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16 13:50:58

❶ 简述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变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财务杠杆就是指企业在运用负债方式筹资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亦称筹资杠杆,体现了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债权资本的作用。
从股东的角度讲,只要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增加收益,举债是有利的。因此,企业没有理由拒绝运用财务杠杆增加收益。
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
通过以上公司可以看出,影响财务杠杆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息税前利润和利息(债务)。
但是由于财务杠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必须客观分析财务杠杆对企业的影响。笔者试从财务杠杆的角度,谈谈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醒经营者在运用财务杠杆创造收益的同时,有效规避财务杠杆的反作用力对企业带来的损失。
一、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
企业经营效益主要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实现的息税前利润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
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变、债务规模不变即利息支出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假设:
1、 企业息税前利润大于利息支出
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
2、 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支出
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当企业息税前利润小于利息支出,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这便是财务杠杆的反作用,造成企业损失的本质所在。
所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必须考虑企业经营效益好坏对财务杠杆的影响,在企业成熟期,销售市场良好,收益较高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尽可能用负债形式筹集资金,采用负债比重较高的资本结构,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收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在企业建设初期、成长期及衰退期,让利销售、培育市场或产品受挤压市场委缩,企业经营效益较差时尽可能减少债务,避免财务杠杆的反作用造成的损失。
二、负债的增加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力杠杆。
假设现在有一个项目,需要100万元的投资,预计会产生20%的报酬率,试比较不同资金结构对利润影响。
方案一、全部以自有资金来投资,那么这100万元的自有资金报酬率就是20%.
方案二、自有资金投资50万元,另外借款50万元,负债比率50%,借款年利率为10%,虽然表面的报酬率也是2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50万元,因此这50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20万元(100×2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5元(50×10%)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高达30%(15/50×100%)。
方案三、自有资金投资60万元,另外借款40万元,负债比率40%,借款年利率为10%,虽然表面的报酬率还是20%,但是因为我们真正拿出来的只有60万元,因此这60万元自有资金真正的报酬率,是将要赚到的20万元(100×20%),扣除负担的利息费用4元(40×10%)之后所得,这样财务杠杆操作的报酬率下降为26.67%(16/60×100%)。
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1)负债是财务杠杆的根本,财务杠杆效用源于企业的负债经营;(2)在一定条件下,自有资金愈少,财务杠杆操作的空间愈大。
所以,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为增加企业投资者的收益应尽可能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增加负债融资。但是,负债筹资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1、 负债过高影响企业债务融资能力
负债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有向银行借款和发行企业债券等。
银行借款
银行借款是指企业根据合同向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银行机构遍布全国城乡,吸收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城乡个人的大量存款,资金充裕,与企业联系密切。因此,利用银行的长期和短期借款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
银行借款具有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等特征。
企业在申请借款时,必须要符合贷款条件,并按规定的借款程序进行申报,并经过银行逐级审批,按要求提供担保或抵押等。即使企业信用较高,有稳定的盈利空间,好的发展前景,但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过大,也会增加借款的难度,中国人民银行在贷款资格审批中规定,资产负债率超出70%的单位,不符合贷款条件。
企业债券
企业债券又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公司债权的债权证书。它代表持券人同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持券人可按期取得固定利息,到期收回本金,但无权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也不参加分红,持券人对企业的经营盈亏不承担责任。
企业发行债券时限制条件较多,往往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同时利用债券筹资,在数额上也有一定的限度,当公司的负债超过一定程度后,债券的筹资成本会迅速上升,有时甚至难以发行出去。
2、 负债过高加大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即负债经营),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得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其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
财务风险只发生在负责企业,就其产生的原因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1) 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
(2) 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增加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要求公司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酬资的酬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度地扩张。
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进行权衡、比较,充分、全面考虑财务杠杆作用与反财务杠杆作用,尽量减少财务杠杆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利影响。
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❷ 财务杠杆在财务管理中起什么作用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
合理运用财务杠杆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
由于财务杠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
因此,认真研究财务杠杆并分析影响财务杠杆的各种因素,搞清其作用、性质以及对企业权益资金收益的影响,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
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
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
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有些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主权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
与第二种观点对比,这种定义也侧重于负债经营的结果,但其将负债经营的客体局限于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笔者认为其定义的客体范围是狭隘的。
笔者将在后文中论述到,企业在事实是上可以选择一部分利率可浮动的债务资金,从而达到转移财务风险的目的的。
而在前两种定义中,笔者更倾向于将财务杠杆定义为对负债的利用,而将其结果称为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或正(负)财务杠杆利益。
这两种定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笔者认为采用前一种定义对于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经营风险乃至整个杠杆理论体系概念的定义,起了系统化的作用,便于财务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
我们在明确了财务杠杆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伴随着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减少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利益(损失)(Benefit on Financial Leverage)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所谓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是指负债筹资经营对所有者收益的影响。
负债经营后,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就是: 资本收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总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① (此处的企业投资收益率率=息税前利润÷资本总额,所以即息税前利润率) 因而可得整个公司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② 可见,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
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③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 ④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权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主权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主权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就是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
二、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
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
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主权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升,则主权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主权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
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
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
下面的例子将有助于理解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表如表一: 项目行次负债比率 0%50%80% 资本总额①100010001000 其中:负债②=①×负债比率0500800 权益资本③=①-②1000500200 息税前利润④150150150 利息费用⑤=②×10%05080 税前利润⑥=④-⑤15010070 所得税⑦=⑥×35%52.53524.5 税后净利⑧=⑥-⑦97.565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⑨=⑧÷③9.75%13%22.75% 财务杠杆系数⑩=④÷⑥11.5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负债比率 0%50%80% 息税前利润909090 利息费用05080 税前利润904010 所得税31.5143.5 税后净利58.526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5.2%3.25% 财务杠杆系数12.25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
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
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
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
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
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
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三、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
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 1、息税前利润率: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
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2、负债的利息率:同样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
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
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
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3、资本结构:根据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
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
但负债比率对主权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在影响财务风险。
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
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
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
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财务杠杆利益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既定财富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财务风险也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向投资人的转移。
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
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❸ 财务杠杆其对企业经营有何意义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举债是不可避免的,若企业大量举债,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会较大,将导致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急剧上升,对企业收益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而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来自于财务杠杆的高低。

所谓财务杠杆,是企业每股收益对营业净利的敏感程度,或者说是企业负债对普通股股东收益的影响程度。财务杠杆的功能可以用财务杠杆率表示。

财务杠杆率=纳税付息前收益÷(纳税付息前收益—利息费用—优行先股股利)

财务杠杆率反映了企业纳税付息前收益与普通股股东分配利润的关系。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举债比例愈大,负债利息愈多,其财务杠杆率愈高。因此,财务杠杆率又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

假定甲、乙两企业有关财务资料如下(表一):

项目 甲企业乙企业

资本结构 股本100万元(5万股) 股本50万元(2万股)

负债50万元(年利率8%)

纳税付息前收益 10万元10万元

利息(年利率8%) -4万元

税前收益 10万元6万元

所得税(33%) 3.3万元1.98万元

税后利润 6.7万元4.02万元

每股收益 1.34元 2.01元

财务杠杆率 1 1.67

注:甲、乙两企业股本均为普通股。

从表一可知,由于甲、乙两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影响也不同。乙企业的财务杠杆率高于甲企业,所以,导致乙企业普通股股东的每股收益大于甲企业(即2.01元>1.34元)。从股东的角度讲,只要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增加收益,举债是有利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没有理由拒绝运用财务杠杆。另一方面,财务杠杆率越高,对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越大,表明企业财务风险越高。所以,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时,必须把股东可能取得的较高收益与其可能承担的财务风险进行权衡、比较,尽量减少财务杠杆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利影响。

❹ 财务杠杆作用的影响

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系数(DFL)= 息税前利润EBIT/(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
详解:
-----------------------------------------------------------
论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有些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主权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与第二种观点对比,这种定义也侧重于负债经营的结果,但其将负债经营的客体局限于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笔者认为其定义的客体范围是狭隘的。笔者将在后文中论述到,企业在事实是上可以选择一部分利率可浮动的债务资金,从而达到转移财务风险的目的的。而在前两种定义中,笔者更倾向于将财务杠杆定义为对负债的利用,而将其结果称为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或正(负)财务杠杆利益。这两种定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笔者认为采用前一种定义对于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经营风险乃至整个杠杆理论体系概念的定义,起了系统化的作用,便于财务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
我们在明确了财务杠杆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伴随着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减少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利益(损失)(Benefit on Financial Leverage)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所谓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是指负债筹资经营对所有者收益的影响。负债经营后,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就是:
资本收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总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①
(此处的企业投资收益率率=息税前利润÷资本总额,所以即息税前利润率)
因而可得整个公司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 ②
可见,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③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 ④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权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主权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主权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就是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
二、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主权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升,则主权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主权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下面的例子将有助于理解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表如表一:
项目 行次 负债比率
0% 50% 80%
资本总额 ① 1000 1000 1000
其中:负债 ②=①×负债比率 0 500 800
权益资本 ③=①-② 1000 500 200
息税前利润 ④ 150 150 150
利息费用 ⑤=②×10% 0 50 80
税前利润 ⑥=④-⑤ 150 100 70
所得税 ⑦=⑥×35% 52.5 35 24.5
税后净利 ⑧=⑥-⑦ 97.5 65 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⑨=⑧÷③ 9.75% 13% 22.75%
财务杠杆系数 ⑩=④÷⑥ 1 1.5 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 负债比率
0% 50% 80%
息税前利润 90 90 90
利息费用 0 50 80
税前利润 90 40 10
所得税 31.5 14 3.5
税后净利 58.5 26 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 5.2% 3.25%
财务杠杆系数 1 2.25 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3.25个百分点〔(22.75%-3.25%)÷(15%-9%)〕,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3.25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三、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
1、息税前利润率: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2、负债的利息率:同样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3、资本结构:根据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主权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在影响财务风险。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
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既定财富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财务风险也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向投资人的转移。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❺ 提高财务杠杆对一个企业有什么影响

提高财务杠杠会增加财务风险,全部由股权投资时没有财务风险,但专是企业也不能获得融属资带来的收益。

当净经营利润率大于融资成本时,杠杆比例越高,权益收益率越大。可以参考 管理用杜邦体系 里面的公式。
答案仅供参考

❻ 谁知道“论财务杠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财务杠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如何?这个问题一度成为资本结构研究的焦点。对该问题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财务管理是不是以最优目标作为理财目标,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财务杠杆及其测量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杠杆是增加力的一个装置。在经济领域,一般地讲,公司在经营中总会发生借入资金。公司负债经营,不论利润多少,债务利息是不变的。当利润增大时,每1元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对地减少,从而使公司股东收益有更大幅度地提高。这种债务对股东收益的影响称作财务杠杆。当然,如果利润低于一个一定的数值,那么,杠杆将减少而不是增加股东的收益。如果将引入杠杆后所可能导致的股东收益的变异看成股东收益风险的增加,财务杠杆就是一把双刃剑:即它在增加股东预期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其收益的风险。所以在财务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区分什么时候的杠杆是有利的,什么时候是不利的。
财务杠杆可以用多种方式加以测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即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率除以息税前盈余的变动率,公式还可进一步简化为息税前盈余除以税前盈余。在企业的资本只包含纯债务与纯权益的简单情况下,还可以用如下几个比率表示财务杠杆:
1.用市场价值表示的债务与权益之比;
2.用市场价值表示的债务与总资本之比;
3.债务利息与净营业收入之比;
4.总资产与权益之比。
二、财务杠杆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理论观点
财务杠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同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1.净收益理论。此理论认为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负债程度越高,企业的价值越大。即只要债务成本小于权益成本,权益成本保持不变,债务融资数量的增加就不影响权益融资的成本,那么总资本成本会直接随财务杠杆的运用而发生变化,这样企业的全部市场价值在同一时间区段内直接随财务杠杆而变化。
2.营业收益理论。此理论认为债务融资数量的增加会使权益融资的成本上升,这样,增加债务融资而使成本降低的效果与由此引起的权益成本上升的效果正好相互抵消,而使总资本成本保持不变。
3.传统理论。此理论介于上述两种结论之间,认为一定程度财务杠杆的使用虽然会使权益成本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很小,不至于冲抵债务使用的全部效果。所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财务杠杆的使用是有利的。
4.MM理论。莫迪利亚尼和米勒(简称MM)在1958年的研究中所从事的分析和部分实证研究认为,当公司不存在收入所得税时,公司的资本成本及其市场价值与所采用的财务杠杆无关。
很显然,各种理论为企业融资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可以指导企业的决策行为。但由于融资活动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财务杠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还需相关管理人员结合现实情况作出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1.公司有无限增加债务水平的动机。因为我国的利率体系没有市场化,债务的边际成本不会随着融资的数量而上升,即使财务杠杆超过了一定的数值,公司债务资本成本也不会上翘,而是一直保持水平状态,并且公司债务约束大多来自于外部,即行政指令、个人关系和国家政策等,所以公司有无限增加债务水平的动机。
2.公司在上市之初普遍对债务进行剥离。虽然债务的成本不随债务的数量而上升,但权益的成本却会因债务数量而发生变化。个别公司的债务数量超过了一定的度,使其运营风险加大,权益资本的成本也加大了。正因如此,通常公司在上市之初要对债务进行剥离。
3.有配股权的上市公司,运用财务杠杆可提升企业价值。对于满足配股要求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杠杆是有利的,其最优财务决策不单纯是通过配股来筹集资金而扩大资本规模,而是在配股的同时增加其负债的数量以保持或扩大其杠杆力,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财务杠杆增加其股东利益的目的,即增加债务融资可以使企业的收益更大。相反,对于那些不具备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而言,收益能力小于其负债的平均利率,其财务杠杆是不利的,这时加大的杠杆力会使其净资产收益率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不宜采用进一步的债务融资,而应减少不利杠杆的效果,采用权益融资的方式得到外部资金。
综上,上市公司只有积极关注和研究财务杠杆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正确区分判断有利或不利的财务杠杆,加以科学利用,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❼ 财务杠杆在企业中的应用

合理运用财务杠杆会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收益,但是同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作用如下:
财务杠杆作用是负债和优先股筹资在提高企业所有者收益中所起的作用,是以企业的投资利润与负债利息率的对比关系为基础的。
1.投资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此时企业盈利,企业所使用的债务资金所创造的收益(即息税前利润) 除债务利息之外还有一部分剩余,这部分剩余收益归企业所有者所有。
2.投资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企业所适应的债务资金所创造的利益不足支付债务利息,对不足以支付的部分企业便需动用权益性资金所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来加以弥补。这样便会降低企业使用权益性资金的收益率。
由此可见,当负债在全部资金所占比重很大,从而所支付的利息也很大时,其所有者会得到更大的额外收益,若出现投资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其所有者会承担更大的额外损失。通常把利息成本对额外收益和额外损失的效应成为财务杠杆的作用。

❽ 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这个主要是,一般认为债券的成本比股权低,所以使企业价值增加,但是实际上是有一定限度的

❾ 财务杠杆过高对公司的影响

财务杠杆过高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的负债过高,如果企业赚的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或者遇到行业低估期,销售受到影响,都可能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阅读全文

与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黄金交易所的英文缩写 浏览:844
济源钢铁是上市公司 浏览:965
捷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官网 浏览:207
三国志10交易所哪里有 浏览:713
支付宝上的理财产品可靠 浏览:166
vsto外汇 浏览:673
大数据融资模式 浏览:146
银行卡被理财 浏览:368
住房公积金好贷款吗 浏览:823
每月还贷款 浏览:970
黄金查看软件 浏览:209
贷款还不起的后果 浏览:3
贷款买房利息比本金高 浏览:607
吉翔股份股票行情 浏览:230
武汉运输股票 浏览:196
联合证券手机交易 浏览:634
企业拖期货款 浏览:689
航班管家王江融资 浏览:485
资基金理财产品 浏览:33
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不保息 浏览:414