战鼓一响这一个个方队就如同现代的坦克一样,向敌方阵营步步推进, 任你乱箭射来也丝毫无损。罗马军队还有特别严明的军纪,发现临阵脱逃的立即处死, 士兵立功晋级,统帅获胜返回罗马时要举行隆重的凯旋仪式。这支军队称霸地中海,所向无敌, 一个小小的叙拉古哪里放在眼里。况且旧恨新仇,早想进行一次彻底清算。这时由罗马执政官马赛拉斯统帅的四个陆军军团已经挺进到了叙拉古城的西北。现在城外已是鼓声齐鸣, 杀声震天了。在这危急的关头,阿基米德虽然对因国王目光短浅造成的这场祸灾非常不满, 但木已成舟,国家为重, 他扫了一眼沉闷的大殿,捻着银白的胡须说:“如果单靠军事实力, 我们决不是罗马人的对手。现在若能造出一种新式武器来,或许还可守住城池, 以待援兵。”国王一听这话,立即转忧为喜说:“先王在世时早就说过, 凡是你说的,大家都要相信.这场守卫战就由你全权指挥吧。”
两天以后, 天刚拂晓,罗马统帅马赛拉斯指挥着他那严密整齐的方阵向护城河攻来。今天方阵两边还预备了铁甲骑兵, 方阵内强壮的士兵肩扛着云梯。马赛拉斯在出发前曾口出狂言:“攻破叙拉古,到城里吃午饭去。”在喊杀声中, 方阵慢慢向前蠕动。照常规,城头上早该放箭了。可今天城墙上却是静悄悄地不见一人.也许是几天来的恶战使叙拉古人筋疲力尽了吧。罗马人正在疑惑, 城里隐约传来吱吱呀呀的响声,接着城头上就飞出大大小小的石块, 开始时大小如碗如拳一般,以后越来越大, 简直有如锅盆,山洪般地倾泻下来。石头落在敌人阵中, 士兵们连忙举盾护体,谁知石头又重, 速度又急,一下子连盾带人都砸成一团肉泥。罗马人渐渐支持不住了, 连滚带爬地逃命。这时叙拉古的城头又射出了密集的利箭,罗马人的背后无盾牌和铁甲抵挡, 那利箭直穿背股,哭天喊地, 好不凄惨。
阿基米德到底造出了什么秘密武器让罗马人大败而归呢? 原来他制造了一些特大的弩弓——发石机.这么大的弓,人是根本拉不动的, 他就利用了杠杆原理.只要将弩上转轴的摇柄用力扳动,那与摇柄相连的牛筋又拉紧许多根牛筋组成的粗弓弦, 拉到最紧时,再突然一放, 弓弦就带动载石装置,把石头高高地抛出城外, 可落在1000 多米远的地方。原来这杠杆原理并不是简单使用一根直棍撬东西。比如水井上的辘轳吧,它的支点是辘轳的轴心, 重臂是辘轳的半径,它的力臂是摇柄, 摇柄一定要比辘轳的半径长,打起水来就很省力。阿基米德的发石机也是运用这个原理.罗马人哪里知道叙拉古城有这许多新玩艺儿。
就在马赛拉斯刚被打败不久, 海军统帅古劳狄乌斯也派人送来了战报。原来,当陆军从西北攻城时, 罗马海军从东南海面上也发动了攻势。罗马海军原来并不十分厉害,后来发明了一种舷钩装在船上, 遇到敌舰时钩住对方,士兵们再跃上敌舰, 变海战为陆战,占一定的优势。今天克劳狄乌斯为了对付叙拉古还特意将兵舰包上了一层铁甲, 准备了云梯,并号令士兵, 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奇怪的是, 这天叙拉古的城头却分外安静,墙的后面看不到一卒一兵, 只是远远望见几副木头架子立在城头。当罗马战船开到城下,士兵们拿着云梯正要往墙上搭的时候, 突然那些木架上垂下来一条条铁链,链头上有铁钩、铁爪, 钩住了罗马海军的战船。任水兵们怎样使劲划桨都徒劳无功,那战船再也不能挪动半步.他们用刀砍, 用火烧,大铁链分毫无损。正当船上一片惊慌时.只见大木架上的木轮又`嘎嘎'地转动起来, 接着铁链越拉越紧,船渐渐地被吊起离开了水面。随着船身的倾斜, 士兵们纷纷掉进了海里,桅杆也被折断了。船身被吊到半空后, 这个大木架还会左右转动,于是那一艘艘战舰就像荡秋千一样在空中摇荡, 然后有的被摔到城墙上或礁石上,成了堆碎片;有的被吊过城墙, 成了叙拉古人的战利品。这时叙拉古的城头上还是静悄悄的,没有人射箭, 也没有人呐喊,好像是座空城, 只有那几副怪物似的木架,不时伸下一个个大钩钩走一艘艘战船。罗马人看着这`嘎嘎'作响的怪物, 吓得全身哆嗦,手腿发软, 只听到海面上一片哭喊声和落水碰石后的呼救声。克劳狄乌斯在战报中说:“我们根本看不见敌人,就像在和一只木桶打仗。”阿基米德的这些怪物原来也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并加了滑轮。
③ 什么是经济学中的杠杆原理
经济杠杆(economic lever),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或经济组织利用价值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影响、调节和控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奖金、汇率,等等。
运用经济杠杆,就是根据国家或经济组织的既定目标,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对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单位和当事人造成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利用这种经济利益的变动作为阀门,以影响、调节、控制它们的经济活动,促进或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在力学里,典型的杠杆(lever)是置放连结在一个支撑点上的硬棒,这硬棒可以绕着支撑点旋转。古希腊人将杠杆归类为简单机械,并且严谨地研究出杠杆的操作原理。
某些杠杆能够将输入力放大,给出较大的输出力,这功能称为“杠杆作用”。杠杆的机械利益是输出力与输入力的比率。
经济学中的杠杆的功能:
1、调节作用
是指在生产总过程中发挥调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比例使之平衡的作用。例如,在经济管理中利用价格杠杆,提高某些短线产品价格可以促进这些产品的生产,降低长线产品的价格可以减少该产品的生产。
在流通中,通过提高供不应求商品的价格可以减少需求,降低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可以限制生产,这就是调节供求比例使之平衡的作用。
2、推动作用
是指在生产总过程及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调动人们改善经营管理,厉行节约,讲求经济效果的作用。不同的经济杠杆不论其作用是相同的或不相同的,往往有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作用。比如,利用价格杠杆调动企业合理地利用能源,对煤定低价,对石油定高价以推动企业少用石油。
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低价将限制生产,高价鼓励生产的作用,煤炭价格定低了势必减少煤炭生产的收益甚至造成亏损,从而打击煤炭生产的积极性,而石油价高造成石油企业得到额外的收益,造成石油企业虚假的经济效果掩盖经营中的浪费,不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制。
④ 经营杠杆何时引入中国及其在中国发展历程
经营杠杆何时引入中国及其在中国发展历程?这个不知道,上网搜搜吧!
⑤ 杠杆原理的历史
杠杆原理历史简介
1.《墨子》一书记述了类似秤的杠杆原理。这是最早的杠杆原理理论。
2.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
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这些公理是:
(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
(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
(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 倾;
(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
(5)相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杆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是一句流传千古的阿基米德的名言
⑥ 经济杠杆的概述
经济规律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经济范畴来实现的。因此,运用经济规律只能通过运用相应的经济范畴为手段来实现。
⑦ 什么是经济杠杆以及经济杠杆原理作用
经济中的杠杆主要通过负债,用较少的本金支配更多的资产,撬动更专大利润。具体的经济杠杆有:属
1、政府杠杆:地方政府债务;
2、宏观杠杆:银行资产对GDP占比;
3、企业财务杠杆:企业负债。
杠杆的作用:
杠杆的本质是通过负债把社会闲散资源集中起来,投入到生产领域,获取更大的回报,拉动经济增长。
⑧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史实,高一的,急急急
1、简介
经济:
1)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使生产力有了重大发展;
2)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3)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原市场形成和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1.我国铁器的使用可上溯至西周晚期。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2.春秋战国时期,牛耕运用并逐渐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运力的一次革命。
注意:
铁农具(工具)使用和牛耕(动力)运用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不仅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3.水利事业发展:中原用桔槔汲水(杠杆原理);春秋楚相孙叔敖修芍陂(淮河流域)、战国秦蜀守李冰修都江堰(长江流域;人物、方案、意义)、战国水工郑国在秦修郑国渠(黄河流域;韩国“疲秦”之计);连通江淮的人工运河邛沟、连通黄淮的人工运河鸿沟、以及西门豹渠等。。
注意:都江堰是集防洪、灌溉、水面漂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郑国渠等水利工程,使关中成为当时的农业中心;蜀守李冰修都江堰的史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郡县制已经出现。
都江堰简介: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二.手工业的发展
类 别 概 况
冶铸业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早于欧洲两千年以上
青铜铸造工艺 莲鹤方壶(春秋),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
漆工艺 采有夹伫技术(战国)
纺织业 战国麻布纤维相当细密
煮盐业 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
酿酒业 春秋战国能以曲造酒
手工业工艺专著 《考工记》记述齐国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三.商业和城市
1.关系: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发展——城市兴起和繁荣
2.物产:东方鱼盐;西方皮革;北方马匹;南方象牙
3.中心:经济政治双重中心(如《史记》记载齐国临淄,还有赵国邯郸、楚国郢等)
4.人物:范蠡—春秋后期,陶朱公 吕不韦—战国后期,由商入仕
四.从公田到私田
1.概念:
(1)公田:周天子分封的诸侯无所有权的要上交赋税的土地。
(2)私田:诸侯、卿大夫私自叫人开垦的有所有权不上交赋税的土地。
2.根源与实质: 春秋以前“私田”即已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私田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是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生产力发展);其实质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影响:剥削方式和阶级关系变化
(1)封建剥削方式出现:私田主人经营“私田”(一些贵族连“公田”也化为“私田”)时,改变了剥削方式,让种田人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这实质上是一种封建性质的剥削方式。 注意:
封建剥削方式较奴隶制剥削方式,更能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2)阶级关系的变化:一部分奴隶主贵族转化为封建地主;原来耕种井田的奴隶转变为依附农民;一部奴隶和平民以及在权力斗争中失败的贵族,自已开荒种地,获得小块土地的私有权,成为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耕农。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1.原理: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推广)促使生产关系变化(新剥削方式和新阶级统治)
2.春秋改革:
(1)齐:“相地而衰征”
(2)鲁:“初税亩” (3)目的: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4)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5)历史趋势:井田制的瓦解趋势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趋势
3.战国变法:
(1)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①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与确立)。
②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新兴地主来源:贵族地主、军功地主、工商地主;新兴地主的主张:政治上建立地主阶级政权,经济上实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思想基础——百家争鸣、法家学说。
④政治基础——兼并战争激烈,诸侯需要改革增强国力。
(2)典型:魏国李悝(战国前期)、楚国吴起(战国中期)、秦国商鞅(战国后期)
(3)影响: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封建社会阶段。
⑨ 杠杆原理谁提出
杠杆原理的最早发现者, 一般认为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 但事实并非如此,先秦的墨子, 本名墨翟, 才是最早的发现者;也就是说杠杆原理的最早发现者是中国人, 不是古希腊人
据说, 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用公理的形式描述了杠杆原理, 但阿基米德生卒年为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 相当于秦灭六国前后
墨子约出生在春秋末年(约公元前480年),一说公元前476年, 《墨子》的《墨经》中对杠杆原理有详细而精确的描述
《墨经》约完成于周安王14年 癸巳(公元前388年)。《墨经》,又称《墨辩》。是《墨子》的一部分
《墨经》比《论平面图形的平衡》要早一百多年
另外, 《墨子》也好, 《墨经》也好, 都传承有序, 是确凿的先秦历史文献, 但阿基米德的著作则来历不明, 最早发现于文艺复兴时期, 离阿基米德的时代, 相去约一千五百年, 其最早的版本是从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的抄本, 连阿拉伯文的版本都没有, 更不要说古希腊文的版本了, 到底是不是阿基米德的著作? 甚至是不是古希腊的文献, 都以不可考
严格来说只能算传说而已, 就好比《黄帝内经》,说是黄帝与岐伯雷公等人的谈话记录,但现在大家都认为是后人的托名之作,真实作者已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