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帮我画出这个撬棒,杠杆的示意图,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请看图。
❷ 物理学杠杆支点受力问题
实际上,这个问题只要手边有一把提秤就可以解决:用提秤钩住这根杆子的中点(重心),将秤砣放到10kg的位置,提起秤纽,杆子可以保持处于水平位置,若如题将秤钩钩在偏离杆子重心位置(即问题提及的O点),而秤砣同样放置在10kg位置,提起提秤,可以看到秤杆并不能保持水平,且杆子将歪斜。这个说明仅仅有O点的支持,杆子因重心对O点产生的力矩作用,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使得杆子处于“水平状态”,且O点的“支持力”不一定有10kg;对问题中的一个支持点O来说,一个点不可能产生一个力矩与杆子重力产生的力矩相平衡,从而使杆处于稳定状态,这是因为无论多大的力,作用距离为0的时候,力矩的大小都是0。所以,严谨的说,问题中手的施力必须有一个“到支点间的距离”存在,才能有一个力矩平衡的情况出现,而这个又与问题提及(仅存在支点O的受力)有相违。所以问题无解。
真实情况也许简略是如图:手腕腕关节O'作为支点,手腕肌肉产生一个将杆子重心向上抬的力矩(OO'×F),与杆子重心产生的力矩(og×10=(1/2m-L)×10kg)平衡,使得杆子处于水平状态,而下垂的手臂承受杆子的重力(手掌重量忽略),因此“手的肌肉出力”远远大于10kg。
❸ 如图所示是人的前臂,可视为一个杠杆.请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支点O,并作出动力F1的示意图
人的前臂相当于一个杠杆,支点就是手臂转动时的固定点,也就是如图所示的位置O;
动力就是肱二头肌收缩时产生的力,就是如图的F1
故答案为:
❹ 如图为人体肩关节和肘关节结构示意图,请看图回答:(1)观察右图关节的结构模式图,回答:②______;③_
(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由关节结构模式图可知:[②]关节囊,[③]关节腔,
(2)脱臼是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使[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3)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产生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在人体的运动中,骨、关节和骨骼肌三者的作用是:骨是杠杆作用;关节是支点作用;骨骼肌是动力作用.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能量来源于肌细胞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人体运动大多数是通过骨的杠杆运动表现出来的.例如:人体屈肘时,是以桡骨为杠杆,肘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而形成.运动还要消耗能量,它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一个运动的形成至少要有2快骨来协作完成.
(4)人体上肢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下肢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故答案为:(1)关节囊、关节腔(2)关节头、关节窝(3)肘关节、2(4)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
❺ 人的前臂可以看成是以肘关节为支点的什么杠杆
费力杠杆,不错.
阻力臂和动力臂的长度大概是8:1
❻ 如图所示,用手掌托住铁球,绕腕关节向上转动。标出转动过程中前臂杠杆的支点及铁球对手掌压力示意图。
![]() |
❼ 物理杠杆作图:如何找支点
找到杠杆赖以支撑物体而发生作用的固定不动的一点即可。如下图:
杠杆上只版有两个力权: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7)腕关节作为支点的杠杆示意图扩展阅读:
一般地说,对于多值函数w=f(z),若在绕某点一周,函数值w不复原,而在该点各单值分支函数值相同,则该为多值函数的支点。
若当z绕支点n周,函数值w复原,便称该点为多值函数的n-1阶支点。
例如,函数w=sqrt(z),显然,z沿l 绕支点z=0两周后,w值还原,因此,z=0是w=sqrt(z)的一阶支点。除了z=0外,z=∞亦是w=sqrt(z)的一阶支点。
❽ 请问掰手腕是杠杆原理吗如果是,请问支点和力臂如何
掰手腕是杠杆原理。小臂就是一个杠杆。
支点是肘与桌面接触点。
对手给你的力是阻力,力臂等于小臂的长度。
自己手臂上的肌肉提供的是动力,力臂要小些。
另外,整个掰手腕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体内部多个杠杆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